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瞭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古人出行風俗有什麼講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日, 有多則高考過後考生外出旅遊的出事的新聞, “暑假遊 ”又要開始了, 安全得注意。

這篇文章, 就來說古人出行的隱秘風俗。

在古代, 遠行者對自身的安全是極為重視的, 由此開成了不少行旅禁忌。

古人迷信認為, 旅途有神靈, 稱之為“祖神”, 民間視為“行神”, 也叫“道神”、“路神”。 古人心裡的“路神”並不固定, 主要有三種版本:

一是共工之子修。 應劭《風俗通義·祀典》“祖”條記載:“案《禮傳》, 共工之子曰修, 好遠遊, 舟車所至, 足跡所達, 靡不窮覽, 故祀以為祖神。 ”

二是黃帝之子累祖。 漢崔寔《四民月令》認為, 黃帝之子累祖為道神。 《漢書·臨江閔王劉榮傳》記載, “榮行, 祖於江陵北門”。 顏師古就此注稱:“祖者, 送行之祭, 因饗飲也。 昔黃帝之子累祖好遠遊而死於道, 故後人以為行神也。 ”

三是黃帝之妃嫘祖。 唐人王瓘《軒轅本紀》稱:“(黃)帝周遊行時, 元妃嫘祖死於道,

帝祭之以為祖神。 ”這二、三說法, 筆者疑古人弄混了, 嫘祖即累祖, “黃帝之子”與“黃帝之妃”到底誰對?史料記載和解釋也很不統一。

因為路神的存在, 所以古人在遠行前, 都在會在道路邊祭祀一下, 以求得旅途平安。

所以, 古人在遠行前, 都在會在道路邊祭祀一下, 以求得旅途平安。

古人出行最最特別講究之處, 是忌方位和時間, 喜歡根據去的方位來挑日子, 即所謂“擇吉”。 古人認為, 路上有在四方雲遊的“噩神”, 故出行時要挑好日子, 以避之。 一般來說, 古人有“七不出, 八不歸”的講究, 即不選擇在陰曆初七、十七、二十七出行, 回家時則避免在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動身。 這一風俗的形成, 可能與過去休妻“七出”和諧音“不(八)歸”有關。

清初人熊伯龍編《無何集》中提到時人不少禁忌。 《無何集》本是一部無神論言論資料彙編, 意在批評當時的迷信現象, 卻因此保留下來古人不少行為風俗文化。

對於出行方位, 當時民用《陰陽書》稱:鶴(噩)神日遊, 五日正東, 六日正南;五日正南, 六日西南。

西北仿此。 元旦出行, 忌向此方……因為噩神四方雲遊時有這規律, 所以大家出行時要避忌之, 尤其元旦日出行, 忌之更甚。

山東一帶, 俗忌正月初五出行。 為什麼?初五為破五, 恐有不吉。 又有忌“黑道日”出門的, 所謂“黑道日”就是凶日子, 與好日子“黃道日”相對應。 元人王曄雜劇《桃花女》中第三折中這樣的唱詞:“今日是黑道日, 新人蹅著地皮, 無不立死。 ”

黑道日與黃道日的推算對古人來說, 比較簡單, 但對不熟悉天干地支紀年紀時紀日法的現代人來說, 還是困難的, 比較複雜, 可以說古人幾乎都會, 現代人幾乎都不會, 但如果學了都會。

我查了一下資料, 是這樣玩的——

一般推算是用十二地支配上十二個天神:子日青龍;醜日明堂;寅日天刑;卯日朱雀;辰日金貴;巳日天德;午日白虎;未日玉堂;申日天牢;酉日玄武;戌日司命;亥日勾陳。 凡是逢“青龍”、“明堂”、“金貴”、“天德”、“玉堂”、“司命”六神值日, 就是吉利的黃道日。 古人俗稱“黃道吉日”, 在這樣的好日子裡做什麼都可以, 奠基、結婚、開業, 出行都可以。 如果推算時遇上黑道就要小心, 不宜舉行重要活動,出行當然更要謹慎。

還有一種擇日是看“十二值神”。所謂十二值神就是十二個星宿,分別是: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一般每星宿值日一天,也有連值兩天的。吉凶口訣如下:“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破閉不可當。”

