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天王巨星李麗華離世,首闖好萊塢的傳奇女星,張曼玉也學她演戲

小咪姐、天王巨星、影壇常青樹、亞洲的“伊莉莎白·泰勒”

李麗華身上, 有無數代表華語影壇輝煌時代的標籤

昨天, 93歲高齡的她離開了人世

一代傳奇, 就此落幕

有人說, 李麗華的人生就是一部華語電影史。

16歲在上海跨入影壇, 從影40年間, 拍了140多部電影, 紅遍兩岸三地。 兩次獲得金馬獎影后, 主演的《楊貴妃》, 為華語電影在坎城電影節首度奪得正式獎項, 還是第一位主演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女星。

說她是華語女星第一人, 沒什麼異議。

李麗華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是2015年第52屆金馬獎。 獲得終身成就獎的她, 坐在輪椅上, 由助理推上臺, 全程面帶微笑, 沒有講一句話。

曾在電影《秦香蓮》中飾演李麗華兒子的成龍給她頒獎, 說“這個媽媽一叫就叫了超過50年”,

說她是“永遠的巨星, 也是永遠的女神。 ”

金馬之後, 李麗華在臺灣與友人敘舊:李行(前排左三起)、李麗華、常楓、孫越, 侯孝賢(後排左四起)、友人吳謙、李麗華女兒Maggie及張小燕、胡錦、李安出席聚會

當時就有人感歎, 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見到李麗華了, 沒想到一語成讖。

昨天傳來她去世的消息時, 沒有多少意外, 只是歎息, 一代傳奇終於落幕。

出身梨園世家 “孤島”上海走紅

李麗華原籍河北, 1924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 父母都是梨園名人, 父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芳, 母親是老旦張少泉。

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仍有演出,

時常勒著肚子, 李麗華在娘胎裡就受了不少苦。 她出生時只有四磅重, 樣子像是一隻瘦弱可憐的小貓咪, 於是家人給她取小名“小咪”。 成名之後, 圈內人敬她一聲“小咪姐”, 霸氣中不失可愛。

一開始父母並不希望“小咪”從藝, 可她卻對讀書沒有興趣。 12歲時專門赴北平學藝, 拜京劇名宿章遏雲、胡鐵芬為師。

然而李麗華卻沒有繼承父母的衣缽,而是轉投了電影行業。

1940年,16歲的李麗華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同年因為主演《三笑》,在“孤島時期”的大上海一舉成名。

之後她在藝華主演了《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電影。1942年後轉去中聯、華影主演《春江遺恨》等影片。

1946年,主演文華影業公司的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成為李麗華的又一代表作。

《假鳳虛凰》

影片講述破產富商與青年寡婦,為了金錢求取婚姻,互相欺騙,鬧出不少笑話的故事。

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上映之前,曾引起上海理髮協會的抗議。因為男主角石揮在片中自稱“理髮匠”,講蘇北方言,協會認為是對理髮師的侮辱。最終文華公司為此修改了三個鏡頭,才得以順利上映。

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在原本只放好萊塢電影的大光明連映兩個多月,成為抗戰勝利後中國最賣座影片之一,並且在英美發行。

“女明星中論風采、演技,無人能及她”

1948年,李麗華前往香港,為長城、龍馬、永華、邵氏等影片公司演戲。

在去香港之前,作為第三代女星,李麗華其實一直被周旋、上官雲珠壓著。但政局變化之後,留在內地的影星們,幾乎沒有作品,而後輩夏夢、林黛論資歷也比不上她。李麗華在香港大展拳腳,成為50年代華人電影圈當之無愧的“一姐”。

李麗華個子很小,但面容精緻,身材玲瓏有致,一雙眼睛尤其勾人。因為有戲曲功底,能說會唱,身段輕盈,演起武俠片也不在話下。

李麗華演唱《新茶花女》插曲《天上人間》

她的戲路非常廣,又是“勞模”,什麼樣的角色都能演。從一代名妓《小鳳仙》,到絕世美女《楊貴妃》,霸氣女皇《武則天》,甚至主旋律《秋瑾》,都是她的銀幕經典角色。

《小鳳仙》

特別是《楊貴妃》與《武則天》,她因為這兩部電影去到坎城國際電影節,連續兩年被提名最佳女主角,被西方媒體稱為“亞洲的伊莉莎白泰勒”。《楊貴妃》也是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華語電影。

