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發改委二次煤炭“限價令”背後

主管部門在授意釋放優質產能的同時, 對煤炭價格將再上一道緊箍咒。 煤炭市場的整體行情有望在二次限價令之後, 向合理區間回歸。

為穩住居高不下的煤炭價格, 國家發改委在繼去年四季度的“長協令”之後, 於近日再次啟動“限價令”。

6月26日,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主持召開煤礦產能核定工作專題會, 神華、中煤、華能、華電、國電等央企均參加了會議。 連維良提出, 鼓勵具備擴能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儘快開展生產能力核增和產能指標置換工作, 儘快釋放產能。

主管部門在授意釋放優質產能的同時, 對煤炭價格將再上一道緊箍咒。 根據媒體的報導, 在這次會上, 主管部門要求, 動力煤成交價格不得超過570元/噸的綠色空間上限。 如超過上限, 企業再有漲價行為, 必須提前3-5天與國家發改委溝通, 否則, 發改委將約談相關責任企業。 而為保證協議價的履行,

神華、中煤等煤炭龍頭企業也將暫停現貨煤炭的銷售。

經濟觀察網獲悉, 截至目前, 已經有神華、中煤相關客戶收到暫停動力煤銷售的通知。 這一消息也得到了一位元匿名行業協會人士的確認。 該協會人士透露, 所謂的神華、中煤暫停動力煤銷售, 指的是”暫時不再產生新的訂單“。

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曾浩向經濟觀察網分析說, 此次發改委的限價令針對的是月度長協部分的煤炭交易。 在此之前的2016年11月, 多家煤、電央企在發改委的主導下, 簽署了煤價年度長協, 將5500大卡動力煤的基礎價定在了535元/噸。

對於主要煤炭企業來說, 按其銷售結構, 有年度長協、月度長協和現貨三個部分。 曾浩介紹說, 目前, 主要煤炭企業的煤炭訂單,

以年度協定和月度協定價交易為主, 年度長協和月度長協之外, 按照市場價進行銷售的現貨, 只占較小的比例。

眼下, 市場的現貨價格在近期出現明顯的反彈, 5500大卡動力煤的價格已經逼近600元大關, 在這樣的價格水準下, 下游電廠處於盈虧的平衡點甚至是虧損。 發改委如果不出手調控, 對於整個電力行業的發展都將不利。 而在佔據交易大頭的年度協定價和月度協定價都做了價格限制之後, 煤炭市場的整體價格水準能夠借此得到引導。

曾浩強調, 至於煤電市場中的現貨煤, 其價格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以及其他諸多因素共同決定, 不是行政命令能夠管控的部分。

眼下, 來自港口的最新調研顯示, 煤炭的現貨交易市場已經對此次會議做出了快速反應。

煤炭市場的整體行情有望在這樣的二次限價令之後, 向合理區間回歸。

限價的現貨

“570元”的價格邊界起於早先一個檔中的相關規定。 今年年初, 發改委發佈曾經發佈了一份《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 這一備忘錄將煤價分為綠色、藍色、紅色三個區間。 檔規定, 當動力煤價格位於綠色區域(500元/噸-570元/噸), 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不採取調控措施;當價格位於藍色區域(570元/噸-600元/噸或470元/噸-500元/噸), 重點加強市場監測, 適時採取必要的引導措施;當價格位於紅色區域(600元/噸以上或470元/噸以下), 啟動平抑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的回應機制。

截至2017年6月26日, 秦皇島港Q5500動力煤價格上漲至593元/噸,

周環比上漲17元/噸, 這一價格水準, 遠超出了去年年底由主管部門主導的535元/噸的“長協價”。 尤其是在過去的半個月之內, 價格反彈較為明顯。

事實上, 煤炭價格從2016年11月達到年中峰值之後, 便一直沒有出現大幅的回落, 直到進入2017年5月, 價格方開始出現一輪相對明顯的回檔, 但這樣的回檔曲線在維持了一個多月之後再次上揚。 上述協會人士透露, 主管部門是希望煤炭價格能夠達到一定的回檔幅度, 但現實是價格的走勢沒有達到此前的預期, 如今再次出現了階段性反彈。

今年上半年內, 煤炭在去產能和保供應上一直像是天平的兩端, 在緊張地維持著市場的平衡。 一方面, 去產能工作絲毫未有鬆懈, 另一方面, 針對煤炭供應偏向于緊張的現實情況,主管部門對於煤炭供應採取了由“硬”從“軟”的措施。

