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盧沉:畫畫就是在平面上做文章

盧沉 機車大夫 宣紙·水墨設色

造型藝術, 如果不從工具材料分類, 拋開工具材料的界線, 可以分為平面的、立體的兩大類。 畫畫,

就是在平面上做文章。

我們畫小品, 面對一張白紙, 怎麼安排, 這是第一位的問題。 安排, 就是設計, 中國畫叫佈局, 西方叫構圖, 或者乾脆叫平面構成。

盧沉 十字路口 宣紙·水墨設色

下面就幾個與構圖有關的觀念談談我的看法。

畫面空間

作畫時, 要打破自然的空間觀,

不去追求真實的空間關係, 而要致力於平面分割。 創作的目的不是去複製自然的美, 而是創造一個能獨立于自然的審美物件。 畫面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一張紙的四邊, 二條垂直線, 二條水平線組成的穩定框架, 為我們確立了構圖的範圍。 在畫面空間裡, 每一個形, 每一塊顏色處在同一個平面上, 同樣重要, 不分主次, 只有上下左右、中心四周的區別。 (這一點, 我們應向原始藝術、民間藝術、兒童畫學習)。

1980年遼源煤礦

視覺元素

我們要善於透過畫面的具體形象, 作抽象的形式美的思考。 排除自然屬性、社會屬性, 把畫面上的形狀和色彩歸結為單純的視覺元素, 點、線、面、黑、白、灰、不規則的幾何形、不同明度和純度的色階、不同的肌理, 以及他們在空間佔有上的位置、方向、大小。

盧沉 清明 宣紙·水墨設色

形式美感規律

我們要創造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 必須研究形式美感的規律。 在我看來, 形式美感來自繪畫元素(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有序性安排。 總的規律是多樣統一。

好的畫, 畫面結構是一個有機結構, 不可分割。 在靜止穩定的畫面中有一種運動感, 在富有動感的形、色排列後面, 似乎有一條隱蔽的軌跡, 就像受天體運行規律支配的滿天星斗, 疏密聚散, 自然成文。

多樣容易, 統一也不難, 難在既多樣又統一, 功夫就在能不能做到看似散亂,

又有秩序。

盧沉 太白捉月圖 宣紙·水墨設色

構成形式美的基本因素

均衡

首先就是指畫面重心要穩定。 畫面的色塊, 由於形狀不同, 大小不同, 顏色不同, 會有不同的分量、力度, 安排的時候, 左右上下要保持平衡。

穩定, 所以能產生美感, 這是因為它符合視覺心理的需要。平時我們所見之物,無不保持重心穩定。靜止的,或是運動中的,都要保持重心穩定,不然就有危險。保持重心,有安定感,就有美感。世界上一切運動著的事物,無不趨向于保持平衡和穩定。大至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類社會的發展,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生理上的攝入與消耗,精神上的緊張與鬆弛,都必然趨向于保持平衡和穩定,一旦失調,就要人為的加以調整,否則無法生存。

盧沉作品 礦工水墨寫生

保持畫面平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稱的平衡,比如圖案設計,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單獨紋樣,這是一種規則的靜態的美。既然是對稱的,好比一個站著的人,就沒有失去重心的問題,必然是平衡的。第二種是非對稱的平衡,我們叫做均衡,左右上下並不相同,可是在視覺上又能保恃平衡。這是一種富有變化的不規則的動態的美。好比一個體操運動員,在運動中保持平衡,動作難度越高,越需要技巧。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動態的平衡。

1994年盧沉與黃苗子、郁風先生合影

變化

重複、雷同會引起視覺的單調感,甚主爭人生厭。富有變化,能產生一種微妙的含蓄的美感,吸引人去欣賞。

有的書上說“最不對稱,最不規則的空間和最少有平行線的結構最具有吸引力。”就是強調變化的重要性。

黃賓虹先生講“不齊之齊”,如作茅簷,便須三三兩兩,參差寫去。于右任論書法“忌平”、“忌對稱”。畫竹立竿“忌齊頭平足”。這些前人的經驗之談,都是強調構圖時畫面變化的重要性。

