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麥肯錫:中非未來將有千億美元合作機遇

近日, 一則有關中國企業如何為非洲市場“量身定制”智慧手機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火了”。 通過內置了更適合捕捉深色膚色的拍照軟體, 以及降低智慧手機成本, 來自中國的移動通信企業傳音控股在全球技術領先企業的夾擊之下, 仍然牢牢佔據了東非智慧手機市場25%至4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 不只是傳音控股一家, 在6月30日麥肯錫非洲分公司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 中國參與非洲經濟活動的深廣程度大大超出此前的研究結果。

麥肯錫的調研團隊擇取了非洲八個主要經濟體增速更高達40%。

如果將非官方管道資金流計算在內, 從中國流向非洲的資金將比官方資料高出15%左右。 中國是非洲各國發展援助資金的一大來源, 且注資力度還在繼續增長;此外, 中國也是非洲最大的基礎設施融資方, 近年來非洲最重大的基建工程背後幾乎都有著中國投資者的身影。

從經營領域上看, 調查結果顯示,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經營領域十分廣泛, 除製造業外, 服務業企業占比達四分之一, 貿易企業與建築及房地產企業占比各為五分之一。 2015年, 在非中資製造企業的年產值已達5000億美元, 占全非洲工業生產總值的12%。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中國企業的主導地位更為明顯——幾乎佔據了非洲國際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市場近50%的份額。

中國企業的盈利也相當可觀, 在1000家受訪企業中, 有近四分之一表示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裡便能收回初始投資, 三分之一的企業利潤率超過20%。 而且這些企業的市場觸覺極其敏銳, 能夠迅速適應新環境、回應新機遇。 這些企業主要側重于滿足非洲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而非出口業務。 許多中國企業已在非洲進行了長期投資, 有74%的受訪中資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抱有樂觀態度。

報告指出, 中國對非投資和商業活動讓為當地帶來了三大經濟紅利:一是創造就業和技能培養。 1000餘家受訪中國企業的雇員中, 89%都是非洲本地人。 研究表明, 在非中國企業雇傭的當地員工已達數百萬人之多, 而且近三分之二的中國企業向員工提供技能培訓。

二是知識和新技術的轉移。 中國企業通過向非洲各國引入新產品和技術, 推動了非洲市場的現代化進程。 過去三年間, 約48%的中國企業向非洲大陸引入了新產品或服務, 36%的企業引入了新技術。

三是融資和基礎設施開發。 在問及中國合作夥伴的最大價值之時, 約50位非洲政府官員表示, 低成本的融資管道和明顯改善基礎設施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兩項。 他們還表示, 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於高效的成本結構和較快的專案交付速度。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Kartik Jayaram說:“隨著中國參與在非經濟活動的加速發展, 到2025年, 中國企業的營收總額有望從如今的1800億美元增長到4400億美元, 中國企業的投資領域也將拓展到技術、房地產、農業、金融服務、運輸物流等行業。

為了充分釋放中非夥伴關係的潛力, 我們為中非雙方的政府部門及私營企業提出了十項建議, 其中兩項重點建議是:非洲政府應當制定清晰的對華合作戰略, 以及中國政府應向本國私營企業開放融資管道並提供指導。 ”

(責編:徐曉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