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田小娥的結局:洗腦模式下的反抗,不是笑話就是悲劇!

追了好久好久, 電視劇《白鹿原》終於大結局了。

不是裝逼, 但我的確是很少看國產劇的。 近十年能讓我進坑的國產劇不多, 《白鹿原》算是結結實實的一部。

《白鹿原》塑造的女人不少, 離經叛道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無論從哪個維度看, 田小娥都是其中最閃耀的一個。

她不同于白靈, 天生自帶主角光環, 肩負著白鹿原上的“白鹿”這一重要使命, 擁有作者從頭到尾濃墨重彩的筆墨眷顧。 田小娥作為小說的一條支線, 出場時間不足1/3, 卻能在每個讀者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憑藉的是作者賦予她的漂亮、性感、勇敢、潑辣、叛逆, 以及最後令人無限唏噓的悲劇結局。

曾經有男性朋友說, 《白鹿原》裡田小娥“泡棗”的情節, 就是他青春時期的性啟蒙讀物。 讀過陳忠實那一段香豔描寫的人都明白, 此言不虛。

與原著相比, 電視劇《白鹿原》在許多地方做了修改, 改得是好是壞不好評價,

僅僅是為了避免混亂, 這篇文章僅從電視劇的角度來聊聊田小娥的悲劇。

田小娥是秀才的女兒, 也算是書香門第。 前清的秀才, 是被儒家思想、禮教階級毒害最深的一個群體。 田小娥從小在這種環境裡長大, 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為認知上, 都接受了極其徹底的洗腦教育。 裹小腳、學針線、尚未成年就被當成貨物賣來賣去。 在這個階段, 她在意識和行為上都沒有絲毫反抗, 男尊女卑、女性只能作為男性附屬品的思想可以說深入骨髓。 這也決定了她日後的所有反抗和所謂的覺醒, 都始終跳不出這個圈子, 這也是田小娥之所以越反抗越悲劇的根源所在。

田小娥的第一次覺醒, 源自于郭舉人和他大老婆對她的虐待。 那個年代, 沒人把女人當人, 像田小娥這樣買來的小妾, 更不算是人。 日子過得好壞全憑買主的良心, 偏偏郭舉人和他大老婆的良心大大地壞了。

郭舉人年紀不小, 貓膩兒不少, 為人又變態又多疑。 電視劇裡雖然隱去了變態的“泡棗”情節, 也從夜半的聲聲慘叫表現了這老不死的對田小娥的種種虐待。

迫于大老婆的淫威, 郭舉人一個月只能到田小娥房中快活兩次, 其他時間, 這個正值青春年華、如花朵般嬌豔的美麗女子就只負責洗衣針線, 以及郭舉人夫妻和長工們的一日三餐, 比大戶人家的丫頭都不如。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人相同的是, 田小娥選擇默默忍受,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人不同的是, 田小娥不甘心!

於是, 她看上了英俊健壯、涉世未深的黑娃。 田小娥勾引黑娃, 並不只是出於一時的寂寞、不甘、和報復的快感, 還有離開這個地獄般家庭的一線希望。

黑娃跟家裡那些常來常往的“打工油條”完全不一樣, 他年輕、單純、倔強, 渾身上下充滿了熱情和活力。 在田小娥身處的那個死氣沉沉的環境裡,

黑娃就像一縷熾熱的陽光, 點燃了她壓抑已久的欲望, 也點燃了她潛藏於心底的希望。

於是, 乾柴烈火、不顧一切、順理成章。 接下來, 東窗事發, 黑娃被打個半死狼狽跑路, 小娥被披著“姦夫淫婦”的衣服一路遊街休回娘家。

這是小娥的尊嚴第一次被公開踐踏, 也是她從此決定不顧一切的開始。

小娥忍辱回鄉, 繼續忍受父親的冷眼, 黑娃念念不忘, 最終找到小娥的家鄉, 並設計從貪財的田秀才眼皮底下帶走了小娥。 逃出家庭以後, 小娥的喜悅無可言表, 就連觀眾都以為, 這個命運多舛的美麗女子可能終於要過上好日子了, 誰知這才剛剛是悲劇的開始。

