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武商換帥深度揭秘 ∣ 新任董事長陳軍何許人也

在實體商企面臨電商衝擊、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 武商集團能否再創新輝煌, 就看陳軍的了。

《支點》記者 何輝

備受關注的武商集團換帥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6月28日晚, 武商集團發佈公告稱, 武商廣場壓力。 當時的武廣, 一個品牌的年銷售額約300萬元。 撤掉一個品牌, 風險由誰來承擔?

陳軍拋出了“三類品牌論”。 他認為, 百貨商場的品牌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定位性品牌, 彰顯氣質和品位, 是時尚的風向標, 如迪奧、香奈兒等;第二類為主力性品牌, 即貢獻最大銷售額的品牌;第三類為風格類品牌, 可能是小眾的, 但風格突出是潛在的未來主力品牌。

為追求坪效, 當時的武廣幾乎沒有第三類品牌, 以第二類品牌居多, 且風格同質化嚴重。 在陳軍看來, 要砍掉的恰是部分第二類品牌, 以騰出空間引進第三類品牌。

“做企業, 要眼光長遠;做市場, 要常變常新。 目前, 第二類品牌熱賣,

風頭正盛, 一旦未來風向轉了, 商場靠什麼支撐?”陳軍認為, 往後看5年, 未來商場的主力消費群體是80後、90後, 他們更青睞個性化、設計風格突出的品牌。

“要增長, 但更要可持續性增長。 ”陳軍對年輕一代非常看重, 他甚至在用人方面也不拘一格。 在武廣, 就有一名24歲的年輕員工被提拔為營運部女鞋品類主管, 而有的員工一直到退休都沒有升到主管級別。 營運部是武廣最核心的部門, 全面負責品類經營。

從2009年至2014年, 武廣的品牌從750個調減到550個左右, 且第三類品牌占比變大。 經過五年調整, 武廣的銷售額不僅沒降, 反而突破瓶頸, 增長到30億元。

陳軍的預判成為了現實, 如今武廣人流量最大的樓層, 除了一樓化妝品, 就是六樓運動休閒、時尚潮品。

武廣的客戶平均年齡, 也從2009年的45歲左右降到30-35歲左右。

武商集團新任董事長陳軍:

銷售從來就沒有什麼天花板, 只有地板。

向顧客學習

在很多武廣內部員工看來, 陳軍帶領武廣不斷取得突破並非偶然, 而是長期堅持向顧客學習的結果。

儘管公司離家很遠, 但陳軍堅持坐地鐵上下班, “這樣環保, 更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對消費人群的第一手觀察。 ”

“經營商場, 不能局限在一個模式裡, 要跟著顧客的需求走, 顧客下一步可能需要什麼, 我們就提前準備好什麼。 ”陳軍強調, 要根據顧客的需求創新。

化妝品, 是武廣的傳統優勢品類。 在將化妝品做到全國單體百貨銷售第一後, 陳軍提出, 購買化妝品的女性還會選購服裝、鞋子,

之後會有為老公(男友)及小孩置辦服裝的需求。 於是, 武廣開始在女裝、男裝、休閒運動品牌上發力。 目前, 女裝和男裝已相繼成為全國單體銷售第一。

對於那些看重走路計步排名的人來說, 若加陳軍為好友, 可能會比較鬱悶, 因為陳軍幾乎每天要花大量時間“走路”。

如果不出差, 他每天差不多要花4個小時在武廣裡轉, 看到什麼問題就在公司內部群裡貼出來。 據說, 武廣的管理人員最怕看到陳軍在群裡的發言, “他一說話, 多半就是哪裡出了問題。 ”陳軍看到的“問題”五花八門, 有天花板漏水, 有顧客排隊過長, 還有導購人員不夠熱情等。

除了喜歡觀察自身的不足, 陳軍還樂於學習別人的長處。 每年差不多有一半時間,

他都在全國各地逛商場, 看別人有哪些創新、又引進了哪些新品牌等。

多名武廣員工的一致印象是, “他(陳軍)屬於開拓型的領導, 不是守成型的。 ”