《楊貴妃》

李麗華與克拉克·蓋博(右)

而這兩部電影的導演李翰祥,其處女作《雪裡紅》正是由李麗華推薦並主演。《雪裡紅》的成功,讓李翰祥加盟邵氏,開啟了華語電影的一段輝煌歷史。

李翰祥評價小咪姐說:“女明星中論風采、演技,無人能及她。”

《雪裡紅》

李麗華還是第一位在好萊塢電影中擔當主演的華人女星——出演奧斯卡最佳導演弗蘭克·鮑沙其的《飛虎嬌娃》( China Doll),一個美國大兵與中國女人的愛情故事。

《飛虎嬌娃》

輾轉臺灣之後,又因《故都春夢》和《揚子江風雲》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首位奪下二座金馬影后的女星。

李麗華除了拍戲多,演藝生涯也很長,人稱“影壇常青樹”。50歲時在胡金銓導演的《迎春閣之風波》裡,扮演風情萬種的老闆娘,是後來《新龍門客棧》中,張曼玉飾演的“金湘玉”的靈感原型。

上:《迎春閣之風波》李麗華

下:《新龍門客棧》張曼玉

除了會演戲,更會做人

李麗華的厲害之處,除了人美演技好,更是情商高。

她一生歷經動盪的時局變化,從抗戰時期的“孤島”上海,到五、六十年代鼎盛時期的香港,後又輾轉臺灣,息影后隱居美國(後又去了新加坡)。游走於複雜的人情世故之中,李麗華始終處於不敗之地,除了機緣運氣,更得益於她左右逢源的手段。

早年在上海時期,她拍過親日片《春江遺恨》,戰後拍了紅片《豔陽天》,去了香港後,又拍了主旋律電影《秋瑾》。

在臺灣勞軍時,她更是表現出會做人的一面,對台下弟兄們說,“小妹不久要去好萊塢拍戲,要與大家暫別。但小別是為了重逢。相信很快就會和大家再聚。但不是在臺北,而是在老家。我們大陸見”。

但對於工作,李麗華的態度絕對嚴謹。一貫對演員頗為苛刻的李翰祥,在他爆料影壇內幕的《三十年戲說從頭》裡,稱讚小咪姐從來都是行業模範:

小咪姐尤其特別,一早進廠,就把服裝穿戴整齊,坐在片場一角,輕輕地和同仁們說說笑笑,氣溫35℃的天氣,片場裡起碼超過40℃,她仍然披掛整齊,全副裝備安然穩坐,最令人佩服的是滴汗不出,有道是心靜自然涼也。

為人也十分仗義

片廠電燈匠由天橋上摔下來,小咪姐馬上拿出錢,叫製片把他送入醫院,並且吩咐他安心靜養,醫藥費由她一人包起。

于亂世中求得平安富貴,跟她務實謹慎的人生哲學不無關係。她常對後輩說:“兄弟,過日子不是老晴天大太陽,總得防著陰天下雨的日子。”

到了美國之後,她也教導同去的後輩要丟下明星光環“我們在這裡不做明星。”

三段婚姻 收穫屬於自己的幸福

李麗華的一生經歷了三段婚姻。

20歲時,與山東煙臺張裕釀酒公司的小開張緒普結婚,之後暫別影壇。(另一部分原因大概是為之前演過的親日電影避風頭)

沒想到世事變化無常,4年之後她遷居香港,與丈夫離婚。24歲的她,獨自帶著女兒加盟邵氏。

李麗華與女兒

直到1959年,才與相識十幾年,有“千面小生”之稱的演員兼導演嚴俊結婚。在此之前,她已經和嚴俊一起開了一家電影公司,攝製《游龍戲鳳》等影片。兩人在一起時皆是二婚,嚴俊的前妻,是當年邵氏另一花旦林翠。

李麗華與嚴俊(《游龍戲鳳》)

