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國缺少一部真正屬於孩子的電影——專訪《搖滾小子》幕後團隊

如果你是一名80、90後, 試想想你曾看過哪些兒童電影?即便看過, 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好萊塢的電影, 出自中國本土的電影你有印象嗎?如果現在有一部從孩子內心出發的兒童電影要在院線的大銀幕放映了, 你會帶身邊的小朋友去看看嗎?

《搖滾小子》劇組

隨著時代的發展, 如今小孩子接受的資訊與十幾二十年前的孩子有很大區別, 他們變得更加成熟, 但是又因為他們本身還是小孩, 所以內心又保留著很多童真。 為了留存這份純真, 由民航業國企中的南航傳媒投資打造了這部屬於中國自己的兒童影片——《搖滾小子》。 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寶貝因為父母的分居在姥姥家寄宿, 他在新學校裡結實了幾位新朋友, 多才多藝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組建了自己的搖滾樂隊, 之後他們受邀參加了迷笛音樂節, 這些孩子在現場演奏了專門為媽媽寫的歌,

通過歌曲來傳遞自己心中的愛。 雖作為兒童題材電影, 但是它的不同之處在於, 這是一部從孩子角度出發的音樂題材影片, 它不但會上院線, 還會在空中與大家見面。

影視工業網有幸採訪了《搖滾小子》的出品方南航傳媒副總經理楊猛, 製片人兼導演王金利, 聯合導演段玉寶這三位老師, 通過本文的採訪可以瞭解到南航為什麼要投資打造這樣一部影片, 以及製作團隊如何打造一部具有音樂精神的兒童題材院線電影。

央企保駕護航, 南航打造機上影院

隨著新媒體態勢的發展, 且受眾群體變得越來越龐大, 人們更多會通過新的方式來接觸和瞭解推廣品牌的訴求, 而南航作為亞洲最大的航空, 一年乘旅客是1.2億人次,

大概擁有700-800架飛機, 每架飛機都有上百個螢幕, 每天都要在全球的上空飛行,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媒體傳播平臺。 同樣, 《搖滾小子》作為一個媒體產物, 也將出成為機上娛樂系統中傳播的一員, 就此, 楊猛講述了當初做這個項目的緣由。

出品方南航傳媒副總經理楊猛

在以往機南航飛機上的放映中, 主要以好萊塢影片為主, 因為航空媒體採購片源有一個標準, 比如說要求片源是院線電影、拿過獎的電影, 或是進口影片。 通常這些電影在院線結束放映後的三個月, 經授權拿到版權後, 影片就可在機上娛樂系統中播出了。 而此次, 南航自主投資出品的《搖滾小子》則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這相當於自產自銷, 不再依賴國外片源, 打造屬於自己的精品電影。 南航對兒童題材的電影市場前景如此看好, 選擇投資製作這樣一部電影是因為:

1、 作為這種題材的影片, 社會需要給予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並且需要通過正能量的一個平臺去引導青少年題材的發展。

2、 大家認為這個市場應該偏向于兒童青少年這樣的片子,

市場缺失這樣的好片子, 需要有這樣片子的市場。

3、 在選擇創作的整個過程中, 其他製作人也非常看好這樣的平臺。

另外, 對於機上娛樂系統, 楊猛這樣覺得:“它的專案和發展, 是目前南航傳媒的業務方向之一, 作為南航傳媒出品的影片, 它有助於提高南航傳媒在專業領域裡面的專業水準和專業知名度, 有利於提高南航旅客專業的服務和提升機上娛樂內容的品質, 同時, 也有利於把這個品牌做好。 在保證乘客安全的同時, 作為機上娛樂系統, 娛樂是重要的內容之一。 南航傳媒會根據旅客體驗和感受, 來適應和提高機上娛樂的網路化, 作出一流的航空水準建設。 ”所以, 這樣的機上娛樂系統成就了影視行業“天地聯動”的運營模式,也是未來媒介的發展趨勢。

不是演別人,而是演自己

兒童題材電影在國內院線一直是很小眾的一部分,也屬於非常稀缺的一個市場品種,即便是在日常能看到兒童題材相關內容,它一般也都只是採用廣告性質的呈現方式。在拍攝《搖滾小子》之前,製片人兼導演的王金利對兒童相關題材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他說:“這幾年的兒童市場案例包括票房的成績資料我們全都做了考察,基本上這幾年兒童市場都是靠家長帶著孩子看電影,平均每年貢獻的票房不低於十個億,真人的兒童片將近10年未在市場上見了,可能這些大家都沒有觀察到,其實大部分票房都被卡通片拿走了。”