白鹿原對這個從天而降的美麗女子從一開始就沒有絲毫善意, 在鹿三跑到將軍寨確認了小娥的身世以後,她曾經那些“大逆不道”的行為更是招來了族人的集體唾棄。不許進祠堂、不許住在村裡,這些小娥都無所謂,因為她有黑娃。他們開心地在村口的破窯裡安下家,黑娃出去打短工,小娥在家養雞縫紉,雖然清苦但也幸福。

但是好景不長,黑娃被鹿兆鵬鼓動參加了農協運動,折騰一番後運動失敗,全縣通緝不得不跑路,小娥又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並且也因為參加運動被遊街示眾。陰損的田福賢當眾扒下了她的褲子,也扒走了她對生活僅存的一線希望。

在那個年代那種環境下,一個美麗妖嬈的女人沒了男人的保護,也沒了經濟來源,不被族人接受,就好像把一隻美麗的羊羔扔進了狼群。村裡的男人表面唾棄,背地裡無不覬覦她的美貌。女人更視她為眼中釘,恨不得殺之後快。小娥不止一次發出疑問:為什麼我沒做什麼壞事,族裡人卻這麼恨我?

為什麼?只因為你這麼美,還敢這麼叛逆!

走投無路之下,小娥去求鹿子霖放過黑娃,但是老奸巨滑的鹿子霖借此誘姦了她,並把她變成了自己手中的一顆好用的棋子。

小娥不是看不清鹿子霖的陰險和無恥,但是在那種境遇下,小娥委身鹿子霖實在無可厚非。從另一方面說,小娥是明白自己的美貌,並且知道如何利用美貌在這個男人的世界裡生存的。這是從小在封建教育洗腦下的田小娥所唯一擁有、並且知道的生存方式。鹿子霖的權勢讓她在村裡不被欺負得太狠,並且有錢糧可以活下去。也是從這時開始,她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人,而是一個可以交換利益的物品,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

但是對她來說,美貌從來都是把雙刃劍。

村裡的賴漢深夜摸進窯裡試圖強暴小娥,雖然並沒得手,她卻被族長白嘉軒一併施以族法酷刑。這是一向處事公道的白嘉軒做的唯一一件不怎麼公道的事兒,原因也很簡單,他跟族裡人一樣,把田小娥當成了禍水,卻從未當她是人。

正是這樣一個白嘉軒和族人都不認為是錯誤的錯誤,讓鹿子霖趁機遊說,激起了田小娥的仇恨,進而在鹿子霖的安排下,勾引了白孝文。

白孝文是封建社會下典型的孝子賢孫,但是天性懦弱又毫無自製力的書呆子,經不起小娥這樣的性感尤物一個回合,輕輕鬆松就被扒了褲子。這時的田小娥,已經完全放棄了對未來的幻想和希望,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當成一件好用的物品,不惜用身體來實施報復。可歎的是,她報復的對象不是陷她到這一境地的田福賢和鹿子霖,卻是代表了整個封建社會秩序和禮教的白嘉軒。

白孝文的內心翻騰著自小接受的封建教育信仰和自我欲望的碰撞,強烈的矛盾讓他在面對田小娥的時候卻硬不起來了。這卻讓田小娥對他產生了一種摻雜著尊敬、憐憫、愧疚、疼愛等等一系列複雜情緒的好感。此時田小娥以為黑娃已死,無論從現實還是情感上,她都開始接受了白孝文,為此,她不惜與鹿子霖反目。心已經死透了小娥,似乎又從白孝文身上看到了一點微弱的希望。

但是,饑荒來了。

講真,以白孝文懦弱的性格,他敢不顧族人眼光,公開地跟小娥生活在一起,賣房賣地也要養活小娥的做法,還是挺讓人佩服的。但是小娥在這裡走了她人生最愚蠢也是最致命的一步,她教會白孝文抽上了大煙。

最終,混在饑民裡像狗一樣搶食的曾經的翩翩君子白孝文,激起了鹿三對田小娥的殺心。在他樸素的認知裡,這一切都是田小娥這個“禍害”造成的。帶著對東家白嘉軒深深的愧疚,他在半夜闖進破窯,將梭標捅進了田小娥的身體,同時也殺死了她肚子裡白孝文的孩子。

