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先進的宋朝會被落後的部族所滅?|史太Long

史 太 Long

宋朝的不幸, 在於碰上了歷史上北方草原部族勢力最為鼎盛的時期, 也跟宋朝自身的戰略性錯誤有關。

文◈吳鉤

問:宋朝的經濟、文化不是很繁榮嗎?為什麼還被落後的外族所滅亡了,

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當我講述宋代的文明成就時, 不止一人問我這個問題, 也不止一個網友詰難:既然這麼牛逼, 為什麼還會被外族滅掉?

這個問題, 我是這麼看的:

01

經濟發達與文化繁榮, 並不必然會轉化為軍事上的實力。 直到今天, 仍是如此。

今日世界, 固然有像美國這樣的不管在經濟、文化, 還是軍事上都非常發達的頭號強國, 但也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經濟發達, 但軍事並不怎麼樣的國家。 再拿朝鮮與韓國來說, 韓國的經濟、文化顯然優於朝鮮, 軍事力量就未必是朝鮮的對手了。

宋朝與北方遼國、金國、蒙元的情形跟這有點相似。

02

就軍事上的防禦設施而言, 宋朝有著嚴重的先天不足:由於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 中原王朝喪失了長城防線:“自石晉割燕、薊入契丹, 無險可守, 由是虜騎直出燕”。

長城儘管談不上是百分之一百保障安全的保險線, 但顯然是一道有效的防禦線, 有這道屏障在, 胡人便不能輕易地躍馬南下;失去這道屏障,

便可一馬平川南下牧馬。

宋人對長城的功效, 也是比較懷念的, 一首宋詞寫道:“胡馬長驅三犯闕, 誰作長城堅壁, 萬國奔騰, 兩宮幽餡, 此恨何時雪?”

03

在冷兵器時代, 自馬鐙發明之後(漢代時馬鐙的應用尚未普及, 騎兵的威力未能發揮到最大化),

戰馬就是最強悍的裝備, 騎兵就是最厲害的部隊。

宋人已認識到:“馬者, 兵之大也, 邊庭之所以常取勝中國者也”。 然而, “中國之兵, 步多騎少, 騎兵利平, 步兵利險。 夫自河以北, 地若砥平, 目與天盡, 不見堆阜, 此非用步之利也, 雖步卒百萬, 詎能抗戎馬之出入乎?”

你去看《清明上河圖》, 會發現畫家畫出的毛驢與騾子比馬匹多得多, 這正是宋朝缺乏馬匹的寫照。

契丹騎兵

宋朝之所以缺馬, 是因為五代以降, 中原王朝控制的西北養馬地落入契丹、西夏之手, 良馬的供應量嚴重減少。 宋人說, “冀之北土, 馬之所生, 自契丹分據之後, 無匹馬南來。 備征帶甲之騎, 獨取於西戎之西偏。 ”

如果說, 長城防線的喪失導致宋人的防禦力大打折扣, 那麼良馬的路匱乏, 則使宋朝部隊的攻擊力受到限制, 難以跟草原鐵騎一爭兵鋒。

相比之下, 遼國、西夏都是馬資源充沛的地方, 戰馬唾手可得。 按遼國兵制, “每正軍一名, 馬三疋”, 每一名士兵配備三匹馬。 這是宋人不可能做到的。

宋朝騎兵

04

10世紀之後的契丹、黨項、女真、蒙元等北方部族,跟漢武帝時代的匈奴、李世民時代的突厥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匈奴與突厥都處於比較原始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文明形態,而遼、金、西夏、蒙元已經從中原王朝學習到構建國家的組織能力。

以遼國為例,在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帝國之前,契丹各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各部落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平時各自為戰,耶律阿保機仿效中原王朝的組織方式,將它們結成一個緊密的國家共同體,設立南北樞密院控制全國武裝,並創設直隸于契丹皇帝的常備軍——宮帳軍。

不管從國家的組織能力、財稅汲取能力,還是從戰時動員能力來說,大遼帝國都非以前的匈奴與突厥部落所能比擬,即使漢武帝與唐太宗再世,也未必能夠征服遼國。

至於蒙古軍團,更是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沒有對手,滅一個國家通常只需要一兩年時間,惟獨滅南宋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

宋朝的不幸,在於碰上了歷史上北方草原部族勢力最為鼎盛的時期。在歷代正統王朝中,宋王朝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可能是最惡劣的,遼、西夏、金、蒙元等非常強悍的草原帝國相續崛起於北方,都對宋朝虎視眈眈。

當然,宋朝亡國也跟自身的戰略性錯誤有關。本來宋、遼已達成澶淵之盟,實現一百多年的和平,這一和平協定本應當永久堅持下去,但宋政府收復燕雲故土心切,趁著金國在遼國背後崛起之機,撕毀澶淵之盟,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金滅遼,結果唇亡齒寒,失去大遼的屏障,金兵即可長驅直下,最終滅了北宋。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宋朝亡於錯誤的國防戰略。

類似的悲劇,在南宋末又重演了一遍:聯合蒙古汗國滅了金國。結果也是以虎拒狼。

作者吳鉤:處女座宋史研究者,著有《隱權力》《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等。

END

轉自我們都愛宋朝(ID:wugoudasong)。一個講述宋朝故事、發現大宋文明的訂閱號。小南的小夥伴。

宋朝騎兵

04

10世紀之後的契丹、黨項、女真、蒙元等北方部族,跟漢武帝時代的匈奴、李世民時代的突厥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匈奴與突厥都處於比較原始的部落或部落聯盟的文明形態,而遼、金、西夏、蒙元已經從中原王朝學習到構建國家的組織能力。

以遼國為例,在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帝國之前,契丹各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各部落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平時各自為戰,耶律阿保機仿效中原王朝的組織方式,將它們結成一個緊密的國家共同體,設立南北樞密院控制全國武裝,並創設直隸于契丹皇帝的常備軍——宮帳軍。

不管從國家的組織能力、財稅汲取能力,還是從戰時動員能力來說,大遼帝國都非以前的匈奴與突厥部落所能比擬,即使漢武帝與唐太宗再世,也未必能夠征服遼國。

至於蒙古軍團,更是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沒有對手,滅一個國家通常只需要一兩年時間,惟獨滅南宋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

宋朝的不幸,在於碰上了歷史上北方草原部族勢力最為鼎盛的時期。在歷代正統王朝中,宋王朝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可能是最惡劣的,遼、西夏、金、蒙元等非常強悍的草原帝國相續崛起於北方,都對宋朝虎視眈眈。

當然,宋朝亡國也跟自身的戰略性錯誤有關。本來宋、遼已達成澶淵之盟,實現一百多年的和平,這一和平協定本應當永久堅持下去,但宋政府收復燕雲故土心切,趁著金國在遼國背後崛起之機,撕毀澶淵之盟,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金滅遼,結果唇亡齒寒,失去大遼的屏障,金兵即可長驅直下,最終滅了北宋。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宋朝亡於錯誤的國防戰略。

類似的悲劇,在南宋末又重演了一遍:聯合蒙古汗國滅了金國。結果也是以虎拒狼。

作者吳鉤:處女座宋史研究者,著有《隱權力》《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等。

END

轉自我們都愛宋朝(ID:wugoudasong)。一個講述宋朝故事、發現大宋文明的訂閱號。小南的小夥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