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賈寶玉通過一首詩向林黛玉示愛,被寶釵黛玉嘲笑不已

文/夕四少

原文第二十二回裡說了一件事, 寶玉聽了薛寶釵念的一段《寄生草》的戲文後就頓悟了, 然後寫了一段偈語。

這段偈語是這樣的:你證我證,

心證意證。 是無不證, 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 是立足境。

初讀時, 對這段偈語似懂非懂, 並不確切地明白是什麼意思。 再讀時, 慢慢就咂摸出了其中的意味來。 寶玉根本就沒有頓悟, 他是借這段偈語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心跡, 看似悟禪, 實在悟情。

這段話, 我試著翻譯成白話文, 未必準確, 請方家指教。 即:兩個人都想通過各種方式向對方證明自己的情感, 為此常常自尋煩惱, 也許只有滅絕了所有情意, 不需要再驗證時, 才算是真的在感情上頓悟。 等到什麼都不需要驗證時, 也許才真的是到了立足之境。

要弄懂寶玉這話的意思, 必須聯繫前後文, 找出因果關聯, 才不致犯了過度解讀和臆想的毛病。 我們知道,

此時還在年下, 元春省親剛回宮不久。 這段時間前後發生的一些事情, 對寶玉的情感無疑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先一個就是寶玉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出來後, 因為香囊一事, 與林黛玉鬧了誤會, 兩個人就賭了氣。 寶玉此時的情感不可能不會有波動, 因為他已經說了:“你也不用剪, 我知道你是懶待給我東西。 我連這荷包奉還, 如何?”後來又勸黛玉, 林黛玉哭著說:“你不用同我好一陣歹一陣的, 要惱, 就撂開手。 這當了什麼!”再後來倆人又和好如初, 這個小彆扭是因為二人情癡之下產生的誤會。

緊接著元春省親回宮後, 史湘雲出場, 這直接引起了兩件與寶玉有關的事情。

一件是黛玉聽聞寶玉從寶釵處過來後就生了氣, 然後寶玉就各種賠不是,

最後兩個人互相表露了心跡。 黛玉說:“我是為我的心!”寶玉說:“我也是為我的心, 你的心難道你就知道, 我的心難道你就不知道不成?”

綜合起來理解, 兩人之前的小誤會和這段對話, 就是對“你證我證, 心證意證。 ”的最好解讀。

還有一件是襲人因為寶玉不聽規諫,

與寶玉置了氣, 寶玉覺得無趣, 也不出門, 一個人就讀了《南華經》, 且續了一段文字, 把黛玉寶釵襲人麝月都剖解了一番, 這段文字已經初透寶玉頓悟的意味。

這裡有段寶玉的心理描寫:說不得橫心只當他們死了, 橫豎自然也要過的。 便權當他們死了, 毫無牽掛, 反能怡然自悅。

這段情節和寶玉的心理描寫就是對“是無不證, 斯可雲證。 ”的最好解讀, 即寶玉情急之下是容易誤入歧途或者說撒手不管的, 此是他一大病, 即情極之毒。

緊接著後面寶釵過生日, 又發生了一件事。 賈母聽戲很喜歡一個小旦一個小丑, 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相活像一個人, 你們再看不出來。 ”寶釵寶玉一眼就看了出來, 但沒有說明, 是心直口快的史湘雲說了出來,

笑道:“到像林妹妹的模樣兒。 ”

這直接引起了黛玉和湘雲的小摩擦, 寶玉生恐黛玉生氣, 沒有攔住湘雲, 最後兩頭去勸, 結果兩頭都沒有落到好處。

這裡有一段寶玉的心理描寫: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 方在中調和, 不想並未調和成, 反自己落了兩處的誹謗。 又想起之前看的《南華經》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 無能者無所求, 飽食而遨遊, 泛若不系之舟。

這段文字的意思即是說, 心靈手巧的人總是辛苦勞碌而聰明睿智的總是有許多煩憂, 而心無掛礙的人則沒有任何追求, 吃飽了就是到處遨遊, 就像沒有纜繩的船隻一樣, 自由自在。

後面襲人發現寶玉不對勁, 就勸寶玉, 寶玉說:“什麼是大家彼此?他們有大家彼此, 我是赤條條來去無掛!”