田小娥的短暫的一生到這裡走到了終點。臨死前她依然想不明白,為什麼她沒做什麼壞事,族裡人卻這麼恨她,恨不得她死。

白鹿原是民國初期中國半封建社會的代表,這裡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無論男女,都已經習慣並接受了整個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奴役。他們可以容忍李寡婦之流私下裡的蠅蠅苟苟,卻接受不了田小娥這樣明目張膽地公然反抗與挑釁。對他們來說,田小娥挑戰的不僅僅是男權社會,而是他們賴以生存並始終信仰著的封建社會制度。以祖宗祠堂為代表的封建制度和信仰,是他們祖祖輩輩的立身之本,一旦崩塌就將萬劫不復,所以族裡人恨田小娥,白嘉軒尤其恨她,恨到就算死也不願給她留一塊葬身之地。

從另一方面講,田小娥從小被封建制度徹底洗腦,雖然她有反抗的意識,在懵懂中有跟隨內心的勇氣,但她始終跑不出“女人依附男人而生存”的局限。她一直重複著“依靠一個男人逃離另一個男人”的遊戲,卻從未把命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像如來佛手裡的孫悟空,任你十八般武藝,天大的神通,卻始終跳不出男權社會的掌心。

造成她這樣的結局,有生理上的局限——裹小腳,更多的是心理和眼界的局限。小娥至死都想讓孝文帶她去城裡看看,但是,她始終沒能等來那一天,她自己也全無勇氣邁出那一步。或許,這才是田小娥悲劇的根源。

即使時間過去了快一個世紀,時至今日,男女平權已經發展到現在的程度,被男權禮教這根無形枷鎖束縛著的女性也大有人在。現實婚姻中,默默忍受家暴、出軌、冷暴力的女性依然數量驚人,傾訴時怨氣滿滿,接受建議時理由多多。如果自己尚未從男性附屬品的洗腦中覺醒,那麼一切的所謂反抗,要麼變成空洞的抱怨,要麼搞成無謂的“作死”。結局嘛,或是一出生活的悲劇,或是圍觀者眼裡的笑話,僅供人茶餘飯後取樂而已。

畢竟,命運只能決定際遇,性格和眼界決定選擇,只有選擇才能決定結果。

在鹿三跑到將軍寨確認了小娥的身世以後,她曾經那些“大逆不道”的行為更是招來了族人的集體唾棄。不許進祠堂、不許住在村裡,這些小娥都無所謂,因為她有黑娃。他們開心地在村口的破窯裡安下家,黑娃出去打短工,小娥在家養雞縫紉,雖然清苦但也幸福。

但是好景不長,黑娃被鹿兆鵬鼓動參加了農協運動,折騰一番後運動失敗,全縣通緝不得不跑路,小娥又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並且也因為參加運動被遊街示眾。陰損的田福賢當眾扒下了她的褲子,也扒走了她對生活僅存的一線希望。

在那個年代那種環境下,一個美麗妖嬈的女人沒了男人的保護,也沒了經濟來源,不被族人接受,就好像把一隻美麗的羊羔扔進了狼群。村裡的男人表面唾棄,背地裡無不覬覦她的美貌。女人更視她為眼中釘,恨不得殺之後快。小娥不止一次發出疑問:為什麼我沒做什麼壞事,族裡人卻這麼恨我?

為什麼?只因為你這麼美,還敢這麼叛逆!

走投無路之下,小娥去求鹿子霖放過黑娃,但是老奸巨滑的鹿子霖借此誘姦了她,並把她變成了自己手中的一顆好用的棋子。

小娥不是看不清鹿子霖的陰險和無恥,但是在那種境遇下,小娥委身鹿子霖實在無可厚非。從另一方面說,小娥是明白自己的美貌,並且知道如何利用美貌在這個男人的世界裡生存的。這是從小在封建教育洗腦下的田小娥所唯一擁有、並且知道的生存方式。鹿子霖的權勢讓她在村裡不被欺負得太狠,並且有錢糧可以活下去。也是從這時開始,她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人,而是一個可以交換利益的物品,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

但是對她來說,美貌從來都是把雙刃劍。

村裡的賴漢深夜摸進窯裡試圖強暴小娥,雖然並沒得手,她卻被族長白嘉軒一併施以族法酷刑。這是一向處事公道的白嘉軒做的唯一一件不怎麼公道的事兒,原因也很簡單,他跟族裡人一樣,把田小娥當成了禍水,卻從未當她是人。

