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孩子獨立,別錯過這幾個關鍵期!

到開飯時間, 爺爺奶奶就圍著孩子轉, 給孩子餵飯;若有魚蝦, 爺爺奶奶會仔細剝完蝦殼、剔完魚刺, 送到孩子嘴裡。

晚上該喝牛奶了, 孩子想自己倒, 媽媽不肯, 孩子非要自己倒, 結果牛奶弄潑在地上, 孩子哇的一聲哭起來。 媽媽一邊收拾殘局, 一邊責怪孩子。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焦慮, 一邊不捨得孩子做這做那, 一邊又“嫌棄”孩子不夠獨立。

一、孩子自身怕苦怕累

孩子一出生就沒受過什麼苦,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某些孩子頭腦中已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概念。 由於事事都有大人護著、頂著, 慢慢就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 自己做一點事就覺得苦、覺得累。

不管父母在家裡怎樣忙, 孩子就是不知道幫父母分擔一些事情, 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為其做好的一切。

對策:鼓勵賞識, 實戰引導都需要

由於孩子的小肌肉還處在發育期, 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有待提高,

所以每當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時, 父母不要吝嗇您的表揚和鼓勵, 要看到孩子做得好的一面。 這是第一步。 同時, 重視孩子此時出現的每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要求和行為, 給孩子創造“他可以做”的條件。

例如:孩子看到媽媽在剝毛豆, 興沖沖地跑過來, 這時媽媽可以問孩子“要不要幫媽媽, 去搬個小凳子來, 再拿一個小碗吧”。 媽媽可以事先把毛豆的殼撥開一小半, 讓孩子在自己動手剝豆中, 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

視孩子能力, 給孩子分配一把毛豆, 告訴孩子“只要把這一部分剝完就可以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 告訴大家豆子是媽媽和孩子一起剝的, 可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二、家長對孩子的嬌寵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 溺愛過度。 為使孩子好好學習, 把孩子本應自己做的事全包攬下來。

由於父母較多地剝奪了孩子們參加各種勞動的權利和機會, 導致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弱化, 自理能力下降, 勞動的觀念也在淡化。

對策: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

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動作發展的順序, 給予孩子適當的訓練, 這樣他就不會因為勞動難度太高, 而失去興致。 比如, 讓孩子先學會自己吃飯, 吃完飯後把自己的碗筷放進廚房, 再嘗試飯前幫媽媽擺碗筷, 最後學習洗碗, 由自我服務發展到為家人服務。

3~7歲孩子可以獨立做到的勞動

3~4歲 自己吃飯, 穿脫衣服, 收拾一些小玩具;

4~5歲 能很好地吃飯、如廁、刷牙;

5~6歲 整理玩具、書本, 系鞋帶, 收拾房間;

6~7歲 除上述事情外, 能完成簡單的家務。

三、家長們重智輕勞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學習時間, 不會讓孩子做任何家務, 有些父母經常教導孩子“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 家裡的事情都不用你做”, 長此以往, 孩子就會對勞動失去興趣,

偶爾的勞動會讓他覺得很累, 所以也就不肯再做這樣的事。

對策:把勞動當作是一種快樂學習

一個勞動的孩子, 在實踐中能增強自己控制身體的能力, 學會運用工具。 他也許會遇到各種問題, 想辦法自己解決。

有時候孩子嘗試做家務, 是因為有趣、好玩。 可能在他眼裡, 這就是遊戲。 而如果父母忽視了勞動意識的萌芽, 沒有加以引導, 或者隨意打斷、干擾, 那麼孩子對勞動的認識就停留在遊戲階段。

勞動可以用遊戲的形式完成, 但不等同於遊戲。 勞動的要求是有始有終, 哪怕是倒垃圾這件小事, 也要把它做完, 最重要的是堅持讓孩子天天做, 孩子的勞動意識、責任感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建立。

四、錯把勞動當成懲罰手段

個別家長訓斥孩子後, 將勞動當成了懲罰孩子的手段,這是不對的。這種懲罰性的勞動,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對正常的公益勞動和家務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進而躲避和厭惡勞動。

對策:尊重勞動成果,勞動最光榮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該教育孩子珍惜食物,不要浪費,自己玩的玩具要收拾好,讓孩子動動手,領會勞動成果的含義,就會懂得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

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地點,讓孩子看到勞動中的父母。孩子觀察了父母的勞動環境、勞動狀態,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勞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讓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勞動,勞動是光榮而偉大的。

將勞動的熱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理解社會勞動的意義。勞動如咖啡裡的方糖,把我們的生活調得有滋有味;勞動如路旁的一幀風景,把道路裝扮得亮麗多彩。

勞動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協調組織能力。童年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最佳時期。

勞動中不要一次性給孩子太多的活,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更不需要用金錢來引誘孩子做家務,忽略了孩子做家務的義務和責任。最後應鼓勵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不拖拉,養成良好的習慣。

將勞動當成了懲罰孩子的手段,這是不對的。這種懲罰性的勞動,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對正常的公益勞動和家務勞動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進而躲避和厭惡勞動。

對策:尊重勞動成果,勞動最光榮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該教育孩子珍惜食物,不要浪費,自己玩的玩具要收拾好,讓孩子動動手,領會勞動成果的含義,就會懂得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

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參觀自己的工作地點,讓孩子看到勞動中的父母。孩子觀察了父母的勞動環境、勞動狀態,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勞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讓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勞動,勞動是光榮而偉大的。

將勞動的熱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理解社會勞動的意義。勞動如咖啡裡的方糖,把我們的生活調得有滋有味;勞動如路旁的一幀風景,把道路裝扮得亮麗多彩。

勞動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協調組織能力。童年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最佳時期。

勞動中不要一次性給孩子太多的活,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更不需要用金錢來引誘孩子做家務,忽略了孩子做家務的義務和責任。最後應鼓勵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不拖拉,養成良好的習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