比如, 缺乏商業綜合體餐飲、休閒等業態, 是傳統百貨商場廣受詬病的地方。 這一問題在武廣也存在。 不過, 從今年起, 武廣給顧客的感覺會不一樣——已引進一些知名餐飲、文具、書店、酒吧、新奇數碼等年輕人喜歡的業態。

陳軍認為, 現代的商業競爭, 就是對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認知的爭奪, 價格不是第一要素, 需求才是根本。 “就好比我們總喜歡去某一個餐廳吃飯, 不一定是因為價格便宜, 而往往是某一道菜最合胃口, 或環境和服務最優雅舒適。 ”

未來挑戰重重

雖然陳軍在執掌武廣期間取得了不俗業績, 但要帶領武商集團再創更大的輝煌,依然困難重重。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從利潤貢獻來看,武商集團內部發展極不平衡。除了武廣、量販、世貿、國廣,武商集團亟需培育新的增長引擎。

百貨零售與量販超市,是武商集團兩大主業,但該集團年報顯示,2016年量販業務營收比2015年下滑了5.38%,2015年的數據又比2014年下滑了4.97%。

在10家百貨商場裡,近一半業績不盡人意。年報顯示,2016年,武商集團旗下的武漢眾圓廣場管理有限公司營收為7.5億元,淨利潤為0.33億元;黃石購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營收為4.78億元,淨利潤為0.11億元;仙桃購物中心和老河口購物中心仍處於虧損階段。

對於一個本土老牌商業大佬而言,武商集團的改變速度還是太慢了。

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商業體已經如火如荼的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新業態,在武商集團旗下實體難覓蹤跡,比如VR體驗、3D試衣鏡、城市奧特萊斯等。

有人認為,武漢本土的商企過於強大,以致于外地商企難以撬開武漢市場,比如經營慘澹的武漢莊勝崇光百貨就是先例。

這一論調可能過於自信。事實上,武漢本土商企還遠未強大到“獨孤求敗”的地步,只是很多頂尖高手還未真正進入武漢市場。

但是,“狼”已經來了。資料顯示,在全國乃至全球聞名的上海恒隆廣場、中糧大悅城、深圳萬象城等都將在未來兩三年內落戶武漢。屆時,武漢市場的商戰只會更加激烈。

對於陳軍及其團隊來說,任重而道遠。

但要帶領武商集團再創更大的輝煌,依然困難重重。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從利潤貢獻來看,武商集團內部發展極不平衡。除了武廣、量販、世貿、國廣,武商集團亟需培育新的增長引擎。

百貨零售與量販超市,是武商集團兩大主業,但該集團年報顯示,2016年量販業務營收比2015年下滑了5.38%,2015年的數據又比2014年下滑了4.97%。

在10家百貨商場裡,近一半業績不盡人意。年報顯示,2016年,武商集團旗下的武漢眾圓廣場管理有限公司營收為7.5億元,淨利潤為0.33億元;黃石購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營收為4.78億元,淨利潤為0.11億元;仙桃購物中心和老河口購物中心仍處於虧損階段。

對於一個本土老牌商業大佬而言,武商集團的改變速度還是太慢了。

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商業體已經如火如荼的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新業態,在武商集團旗下實體難覓蹤跡,比如VR體驗、3D試衣鏡、城市奧特萊斯等。

有人認為,武漢本土的商企過於強大,以致于外地商企難以撬開武漢市場,比如經營慘澹的武漢莊勝崇光百貨就是先例。

這一論調可能過於自信。事實上,武漢本土商企還遠未強大到“獨孤求敗”的地步,只是很多頂尖高手還未真正進入武漢市場。

但是,“狼”已經來了。資料顯示,在全國乃至全球聞名的上海恒隆廣場、中糧大悅城、深圳萬象城等都將在未來兩三年內落戶武漢。屆時,武漢市場的商戰只會更加激烈。

對於陳軍及其團隊來說,任重而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