正是這樣一個白嘉軒和族人都不認為是錯誤的錯誤,讓鹿子霖趁機遊說,激起了田小娥的仇恨,進而在鹿子霖的安排下,勾引了白孝文。

白孝文是封建社會下典型的孝子賢孫,但是天性懦弱又毫無自製力的書呆子,經不起小娥這樣的性感尤物一個回合,輕輕鬆松就被扒了褲子。這時的田小娥,已經完全放棄了對未來的幻想和希望,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當成一件好用的物品,不惜用身體來實施報復。可歎的是,她報復的對象不是陷她到這一境地的田福賢和鹿子霖,卻是代表了整個封建社會秩序和禮教的白嘉軒。

白孝文的內心翻騰著自小接受的封建教育信仰和自我欲望的碰撞,強烈的矛盾讓他在面對田小娥的時候卻硬不起來了。這卻讓田小娥對他產生了一種摻雜著尊敬、憐憫、愧疚、疼愛等等一系列複雜情緒的好感。此時田小娥以為黑娃已死,無論從現實還是情感上,她都開始接受了白孝文,為此,她不惜與鹿子霖反目。心已經死透了小娥,似乎又從白孝文身上看到了一點微弱的希望。

但是,饑荒來了。

講真,以白孝文懦弱的性格,他敢不顧族人眼光,公開地跟小娥生活在一起,賣房賣地也要養活小娥的做法,還是挺讓人佩服的。但是小娥在這裡走了她人生最愚蠢也是最致命的一步,她教會白孝文抽上了大煙。

最終,混在饑民裡像狗一樣搶食的曾經的翩翩君子白孝文,激起了鹿三對田小娥的殺心。在他樸素的認知裡,這一切都是田小娥這個“禍害”造成的。帶著對東家白嘉軒深深的愧疚,他在半夜闖進破窯,將梭標捅進了田小娥的身體,同時也殺死了她肚子裡白孝文的孩子。

田小娥的短暫的一生到這裡走到了終點。臨死前她依然想不明白,為什麼她沒做什麼壞事,族裡人卻這麼恨她,恨不得她死。

白鹿原是民國初期中國半封建社會的代表,這裡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無論男女,都已經習慣並接受了整個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奴役。他們可以容忍李寡婦之流私下裡的蠅蠅苟苟,卻接受不了田小娥這樣明目張膽地公然反抗與挑釁。對他們來說,田小娥挑戰的不僅僅是男權社會,而是他們賴以生存並始終信仰著的封建社會制度。以祖宗祠堂為代表的封建制度和信仰,是他們祖祖輩輩的立身之本,一旦崩塌就將萬劫不復,所以族裡人恨田小娥,白嘉軒尤其恨她,恨到就算死也不願給她留一塊葬身之地。

從另一方面講,田小娥從小被封建制度徹底洗腦,雖然她有反抗的意識,在懵懂中有跟隨內心的勇氣,但她始終跑不出“女人依附男人而生存”的局限。她一直重複著“依靠一個男人逃離另一個男人”的遊戲,卻從未把命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像如來佛手裡的孫悟空,任你十八般武藝,天大的神通,卻始終跳不出男權社會的掌心。

造成她這樣的結局,有生理上的局限——裹小腳,更多的是心理和眼界的局限。小娥至死都想讓孝文帶她去城裡看看,但是,她始終沒能等來那一天,她自己也全無勇氣邁出那一步。或許,這才是田小娥悲劇的根源。

即使時間過去了快一個世紀,時至今日,男女平權已經發展到現在的程度,被男權禮教這根無形枷鎖束縛著的女性也大有人在。現實婚姻中,默默忍受家暴、出軌、冷暴力的女性依然數量驚人,傾訴時怨氣滿滿,接受建議時理由多多。如果自己尚未從男性附屬品的洗腦中覺醒,那麼一切的所謂反抗,要麼變成空洞的抱怨,要麼搞成無謂的“作死”。結局嘛,或是一出生活的悲劇,或是圍觀者眼裡的笑話,僅供人茶餘飯後取樂而已。

畢竟,命運只能決定際遇,性格和眼界決定選擇,只有選擇才能決定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