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訪紅島宿流博物館 再現村裡的老物件

海草房模型

老式漁船指南針、各式傳統漁網、老式船用一齒錨……這些昔日的漁業工具您見過嗎?帶著疑問, 青島新聞網記者29日來到位於紅島宿流社區的“漁島記憶”博物館一探究竟。

宿流社區“漁島記憶”博物館位於紅島街道宿流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該館自2016年2月開始籌建, 歷時一年時間完成。 館內共收集藏品2003件, 展陳面積500平方米, 庫房40平方米。 館內展出展品639件, 掛件193件, 照片80副。 藏品全部來自于社區收集和居民捐贈, 是紅島唯一一個村級博物館。

海草房內景

各式漁業用具、漁船模型、手搖式紡車、斑駁的木制風箱、滿布生活印跡的古老器具, 從村史館策劃建設伊始, 宿流社區就開始搜集以前的老物件, 整理各類資料圖片, 形成展陳資料10萬餘字。

整個博物館分為四個展區, 以宿流先民的由來為切入點, 系統還原宿流村世代以“漁”為生的奮鬥歷程, 通過“新石器的余暉、古木漁船的發展詩畫、百年漁民生活、喚醒漁島捕魚長歌”四大板塊, 配以實物、文字、圖片、類比場景等載體, 全面展示村莊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不同時期的發展面貌。

“像順風凳、太平斧這些古老的漁民用具, 年輕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年輕人在這裡能瞭解祖輩的勞動生產和生活, 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 今後村史館還將繼續徵集反映區域歷史、民俗文化以及漁鹽文明的各種實物展品, 不斷豐富展館內容。 ”宿流“漁島記憶”博物館館長李知林表示。

古帆船模型

宿流地處膠州灣畔,

紅島街道西南隅, 距街道駐地2公里。 北距膠州灣高速公路3.5公里, 南與青島、黃島一衣帶水。 2004年宿流村改為宿流社區。 明永樂年間, 金氏祖從雲南昆明徙此建村, 初為“西荒村”, 後稱“西遼村”, 1934年更名“宿流村”。

宿流南面便是膠州灣, 歷來以捕撈為主。 特產有八帶魚、光魚、青板魚、梭魚、鯝眼魚、鯧魚、鮁魚、魷魚、刀魚、偏口魚、蝦蟹及各種雜魚。 宿流的黃瀾蛤、蠣馳名中外。 黃瀾又稱黃巒。 此地水質優良, 不受污染, 貝類在此生長期限短、繁殖多, 個大肉肥, 味道鮮美。

博物館內景

各式漁網

織魚網的梭子

織魚網的梭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