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考公務員的我,來到了精神科就診,致正在迷茫的我們

在精神科門診裡, 二、三十歲, 迷惑于人生該做什麼的病人不少。

最常見的問題, 是在父母要求下考公務人員。 媽媽說, 公務人員收入穩定、有保障,

就算用三年時間去考都值得。 看似乖巧的A這麼說。 服裝整齊、俐落, 很有禮貌, 也很可愛。 可是考公務員的人太多了, 不少人每年都只差一點點。

A來看診是因為睡不著、心裡常有隱隱的不安。 如果病人還能集中精神準備考試, 我就不會想去揭露他們心底壓抑的是什麼, 免得過多的雜念影響念書的效率。 畢竟父母要子女考公務人員, 確實有現實上的合理性, 我不想介入太深。 有時, 會談談人生的夢想, 適度提醒, 人生需要停損, 給自己一段時間, 如果還是沒考上, 還是得重新設定目標。 許多類似A的病人, 在決定找份工作、不再考試後, 也就漸漸不再回診。

B是那種會讓父母驕傲、放在嘴巴上一直講的好女兒。 學業成績優秀,

外語能力好, 會自己規劃人生。 但在大計畫的最後關頭, 父母的過度關心就會忍不住冒出來。 這不是第一次了。 在學生時代, 我都忍下來。 但這次我已經安排好好幾個月的歐洲自助旅行, 因為對某個環節不放心, 父母就強硬阻止。 B崩潰了, 從外向活潑的女生, 變成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的抑鬱症患者。

藥物治療一陣子, B的抑鬱症好轉, 不會一直待在居室裡, 但還沒有想好去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或許父母沒有區辨, 女兒已經不是學生, 不再像以前可以忍受自主權被剝奪。 看到小孩陷入重度抑鬱, 父母當然緊張, 答應過去女兒提出的所有要求。 但B的大腦已經產生變化, 她需要時間, 重新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過。

C是另一種常見的自我放逐的例子。

曾經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 曾經很有成就感。 但後來覺得工作環境過於壓榨, 辭職回家。 回家後雖然經濟拮踞, 但日子還是過得下去。 家裡長輩也懂得尊重他, 不會一直念工作的事情。 他有試著嘗試一些條件不好的工作, 但總是無法融入, 最後還是選擇放棄。

會來看診, 可能是那時心情比較低落。 看診一陣子後, 覺得狀況好多了, 就把藥量漸漸減少。 這有一部份是時代的問題吧, 許多產業面臨劇烈變化, 為了競爭力少了人性, 或乾脆整個外移。 我們總不能說, 沒有工作, 那你可以去超市商場打工、去當保安, 有些人就是不習慣這樣的工作環境。

C還是可以上網安慰心情沮喪的朋友, 可以整天閱讀喜歡的書、看看電影。 作為人的價值, 他一點也沒少於有工作的人。 或許他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去追求人生的定位。

ABC這三種典型的病人, 每個月至少都會碰上一、兩位, 都反應著在這看似多元、但又讓人不安的時代, 年輕人的機會與壓力。 時代的進步、家庭的庇護,

讓我們不再需要14歲就離開家當學徒, 或16歲進工廠賺錢。 但每個世代也都會有每個世代的煩惱。 寫這篇文章最大用意, 是跟所有困惑于人生不曉得做什麼的年輕人說, 你並不孤單, 並不寂寞。 許多人跟你一樣努力地思考、想要轉變, 這過程有點難熬, 甚至會讓人想要找精神科醫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