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屏時代,聰明的人是如何建立深度閱讀的習慣?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 不少人成了玩手機的低頭族, 讀屏時間遠遠多於讀書時間。

或許, 你該試著倒逼自己一把, 會發現原來深度閱讀, 竟然能帶你進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那麼, 如何恢復/建立深度閱讀的習慣?

01 每天抽出固定1~2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

專門用這個時間來啃那些有深度的、專業性的、需要你動腦子的書籍。

我昨天下午雖然讀了好久都沒辦法沉下心來找回從前讀書的快感, 但我堅持讀了四十多分鐘左右, 逐漸的也融入了那本書所講的內容中。 也逐漸的能夠平靜下來, 內心不再浮躁, 獲得了一種“浸入式的享受”。

這說明只要我們能夠熬過最開始的那段不適應的時間, 最終必然是能夠重新建立閱讀習慣的。

02 製造無干擾環境

在讀書的時候把手機靜音, 把電腦斷網, 總之, 在你閱讀的這段時間裡, 你除了閱讀之外, 別的什麼事情都不會做。

深度閱讀最怕的就是, 你看書看了兩三頁, 眼神一飄瞄到了手機, 順手拿過來就刷了四五分鐘;腦子一走神想到個什麼, 去網站上一搜十分鐘就過去了;

無干擾的環境就意味著, 閱讀的這段時間出現了任何事情, 任何疑問, 你都會等到讀完了之後再處理。

你必須牢牢記住, 當你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做了任何閱讀以外的事情, 都會毀掉你的深度閱讀。

03 畫線可利用四色筆標示重要的程度

在閱讀書本時, 千萬別在重要的地方畫線, 遇到這種情形, 往往因重要程度而更改圓珠筆的顏色。

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紅筆劃線, 次要者使用藍筆劃線, 參考程度則使用綠筆劃線。

有人認為畫線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很麻煩。 不過如此做之後,

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 如果只使用紅筆劃線, 則每一頁都是紅線, 叫人分不清楚哪兒最重要?哪兒比較不重要?以致所有畫線地方都要看, 當然會浪費很多時間。

雖然比較麻煩些, 如果以不同顏色筆劃線, 再閱讀書本的話, 不管在頭腦裡面, 或書頁上面, 內容都會被整理, 自然就能夠成為提高效率的讀書法。

有一種四色筆, 對於這種分色作業很有幫助。 有一隻四色筆便於攜帶, 對於隨時隨地讀書來說, 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04 書頁上角打上“□”、“○”、“△”等重要度標誌以方便重讀及檢查

在書本的各頁上角都打上“□”、“○”、“△”, 以及×等的記號。 這仿佛是答案用紙的評分似的。 事實上, 這些記號是表示該頁的重要程度。

在閱讀時, 發現重要處, 都會打上“□”,

認為尚重要者會打上“○”, 如果只能做為參考資料則打上“△”, 至於不必要者, 一律打上×書本是知識的寶庫, 從那兒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也正是所謂“讀書”的作業。 打上“×”的部分, 大體上都是難解的裝飾語句。 也可以說是作者賣弄玄虛的手段之一。

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記號, 打在書頁上角, 重讀或檢查時就可以一目了然, 對讀書效率當然會提高不少。

05 強迫自己做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只有主動參與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 有意義的。

你可以建立閱讀習慣, 你也可以給自己製造無干擾環境, 但當你閱讀時的懶惰、不思考、應付任務時的匆匆翻過, 這才是最致命的。

我們最擅長的就是用外在的行為來欺騙自己。 看起來每天都很認真的在看書,

你就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在努力了, 以此欺騙別人, 感動自己。

但當你在閱讀時, 你究竟是真的主動地試圖去理解這本書, 去學到知識, 還是只是做做樣子, 你的內心永遠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必須要做讀書筆記, 讀完了之後, 你需要複盤, 將這本書的精華內容輸出為一張思維導圖。

總之,要多看紙質書籍,養成思考的習慣,還要堅持寫作,變書中的東西為自己的東西。

除此之外,在媒體時代做自媒體的創作者,而不是碎片化的讀者。

試著逼自己一把,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讀得多快多好。跳出舒適區,才能野蠻生長!

總之,要多看紙質書籍,養成思考的習慣,還要堅持寫作,變書中的東西為自己的東西。

除此之外,在媒體時代做自媒體的創作者,而不是碎片化的讀者。

試著逼自己一把,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讀得多快多好。跳出舒適區,才能野蠻生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