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叔同:菩提樹下的悲欣人生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送別》李叔同

春日的西湖, 楊柳依依、水波灩灩。 夏日的西湖烈日驕陽、蓮葉連綿, 醞釀著太多的濃情蜜意。 而春日西湖的雲淡風輕, 草長鶯飛, 似乎更適合離別。 1918年的春天, 西湖正在經歷離別。

一個日本女人, 牽著幼子, 帶著朋友, 尋遍了杭州的廟宇, 最終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廟裡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

然而, 廟門緊閉, 只聞聲音, 不見真人。

女子痛哭流涕, 卻無可奈何, 只能對著關閉的大門悲傷地責問道:“慈悲對世人, 為何獨獨傷我?” 空曠的石階上, 只回蕩著女人的啜泣聲, 再沒收到一絲迴響……

這個悲痛欲絕的女人, 苦苦守望的, 不是別人, 正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弘一法師李叔同。

當時年少青衫薄

1880年, 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個亦官亦商的富裕人家, 李叔同五歲時, 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 富足的家庭條件, 加上兄長和母親對他教育的注重, 兒時的李叔同享受到了優越的教育,

天資聰穎的他小小年紀便積累了深厚的國學藝術修養。

▲李叔同自畫像

李叔同七歲時已經能熟讀《文選》, 且寫得一手好書法, 被人稱為“神童”。 天津藝界名人姚惜雲甚至撰文稱其為說“公認為天津一才子。 ”

▲李叔同(息霜)飾演茶花女默鳳

當時的李叔同, 才華橫溢, 少年得意, 可謂閱盡千帆, 青春不羈。 於是, 一個滿腹詩情的富家公子, 毫不意外地被十裡洋城的花紅柳綠吸引了。 一時間, 紅袖留香, 蜂蝶飛舞, 李叔同開始與一些藝界女子來往不斷, 與不少名伶都成為了密友,他甚至玩起了粉黛, 在一方博人嬉笑的舞臺上穿起了女裝。

▲茶花女裝束的李叔同與曾孝穀

1894年,留戀于戲園子的李叔同,遇到了讓自己一見傾心的楊翠喜。李叔同為了她,將一身的才氣化作了濃情蜜意:不僅揮金如土地夜夜去“天仙園”為楊翠喜包場,還在散場後,親自陪提著燈籠送她回家,他甚至還親自指導楊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楊翠喜的藝術修為大大提高……可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最終沒有成為童話。

▲李叔同書法作品

1897年,18歲時,李叔同奉母親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為妻。而他曾經心心念念的楊翠喜,也被賣入官家,幾經周折,嫁作商人婦。李叔同一片癡情,最終化作閒愁萬種。

可憐腸斷玉人簫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學,成為蔡元培的得意門生。之後,李叔同的文章屢次被上海文壇著名的“滬學會”評為第一,他的“才子”之名也最終馳名上海灘。

▲1900年李叔同攝于上海

這個時期,李叔同不僅接受了較系統的儒家經典教育,還吸納了“新學”的精華。他也因贊同康有為、梁啟超變法而成了當局眼中的敵人。

▲李叔同作品

這是李叔同思想的脫變期,同時也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時期。他開始結交浪蕩公子哥們,出入於聲色場所,與上海灘的名伶名妓們打得火熱,他與滬上名妓朱慧百、謝秋雲等都成了好友。此時,他遇到了李蘋香。

▲李叔同作品

李淑同對李蘋香的感情,遠遠超過了其他人。他第一次來到李蘋香的天韻閣,就以“惜霜仙史”之名贈李蘋香七絕三首。後來,李叔同進入南洋公學學習,二人更是形影不離。除了上課,他的空餘時間幾乎都是和李蘋香待在一起。才子佳人,詩酒唱和,風花雪月,情深意長。本以為共度良宵,就能天長地久,然而,世間總被離別誤。

▲1905年秋,李叔同在東渡的輪船上

1905年,李叔同深愛的母親因病逝去。李叔同一向事母至孝,認為自己的“人生最幸福的五六年時間”隨著母親的離去而畫上了句號,他甚至一度自己改名為“李哀”。痛心無比的讓李叔同一時間無法排解,最終他選擇以出國留學的方式,與這段傷痛告別。

▲1911年3月,東京美術學校同學合影,中為李叔同。

“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恨來年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曾經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經歷波折、風骨初現。揮別了紙醉金迷、詩酒風流的上海洋場,李叔同最終踏上了遠赴日本留學遊船。

