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寶馬、賓士輪流搶莊奧迪,豪華車市場悄然生變

[導讀]伴隨2017開年前兩月豪華車頭把交椅連續易主;3月份還沒過完, 福特旗下的豪華品牌林肯, 也宣佈將於2019年年底國產......

伴隨2017開年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 中國2月汽車產銷整體水準較低, 但同比仍保持較快增長。

3月10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最新資料顯示, 今年2月份汽車產銷整體水準較低, 但同比保持較快增長。 1-2月累計來看, 汽車產銷均呈增長態勢, 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2月份, 汽車生產(216萬輛)比銷售(193.9萬輛)整整多了22.1萬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佈的資料似乎印證了這個情況, 2月份,

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達到66.6%, 大幅超過警戒水準。 但豪華品牌通過國產化戰略的深化, 格局悄然變化。

奧迪“交棒”寶馬

日前, 豪華車市場消息不斷。 2月份, 寶馬在華共售出4.07萬輛汽車, 同比增長10.7%, 力壓奧迪的3.2萬輛(同比減少6.3%), 成為中國豪華品牌十幾年來,

新的單月銷量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 在寶馬的銷量構成裡, 國產車型貢獻最大。 2月份, 華晨寶馬共計售出2.72萬輛, 同比增長107.7%, 占比寶馬品牌在華總銷量的近七成。

其中, 寶馬5系銷售了1.3萬輛, 成為2月豪華品牌C級車冠軍, 比第二名奧迪A6L多了近4000輛;寶馬3系2月銷量為7741輛, 略低於賓士C級, 但同樣超越奧迪A4L兩千餘輛;SUV車型寶馬X1的銷量為4213輛。 這對奧迪產生了全方位的壓力。

剛剛上市的華晨寶馬1系三廂版車型, 力拓入門級細分市場, 打破了原有奧迪“一枝獨秀”的局面, 使2017年的豪華車市場更加白熱化。

在華從未輸掉第一名的奧迪, 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這已是奧迪進入2017年以來, 在華銷量的第二個月下降。 開年疲軟的表現誠然有“經銷商大考”的因素, “上汽奧迪”也打擊了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的信心。

最近, 德國奧迪總部對中國經銷商做出最新表態, 對奧迪沒信心可以退出。 言下之意, 一方面表明上汽奧迪勢在必行;另一方面, 也是對一汽-大眾奧迪“逼宮”的回應。

現階段, 奧迪不得不減少批發量來清理庫存,

但奧迪一系列的計畫, 目前既無法針對寶馬、賓士進行有效反擊, 又無法在細分市場與第二梯隊進行競爭。

現在, 內憂外患的奧迪, 比銷量下滑更可怕的, 是品牌認知度的下降, 自詡為“最懂中國”的奧迪, 如前文所述, 除了在“情變”上汽後, 已然失去人們好感, 與經銷商之間的爾虞我詐更是如“宮鬥”一般, 讓消費者大失所望。

群狼環飼, 以往不可一世的奧迪面對的似乎已不只是銷量下降的危機。 而國產化繼續加速的寶馬, 與持續發力的賓士, 將打響下場戰爭的第一槍。

回顧近幾年的豪華車市場, 不難發現舊格局已然開始冰釋。 由奧迪、寶馬、賓士(簡稱ABB)組成的第一陣營格局在今年1月被打破(改寫成BBA), 賓士以近40%的增速和超過5萬輛的在華銷量, 奪取一線豪華的桂冠, 緊隨其後的是寶馬, 而奧迪由於銷量大幅下滑, 跌落至第三。

離弦的“三叉星”

仿佛全球豪華品牌爭奪的翻版一樣, 梅賽德斯-賓士在中國市場已實現連續48個月增長, 雖然2月單月銷量略輸寶馬, 但1月份接近6萬輛的耀眼成績餘威猶在。 1-2月累計銷量來看,賓士仍佔據中國豪車銷量冠軍寶座。

2月份,賓士單月銷量達到3.6萬輛,同比增長41.9%。其中,北京賓士的國產車今年1-2月份在華累計銷量達7.35萬輛,增長57.8%,整體表現超過2016年一季度。

然而,賓士去年時隔十幾年時間重新奪回世界豪華品牌單一銷量第一,並在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接近6萬輛賓士。

可令人擔憂的是,最近戴姆勒集團宣佈,由於啟動電機及其部件存在火災隱患問題,計畫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00萬輛賓士新款汽車。截至發佈資訊,這些車型已經發生了51起火災,其中30起發生在美國。

這100萬輛,占到賓士去年全球銷量208萬輛近一半。換句話說,賓士要把它去年賣的車一半召回,修補缺陷。這難免令人大跌眼鏡。

雖然召回是汽車公司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但是這也揭示了,賓士最近兩年為了重奪豪華品牌銷量冠軍,急功近利,在汽車生產製造,以及品質控制方面,出現了重大問題。而這種問題會不會影響到它與寶馬、奧迪的爭奪,目前很難得出結論。

豪車市場“暗流湧動”

其他豪華品牌也抓住德系三強的市場間隙,不甘充當寶馬、賓士和奧迪的“綠葉”,紛紛推出符合各自品牌特色的個性化車型,獲得市場歡迎。它們希望,在這個可能達到300萬輛以上規模的豪華車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2月份,富豪銷量同比增長20.8%,雷克薩斯增長58%、捷豹路虎增長40%……在今年前兩月豪華車市場中,沒有兩位數的增長,似乎都不好意思公佈自己的業績。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成熟,豪華車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才剛開始,各家也紛紛深化車型國產化。

