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何是柯迪亞克決定斯柯達在華士氣?

在持續放量的SUV市場, 上汽大眾斯柯達亟需一款明星產品, 以實現其銷量的持續攀升, 並最終在2018年實現50萬輛的銷售目標。

顯然, 柯迪亞克被寄予厚望。

斯柯達官方資料顯示, 2016年全年在華銷量為33萬輛, 比去年同期增長17.9%, 主要貢獻源於轎車產品。 唯一僅有的一款SUV車型Yeti市場銷量不佳, 去年全年共售出26350輛, 占比不足8%, 與中國市場上SUV近50%的市場格局有巨大差距。

斯柯達全球CEO梅博納(Bernhard Maier)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期間, 梅博納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想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 沒有一個合適的SUV計畫是做不到的”。

根據介紹, 斯柯達已經開始啟動以柯迪亞克為起點的SUV車型攻勢, 很快就會將它推向中國市場。 根據計畫, 斯柯達還將向中國市場推出兩款新的SUV車型。

柯迪亞克作為此次攻勢的代表, 其成功與否, 直接決定了斯柯達在華的發展士氣。

對於這款背負品牌使命的車型, 曾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柯迪亞克從設計、工藝、技術等產品力角度均具備了爆款車型的實力, 但最終能否得償所願, 關鍵取決於定價。

若要使得科迪亞克在華的銷量有一個逆天的飛躍, 斯柯達勢必會在定價上下功夫, 設法打響新車的價格戰。 一方面, 在汽車價格不斷下探的市場環境中, 對於成本的上漲只能內部消化, 從而進行成本控制並不斷提高抵禦風險能力。 如果說價格戰是削薄利潤的利刃, 那麼原材料成本上漲就是另外一把削減利潤的快刀, 是對企業以成本控制為中心的生存能力的一種考驗。

上漲的原材料壓力更是驅趕效率低下企業的鞭子, 是對整個汽車行業重新洗牌分類的尺子。 而市場洗牌帶來的結果會形成加速汽車行業的‘馬太效應’。 另一方面, 企業會不斷研發新技術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節油技術和新能源的開發。 同時在發展理念、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品質管制、國內外市場行銷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整, 與時俱進, 充分整合企業、行業資源, 達到優化配置, 逐步實現綜合實力的大提升, 這樣一來銷量飛躍就自然不在話下。

進入到2017年, 斯柯達取得了良好的開局, 1月份的新車批發銷量為34,809輛, 相比去年同期的30,750輛, 實現13.2%的增長;但2月份新車交付輛就降至19200輛。

對此, 梅博納認為小排量購置稅政策調整以及部分車型面臨更新換代是其中重要原因, 不過這一情況會隨著柯迪亞克的入市得到好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