導演段玉寶和演員安琥、徐潔兒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確實很少有存粹的兒童電影,能上院線的幾乎也被好萊塢佔據壟斷。在影片中的小演員經常會用一種口號形式的口吻去表演,而其實這些話語都是成年人的心聲,絕非小孩子的內心訴求。用王金利導演的話來講;“現在的孩子,都去很多才藝的培訓班,學什麼架子鼓、吉他、唱歌、跳舞,然後去參加詩朗誦、小主持人、表演等等活動。這些孩子基本上除了上綜藝,就是去參加“小戲骨”的表演,要麼就是小孩演大人。”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因為這些孩子根本沒有機會演自己,也沒有機會演屬於孩子們自己的片子。王金利感歎說:“我們現在面對的小演員,他們都說自己已經演過幾十部戲了,比如哪個明星演過我爸爸,我演過某位明星的徒弟,但是他們從未在一部兒童電影裡演過主角。”就是因為沒有這樣影片,更是沒有這種機會,所以製作團隊希望通過拍攝《搖滾小子》來填補中國兒童題材電影的空白。

兒童電影缺少精品,要打造一部好的兒童電影

導演王金利和段玉寶在實際的拍攝上各有分工,王導更多是偏重于前方在方向上的把控,而段導主要負責實際拍攝,段玉寶說:“要想把這一部電影做到能好好的講好一個故事,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我覺得兒童電影真的是缺少一點精品,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好的兒童電影,來給孩子們看。這個的初衷和想法是要結合在一起的,大家湊在一起就是為了完成這樣一部電影。”

影片的小主演們

這些孩子來自全國各地,飾演朱穆朗的馮俊傑來自天津,寶貝的扮演者蘇翊鳴來自東北,小混血月月的扮演者李詩緣是深圳的,而小提琴的扮演者曹英睿則來自四川。在拍攝前期,攝製組就讓這些11歲上下的小孩子不斷地熟悉搖滾,熟悉音樂,熟悉樂器,讓他們在學習中去接受大量的訓練工作。

《搖滾小子》全程拍攝了30多天,使用了ALEXA等專業的電影拍攝器材進行雙機位同步拍攝。劇組先在蘇州用了4天時間拍攝影片的最後一場,之後回到北京再繼續拍攝片子的前半部分,這麼長的拍攝週期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非常辛苦的。還有一點,整個拍攝過程並非在城市,劇組都住在郊區,大家經常需要很早就開工。王金利說:“劇組需要起得特別早,有一多半的時間我們是在早上4、5點就出發,那些孩子早上起來基本都是迷迷糊糊的,但一拍戲來就精神了,”影片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夜晚的戲份,所以孩子們還要跟著辛苦工作到很晚,他說:“所有的孩子都和我們簽約了40天,但片子33天就拍完了,在最後殺青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感動,很感謝這些孩子和家長。”

導演段玉寶

大家都知道拍攝孩子是最困難的,而這片子裡還不止是一兩個小孩,它是一部幾乎全部由孩子主演的影片,可想而知,這樣的拍攝和指導給製作團隊增添了更多的困難和複雜性。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拍攝前,攝製組做了這樣的工作:“首先是讓孩子們本身去做,我不會做太多的干預,先釋放他們本來的天性,等天性釋放出來以後,再根據戲的本身去找一個平衡點,我們再來進行調整,這樣可能就會做出我們慢慢想要的東西了,”段玉寶說。

製片人兼導演王金利給小演員說戲

在全片的重頭戲,也就是最後一場的拍攝:搖滾小子樂隊在迷笛音樂會上表演,意外看到坐在台下的媽媽,於是幾個小夥伴決定臨時改變方案,現場演奏事先沒有排練好的歌曲《媽媽》。拍攝這場戲時,除了考驗這些小孩的表演能力,更是對“媽媽”這位演員演技的挑戰。在真正的拍攝時,“媽媽”其實身處於其他音樂會的現場,耳朵裡聽到和眼前看到的畫面與電影中的真實場面大相徑庭。王金利回憶當時的拍攝說:“我們拍攝的過程特別有意思,演員需要能精神分裂才行,”他說。“這個演員特別好,每一次拍攝都會流淚,但實際上那個音樂是非常燥的。”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媽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主題曲《媽媽》與這位媽媽之間形成呼應,讓母愛和感動同時迸發。

調皮的小演員

從早到晚,長時間的作業,劇組可能隨時面臨“罷工”的情況,對於小孩子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表演方式,大家之間的磨合過程很困難,也很漫長,每一場戲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有不同的挑戰。段玉寶對大家的表演表示感謝,並說:“大有大的場面,小有小的表演,表演不分大小。《搖滾小子》這部戲,有笑,我們融合了很多喜劇的幽默點在裡面;有哭,因為它是一個感人的片子。最終我們講的是親情、友情……它是部有哭有笑,有感動,有笑容,有淚水的影片。”

