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國娛樂業落後韓國10年,它不止缺“藍翔技校”

文/

韓流是世界上非常獨特的一種文化, 它創造過一些神奇的紀錄。

從韓國人氣組合EXO官網來看, 其註冊人數已經超過千萬, 平時上線人數為400萬左右。

如果把他們的粉絲數放到世界各國人口排名中, 至少能進前90名。 一個組合的粉絲規模就超過了世界上一半以上國家的人口數, 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小巴在感慨這些紀錄的同時, 也不得不佩服韓流文化的影響力。 為什麼韓流會這麼火?韓國的工業化娛樂水準達到什麼程度?對比韓國, 中國的娛樂產業還存在哪些差距?

本期節目, 邀請到“娛樂資本論”創始人吳立湘和曾在韓國做過兩年練習生的演員董彥彤, 請他們和吳老師一起聊聊韓流文化。

練習生出道很難

但如果出道不紅其實更慘

眾所周知, 在人口只有1000萬的首爾, 有三家被譽為“造星夢工廠”的娛樂公司——SM、JYP、YG, 他們每年都會挑選合適的年輕人成為練習生,

作為公司的偶像培養人才庫。 雖然每個練習生都渴望在舞臺上大放光彩, 但其背後, 嚴苛的出道條件令常人無法想像。

SM作為韓國最大的經紀公司, 平均一年半推出一個新組合, 它的練習生常年維持在100人以上。 新組合的人數一般不超過10人, 初略算下來, 只有不到10%的出道概率。 剩下的人要麼繼續堅持, 要麼只好放棄自己的明星夢想。

成百上千的練習生為出道奮力一搏

對於練習生來說, 出道很難, 但如果出道不紅其實更慘。 韓國的練習生制度最為人所詬病之處, 是藝人在出道前必須和經紀公司簽訂長期的合約。 並且, 在出道的前幾年, 公司對藝人收入的抽成比例相當高, 最開始一般是9比1, 甚至更高, 之後才慢慢調整比例。

在這其中, 自然會發生藝人與經紀公司鬧翻的事情。 東方神起三名成員就曾向法院提出訴訟, 要求判決三人與SM娛樂公司的13年協議失效;中國的韓庚、鹿晗也都與其簽約的公司發生過糾紛。

這些藝人都是在成名以後, 才敢跟經紀公司叫板。

而那些未成名的藝人, 根本沒有能力與之對抗, 違反合約的違約金就能高到令他們望而生怯。

完備的工業化娛樂體系

打造流水線作業的韓國明星

然而無論練習生制度有多殘酷, 無法改變的事實是, 韓國流行文化的影響力令人瞠目。 為什麼在過去10年裡, 韓流會對中國的年輕人產生那麼大的影響?

從流行文化本源的角度來看, 曾經綜藝圈有這樣一個說法, 中國的綜藝像十年前的韓國, 而韓國的綜藝像九十年代的日本, 這句話道出了流行文化的傳播方向。 日本娛樂產業發展得最早, 綜藝也最發達, 與之相鄰的韓國受影響就非常大;而當韓國的娛樂發展起來之後, 離之很近的中國又難免受其影響。

流行文化是從日本到韓國, 再傳到中國

韓國流行文化能夠爆紅, 也與其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備的工業化娛樂體系有關。 以韓劇為例, 眾所周知, 韓劇是邊拍邊播的, 假設它是每週四播出, 那麼在上個周日就要把腳本做出來, 週一製片籌備, 週二、週三開拍並現場剪輯。 短短幾天時間,所有事情完成得緊緊有條,整個劇組內部的工業化體系,仿佛是在一條流水線上生產產品一樣規範。

此外,同樣的工業化流程也適用於表演上,韓國人把表演稱為舞臺,因為他們的確不是簡簡單單地唱歌而已,華麗的編舞,專門搭建的舞臺,配套的服裝,甚至藝人表演時的表情,都是事先設定好的,如同一輛汽車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有其特定的位置。

中國娛樂業不止缺藍翔技校

更需要清北學府

相比于韓國,整個中國的娛樂工業體系非常薄弱。多數中國化妝師、編舞老師、設計師的水準仍不合格。曾經有一個中國導演抱怨過,在他拍電影時,負責打燈、舉話筒的工作人員很不專業,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娛樂生產工業的缺位。

馮小剛也說過一句話,如果中國的娛樂產業要發展,其實缺的是藍翔技校。

但是,對於中國的娛樂產業來說,僅靠會技術的工作人員難道就夠了?顯然,我們還要有能夠生產優質內容的主創們。核心創造力的有無,決定了這個產業未來是否有發展價值。當下非常火爆的中國綜藝節目,大都是從國外借鑒過來的,把這個點細化之後會發現,娛樂行業的整個生態圈尚未達到一個良性發展的態勢。

中國娛樂業仍需更多原創的內容

此外,過度“娛樂化”也是中國娛樂產業被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娛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高雅、內容豐富的綜藝節目、影視劇和音樂對觀眾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短短幾天時間,所有事情完成得緊緊有條,整個劇組內部的工業化體系,仿佛是在一條流水線上生產產品一樣規範。

此外,同樣的工業化流程也適用於表演上,韓國人把表演稱為舞臺,因為他們的確不是簡簡單單地唱歌而已,華麗的編舞,專門搭建的舞臺,配套的服裝,甚至藝人表演時的表情,都是事先設定好的,如同一輛汽車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有其特定的位置。

中國娛樂業不止缺藍翔技校

更需要清北學府

相比于韓國,整個中國的娛樂工業體系非常薄弱。多數中國化妝師、編舞老師、設計師的水準仍不合格。曾經有一個中國導演抱怨過,在他拍電影時,負責打燈、舉話筒的工作人員很不專業,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娛樂生產工業的缺位。

馮小剛也說過一句話,如果中國的娛樂產業要發展,其實缺的是藍翔技校。

但是,對於中國的娛樂產業來說,僅靠會技術的工作人員難道就夠了?顯然,我們還要有能夠生產優質內容的主創們。核心創造力的有無,決定了這個產業未來是否有發展價值。當下非常火爆的中國綜藝節目,大都是從國外借鑒過來的,把這個點細化之後會發現,娛樂行業的整個生態圈尚未達到一個良性發展的態勢。

中國娛樂業仍需更多原創的內容

此外,過度“娛樂化”也是中國娛樂產業被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娛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高雅、內容豐富的綜藝節目、影視劇和音樂對觀眾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