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文徵明年近九十還能寫小楷?

人老眼花的生理規律難以抗拒。 杜甫說“老年花似霧中看”, 今人如此, 古人也如此。 花眼一般從四五十歲開始, 年紀越大越厲害。

有趣的是, 文徵明寫小楷好像不怎麼受花眼的影響。 七十四歲時, 他在《琴賦》(字大1.5釐米左右)後題道:“余老眼昏蒙, 無足觀者”。 八十八歲的《跋萬歲通天帖》, 依然結構精准, 筆力不衰, 也不抱怨“老眼昏蒙”了。

“餘老眼昏蒙, 無足觀者”

其實, 在明代的吳門圈子裡, 已經出現對付老花眼的神器了,

它叫“靉靆”(音愛逮), 也就是眼鏡。 靉靆, 本是指煙雲繚繞、濃雲遮日的樣子, 《妙法蓮華經》卷三雲:“日光掩蔽, 地上清涼, 靉靆垂布”, 即是此意。 一般認為, 眼鏡是外來品, 古人之所以把眼鏡命名為靉靆, 為眼鏡的阿拉伯文的alunwainat的音譯。

中國人使用眼鏡的歷史, 也許可以上溯到宋代, 北宋劉跂《暇日記》雲:“史沆斷獄, 取水精十數種以入, 初不喻, 既而知案牘故暗者, 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 清代趙翼《陔余叢考》等書都轉引了這條記載。 清代陸鳳藻《小知錄》卷九雲:“靉靆, 眼鏡也。 洞天清錄載:靉;靆, 老人不辨細書, 以此掩目則明”, 《洞天清錄》為南宋趙希鵠著, 現存版本中, 此條已佚去。

文徵明 小楷《草堂十志》23.2x28.4釐米

但明人使用眼鏡是沒有疑問的。 明張甯《方洲雜言》雲:“向在京時, …, 見其父宗伯公所得宣廟賜物, 如錢大者二, 其形色絕似雲母石, 類世之硝子, 而質甚薄, 以金相輪廓而衍之為柄, 紐制其末, 合則為一, 歧則為二, 如市肆中等子匣, 老人目昏, 不辨細書, 張此物加於雙目, 字明大加倍”;明田藝蘅《留青日劄?靉靆》雲:“提學副使潮陽林公有二物,

如大錢形, 質薄而透明, 如硝子石, 如琉璃, 色如雲母, 每看文章, 目力昏倦, 不辨細書, 以此掩目, 精神不散, 筆劃倍明。 中用綾絹聯之, 縛於腦後。 ”;明郎瑛《七修類稿》雲:“少嘗聞貴人有眼鏡, 老年觀書, 小字看大, 出西海中, 虜人得而制之, 以遺中國, 誠世寶也”。

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 25.5x9.8釐米

比文徵明大35歲的吳門文人吳寬, 還寫過一首《謝屠公送西域眼鏡》, 收錄於四庫本《禦選明詩》卷22, 他形象地描述道:“圓與莢錢同, 淨與雲母匹”;“蠅頭瑣細字, 明瑩類椽筆”。 這是明代吳門文人使用眼鏡的直接證據。

《南都繁會圖》中的戴眼鏡老者

明代宮廷畫《南都繁會圖》也有一戴眼鏡的老者,為確信的圖像記載。根據這些史料,文老先生之所以年近九十還能寫精緻的小楷,很可能擁有了神器靉靆。由於此器昂貴而不普及,時人知之甚少而已。

《南都繁會圖》中的戴眼鏡老者

明代宮廷畫《南都繁會圖》也有一戴眼鏡的老者,為確信的圖像記載。根據這些史料,文老先生之所以年近九十還能寫精緻的小楷,很可能擁有了神器靉靆。由於此器昂貴而不普及,時人知之甚少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