▲李叔同書法作品

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

1905年,26歲的李叔同東渡,在這裡,他遇上了他紅塵裡最後的愛,一個櫻花般的潔靜的女子。

李叔同在第一次見到雪子時,就被她吸引了。她嫺靜地像一片櫻花的花瓣,飄飄然落在了李叔同的窗前。

▲1906年木炭畫《少女》留日時作品

李叔同直言邀請雪子擔任自己的裸體模特,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日本姑娘竟然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由於相同的愛好,又彼此真誠相待,兩人開始跨越畫家和模特的界限。 最終,眉目間的情愫變作了心底的愛戀。經過幾個月的交往後,1907年春天,櫻花盛開的時節,李叔同又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兩個人開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

▲李叔同以雪子為模特的油畫作品

1911年,李叔同從東京美術學校順利畢業,他美麗的日本妻子雪子,也捨棄了故鄉,隨著摯愛的丈夫一起回國。本以為此後就只剩朝朝暮暮,殊不知,命運的轉折總是猝不及防。

勝願終成苦行僧

▲1918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為僧。李叔同(弘一)與豐子愷(右一)及弟子劉質平的合影

1918年,看遍了人世的李叔同終於參悟,立志捨棄小我普渡眾生,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法號弘一,他和雪子的這段12年異國情緣也終於淒美落幕。

▲1919年,李叔同(弘一)在杭州玉泉寺

農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門。在剃度幾個星期後,雪子傷心欲絕地攜了幼子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杭州,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勸說丈夫切莫棄她出家。十二年的情愫,本以為相見後就能重歸圓滿,可事實卻讓雪子更加悲痛。曾經的親昵愛人,此時卻連寺門都沒有讓妻兒進去。

次日,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

雪子:“叔同——”

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雪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昔日的湖邊親密相依,此時,這剩下如鏡中花,水中月般的縹緲回憶。

▲李叔同作品

萬事皆空,不廢書法

出家前的李叔同,繪畫、音樂、詩詞、戲劇樣樣精通,種種留戀,而遁入空門的弘一法師,選擇浮華褪盡,只留下丹青墨香,超然餘生。李叔同的字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意趣。

▲李叔同作品

葉聖陶說弘一法師的字:好比一位溫良謙恭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顏悅色,在那裡從容論道……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李叔同死前寫下“悲欣交集”

1942年10月13日,他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小巧拙樸,毫無雕飾。三天后,他沐浴更衣,在念佛聲中保持吉祥臥姿,安詳圓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

前半生,繁華旖旎,翩翩公子,閱盡人間春色,享盡萬眾矚光。後半生,以戒為師,淡泊無求,一雙破布鞋,一領衲衣,寂寥無色,卻供養出了超然禪意。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惡,莫大於縱已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63個流年組構一生,俗世39年,在佛24年,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李叔同劇變的人生軌跡,最終連同他的法號一起,最終被視作是傳奇。

青衫旖旎楊柳岸

鏡花水月百花殘

半世風流半世佛

禪香嫋嫋留人間

——長城君語

在一方博人嬉笑的舞臺上穿起了女裝。

▲茶花女裝束的李叔同與曾孝穀

1894年,留戀于戲園子的李叔同,遇到了讓自己一見傾心的楊翠喜。李叔同為了她,將一身的才氣化作了濃情蜜意:不僅揮金如土地夜夜去“天仙園”為楊翠喜包場,還在散場後,親自陪提著燈籠送她回家,他甚至還親自指導楊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楊翠喜的藝術修為大大提高……可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最終沒有成為童話。

▲李叔同書法作品

1897年,18歲時,李叔同奉母親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為妻。而他曾經心心念念的楊翠喜,也被賣入官家,幾經周折,嫁作商人婦。李叔同一片癡情,最終化作閒愁萬種。

可憐腸斷玉人簫

1901年,李叔同考入南洋公學,成為蔡元培的得意門生。之後,李叔同的文章屢次被上海文壇著名的“滬學會”評為第一,他的“才子”之名也最終馳名上海灘。

▲1900年李叔同攝于上海

這個時期,李叔同不僅接受了較系統的儒家經典教育,還吸納了“新學”的精華。他也因贊同康有為、梁啟超變法而成了當局眼中的敵人。

▲李叔同作品

這是李叔同思想的脫變期,同時也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時期。他開始結交浪蕩公子哥們,出入於聲色場所,與上海灘的名伶名妓們打得火熱,他與滬上名妓朱慧百、謝秋雲等都成了好友。此時,他遇到了李蘋香。