這段婚姻持續了23年,兩人一起兢兢業業,認真經營事業和家庭,並育有一女。直到1980年嚴俊因病去世,傷痛中的李麗華遇到了第三任丈夫。

李麗華的第三任丈夫——新加坡富商吳中一,是她多年的影迷。其實吳先生暗戀小咪姐多年,但總是時機不對。重逢之後,兩人恩愛有加。

香港導演楊凡在書中提到,吳先生陪李麗華來他影樓拍照,小咪姐當時已經上了年紀,但保養得很好,選了紅綠兩套旗袍。吳先生誇她“沒有中國女人可以把紅色穿得像小咪!”

《國際電影》封面

2006年,吳中一在香港病逝,李麗華一人獨居香港。去世之前,吳先生把她的日後生活都做好了安排,兒孫也會經常回來探望。但李麗華“從此幾乎不出門,連照片也不拍”。

吳中一與李麗華

百年之後,也許小咪姐又能見到願意合照之人了吧。

女神,走好。

文 / 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網路

已授權“快版權”(www.kbanquan.com)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 THE END -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拜京劇名宿章遏雲、胡鐵芬為師。

然而李麗華卻沒有繼承父母的衣缽,而是轉投了電影行業。

1940年,16歲的李麗華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同年因為主演《三笑》,在“孤島時期”的大上海一舉成名。

之後她在藝華主演了《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電影。1942年後轉去中聯、華影主演《春江遺恨》等影片。

1946年,主演文華影業公司的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成為李麗華的又一代表作。

《假鳳虛凰》

影片講述破產富商與青年寡婦,為了金錢求取婚姻,互相欺騙,鬧出不少笑話的故事。

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上映之前,曾引起上海理髮協會的抗議。因為男主角石揮在片中自稱“理髮匠”,講蘇北方言,協會認為是對理髮師的侮辱。最終文華公司為此修改了三個鏡頭,才得以順利上映。

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在原本只放好萊塢電影的大光明連映兩個多月,成為抗戰勝利後中國最賣座影片之一,並且在英美發行。

“女明星中論風采、演技,無人能及她”

1948年,李麗華前往香港,為長城、龍馬、永華、邵氏等影片公司演戲。

在去香港之前,作為第三代女星,李麗華其實一直被周旋、上官雲珠壓著。但政局變化之後,留在內地的影星們,幾乎沒有作品,而後輩夏夢、林黛論資歷也比不上她。李麗華在香港大展拳腳,成為50年代華人電影圈當之無愧的“一姐”。

李麗華個子很小,但面容精緻,身材玲瓏有致,一雙眼睛尤其勾人。因為有戲曲功底,能說會唱,身段輕盈,演起武俠片也不在話下。

李麗華演唱《新茶花女》插曲《天上人間》

她的戲路非常廣,又是“勞模”,什麼樣的角色都能演。從一代名妓《小鳳仙》,到絕世美女《楊貴妃》,霸氣女皇《武則天》,甚至主旋律《秋瑾》,都是她的銀幕經典角色。

《小鳳仙》

特別是《楊貴妃》與《武則天》,她因為這兩部電影去到坎城國際電影節,連續兩年被提名最佳女主角,被西方媒體稱為“亞洲的伊莉莎白泰勒”。《楊貴妃》也是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華語電影。

《楊貴妃》

李麗華與克拉克·蓋博(右)

而這兩部電影的導演李翰祥,其處女作《雪裡紅》正是由李麗華推薦並主演。《雪裡紅》的成功,讓李翰祥加盟邵氏,開啟了華語電影的一段輝煌歷史。

李翰祥評價小咪姐說:“女明星中論風采、演技,無人能及她。”

《雪裡紅》

李麗華還是第一位在好萊塢電影中擔當主演的華人女星——出演奧斯卡最佳導演弗蘭克·鮑沙其的《飛虎嬌娃》( China Doll),一個美國大兵與中國女人的愛情故事。

《飛虎嬌娃》

輾轉臺灣之後,又因《故都春夢》和《揚子江風雲》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首位奪下二座金馬影后的女星。

