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並購前瞻:醫療健康及智慧製造成焦點

證券時報記者 陳文斌

在金融改革新形勢下, 企業如何產融結合, 把控風險, 運用各類金融手段提升公司內部治理環境、助力產業升級、發掘最佳並購成長機會, 同時應對產業並購政策變化帶來的挑戰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6月29日, 在深圳舉行的2017年中國上市公司並購年會上, 投行代表、宏觀與並購領域專家學者、產業領袖、上市公司董事長、全球頂級主權財富基金管理人等精英人士一起, 深入探討新形勢下的上市公司資本運作趨勢。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他表示,

資本市場的靈魂就是整合、並購和重組。 以強監管, 讓過去在灰色通道中的東西見陽光, 打擊內幕交易, 專業化的講叫穿透, 這些都是對的。 但是不能把資本市場的靈魂給搞丟了, 搞丟了以後就比較麻煩。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重構對資本市場而言, 映射的就是產業整合並購重組, 把資本市場儲蓄動員的能力從已經步入暮年的產業和企業中讓渡出來, 要麼行業集中度提高煥發青春, 要麼轉移給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 要麼通過跨境, 把境外的代表中國新經濟活力的最優良那部分引入中國市場, 就是國際化。

論壇同期, 創新性的加入產業峰會的形式, 開設智慧製造產業峰會及新財富醫療健康產業峰會兩大分論壇。

醫療產業增長空間大

在分論壇上, 中金啟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副董事長陳十游表示, 中國的衛生費用總收入從2010-2015年已經翻了一番, 2015年達到了4萬多億, 複合增長率在15%以上, 遠遠超過GDP的增速。 醫療行業之所以有進一步持續發展的原因, 很大的驅動因素, 一個是中國的老齡化, 另外一個是中國的疾病譜從21世紀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陳十遊稱, 醫療健康產業的產業鏈非常廣, 狹義的說分成製藥和器械製造, 這是在上游, 在中游有流通, 在下游有醫療的服務, 包括有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等等。 廣義的說還包括治療前的預防、體檢, 還包括治療之後的保健、康復。 現在康復醫院也是非常火的。 因為人口老齡化, 養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醫療行業的投資領域。

必康股份(002411)總裁香興福表示, 2016年是醫藥行業並購案例最多的一年, 並購案例400起, 並購金額達1800億元, 其中10億美元以上的並購案例8宗, 涉及到醫藥、醫療、醫療服務等多個領域。 必康未來的整合圍繞創新、政府資源、醫藥工業、商業連鎖等7個領域展開戰略性並購。

智慧製造產值有望超3萬億

友利控股(000584)總經理喬徽在分論壇上表示, 智慧製造是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各個環節的新型生產方式, 從服務, 到管理、到裝備、到產品, 都往著智慧化的方向去做發展。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資料顯示, 到2015年中國智慧製造產值已達1萬億元左右, 實際上已經初步形成了龐大的體系, 在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

中國物聯網標準專家、賽伯樂中歐資本董事長張俊表示, 物聯網會是整個製造產業的下一個風口以及互聯網後下一個爆發點, 同時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 也是中國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拐點。 張俊認為, 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構建了物聯網這個產業背後的技術基礎。

嘉實投資CEO仇小川稱, 人工智慧可以深入到各個行業, 在製造業可能會掀起革命。 智慧製造未來擁有巨大機遇, 目前離真正使用還有一段距離, 但資本需要先行佈局。

毅達資本董事長、證監會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應文祿認為, 未來製造業具有投資價值。 他認為, 高成本的勞動力未必能生產高品質的產品, 機器人取代人不可逆轉。

他建議密切關注智慧化的一切技術、產品、應用場景、智慧服務, 尤其是資料獲取分析、雲製造、3D列印、供應鏈金融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