▲李叔同作品

李淑同對李蘋香的感情,遠遠超過了其他人。他第一次來到李蘋香的天韻閣,就以“惜霜仙史”之名贈李蘋香七絕三首。後來,李叔同進入南洋公學學習,二人更是形影不離。除了上課,他的空餘時間幾乎都是和李蘋香待在一起。才子佳人,詩酒唱和,風花雪月,情深意長。本以為共度良宵,就能天長地久,然而,世間總被離別誤。

▲1905年秋,李叔同在東渡的輪船上

1905年,李叔同深愛的母親因病逝去。李叔同一向事母至孝,認為自己的“人生最幸福的五六年時間”隨著母親的離去而畫上了句號,他甚至一度自己改名為“李哀”。痛心無比的讓李叔同一時間無法排解,最終他選擇以出國留學的方式,與這段傷痛告別。

▲1911年3月,東京美術學校同學合影,中為李叔同。

“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恨來年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曾經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經歷波折、風骨初現。揮別了紙醉金迷、詩酒風流的上海洋場,李叔同最終踏上了遠赴日本留學遊船。

▲李叔同書法作品

小橋獨立了無語,瞥見林梢升曙曦

1905年,26歲的李叔同東渡,在這裡,他遇上了他紅塵裡最後的愛,一個櫻花般的潔靜的女子。

李叔同在第一次見到雪子時,就被她吸引了。她嫺靜地像一片櫻花的花瓣,飄飄然落在了李叔同的窗前。

▲1906年木炭畫《少女》留日時作品

李叔同直言邀請雪子擔任自己的裸體模特,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日本姑娘竟然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由於相同的愛好,又彼此真誠相待,兩人開始跨越畫家和模特的界限。 最終,眉目間的情愫變作了心底的愛戀。經過幾個月的交往後,1907年春天,櫻花盛開的時節,李叔同又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兩個人開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

▲李叔同以雪子為模特的油畫作品

1911年,李叔同從東京美術學校順利畢業,他美麗的日本妻子雪子,也捨棄了故鄉,隨著摯愛的丈夫一起回國。本以為此後就只剩朝朝暮暮,殊不知,命運的轉折總是猝不及防。

勝願終成苦行僧

▲1918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為僧。李叔同(弘一)與豐子愷(右一)及弟子劉質平的合影

1918年,看遍了人世的李叔同終於參悟,立志捨棄小我普渡眾生,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教,法號弘一,他和雪子的這段12年異國情緣也終於淒美落幕。

▲1919年,李叔同(弘一)在杭州玉泉寺

農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門。在剃度幾個星期後,雪子傷心欲絕地攜了幼子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杭州,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勸說丈夫切莫棄她出家。十二年的情愫,本以為相見後就能重歸圓滿,可事實卻讓雪子更加悲痛。曾經的親昵愛人,此時卻連寺門都沒有讓妻兒進去。

次日,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

雪子:“叔同——”

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雪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昔日的湖邊親密相依,此時,這剩下如鏡中花,水中月般的縹緲回憶。

▲李叔同作品

萬事皆空,不廢書法

出家前的李叔同,繪畫、音樂、詩詞、戲劇樣樣精通,種種留戀,而遁入空門的弘一法師,選擇浮華褪盡,只留下丹青墨香,超然餘生。李叔同的字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意趣。

▲李叔同作品

葉聖陶說弘一法師的字:好比一位溫良謙恭的君子,不卑不亢,和顏悅色,在那裡從容論道……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李叔同死前寫下“悲欣交集”

1942年10月13日,他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小巧拙樸,毫無雕飾。三天后,他沐浴更衣,在念佛聲中保持吉祥臥姿,安詳圓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謙卑。”

前半生,繁華旖旎,翩翩公子,閱盡人間春色,享盡萬眾矚光。後半生,以戒為師,淡泊無求,一雙破布鞋,一領衲衣,寂寥無色,卻供養出了超然禪意。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惡,莫大於縱已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63個流年組構一生,俗世39年,在佛24年,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李叔同劇變的人生軌跡,最終連同他的法號一起,最終被視作是傳奇。

青衫旖旎楊柳岸

鏡花水月百花殘

半世風流半世佛

禪香嫋嫋留人間

——長城君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