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讓螢屏綜藝重新出發

記者耿願

近日坊間一直傳言, 今年下半年全明星綜藝或將被“踢”出螢屏黃金檔。 雖然各大衛視尚未接到正式通知, 但從市場大環境看,

全明星綜藝的降溫已是大勢所趨。

自2015年以來, 火爆異常的綜藝節目就備受關注。 在明星真人秀同質化嚴重之際, 此前的“限真令”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真人秀市場過度明星化的勢頭, 但明星綜藝依舊是螢屏主流。 有資料顯示, 在收視率前50位的節目中, 全明星陣容為主的綜藝占到37檔, 也就是74%。 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階段, 依附於粉絲經濟帶來的收益狂潮, 明星對節目收視率的拉動作用被無限放大, 導致明星藝人的酬勞一路狂奔。 隨之而來的便是投資回報率下降、虧損等諸多市場弊端, 藝人高昂的價格早已成為行業之痛。

娛樂性自然是綜藝節目的必備屬性, 但若止於娛樂, 那綜藝節目便掙不開淺薄的枷鎖,

速生速亡的命運也難以逃脫。 文化類節目的升溫, 就是近一兩年市場具備了這種需求土壤後, 人們對過度娛樂化、內涵貧乏的綜藝節目觀賞情緒的抵觸反彈。 縱觀綜藝市場湧現的幾檔文化類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傳承者》等, 這些節目雖然也不乏明星身影的出現, 但相對明星“真人秀”而言, 它們更側重于表現其文化修養和藝術素質, 明星僅處於從屬和輔助地位。 褪去明星光環的節目並沒有褪色多少, 反而贏得一致好評。

這次的傳聞劍指“全明星綜藝”, 表面上看是對綜藝節目的一種限制, 但是從綜藝自身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未必不是一種挽救。 素人的比例和趨勢, 讓綜藝回歸到內容為王和製作成本理性化;文化進入綜藝,

以慢制快, 浮躁的城市病也有了新的出口。 當然, 未來綜藝肯定不只是文化與素人, 但這將成為綜藝重新出發的兩塊敲門磚。

其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