2016年全年,全國煤炭總計退出產能超過2.9億噸。與此同時,2016年2月,國務院在《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要求,全國所有煤礦要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隨後的3月,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炭安監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國煤礦自2016年起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將煤礦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的係數後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價格開啟加速上漲的過程,這被業內普遍解讀為去產能過於激進導致的供需錯配。2016年11月,276工作日的硬性規定恢復為按照330個工作日組織生產。2017年3月,發改委相關司局又表示,煤炭調入數量多、去產能後資源接續壓力大的地區,由所在地省級政府自行確定是否實行減量化生產措施,國家不做硬性要求。也就是說,2017年不再大範圍實施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相關省份也的確開始加大釋放產能的力度。

根據此前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目標,2017年全國退出煤炭產能將在1.5億噸以上。根據近期公開可見的報導,相關煤炭重點產區的去產能工作在年中之際已經完成大半。以內蒙古為例,據對2017年煤炭去產能退出的16處地方煤礦關閉情況的督查,內蒙古已關閉其中14處煤礦,完成年度關閉計畫的81.5%。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資料也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已退出煤炭產能9700萬噸左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65%。

政府的價格引導

對於眼下煤炭行情的大熱,前述協會人士如此評價說:中國煤炭市場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對於產能管理上處於一種相對混亂的局面,這使得供應鏈一時沒有充分地放開,產能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給。

該協會人士分析說,將煤炭價格的失衡簡單歸因為去產能有欠科學。他認為,理想層面的去產能,目標明確,即淘汰落後的產能。從這個角度看,去產能和助推價格不存在必然的關係。但現實是,中國煤炭行業在前期存在很多違規的產能,從去年開始,對於違規產能的管理驟然收緊,使得市場的總量也出現了緊縮。

該協會人士認為,中國現有的煤炭產能,足以供應市場。眼下,政府對於年度長協和與月度長協同時進行限制,尤其是對於行業的龍頭企業進行硬約束,意在引導市場,中間商不再去炒作。

他相信,政府的限價令或許能夠起到調節的作用。支撐這一看法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市場的基本面也不支持價格的持續高漲,接下來,隨著用電高峰的過去,煤炭的需求將會進一步走弱。

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曾浩向經濟觀察報分析了此次政府限價的邏輯:對於煤電來說,市場供應的主體是長協,其中,年度長協大約佔據35%的份額,月度長協大約佔據40%的份額,現貨則只有25%左右的份額。國家要進行調控,一定是抓佔據主要地位的長協價格,當市場上70%以上份額的價格不會超過570元這條線的時候,煤炭的整體價格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而長協之外,現貨市場的價格在市場整體不缺煤的情況下,也會向合理區間回歸。

“6月份,神華等大型煤炭企業的動力煤月度協議價是570元,現在現貨價格居高不下,從550左右反彈到了接近600元,如果國家不加以限制,下個月神華等企業的月度協議價一定會上漲。”曾浩表示,“對於大的煤炭企業,現貨只占較小的比例。如果只限制現貨,不限制長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

曾浩介紹,目前,在5500卡動力煤現貨的價格接近600元的情況下,電廠已經處於平衡線甚至開始虧損。如果價格進一步上漲,對於電力行業的穩定發展都是不利的。此時,發改委的出手可謂正當其時。

對於近期的煤炭行情反彈,曾浩認為,從市場供應的角度來說,供應是充足的,反彈是因為市場看漲的情緒比較強,中間貿易商的囤貨從中推高了價格。

曾浩表示,自330個工作日恢復之後,從大勢上來說,全國煤價的水準是在持續往下走的,但其間由於較多的政策性、突發性因素干擾,導致煤炭市場行情出現反復的波動。例如,上一次,也就是3月份的價格上漲,與彼時進行的安全大檢查有著較強的關係。這一次,環保、安檢等干擾性因素又比較強,導致煤炭在供應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價格起伏依然比較大,下跌的節奏也不是很順暢。

“如今,由情緒帶領起來的上漲,發改委出臺措施對大企業的交易價格進行限定,對於市場情緒能夠起到明顯的的改變。我們通過調研已經看到,前期囤貨推漲煤價的貿易商現在已經加大了出貨的力度。也就是說,發改委的這次會議之後,貿易商的策略也做出了改變,價格不再往上哄抬。”曾浩告訴經濟觀察網。