近十年來,國產化帶來的“放量”效果,已經在市場中得到充分驗證,就連福特旗下的林肯品牌也在3月份宣佈了雄心勃勃的國產計畫。至此,只有豐田的雷克薩斯還堅持著“原裝進口”的全產品線陣列。

“國產化”,成為豪華車企開拓中國市場的“萬金油”,各大品牌紛紛抓住國產化機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可作為首個在華國產的豪華品牌,也是首個針對中國市場需求推出長軸距版本產品的豪華品牌,奧迪卻面臨著更多的困境。這也將給二線豪華品牌蠶食奧迪市場份額的機會。

2016年,吉利旗下北歐豪華品牌富豪宣佈,將在中國東北的大慶、西部的成都和華東的台州全面國產旗下全系產品。

此外,捷豹路虎與奇瑞合資國產後,產銷也穩步提升,價格下探;上汽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則通過終端市場的低價策略,以近乎7折的終端售價,擴充著自己的市場份額......

對奧迪這位“最懂中國”的市場先入者,或許真該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問題,並且做好重新認識中國的準備。奧迪內外交困的日子可能還會持續下去,讓2017年的豪華車格局也變得充滿懸念。

不過,無論今年豪華車格局怎樣變化,一二線陣營還是會有明顯區隔,只不過在這城牆內外,都會用著類似的戰術,上演著不同的故事。

國產化帶來的豐厚利潤和更接地氣的表現,將在充滿機會的中國市場投下一顆顆隨時改變大潮方向的石子。

德系三強BBA的纏鬥,已經打破傳統“一超二強”的局面,可二線豪華品牌的鬥爭,是否將產生“新貴”,國產化在這中間將成為關鍵的元素。

今年,這場戰鬥才剛剛開始!

1-2月累計銷量來看,賓士仍佔據中國豪車銷量冠軍寶座。

2月份,賓士單月銷量達到3.6萬輛,同比增長41.9%。其中,北京賓士的國產車今年1-2月份在華累計銷量達7.35萬輛,增長57.8%,整體表現超過2016年一季度。

然而,賓士去年時隔十幾年時間重新奪回世界豪華品牌單一銷量第一,並在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接近6萬輛賓士。

可令人擔憂的是,最近戴姆勒集團宣佈,由於啟動電機及其部件存在火災隱患問題,計畫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00萬輛賓士新款汽車。截至發佈資訊,這些車型已經發生了51起火災,其中30起發生在美國。

這100萬輛,占到賓士去年全球銷量208萬輛近一半。換句話說,賓士要把它去年賣的車一半召回,修補缺陷。這難免令人大跌眼鏡。

雖然召回是汽車公司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但是這也揭示了,賓士最近兩年為了重奪豪華品牌銷量冠軍,急功近利,在汽車生產製造,以及品質控制方面,出現了重大問題。而這種問題會不會影響到它與寶馬、奧迪的爭奪,目前很難得出結論。

豪車市場“暗流湧動”

其他豪華品牌也抓住德系三強的市場間隙,不甘充當寶馬、賓士和奧迪的“綠葉”,紛紛推出符合各自品牌特色的個性化車型,獲得市場歡迎。它們希望,在這個可能達到300萬輛以上規模的豪華車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2月份,富豪銷量同比增長20.8%,雷克薩斯增長58%、捷豹路虎增長40%……在今年前兩月豪華車市場中,沒有兩位數的增長,似乎都不好意思公佈自己的業績。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成熟,豪華車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才剛開始,各家也紛紛深化車型國產化。

近十年來,國產化帶來的“放量”效果,已經在市場中得到充分驗證,就連福特旗下的林肯品牌也在3月份宣佈了雄心勃勃的國產計畫。至此,只有豐田的雷克薩斯還堅持著“原裝進口”的全產品線陣列。

“國產化”,成為豪華車企開拓中國市場的“萬金油”,各大品牌紛紛抓住國產化機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可作為首個在華國產的豪華品牌,也是首個針對中國市場需求推出長軸距版本產品的豪華品牌,奧迪卻面臨著更多的困境。這也將給二線豪華品牌蠶食奧迪市場份額的機會。

2016年,吉利旗下北歐豪華品牌富豪宣佈,將在中國東北的大慶、西部的成都和華東的台州全面國產旗下全系產品。

此外,捷豹路虎與奇瑞合資國產後,產銷也穩步提升,價格下探;上汽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則通過終端市場的低價策略,以近乎7折的終端售價,擴充著自己的市場份額......

對奧迪這位“最懂中國”的市場先入者,或許真該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問題,並且做好重新認識中國的準備。奧迪內外交困的日子可能還會持續下去,讓2017年的豪華車格局也變得充滿懸念。

不過,無論今年豪華車格局怎樣變化,一二線陣營還是會有明顯區隔,只不過在這城牆內外,都會用著類似的戰術,上演著不同的故事。

國產化帶來的豐厚利潤和更接地氣的表現,將在充滿機會的中國市場投下一顆顆隨時改變大潮方向的石子。

德系三強BBA的纏鬥,已經打破傳統“一超二強”的局面,可二線豪華品牌的鬥爭,是否將產生“新貴”,國產化在這中間將成為關鍵的元素。

今年,這場戰鬥才剛剛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