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不愧是戲骨,演配角都成腕兒

前些天, 小萬看了一場感人的話劇, 名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這場話劇改編自美國暢銷小說《相約星期二》, 也是作者米奇·阿爾博姆的真實經歷。

講述的是米奇畢業16年後與莫利老師的第一次重逢。

他在電視上得知老師罹患漸凍症, 於是他便去看望老師, 老師卻笑盈盈地問他:“米奇, 你跟你的心靈, 能夠和平相處嗎? ”

這是一場靈魂的拷問, 也是一場戳心的演出。

在小萬感動到滿含熱淚之餘,

更為這個“漸凍人老師”的演技所折服。

他就是近日頻頻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老戲骨——金士傑。

他在《唐人街探案》裡飾演一位黑幫老大, 一身“我不好惹”的氣場。

還有最近大火的《楚喬傳》裡以殺人為樂的老爺子。

無論是話劇、電影還是電視劇, 他飾演了很多個角色, 體會了人生百態。

但他的人生, 遠遠要比那些跌宕起伏的戲劇, 更複雜也更精彩。

顧寶明, 李立群, 金士傑

年輕時候的金士傑, 學的是畜牧業。

常常穿著破爛短褲, 打著赤膊, 光著腳在牧場給那些動物們打針、吃藥。

右一, 小時候的金士傑

就這樣, 他痛快地度過了一年半的獸醫時光。

在往屠宰場送豬的那天, 金士傑覺得太過殘忍, 就放棄了這份工作。

而後他開始穿起了人模人樣的衣服,

懷揣著年少時“說個故事或者寫個故事”的夢想, 來到了臺北——

這也是他藝術生涯開始的地方。

在那個年代, 臺灣文藝作品逐漸趨於僵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金士傑決定自己創建自己的劇團。

1980 年, 耕莘實驗劇團(後改名為“蘭陵劇坊”)成立, 金士傑和他的朋友們在這裡接受培訓, 學習演戲和拍戲。

這些人一會兒是工人, 一會兒是攝像師;一會兒是修電扇的, 一會兒是導演;一會兒是奶孩子的, 一會兒又是演戲的……

他們的“主業”是劇團的團員, “副業”則是養活自己的營生。

蘭陵劇坊合照

甚至這群人第一次聚會時, 金士傑還說他們是“丐幫大會”:

“來了一群人, 個個穿著汗衫短褲。 肥胖的, 沒牙的。 剛失業的, 剛奶完孩子的。

我就想, 原來我的朋友們, 都是這樣的。 ”

當然, 金士傑也是這樣, 每天就靠著體力活來養活自己。

晚上, 工友們都在打牌、喝酒, 他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寫他的劇本。

《深夜食堂》

那時候的金士傑, 一心一意想要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但拍電影最需要的就是錢, 他除了打工外, 還會去各個話劇、電影中客串一下。

楊德昌《恐怖分子》的客串

在這期間, 金士傑的日子可謂是相當窘迫, 也是因為這樣, 有了後來著名的“吃剩飯”梗。

當時他去自己的好友李昂家裡做客, 發現會留有很多的剩菜剩飯。

他便與李昂就“吃剩飯”這個問題約法三章。

1.不定期去吃;

2.只吃剩菜, 不可以專為他多飯菜;

3.不寒暄不客套, 要當他不存在。

金士傑稱之為“專業”

到了後來,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吃剩飯的事兒。

有一次學生結婚, 他也早早跟人家約好了, 要打包剩飯剩菜。

吃到一半他要走, 學生趕緊開始打包飯菜, 他匆忙阻止:“慢著慢著, 人家別的客人才吃一半。 ”

至於二手的東西, 他更是來者不拒。

二手傢俱、二手衣服……他對於這些身外之物毫不在意, 對他來講能用就行、能穿就好。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 他愣是寫出了一部令蘭陵劇坊名聲大噪的話劇《荷珠新配》。

這部話劇被臺灣媒體稱為是“臺灣小劇場運動的發端”。

每一次《荷珠新配》演出結束, 演員們站在臺上接受鮮花掌聲, 他卻只縮在舞臺背後從不露面。

他說:“在舞臺劇的世界, 玩的就是十年寒窗。 ”

金士傑、林青霞合作的《暗戀桃花源》

後來, 他在話劇界的名聲越來越響, 是眾人眼中連眉毛都會演戲的人。

可惜的是,蘭陵劇坊在成立的10年後,還是宣告解散。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一是因為運營問題,二是因為金士傑創作進入了瓶頸期,他不想被除了創作外的事所紛擾。

