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鄭氏家族再次下手 每股兩港元私有化新世界百貨

港資巨頭新世界集團對內地業務的調整還在繼續, 即將迎來上市十周年的新世界百貨中國(00825.HK)也要退市了。

鄭氏家族的旗艦上市平臺新世界發展(00017.HK)日前宣佈, 將透過瑞士銀行香港分行, 提出向新世界百貨進行私有化要約, 每股要約股份代價為現金2港元。

新世界發展目前持有新世界百貨12.19億股股份, 占其已發行股份總數約72.29%, 這次要約收購的股份總數為4.67億股, 要約收購價值約9.35億港元(約合8.1億元人民幣), 這將是不到一年內新世界第二次上演退市大戲。

相比去年完成專注內地房地產業務的新世界中國私有化,

這次代價要小得多。 去年8月, 新世界中國在上市17年後正式從港交所退市, 為了完成這起私有化, 鄭氏家族花費了210億港元(約合180.6億元人民幣)的代價。

選擇在上市十周年之際退市, 新世界發展有著多重考慮。 與新世界中國私有化的初衷一樣, 它們認為這將有利於整合新世界在內地的所有資源集中發展重點方向, 這也是新世界對內地業務作出重新部署的順勢調整。

作為新世界發展在中國內地的零售旗艦, 成立於1993年的新世界百貨曾與地產業務協同, 成為早期內地各主要城市的重點招商引資對象。 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 新世界百貨已在內地遍地開花, 期間經歷過百貨行業輝煌, 如今也面臨著受電商衝擊和消費觀念改變帶來的陣痛。

目前新世界百貨仍經營著40家百貨店和2家購物中心, 總建築面積約164.69萬平方米, 分佈于北方、華東和中西三個營運區域, 覆蓋包括北京、上海、武漢、天津、成都等在內的22個主要城市。

自2007年登陸港股後, 新世界百貨也曾經歷了中國傳統百貨行業數年的繁榮時期, 此後的5年時間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增長近2倍。 但自2012年電商興起和新型購物中心大量湧現後, 傳統百貨店開始遭遇客流量和業績逐步下滑, 新世界百貨也未能倖免, 它們最近兩年開始關閉經營不善的門店, 營收和淨利潤都大幅下滑, 其中2016財年的淨利潤僅為4564萬港元(約合3956萬元人民幣), 不及2012財年的十分之一。

傳統百貨業的勢微讓新世界百貨意識到,

需作出必要改變以增強長期競爭力。 2016年在鄭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鄭志剛的力主下, 新世界百貨開始調整運營思路, 著手優化業態佈局, 引進更多餐飲、娛樂及服務等體驗式消費, 同時擴大自營貨品銷售及租金收入占比。

鄭志剛曾於2009年打造了香港尖沙咀K11, 通過藝術品陳列使商城更具濃厚藝術色彩, 客群又以高消費年青人為主的方式讓這一新型購物中心取得成功。 目前K11已在上海落地生根, 廣州項目也即將開業, 接下來還要在全國11個城市開設12家, 進駐瀋陽、天津、北京、武漢、寧波、貴陽等城市。

但百貨行業即便經過業態調整也依然處於弱勢, 同時也未能改變新世界百貨長期以來估值偏低和融資能力欠缺的狀況,

這也是它們堅定退市的另一原因。

上市十年來, 新世界百貨如今的股價相比2007年上市時最高價已跌去七成。 面對市值大幅縮水, 新世界新一代掌門人鄭志剛依然問心無愧, 這家香港最大的百貨企業在上市期間沒有從資本市場圈走一分錢。 在資本運作便捷頻繁的香港市場, 這一行為確屬少見。

要約私有化完成後, 新世界百貨將與去年完成退市的新世界中國一樣, 成為新世界發展的全資附屬公司。 此後新世界發展旗下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將只剩下以基建業務為主的新創建(00659.HK)一家。

過去兩年內, 鄭氏家族對內地業務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不僅出售了總價值超過300億元的土地資源, 還要接連完成新世界中國和新世界百貨的退市,

這些行為一度也被認為是看空內地樓市、大舉撤資的表現。

但至少短期內, 新世界仍將繼續在內地的業務發展, 目前它們在內地還持有超過11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主要位於北京、廣州、深圳、武漢、天津、佛山等核心城市。 港資房企長期以來在內地奉行的囤地模式雖然難以像過往般湊效, 但這些土地資源的價值仍不可估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