盧沉 鳴禽圖 宣紙·水墨設色

對比

造型藝術中充滿了對比因素:形的大小、方圓,色的黑白冷暖,位置上的疏密聚散,善於利用對比因素,富有刺激性,使人振奮,能產生單純、明快、強烈的美感。

一般有兩種構圖類型,一是對比中求調和,這是強調對比的調和,畫面有明顯的不同質的色塊分割,比如強調黑白,用對比明顯的形狀色塊組合在一起,甚至用純度很高的原色來作色;二是調和中有對比,這是弱化對比的調和,畫面有種統一的柔和的色調感,一般用減弱色塊的純度、明度對比的辦法,比如淺繹山水,達利的一些水彩畫。

盧沉作品 老漁翁

選擇那一種構圖,應該根據抒情表現的需要,習慣於用那種構圖,往往與畫家的個性、藝術氣質有關。許多現代大師喜歡在對比中求調和,如齊白石、潘天壽、馬蒂斯、畢卡索等人。

潘老強調在構圖時要“造險破險”,齊老在水墨畫中糅進鮮豔的民間色彩,都是為了在畫面上造成單純強烈的對比美。

對比可以是單中心的集聚性構圖,畫面有一個大的對比中心;也可以是多中心的散漫性構圖,如亂石鋪街,不分主次,較為均勻的分佈。

盧沉作品 米殿拜師

藝術觀念的改變,對類比性、主題性興趣相對減弱了。現代藝術趨向於不分主次的平面佈局的,如馬蒂斯的畫,自由的色塊分割、互相襯托,很難分哪個為主,哪個為副。為了加強畫面的平面整體感,經常用一種色彩同時塗在前景的物體和處於遠景的物體上。崔子範的花鳥畫脫胎於齊白石,很有現代感,造型更簡,用筆更拙。最引人注目的幾張荷花,其主要特徵就是更多地採用了擴散性構圖。

節奏韻律

構圖就是形式的組織,構圖規律就是形式的組織規律。剛才講了變化、對比,要求畫面富有變化,善於利用對比因素,這只是談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些多樣的富有變化、充滿對比美的造型元素統一、調和,否則變化成了雜亂,對比成了刺眼,既不會有單純強烈的美感,也不會有微妙含蓄的美感。

盧沉作品 鳴禽圖

要使畫面統一調和,只有根據視知覺功能的恃點,對造型元素作有節奏、有韻律的安排,用一點無形的隱蔽的軌跡把它們串起來。

人的視知覺不同於照相機,相機對客觀形象的攝取是機械的複製,人的視覺對客觀形象的審視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有選擇的把握。這就是人人都有的視覺識辨功能。

2001年盧沉先生在平西府畫室內

當看畫的時候,強刺激的形色對比強烈的部位首先進入眼睛,依刺激的強弱,順序觀看,有一條掃描路線,只有形狀色彩完全相同的形才會同時進入眼睛。

眼睛還有一種按相似性原則組織聯繫的功能,相似的就組合。當不同的色塊散置於畫面時,人的眼睛會本能地把近似的形和色聯繫起來觀看。

要利用眼睛這種接對比的強弱順序觀看,按相似性原理聯繫觀看的特點,來安排畫面,造成一條隱蔽的軌跡,使觀眾沿著一條與構圖需要相適合的路線去觀看。

盧沉作品 人物寫生-工地老英雄

我們安排畫面是利用一般人都有的視覺本能,但能不能很好地安排這條路線,作出有節奏有韻律的有序性安排,這就需要審美的眼光和創造才能。

均衡、變化、對比、節奏韻律,這是造成畫面美感的基本因素,也就是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則。

