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親眼所見未必真相所現?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教過,你能學會幾分?

俗話說, “眼見為實”, 意思是, 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 世事紛繁複雜, 真假難辨, 多數人都選擇相信自己的雙眼, 正所謂“有圖有真相”。 可是, 凡你親眼所見的, 就一定是真相嗎?

《孔子家語·在厄》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孔子被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 已經七天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子貢翻牆而出用隨身行李與人換來一些米。 顏回在破屋之內淘米煮飯。 飯快熟時, 顏回伸手入鍋內, 掏出一些米飯來吃。 子貢在井旁, 剛好望見了這一幕, 十分不悅, 便進去問孔子, “仁愛之人會因為窮困而變節嗎?”孔子說, 不會。 子貢問:“那顏回呢, 也不會嗎?”孔子回復, 是的。 子貢便將剛才看到的顏回偷吃飯食的事情告訴了孔子。 孔子找來顏回說, “剛夢到祖先, 我打算祭奠一下”。 顏回說, “這米飯不能祭祖, 剛有灰塵落入飯中, 我覺得扔掉髒的米飯很可惜, 便把落灰的飯粒吃了。 不可用我吃過的飯食祭祖呀。

”事實竟是如此, 孔子感歎道:“人可信的是眼睛, 現在看來, 用眼見到的也有不真實的事實。 ”

這就是孔子“知人不易”的故事。 即使聖賢如孔子, 也會對自己得意門生產生誤解。 何況我們多數人還沒有孔子的見多識廣和天賦悟性, 則更易犯錯誤, 容易相信自己的所見所想, 以為一定是正確的。 殊不知, 眼睛所看到的, 其實只是事情的表像而已, 而隱藏在表像之後的真正用心可能並不那麼簡單。 通常, 我們眼中所見的事實, 可能有多種解釋, 而看到的人會根據自己的思維習慣選擇一種自己能接受的解釋, 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見仁見智, 因而也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陷入誤區。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個事物時, 會根據自己的視覺, 及聽覺、嗅覺、觸覺等外部感官獲得資訊, 輸送往大腦, 然後根據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判斷這個事物, 從而產生某種想法。 也就是說, 眼睛看到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決定真相如何的恰恰是這個人的想法, 而他怎麼想, 關鍵還取決於他的“三觀”。

當前所處的網路資訊時代,傳播手段和工具越來越發達, 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捷, 可我們反而越來越難看清真實真相。 在我們的生活中已處處充斥著虛假資訊, 大眾媒體為博人眼球, 極力放大某些極端事件;政黨政客為拉選票, 抨擊醜化敵對勢力;甚至一些普通人為求私利, 偽造事實散播謠言……而我們往往難以分辨真偽, 在精疲力竭中逐漸喪失自我。 經調查研究發現, 人們對很多重要事物的認知, 譬如房價、失業率、男女比例、人口年齡結構等, 與真實資料相差很大。

然而, 真相只有一個!要瞭解事情的真相, 惟有要提高自身的辨識能力, 儲備豐富的知識體系, 樹立正確的世界、人生、價值觀, 才是最根本的所在。 所謂“差之毫釐, 謬之千里”, 事情的真相鬚根據事實性、科學化作判斷, 親眼見、親耳聽往往帶有主觀性, 對表像的理解偏差有可能造成重大誤解。 對待任何事物, 不要輕易被表像迷惑, 應該深入思考和調查, 透過現象看本質, 才愈能靠近真實。

潛伏的真相,如同紮根海底的冰山,浮現在水面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很難全部認清。但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是,在事情真相未明的情況下,停止網路轉發的手指,管好議論傳播的嘴,讓謠言止於智者,起碼能少一些人上當受騙,還世界一個清靜。

潛伏的真相,如同紮根海底的冰山,浮現在水面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很難全部認清。但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是,在事情真相未明的情況下,停止網路轉發的手指,管好議論傳播的嘴,讓謠言止於智者,起碼能少一些人上當受騙,還世界一個清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