李麗華除了拍戲多,演藝生涯也很長,人稱“影壇常青樹”。50歲時在胡金銓導演的《迎春閣之風波》裡,扮演風情萬種的老闆娘,是後來《新龍門客棧》中,張曼玉飾演的“金湘玉”的靈感原型。

上:《迎春閣之風波》李麗華

下:《新龍門客棧》張曼玉

除了會演戲,更會做人

李麗華的厲害之處,除了人美演技好,更是情商高。

她一生歷經動盪的時局變化,從抗戰時期的“孤島”上海,到五、六十年代鼎盛時期的香港,後又輾轉臺灣,息影后隱居美國(後又去了新加坡)。游走於複雜的人情世故之中,李麗華始終處於不敗之地,除了機緣運氣,更得益於她左右逢源的手段。

早年在上海時期,她拍過親日片《春江遺恨》,戰後拍了紅片《豔陽天》,去了香港後,又拍了主旋律電影《秋瑾》。

在臺灣勞軍時,她更是表現出會做人的一面,對台下弟兄們說,“小妹不久要去好萊塢拍戲,要與大家暫別。但小別是為了重逢。相信很快就會和大家再聚。但不是在臺北,而是在老家。我們大陸見”。

但對於工作,李麗華的態度絕對嚴謹。一貫對演員頗為苛刻的李翰祥,在他爆料影壇內幕的《三十年戲說從頭》裡,稱讚小咪姐從來都是行業模範:

小咪姐尤其特別,一早進廠,就把服裝穿戴整齊,坐在片場一角,輕輕地和同仁們說說笑笑,氣溫35℃的天氣,片場裡起碼超過40℃,她仍然披掛整齊,全副裝備安然穩坐,最令人佩服的是滴汗不出,有道是心靜自然涼也。

為人也十分仗義

片廠電燈匠由天橋上摔下來,小咪姐馬上拿出錢,叫製片把他送入醫院,並且吩咐他安心靜養,醫藥費由她一人包起。

于亂世中求得平安富貴,跟她務實謹慎的人生哲學不無關係。她常對後輩說:“兄弟,過日子不是老晴天大太陽,總得防著陰天下雨的日子。”

到了美國之後,她也教導同去的後輩要丟下明星光環“我們在這裡不做明星。”

三段婚姻 收穫屬於自己的幸福

李麗華的一生經歷了三段婚姻。

20歲時,與山東煙臺張裕釀酒公司的小開張緒普結婚,之後暫別影壇。(另一部分原因大概是為之前演過的親日電影避風頭)

沒想到世事變化無常,4年之後她遷居香港,與丈夫離婚。24歲的她,獨自帶著女兒加盟邵氏。

李麗華與女兒

直到1959年,才與相識十幾年,有“千面小生”之稱的演員兼導演嚴俊結婚。在此之前,她已經和嚴俊一起開了一家電影公司,攝製《游龍戲鳳》等影片。兩人在一起時皆是二婚,嚴俊的前妻,是當年邵氏另一花旦林翠。

李麗華與嚴俊(《游龍戲鳳》)

這段婚姻持續了23年,兩人一起兢兢業業,認真經營事業和家庭,並育有一女。直到1980年嚴俊因病去世,傷痛中的李麗華遇到了第三任丈夫。

李麗華的第三任丈夫——新加坡富商吳中一,是她多年的影迷。其實吳先生暗戀小咪姐多年,但總是時機不對。重逢之後,兩人恩愛有加。

香港導演楊凡在書中提到,吳先生陪李麗華來他影樓拍照,小咪姐當時已經上了年紀,但保養得很好,選了紅綠兩套旗袍。吳先生誇她“沒有中國女人可以把紅色穿得像小咪!”

《國際電影》封面

2006年,吳中一在香港病逝,李麗華一人獨居香港。去世之前,吳先生把她的日後生活都做好了安排,兒孫也會經常回來探望。但李麗華“從此幾乎不出門,連照片也不拍”。

吳中一與李麗華

百年之後,也許小咪姐又能見到願意合照之人了吧。

女神,走好。

文 / 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網路

已授權“快版權”(www.kbanquan.com)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 THE END -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