於是,他就變成了一個自由的“個體戶”。

《剩者為王》

在這期間,他一直都在嘗試各種各樣的角色,智障兒童、無惡不作的律師……

到後來,他終於不再固執地守著話劇,開始接觸影視劇。

這樣的轉變,還要從他戲劇性的感情生活開始談起。

《繡春刀》

1996年,金士傑和臺灣老牌藝人葉雯合作舞臺劇《你和我和愛情之間》,墜入愛河。

可惜的是,十年後(2006年)葉雯患上了子宮頸癌,最終不堪痛苦,患上抑鬱症跳海輕生。

此後,金士傑曾決定要終身不娶,孤獨終老,堅持他的獨身主義。

直到2009年,金士傑與自己的指導學生塗谷蘋日久生情。

57歲的他終於步入婚姻殿堂,迎娶了比自己小25歲的妻子。

他坦言自己是年紀大了才想要結婚:“當我發現自己是一片落葉的時候,就開始不跟自己開辯論會了。”

花甲之年又喜獲龍鳳胎,為他們沖奶粉、換尿布……就變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

這也是他近期為何頻頻出現在影視劇中重要原因——

“小孩生出來了,我也需要奶粉錢。”

So,觀眾也應該感謝金士傑的孩子……

但他又會說:

“以前比較驕傲,覺得窮有窮人的尊嚴、骨氣;現在比較寬闊,為了賺一點奶粉錢,可以從寬考慮。但人不要無限制地去追求物質,你即使賺奶粉錢、即使想讓劇團盈利,也不要賺得沒尺度,有吃有住就可以了。要不要住豪宅,要不要開豪車,這些不要過於強求。”

幸運的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還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多老爺子的精湛表演。

比如《逆時營救》裡傾其一生致力於研究物理學的研究所所長。

《繡春刀·修羅戰場》裡那個面露凶光,一臉憤恨難平的魏忠賢。

可以看出,他這一生不僅為戲而活,活的更是極具戲劇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正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正如他所說的:

“生活中各種東西多少都要嘗試,你得對人世間很重要的情感,包括親情也好,愛情也罷,健康、財富等,都有一個基礎的經歷(才行)。你要吃過苦,也犯過錯誤;要很有品德,也偏離過、迷失過。”

那些苦難他照單全收,那些美好他也“恭敬不如從命”。

這戲劇般的、別人無法招架的人生,他卻活的明明白白,從不膽怯也從不迷茫——

“該來的就讓它來。”

是眾人眼中連眉毛都會演戲的人。

可惜的是,蘭陵劇坊在成立的10年後,還是宣告解散。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一是因為運營問題,二是因為金士傑創作進入了瓶頸期,他不想被除了創作外的事所紛擾。

於是,他就變成了一個自由的“個體戶”。

《剩者為王》

在這期間,他一直都在嘗試各種各樣的角色,智障兒童、無惡不作的律師……

到後來,他終於不再固執地守著話劇,開始接觸影視劇。

這樣的轉變,還要從他戲劇性的感情生活開始談起。

《繡春刀》

1996年,金士傑和臺灣老牌藝人葉雯合作舞臺劇《你和我和愛情之間》,墜入愛河。

可惜的是,十年後(2006年)葉雯患上了子宮頸癌,最終不堪痛苦,患上抑鬱症跳海輕生。

此後,金士傑曾決定要終身不娶,孤獨終老,堅持他的獨身主義。

直到2009年,金士傑與自己的指導學生塗谷蘋日久生情。

57歲的他終於步入婚姻殿堂,迎娶了比自己小25歲的妻子。

他坦言自己是年紀大了才想要結婚:“當我發現自己是一片落葉的時候,就開始不跟自己開辯論會了。”

花甲之年又喜獲龍鳳胎,為他們沖奶粉、換尿布……就變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

這也是他近期為何頻頻出現在影視劇中重要原因——

“小孩生出來了,我也需要奶粉錢。”

So,觀眾也應該感謝金士傑的孩子……

但他又會說:

“以前比較驕傲,覺得窮有窮人的尊嚴、骨氣;現在比較寬闊,為了賺一點奶粉錢,可以從寬考慮。但人不要無限制地去追求物質,你即使賺奶粉錢、即使想讓劇團盈利,也不要賺得沒尺度,有吃有住就可以了。要不要住豪宅,要不要開豪車,這些不要過於強求。”

幸運的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還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多老爺子的精湛表演。

比如《逆時營救》裡傾其一生致力於研究物理學的研究所所長。

《繡春刀·修羅戰場》裡那個面露凶光,一臉憤恨難平的魏忠賢。

可以看出,他這一生不僅為戲而活,活的更是極具戲劇性。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正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正如他所說的:

“生活中各種東西多少都要嘗試,你得對人世間很重要的情感,包括親情也好,愛情也罷,健康、財富等,都有一個基礎的經歷(才行)。你要吃過苦,也犯過錯誤;要很有品德,也偏離過、迷失過。”

那些苦難他照單全收,那些美好他也“恭敬不如從命”。

這戲劇般的、別人無法招架的人生,他卻活的明明白白,從不膽怯也從不迷茫——

“該來的就讓它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