最後強調一點,所以要講究非對稱的均衡、對比、節奏感、韻律感,目的是為創造一個富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畫面,不是搞一塊花布設計。我們強調平面構成,但是要防止圖案化的傾向。

盧沉作品 人物寫生-琪木格

一張好畫,不論是具象的,或抽象的,都必須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就像人一樣是由器官組成的,不可分割,渾然一體的。畫面必須是一種有節律感的形式,靜態的畫面中有運動感,所謂“不動之動”的形式,甚至好像仍然不斷變化生長。畫面像人一樣有個性、有感情,每張畫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緒,有的嚴肅,有的活潑,有的古怪,有的簡淡,有的強烈,有的溫和,有的緊張,有的悠閒。這些描寫人性的字眼都可以用到論畫上,因為“畫如其人”。畫面就是作者人格、思想、感情的體現。

因此,可以說,在有限的畫面上,不僅可以把自然形象轉化為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形象,使畫面具有感情色彩,還可以把抽象的觀念、認識具象化,使畫面具有象徵意義。

本文原載於《國畫家》1995年02期

盧沉,江蘇蘇州人。擅長水墨畫。1951年蘇州美專學習。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留校任教。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作品有《機車大夫》、《塞上競技圖》等。出版有《盧沉周思聰作品》。

這是因為它符合視覺心理的需要。平時我們所見之物,無不保持重心穩定。靜止的,或是運動中的,都要保持重心穩定,不然就有危險。保持重心,有安定感,就有美感。世界上一切運動著的事物,無不趨向于保持平衡和穩定。大至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類社會的發展,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生理上的攝入與消耗,精神上的緊張與鬆弛,都必然趨向于保持平衡和穩定,一旦失調,就要人為的加以調整,否則無法生存。

盧沉作品 礦工水墨寫生

保持畫面平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稱的平衡,比如圖案設計,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單獨紋樣,這是一種規則的靜態的美。既然是對稱的,好比一個站著的人,就沒有失去重心的問題,必然是平衡的。第二種是非對稱的平衡,我們叫做均衡,左右上下並不相同,可是在視覺上又能保恃平衡。這是一種富有變化的不規則的動態的美。好比一個體操運動員,在運動中保持平衡,動作難度越高,越需要技巧。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動態的平衡。

1994年盧沉與黃苗子、郁風先生合影

變化

重複、雷同會引起視覺的單調感,甚主爭人生厭。富有變化,能產生一種微妙的含蓄的美感,吸引人去欣賞。

有的書上說“最不對稱,最不規則的空間和最少有平行線的結構最具有吸引力。”就是強調變化的重要性。

黃賓虹先生講“不齊之齊”,如作茅簷,便須三三兩兩,參差寫去。于右任論書法“忌平”、“忌對稱”。畫竹立竿“忌齊頭平足”。這些前人的經驗之談,都是強調構圖時畫面變化的重要性。

盧沉 鳴禽圖 宣紙·水墨設色

對比

造型藝術中充滿了對比因素:形的大小、方圓,色的黑白冷暖,位置上的疏密聚散,善於利用對比因素,富有刺激性,使人振奮,能產生單純、明快、強烈的美感。

一般有兩種構圖類型,一是對比中求調和,這是強調對比的調和,畫面有明顯的不同質的色塊分割,比如強調黑白,用對比明顯的形狀色塊組合在一起,甚至用純度很高的原色來作色;二是調和中有對比,這是弱化對比的調和,畫面有種統一的柔和的色調感,一般用減弱色塊的純度、明度對比的辦法,比如淺繹山水,達利的一些水彩畫。