具體是這樣——

建日,諸事可為,但不宜動土修建。

除日,除舊迎新大吉。

滿日,祭祀吉,其它不吉。最忌嫁娶。

平日,萬事大吉。

定日,壘灶台、宴會、定協議大吉,不宜打官司、醫療、出師。

執日,建房、種植吉,搬家、旅行、開市不吉

破日,萬事不利,但可做拆毀之事。

危日,萬事不利。

成日,開業、結婚、上學、慶典吉。不宜打官司、拆除房屋等

收日,收藏、壘灶台吉,不宜開業、舉事

開日,開業、結婚、壘灶吉,最忌安葬

閉日,萬事皆凶,但宜修築。

因為黑道、黃道觀念的存在,古人對出行日子的選擇是相當在意和重視的。如山東、蘇北有風俗,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能出遠門。河南虞城縣等地:要出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而同樣在河南,蕭縣則有“三六九,向東走;二四七,向正西”的說法。

過去出行禁忌說得最多的,是“七不出,八不歸”。

意思逢七、八的日都要注意,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忌出遠行;初八、十八、二十八忌回家。這裡的逢八忌諱回家,與虞城縣的“要回家,二五八”,又有矛盾。

為什麼有這樣的禁忌?有民俗學者分析,與過去“七出”規矩有關。在古代,妻子有七種不良行為,丈夫是可以休妻,即所謂“七出”——“七不出”禁忌或因此轉意而來。

而“八不歸”怎麼回事情?筆者認為可能與穢語“王八龜”有關。王八龜——王八歸——亡不歸,逢八日回家是王八,愛討口彩的古人因而覺得逢八的日子回家不太好。

當然上述解釋也不一定準確,如民間還有一種解釋,認為“七不歸”與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種家族必備生活物資有關,如果沒有準備齊,丈夫是不能外出的;“八不出”與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八種行為有關,如果在外做了有損家門的事情,無論犯其中哪一項,都無臉回家。

這種解釋似有道理,但也是個附會,真正的原因還應該與古人擇吉風俗有關。比如過去民間出行還有一種方便的查詢方法,就是“楊公忌”,也是專門避忌出行日子的。

《無何集》記載了時人的說法:“世俗多畏楊公忌,謂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為所惑耳。今按其說,乃是‘室火豬日’。其術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順數,值室即為楊公忌。”

楊公忌有固定的日子,每月都有,對照查一下就知道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碰到這樣的忌日,就不宜出遠門。

“楊公”是誰?民間認為是唐朝有名的風水大師、巒頭派的創始人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救貧,世人尊稱“楊公”,楊在世時為方便人們出行,特地推算出了每月忌日。當然這應該是託名,查唐朝時是沒有“楊公忌”說法的,明清時很流行。

對於古人出門擇日禁忌,很多是迷信的,《無何集》中已作批評,但有的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比如,“伏臘月出門,神仙也遭難。”

這裡的“伏”指陰天六月天,“臘”指陰曆十二月,正是最熱和最冷的季節,氣候惡劣,在古代,這兩個月旅行困難最大,當然要忌諱了。但現代有動車,有空調,各方面條件好了,再講這樣的忌諱就愚腐了,現在伏月、臘月正是旅遊旺季,“暑假遊”和“寒假遊”很熱,旅遊社業務忙不過來。

另外,官方還有出行就任忌月——陰曆五月,官員忌諱到任。據《風俗通義》,漢朝時,“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遷。”到清朝則增加為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清稗類抄》記載:“官吏上任及人民移家,每忌正、五、九月。”

為什麼官員就任有忌月?過去認為,五月是“至尊之位”,官民都要回避。

對於不同年齡的遠行者,風俗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如“老不上北,少不上南”,又有“老不入川,少不遊廣”、“老不走新疆,少不走蘇杭”。

這又是為什麼?“老”指年齡大的人,體力不行,不能去條件差、距離遠的地方。“少”指年輕人,在過去,包括四川、廣東、蘇州、杭州在內的南方地區,都是香豔的花花世界,妓女們花枝招展,吃喝嫖賭一條龍,年輕人到這樣的地方極容易“變壞”,所以古人不主張前往,擔心不學好。

另外,古代旅遊喜歡結伴,有“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的說法。這是為防止旅途中遇到不測時,也好有人照應一下。如果孤身一人,就是在通訊發達的現代,危險係數也都是比較高的。

顯然上述不少說法,在今天看來就是封建迷信,比如出行日期的講究就很好笑,顯得愚昧。但迷信的背後是一種善良的祈願,這種避凶求吉的願望,今天的遠行者也是非常需要的!

