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商所加大試點“保險+期貨” 今年投入7000萬翻近3倍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隨著我國農產品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 加強農業風險管理的緊迫性不斷增強。

在昨日舉行的“2017國際農業風險管理論壇”上,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 國內期貨交易所正在積極支持各市場主體進行多種多樣的農業風險管理探索和實踐, 僅大商所今年支持資金就將近7000萬元,目前已經有34個專案獲批立項。

今年投入7000萬

大商所副總經理朱麗紅表示, “三農”問題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積極推進對農業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商所多年來持續推動農產品期貨、期權工具創新,

今年將進一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 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發展。

統計顯示, 作為國內主要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 大商所在2016年, 聯合12家期貨公司和7家保險公司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和安徽等地共同開展了12個試點專案, 累計支援資金達2000萬元, 為4000多戶農民提供了價格保險服務, 涉及大豆3.45萬噸、玉米16.66萬噸, 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 2017年, 大商所將進一步擴大試點, 支持資金近7000萬元, 目前已經有34個專案獲批立項。

風險對沖保障農民利益

在昨日論壇上, 來自美國農業生產、貿易、保險和衍生品領域的專家分享了美國農業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模式。 與會專家普遍表示,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

期貨市場為美國農業提供了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 在農作物收成欠佳的情況下, 農民通過期貨、期權工具進行風險對沖, 有效保障利益。

美國農業部前總經濟師、聯邦作物保險公司前主席喬·克勞伯介紹了美國聯邦作物保險計畫的實施情況。 目前, 美國聯邦作物保險計畫由政府負責整體監管, 由保險公司負責實施、銷售和維護保單, 農民根據自身風險管理需求自願參與, 目前該保險計畫已覆蓋美國70%以上的農作物面積。

據瞭解, 為全面瞭解國內外農業保險相關情況, 為下一步試點提供借鑒和指導, 大商所於2016年專門組團赴美國調研, 與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美國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美國大型穀物商、農場主、合作社、期貨公司等深入交流,

針對美國聯邦作物保險體系、期貨工具在農業風險管理中的運用以及美國農民的售糧體系等作了近距離、全方位的調研和考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