盧沉作品 老漁翁

選擇那一種構圖,應該根據抒情表現的需要,習慣於用那種構圖,往往與畫家的個性、藝術氣質有關。許多現代大師喜歡在對比中求調和,如齊白石、潘天壽、馬蒂斯、畢卡索等人。

潘老強調在構圖時要“造險破險”,齊老在水墨畫中糅進鮮豔的民間色彩,都是為了在畫面上造成單純強烈的對比美。

對比可以是單中心的集聚性構圖,畫面有一個大的對比中心;也可以是多中心的散漫性構圖,如亂石鋪街,不分主次,較為均勻的分佈。

盧沉作品 米殿拜師

藝術觀念的改變,對類比性、主題性興趣相對減弱了。現代藝術趨向於不分主次的平面佈局的,如馬蒂斯的畫,自由的色塊分割、互相襯托,很難分哪個為主,哪個為副。為了加強畫面的平面整體感,經常用一種色彩同時塗在前景的物體和處於遠景的物體上。崔子範的花鳥畫脫胎於齊白石,很有現代感,造型更簡,用筆更拙。最引人注目的幾張荷花,其主要特徵就是更多地採用了擴散性構圖。

節奏韻律

構圖就是形式的組織,構圖規律就是形式的組織規律。剛才講了變化、對比,要求畫面富有變化,善於利用對比因素,這只是談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些多樣的富有變化、充滿對比美的造型元素統一、調和,否則變化成了雜亂,對比成了刺眼,既不會有單純強烈的美感,也不會有微妙含蓄的美感。

盧沉作品 鳴禽圖

要使畫面統一調和,只有根據視知覺功能的恃點,對造型元素作有節奏、有韻律的安排,用一點無形的隱蔽的軌跡把它們串起來。

人的視知覺不同於照相機,相機對客觀形象的攝取是機械的複製,人的視覺對客觀形象的審視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有選擇的把握。這就是人人都有的視覺識辨功能。

2001年盧沉先生在平西府畫室內

當看畫的時候,強刺激的形色對比強烈的部位首先進入眼睛,依刺激的強弱,順序觀看,有一條掃描路線,只有形狀色彩完全相同的形才會同時進入眼睛。

眼睛還有一種按相似性原則組織聯繫的功能,相似的就組合。當不同的色塊散置於畫面時,人的眼睛會本能地把近似的形和色聯繫起來觀看。

要利用眼睛這種接對比的強弱順序觀看,按相似性原理聯繫觀看的特點,來安排畫面,造成一條隱蔽的軌跡,使觀眾沿著一條與構圖需要相適合的路線去觀看。

盧沉作品 人物寫生-工地老英雄

我們安排畫面是利用一般人都有的視覺本能,但能不能很好地安排這條路線,作出有節奏有韻律的有序性安排,這就需要審美的眼光和創造才能。

均衡、變化、對比、節奏韻律,這是造成畫面美感的基本因素,也就是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則。

最後強調一點,所以要講究非對稱的均衡、對比、節奏感、韻律感,目的是為創造一個富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畫面,不是搞一塊花布設計。我們強調平面構成,但是要防止圖案化的傾向。

盧沉作品 人物寫生-琪木格

一張好畫,不論是具象的,或抽象的,都必須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就像人一樣是由器官組成的,不可分割,渾然一體的。畫面必須是一種有節律感的形式,靜態的畫面中有運動感,所謂“不動之動”的形式,甚至好像仍然不斷變化生長。畫面像人一樣有個性、有感情,每張畫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緒,有的嚴肅,有的活潑,有的古怪,有的簡淡,有的強烈,有的溫和,有的緊張,有的悠閒。這些描寫人性的字眼都可以用到論畫上,因為“畫如其人”。畫面就是作者人格、思想、感情的體現。

因此,可以說,在有限的畫面上,不僅可以把自然形象轉化為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形象,使畫面具有感情色彩,還可以把抽象的觀念、認識具象化,使畫面具有象徵意義。

本文原載於《國畫家》1995年02期

盧沉,江蘇蘇州人。擅長水墨畫。1951年蘇州美專學習。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留校任教。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作品有《機車大夫》、《塞上競技圖》等。出版有《盧沉周思聰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