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剛:骷髏島》奇觀想像力和《阿凡達》不相上下

星河

《金剛:骷髏島》來了, 在《金剛》公映12年之後, 《金剛:骷髏島》可謂姍姍來遲。

開畫三天狂收6102萬美元, 全球票房1.43億美元, 成為北美及全球的週末票房冠軍, 影片的爛番茄新鮮度79%, IMDB評分7.2——這是《金剛:骷髏島》的先期成績。

《金剛:骷髏島》場景敘事方面大幅提升

中國一向不缺大片的擁躉, 此前各類大片在中國收穫了出人意料的佳績, 如今這部口碑票房雙佳的《金剛:骷髏島》, 能在這個新興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博得多少票房, 成為一個懸念。

兩部《金剛》創作團隊不一, 故事劇情沒有剛性聯繫, “金剛”是美國的一個大IP, 誰都能拍,

但誰能拍得更好, 是一個難題。

相對于上一部金剛題材, 這一部新的金剛, 故事不輸前者, 創意更為新奇, 格局頗有拓寬,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 《金剛:骷髏島》在場景敘事方面的大幅度提升。

所謂場景敘事, 即是以場景為基礎, 為人物、情節提供足夠的鋪墊, 為語言臺詞、人物神態心理等, 創造足夠大的展現空間, 從而使得影片在視覺上標新立異, 在觀感上擁有更好的詩史效果。

三部影片場景敘事有劃時代貢獻

近些年的電影大片, 在場景敘事方面, 有著劃時代貢獻意義的, 以下幾部電影不得不提到:

1993年, 斯皮爾伯格導演首部《侏羅紀公園》公映, 神秘的努布拉島, 近距離到可以聽聞鼻息的恐龍, 仿佛要踏碎整個島嶼的追逐與奔跑,

刷新了電影場面的舊有格局, 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2009年, 羅蘭·艾默里奇導演的《2012》和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公映, 這是典型的兩部場景敘事先行的電影, 《2012》所刻畫的世界末日場面, 飽滿而真實, 顛覆了災難電影的畫面語言, 《阿凡達》所製造的特效奇觀, 更是直接讓3D技術起死回生。

可以說, 沒有場景敘事, 就不會有上述三部電影的巨大成功。

《金剛:骷髏島》奇觀想像力堪比《阿凡達》

而《金剛:骷髏島》, 則再次把大片場景敘事上升到一個新的局面。 它比《侏羅紀公園》更宏大, 比《2012》更刺激, 在奇觀想像力方面, 與《阿凡達》不相上下。

影片逼真地塑造出骷髏島的全貌, 並同時以宏觀與微觀的鏡頭進行了全面的展現。 骷髏島的海洋風貌、叢林景觀、死亡之地的三個特點,

被良好地融為一體, 它所帶來的心理衝擊, 等同于當年人們對百慕大三角的恐懼與好奇

片中故事角色與場景完美貼合

如果說金剛是《金剛:骷髏島》的第一主角, 那麼《金剛:骷髏島》的場景刻畫, 則是主角的舞臺, 是襯托主角性格特點不可或缺的背景, 骷髏島比帝國大廈更能展現金剛的威力。 金剛闖入現代都市紐約, 製造的是場景與角色之間強烈的反差, 而骷髏島作為金剛的家園, 當它發現家園被入侵之後, 先是憤怒、報復, 再是保護、拯救, 這樣的關係, 不再是反差, 而是讓金剛擁有了更為豐富的人性。

因而, 在《金剛:骷髏島》的場景敘事當中, 人性成為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字, 這個關鍵字有效地説明觀眾在感受視覺奇觀的同時,

擁有了微妙的情感體驗。

場景與故事不能是兩層皮, 只有場景沒有故事以及故事裡的情感, 那麼再壯觀的場景也會淪於空洞化, 《金剛:骷髏島》在做場景提升的同時, 故事與角色也與場景完美貼合, 這成為它博得好口碑的重要原因。 美國媒體用“導演幹了票大的”來形容《金剛:骷髏島》, 這個評價簡單直接, 是對這部電影大場景、大場面、大故事的最好表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