針對煤炭供應偏向于緊張的現實情況,主管部門對於煤炭供應採取了由“硬”從“軟”的措施。

2016年全年,全國煤炭總計退出產能超過2.9億噸。與此同時,2016年2月,國務院在《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要求,全國所有煤礦要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隨後的3月,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炭安監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國煤礦自2016年起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將煤礦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的係數後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價格開啟加速上漲的過程,這被業內普遍解讀為去產能過於激進導致的供需錯配。2016年11月,276工作日的硬性規定恢復為按照330個工作日組織生產。2017年3月,發改委相關司局又表示,煤炭調入數量多、去產能後資源接續壓力大的地區,由所在地省級政府自行確定是否實行減量化生產措施,國家不做硬性要求。也就是說,2017年不再大範圍實施煤礦減量化生產措施,相關省份也的確開始加大釋放產能的力度。

根據此前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目標,2017年全國退出煤炭產能將在1.5億噸以上。根據近期公開可見的報導,相關煤炭重點產區的去產能工作在年中之際已經完成大半。以內蒙古為例,據對2017年煤炭去產能退出的16處地方煤礦關閉情況的督查,內蒙古已關閉其中14處煤礦,完成年度關閉計畫的81.5%。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資料也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已退出煤炭產能9700萬噸左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65%。

政府的價格引導

對於眼下煤炭行情的大熱,前述協會人士如此評價說:中國煤炭市場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對於產能管理上處於一種相對混亂的局面,這使得供應鏈一時沒有充分地放開,產能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給。

該協會人士分析說,將煤炭價格的失衡簡單歸因為去產能有欠科學。他認為,理想層面的去產能,目標明確,即淘汰落後的產能。從這個角度看,去產能和助推價格不存在必然的關係。但現實是,中國煤炭行業在前期存在很多違規的產能,從去年開始,對於違規產能的管理驟然收緊,使得市場的總量也出現了緊縮。

該協會人士認為,中國現有的煤炭產能,足以供應市場。眼下,政府對於年度長協和與月度長協同時進行限制,尤其是對於行業的龍頭企業進行硬約束,意在引導市場,中間商不再去炒作。

他相信,政府的限價令或許能夠起到調節的作用。支撐這一看法的另一個因素在於,市場的基本面也不支持價格的持續高漲,接下來,隨著用電高峰的過去,煤炭的需求將會進一步走弱。

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曾浩向經濟觀察報分析了此次政府限價的邏輯:對於煤電來說,市場供應的主體是長協,其中,年度長協大約佔據35%的份額,月度長協大約佔據40%的份額,現貨則只有25%左右的份額。國家要進行調控,一定是抓佔據主要地位的長協價格,當市場上70%以上份額的價格不會超過570元這條線的時候,煤炭的整體價格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而長協之外,現貨市場的價格在市場整體不缺煤的情況下,也會向合理區間回歸。

“6月份,神華等大型煤炭企業的動力煤月度協議價是570元,現在現貨價格居高不下,從550左右反彈到了接近600元,如果國家不加以限制,下個月神華等企業的月度協議價一定會上漲。”曾浩表示,“對於大的煤炭企業,現貨只占較小的比例。如果只限制現貨,不限制長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

曾浩介紹,目前,在5500卡動力煤現貨的價格接近600元的情況下,電廠已經處於平衡線甚至開始虧損。如果價格進一步上漲,對於電力行業的穩定發展都是不利的。此時,發改委的出手可謂正當其時。

對於近期的煤炭行情反彈,曾浩認為,從市場供應的角度來說,供應是充足的,反彈是因為市場看漲的情緒比較強,中間貿易商的囤貨從中推高了價格。

曾浩表示,自330個工作日恢復之後,從大勢上來說,全國煤價的水準是在持續往下走的,但其間由於較多的政策性、突發性因素干擾,導致煤炭市場行情出現反復的波動。例如,上一次,也就是3月份的價格上漲,與彼時進行的安全大檢查有著較強的關係。這一次,環保、安檢等干擾性因素又比較強,導致煤炭在供應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價格起伏依然比較大,下跌的節奏也不是很順暢。

“如今,由情緒帶領起來的上漲,發改委出臺措施對大企業的交易價格進行限定,對於市場情緒能夠起到明顯的的改變。我們通過調研已經看到,前期囤貨推漲煤價的貿易商現在已經加大了出貨的力度。也就是說,發改委的這次會議之後,貿易商的策略也做出了改變,價格不再往上哄抬。”曾浩告訴經濟觀察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