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的集團被騙10億!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

昨天上網時一條資訊引起筆者注意, 特別是那醒目的“10億”, 說的是美的集團遭遇10億理財騙局, 條件反射在股票軟體查看美的集團股票走勢, 自週一創近期新高45.39元後周二週三有所回落, 週四已經止跌。 本篇筆者就通過美的集團騙局來分析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 同時教大家如何應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美的集團騙局

美的集團騙局是怎麼回事?

6月29日有媒體報導稱, 在將累計10億元理財資金通過銀行放款後, 美的發現無論是銀行出具的兜底函, 還是資金流向的公司授信資料, 均為偽造。 涉案銀行分別是“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和“重慶銀行貴陽分行”。

隨後美的集團對以上報導做出回應, 表示是美的集團下屬合肥美的冰箱公司於2016年3月購買了理財信託產品, 於2016年5月發現該委託理財事項存在詐騙風險。 目前公司已收回部分委託理財資金,

預計整體損失可控。

美的集團是否涉嫌信披違規?

對於此次美的集團騙局的10億元, 有網友戲稱“這得賣多少空調啊”, 對於投資者來說, 這個數目真的非常龐大。 所以有投資者質疑, 美的集團被騙一年且經媒體披露後才進行官方證實, 這個事件是否涉嫌信披違規?

業內人士表示, 根據相關規定, 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淨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 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而根據美的集團2015年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492億元, 其10%就是近50億, 美的集團騙局涉及的“10億”並沒有觸及披露要求, 所以不存在信披違規。

美的集團騙局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

美的集團騙局事件後, 其年報資料受關注, 通過查閱和整理美的集團近幾年的年報可以發現, 美的集團4年投資了2000多億元購買理財。 由此看來, 美的集團騙局的“10億”不足輕重啊, 真是資金充裕財大氣粗!

其實像美的集團這類上市公司,

閒置資金多, 有不少上市公司就拿去投資理財產品了, 沒處用上市公司總得薅點羊毛吧。 那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呢?

從上市公司的本質來講, 使用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說明該上市公司沒有很好的利用好資金, 也可以說資金已經嚴重過剩, 資金嚴重過剩的公司盈利能力也會下降。

所以這個看似像利好的資訊實質上是偏利空的, 從上市公司以業務業績為重來講, 大量購買理財產品可以說是“不務正業”了。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

如何應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據統計,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超過10億的有114家, 其中出手力度最大的新湖中寶認購金額高達126.4億元, 緊隨其後的五礦資本、中國動力, 今年買理財的花費也已超過100億元。

通過美的集團騙局, 筆者在此也提醒投資者, 對於持有或有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時, 根據以下三點來應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1、查看上市公式今年來發佈的公告, 看是否有發佈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資訊, 同時要留意購買的金額大小;

2、查看上市公司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以此來判斷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比重,同時關注是否有信披違規嫌疑;

3、通過上市公司公告、季報、中報、年報中的資料,結合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情況來判斷是利好還是利空,如果是大量購買就要提高謹慎了,畢竟凡事都有個限度,過度了就不好了。

同時要留意購買的金額大小;

2、查看上市公司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以此來判斷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比重,同時關注是否有信披違規嫌疑;

3、通過上市公司公告、季報、中報、年報中的資料,結合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情況來判斷是利好還是利空,如果是大量購買就要提高謹慎了,畢竟凡事都有個限度,過度了就不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