這一情節可以說是對“無可雲證,是立足境。”的最好解讀,即寶玉經過前面幾件事的不斷刺激,終於走到了頓悟的懸崖邊上,但他的頓悟不是真正的頓悟,而跟情有關。

所以我們看,寶玉在二十二回中聽曲文悟禪機,不是真的悟禪機,而是在悟情,這三句話是因為三件事所起,所以寶玉這三句偈語後有一條重要的脂批:寶玉悟禪亦由情,讀書亦由情,讀莊子亦由情。可笑!

脂硯齋為什麼覺得可笑呢?因為寶玉根本就沒有悟什麼禪,他悟的是情,甚至可以說,他的這段偈語,其實講的就是他跟林黛玉的關係,兩個人常常為了一點小事自尋煩惱,互相剖白半日才能和好。所以後文才會有寶玉說的“你放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等語,其實完全就是在向黛玉表白,在驗證他的情。

而後文通過黛玉對寶玉的疏導我們知道,寶玉不僅沒悟,而且仍在情不情之中,他不過就是恍惚之間被黛玉和湘雲先後搶白難堪後,犯了“情極之毒”的毛病,頓生“懸崖撒手”之歎,此時,黛玉尚在,他根本不可能做到頓悟。

所以被眾人一番嘲笑後,寶玉說:“誰又參禪,不過一時頑話罷了。”這裡有一句脂批說:輕輕抹去也,心淨難三字不謬。

可見寶玉不過是一時因情入了迷津,誤入了立足之境,他的心根本沒淨。當然,從另一面來說,寶玉借此偈語重又使得黛玉、湘雲、寶釵等人彼此和好如初,再次實現了他的目的,即讓大家都和和氣氣的,圍著他轉,他還是那個情不情的富貴公子。寶玉也算是歪打正著,繞了一個圈,又回來了。

而對於黛玉來說,她看到寶玉的偈語,覺得可笑可歎,由此可知黛玉深明寶玉之意,所以她能毫不費力地把走到頓悟邊緣的寶玉一把拉回來。黛玉的一番詰問,寶玉不知如何回答,結果寶釵黛玉二人拍手笑道:“這樣愚鈍,還參禪呢!”說到底,寶玉終究都在情關,並未頓悟,他的頓悟應該在黛玉淚盡夭亡後才會實現。

我是赤條條來去無掛!”

這一情節可以說是對“無可雲證,是立足境。”的最好解讀,即寶玉經過前面幾件事的不斷刺激,終於走到了頓悟的懸崖邊上,但他的頓悟不是真正的頓悟,而跟情有關。

所以我們看,寶玉在二十二回中聽曲文悟禪機,不是真的悟禪機,而是在悟情,這三句話是因為三件事所起,所以寶玉這三句偈語後有一條重要的脂批:寶玉悟禪亦由情,讀書亦由情,讀莊子亦由情。可笑!

脂硯齋為什麼覺得可笑呢?因為寶玉根本就沒有悟什麼禪,他悟的是情,甚至可以說,他的這段偈語,其實講的就是他跟林黛玉的關係,兩個人常常為了一點小事自尋煩惱,互相剖白半日才能和好。所以後文才會有寶玉說的“你放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等語,其實完全就是在向黛玉表白,在驗證他的情。

而後文通過黛玉對寶玉的疏導我們知道,寶玉不僅沒悟,而且仍在情不情之中,他不過就是恍惚之間被黛玉和湘雲先後搶白難堪後,犯了“情極之毒”的毛病,頓生“懸崖撒手”之歎,此時,黛玉尚在,他根本不可能做到頓悟。

所以被眾人一番嘲笑後,寶玉說:“誰又參禪,不過一時頑話罷了。”這裡有一句脂批說:輕輕抹去也,心淨難三字不謬。

可見寶玉不過是一時因情入了迷津,誤入了立足之境,他的心根本沒淨。當然,從另一面來說,寶玉借此偈語重又使得黛玉、湘雲、寶釵等人彼此和好如初,再次實現了他的目的,即讓大家都和和氣氣的,圍著他轉,他還是那個情不情的富貴公子。寶玉也算是歪打正著,繞了一個圈,又回來了。

而對於黛玉來說,她看到寶玉的偈語,覺得可笑可歎,由此可知黛玉深明寶玉之意,所以她能毫不費力地把走到頓悟邊緣的寶玉一把拉回來。黛玉的一番詰問,寶玉不知如何回答,結果寶釵黛玉二人拍手笑道:“這樣愚鈍,還參禪呢!”說到底,寶玉終究都在情關,並未頓悟,他的頓悟應該在黛玉淚盡夭亡後才會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