用歌聲傳遞愛,時刻準備搖滾吧

關於影片的配樂,製片方邀請了《吉祥三寶》的詞曲作者,知名音樂人王寶為影片定制了原創歌曲《媽媽》,以及還有《懷疑的冒險》、《我要上學》這三首音樂,這些都是王老師所創作的。王寶老師的歌和整部電影有很高的契合度,特別是主題曲《媽媽》,它是配合著情節所作的,是為影片的主體量身定做而成的。

另外,除了後期劇組會把這些小演員都叫來進行整體配音外,他們還打算補拍一場戲。王金利說:“因為還有一首歌,這首歌也是王寶老師寫的,叫《我開始搖滾了》。這原本是他們樂隊的歌,這首歌本身就是有點搖滾的:說我沒錢、沒地位,因為我爸沒職位,我爸不可能受賄,所以我也不後悔……。”雖然原曲的歌詞都比較成人化,但王金利覺得這首歌特別適合改成一個小孩的歌。他說:“前面就把它改成孩子們的歌,什麼先留頭髮後剃個禿子,我們就改寫成先學的吉他,又學打鼓,或者我先學了打鼓又學了吉他。然後,副歌全部一樣:我開始搖滾了。”

影片殺青合影

《搖滾小子》在本質上來講,它想打造一部好看、好玩、感動的成熟商業影片。另一方面,片方希望通過影片可以引發觀眾在小孩子與父母之間、隔代人之間,以及在友情方面上的思考。段玉寶說:“我覺得它也適合家長這些大人們進影院看,它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兒童影片,它在選擇一個中間值。即便家長帶著孩子們去看,也會有所思考,在笑完以後,他們會覺得影片中有很多道理,所以我們需正視的看這部電影。”目前,影片處於後期的製作階段,暫定於今年國慶或18年寒假期間登陸院線。

這樣的機上娛樂系統成就了影視行業“天地聯動”的運營模式,也是未來媒介的發展趨勢。

不是演別人,而是演自己

兒童題材電影在國內院線一直是很小眾的一部分,也屬於非常稀缺的一個市場品種,即便是在日常能看到兒童題材相關內容,它一般也都只是採用廣告性質的呈現方式。在拍攝《搖滾小子》之前,製片人兼導演的王金利對兒童相關題材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他說:“這幾年的兒童市場案例包括票房的成績資料我們全都做了考察,基本上這幾年兒童市場都是靠家長帶著孩子看電影,平均每年貢獻的票房不低於十個億,真人的兒童片將近10年未在市場上見了,可能這些大家都沒有觀察到,其實大部分票房都被卡通片拿走了。”

導演段玉寶和演員安琥、徐潔兒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確實很少有存粹的兒童電影,能上院線的幾乎也被好萊塢佔據壟斷。在影片中的小演員經常會用一種口號形式的口吻去表演,而其實這些話語都是成年人的心聲,絕非小孩子的內心訴求。用王金利導演的話來講;“現在的孩子,都去很多才藝的培訓班,學什麼架子鼓、吉他、唱歌、跳舞,然後去參加詩朗誦、小主持人、表演等等活動。這些孩子基本上除了上綜藝,就是去參加“小戲骨”的表演,要麼就是小孩演大人。”出現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因為這些孩子根本沒有機會演自己,也沒有機會演屬於孩子們自己的片子。王金利感歎說:“我們現在面對的小演員,他們都說自己已經演過幾十部戲了,比如哪個明星演過我爸爸,我演過某位明星的徒弟,但是他們從未在一部兒童電影裡演過主角。”就是因為沒有這樣影片,更是沒有這種機會,所以製作團隊希望通過拍攝《搖滾小子》來填補中國兒童題材電影的空白。

兒童電影缺少精品,要打造一部好的兒童電影

導演王金利和段玉寶在實際的拍攝上各有分工,王導更多是偏重于前方在方向上的把控,而段導主要負責實際拍攝,段玉寶說:“要想把這一部電影做到能好好的講好一個故事,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我覺得兒童電影真的是缺少一點精品,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好的兒童電影,來給孩子們看。這個的初衷和想法是要結合在一起的,大家湊在一起就是為了完成這樣一部電影。”

影片的小主演們

這些孩子來自全國各地,飾演朱穆朗的馮俊傑來自天津,寶貝的扮演者蘇翊鳴來自東北,小混血月月的扮演者李詩緣是深圳的,而小提琴的扮演者曹英睿則來自四川。在拍攝前期,攝製組就讓這些11歲上下的小孩子不斷地熟悉搖滾,熟悉音樂,熟悉樂器,讓他們在學習中去接受大量的訓練工作。