(古人遠行風俗中還有“接風洗塵”環節,其實就是宴請)

不宜舉行重要活動,出行當然更要謹慎。

還有一種擇日是看“十二值神”。所謂十二值神就是十二個星宿,分別是: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一般每星宿值日一天,也有連值兩天的。吉凶口訣如下:“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破閉不可當。”

具體是這樣——

建日,諸事可為,但不宜動土修建。

除日,除舊迎新大吉。

滿日,祭祀吉,其它不吉。最忌嫁娶。

平日,萬事大吉。

定日,壘灶台、宴會、定協議大吉,不宜打官司、醫療、出師。

執日,建房、種植吉,搬家、旅行、開市不吉

破日,萬事不利,但可做拆毀之事。

危日,萬事不利。

成日,開業、結婚、上學、慶典吉。不宜打官司、拆除房屋等

收日,收藏、壘灶台吉,不宜開業、舉事

開日,開業、結婚、壘灶吉,最忌安葬

閉日,萬事皆凶,但宜修築。

因為黑道、黃道觀念的存在,古人對出行日子的選擇是相當在意和重視的。如山東、蘇北有風俗,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能出遠門。河南虞城縣等地:要出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而同樣在河南,蕭縣則有“三六九,向東走;二四七,向正西”的說法。

過去出行禁忌說得最多的,是“七不出,八不歸”。

意思逢七、八的日都要注意,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忌出遠行;初八、十八、二十八忌回家。這裡的逢八忌諱回家,與虞城縣的“要回家,二五八”,又有矛盾。

為什麼有這樣的禁忌?有民俗學者分析,與過去“七出”規矩有關。在古代,妻子有七種不良行為,丈夫是可以休妻,即所謂“七出”——“七不出”禁忌或因此轉意而來。

而“八不歸”怎麼回事情?筆者認為可能與穢語“王八龜”有關。王八龜——王八歸——亡不歸,逢八日回家是王八,愛討口彩的古人因而覺得逢八的日子回家不太好。

當然上述解釋也不一定準確,如民間還有一種解釋,認為“七不歸”與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七種家族必備生活物資有關,如果沒有準備齊,丈夫是不能外出的;“八不出”與孝,悌,忠,信,禮,儀,廉,恥八種行為有關,如果在外做了有損家門的事情,無論犯其中哪一項,都無臉回家。

這種解釋似有道理,但也是個附會,真正的原因還應該與古人擇吉風俗有關。比如過去民間出行還有一種方便的查詢方法,就是“楊公忌”,也是專門避忌出行日子的。

《無何集》記載了時人的說法:“世俗多畏楊公忌,謂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為所惑耳。今按其說,乃是‘室火豬日’。其術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順數,值室即為楊公忌。”

楊公忌有固定的日子,每月都有,對照查一下就知道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碰到這樣的忌日,就不宜出遠門。

“楊公”是誰?民間認為是唐朝有名的風水大師、巒頭派的創始人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救貧,世人尊稱“楊公”,楊在世時為方便人們出行,特地推算出了每月忌日。當然這應該是託名,查唐朝時是沒有“楊公忌”說法的,明清時很流行。

對於古人出門擇日禁忌,很多是迷信的,《無何集》中已作批評,但有的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比如,“伏臘月出門,神仙也遭難。”

這裡的“伏”指陰天六月天,“臘”指陰曆十二月,正是最熱和最冷的季節,氣候惡劣,在古代,這兩個月旅行困難最大,當然要忌諱了。但現代有動車,有空調,各方面條件好了,再講這樣的忌諱就愚腐了,現在伏月、臘月正是旅遊旺季,“暑假遊”和“寒假遊”很熱,旅遊社業務忙不過來。

另外,官方還有出行就任忌月——陰曆五月,官員忌諱到任。據《風俗通義》,漢朝時,“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遷。”到清朝則增加為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清稗類抄》記載:“官吏上任及人民移家,每忌正、五、九月。”

為什麼官員就任有忌月?過去認為,五月是“至尊之位”,官民都要回避。

對於不同年齡的遠行者,風俗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如“老不上北,少不上南”,又有“老不入川,少不遊廣”、“老不走新疆,少不走蘇杭”。

這又是為什麼?“老”指年齡大的人,體力不行,不能去條件差、距離遠的地方。“少”指年輕人,在過去,包括四川、廣東、蘇州、杭州在內的南方地區,都是香豔的花花世界,妓女們花枝招展,吃喝嫖賭一條龍,年輕人到這樣的地方極容易“變壞”,所以古人不主張前往,擔心不學好。

另外,古代旅遊喜歡結伴,有“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的說法。這是為防止旅途中遇到不測時,也好有人照應一下。如果孤身一人,就是在通訊發達的現代,危險係數也都是比較高的。

顯然上述不少說法,在今天看來就是封建迷信,比如出行日期的講究就很好笑,顯得愚昧。但迷信的背後是一種善良的祈願,這種避凶求吉的願望,今天的遠行者也是非常需要的!

(古人遠行風俗中還有“接風洗塵”環節,其實就是宴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