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業裁員潮竟然禍起人工智慧?

文丨金融之家 劉信鳳

3月21日訊, 欲戴皇冠, 必承其重!人類在享受人工智慧所帶來的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時, 也不得不接受其負面影響,

人工智慧導致人類失業首當其衝, 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銀行業裁員潮。

近年來, 人工智慧的優勢逐日顯現, 也逐漸受到人類社會的認可與追捧。 與人工智慧日趨火熱形成反差的是, “銀行業步入資本寒冬”的言論流傳甚廣。 該言論除了顛覆世人思維中對銀行業“財大氣粗”的故有形象, 也折射出銀行業改革求新的迫切程度。 不管是出於基本的生存目的, 還是為了更好地追隨時代的步伐, 銀行業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是必然選擇。

隨著中國銀行業對人工智慧的採納與應用, 銀行業的經營狀況確實從之前節奏緩慢的傳統格局脫穎而出, 但是隨之導致對傳統物理網點的增速放緩甚至減少, 從而連鎖引發銀行業對人類櫃員的需求遞減,

裁員潮由此而來。

中國五大行自2014年開始首次聯合裁員, 經過三年多的行業洗練, 裁員潮已呈現常態化, 並開始向股份行與城商行蔓延。

先看一組數據。 近三年來, 以國有大行為首, 銀行櫃員的配備情況呈現逐年遞減趨勢。 2014年銀行業裁員合計1.7萬人, 到2016年該資料已上升為5萬餘人, 統計顯示五大行僅在2016年的櫃員減員規模已超過10%。

2016年的年中業績報告顯示, 多家銀行的員工人數正在減少, 並且2016年銀行業裁員規模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 其中, 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員工分別減少6881人、4023人、7635人、6721人, 合計減少約2.5萬人。

而與銀行裁員潮相對應的, 則是網路交易的巨幅增長。 銀行業協會資料顯示, 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 同比增長63.68%, 離櫃交易金額達1522.54萬億元, 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84.31%, 其中, 民生銀行的離櫃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這件事, 銀行櫃員的減少是銀行智慧化的必然結果, 超高的離櫃業務率也為物理網點與櫃員減少帶來了充分的理由。

下面筆者舉幾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

這些機器人客服不僅可以通過自然語言實現資訊查詢、帳戶管理、還款、轉帳等基本業務功能, 還能克服人類自然規律提供7*24小時互動服務, 且一個機器人客服的服務能力相當於9000個人工客服的工作量。 機器人客服的業務能力絕對“秒殺”人工客服, 故從銀行業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 人工客服遭遇裁退也是意料之中。

大資料風控取代人類風控。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更新反覆運算, 銀行業也開始將人工智慧從金融業前端引入後端, 之前相對棘手的資訊安全、風控反欺詐、資產管理等方面, 尤其是缺失央行資料支撐的客戶評估方面也開始試水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本身具有人類計算無法比擬的流量優勢, “互聯網+金融”通過對客戶在消費、搜索甚至個人愛好等多維度的資料收集與篩選, 可以幫助銀行業更加精准的定位客戶征信情況, 最大限度地避免壞賬發生。

日前, 畢馬威在一份報告中宣稱, 到2030年銀行可能“消失”!而類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或將取代人類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未來人工智慧上門服務或將實現,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基於人工智慧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的合理預測。

無論如何,在資本的刺激下,人工智慧已經帶領銀行業坐上了一趟沒有回頭路的高速列車,向著充滿變化的未來疾馳而去。

免責聲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到2030年銀行可能“消失”!而類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或將取代人類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未來人工智慧上門服務或將實現,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基於人工智慧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的合理預測。

無論如何,在資本的刺激下,人工智慧已經帶領銀行業坐上了一趟沒有回頭路的高速列車,向著充滿變化的未來疾馳而去。

免責聲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