《搖滾小子》全程拍攝了30多天,使用了ALEXA等專業的電影拍攝器材進行雙機位同步拍攝。劇組先在蘇州用了4天時間拍攝影片的最後一場,之後回到北京再繼續拍攝片子的前半部分,這麼長的拍攝週期對孩子來說無疑是非常辛苦的。還有一點,整個拍攝過程並非在城市,劇組都住在郊區,大家經常需要很早就開工。王金利說:“劇組需要起得特別早,有一多半的時間我們是在早上4、5點就出發,那些孩子早上起來基本都是迷迷糊糊的,但一拍戲來就精神了,”影片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夜晚的戲份,所以孩子們還要跟著辛苦工作到很晚,他說:“所有的孩子都和我們簽約了40天,但片子33天就拍完了,在最後殺青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感動,很感謝這些孩子和家長。”

導演段玉寶

大家都知道拍攝孩子是最困難的,而這片子裡還不止是一兩個小孩,它是一部幾乎全部由孩子主演的影片,可想而知,這樣的拍攝和指導給製作團隊增添了更多的困難和複雜性。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拍攝前,攝製組做了這樣的工作:“首先是讓孩子們本身去做,我不會做太多的干預,先釋放他們本來的天性,等天性釋放出來以後,再根據戲的本身去找一個平衡點,我們再來進行調整,這樣可能就會做出我們慢慢想要的東西了,”段玉寶說。

製片人兼導演王金利給小演員說戲

在全片的重頭戲,也就是最後一場的拍攝:搖滾小子樂隊在迷笛音樂會上表演,意外看到坐在台下的媽媽,於是幾個小夥伴決定臨時改變方案,現場演奏事先沒有排練好的歌曲《媽媽》。拍攝這場戲時,除了考驗這些小孩的表演能力,更是對“媽媽”這位演員演技的挑戰。在真正的拍攝時,“媽媽”其實身處於其他音樂會的現場,耳朵裡聽到和眼前看到的畫面與電影中的真實場面大相徑庭。王金利回憶當時的拍攝說:“我們拍攝的過程特別有意思,演員需要能精神分裂才行,”他說。“這個演員特別好,每一次拍攝都會流淚,但實際上那個音樂是非常燥的。”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媽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主題曲《媽媽》與這位媽媽之間形成呼應,讓母愛和感動同時迸發。

調皮的小演員

從早到晚,長時間的作業,劇組可能隨時面臨“罷工”的情況,對於小孩子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表演方式,大家之間的磨合過程很困難,也很漫長,每一場戲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有不同的挑戰。段玉寶對大家的表演表示感謝,並說:“大有大的場面,小有小的表演,表演不分大小。《搖滾小子》這部戲,有笑,我們融合了很多喜劇的幽默點在裡面;有哭,因為它是一個感人的片子。最終我們講的是親情、友情……它是部有哭有笑,有感動,有笑容,有淚水的影片。”

用歌聲傳遞愛,時刻準備搖滾吧

關於影片的配樂,製片方邀請了《吉祥三寶》的詞曲作者,知名音樂人王寶為影片定制了原創歌曲《媽媽》,以及還有《懷疑的冒險》、《我要上學》這三首音樂,這些都是王老師所創作的。王寶老師的歌和整部電影有很高的契合度,特別是主題曲《媽媽》,它是配合著情節所作的,是為影片的主體量身定做而成的。

另外,除了後期劇組會把這些小演員都叫來進行整體配音外,他們還打算補拍一場戲。王金利說:“因為還有一首歌,這首歌也是王寶老師寫的,叫《我開始搖滾了》。這原本是他們樂隊的歌,這首歌本身就是有點搖滾的:說我沒錢、沒地位,因為我爸沒職位,我爸不可能受賄,所以我也不後悔……。”雖然原曲的歌詞都比較成人化,但王金利覺得這首歌特別適合改成一個小孩的歌。他說:“前面就把它改成孩子們的歌,什麼先留頭髮後剃個禿子,我們就改寫成先學的吉他,又學打鼓,或者我先學了打鼓又學了吉他。然後,副歌全部一樣:我開始搖滾了。”

影片殺青合影

《搖滾小子》在本質上來講,它想打造一部好看、好玩、感動的成熟商業影片。另一方面,片方希望通過影片可以引發觀眾在小孩子與父母之間、隔代人之間,以及在友情方面上的思考。段玉寶說:“我覺得它也適合家長這些大人們進影院看,它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兒童影片,它在選擇一個中間值。即便家長帶著孩子們去看,也會有所思考,在笑完以後,他們會覺得影片中有很多道理,所以我們需正視的看這部電影。”目前,影片處於後期的製作階段,暫定於今年國慶或18年寒假期間登陸院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