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樂府”演繹混搭之美:即興玩轉“民樂+皮影”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媽媽快看, 麒麟!”7歲的小男孩用稚嫩的手指著大螢幕, 上面躍動的正是活靈活現的皮影藝術。 三塊投影螢幕前, 琵琶、笙、古箏依次排開, 盤踞在舞臺中央的鼓氣勢十足。 現場的觀眾默默屏住呼吸, 等待著這場期待已久的視聽盛宴。 這就是3月20日“新樂府”第七張跨界專輯《五行》的錄製現場。

民樂與皮影結合, 傳統“五行”概念, 山海經故事架構, 即興音樂錄製... ..“新樂府”這張音樂皮影專輯做出了很多新挑戰, 在傳承與創新之路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民樂+皮影的新嘗試

民樂和皮影組合在一起是什麼效果?如果沒到現場看一看,

很難想像, 或者說就連表演藝術家們在正式開始之前, 也沒有特別具象的感受。

當天的表演主題是“五行”, 由國際知名音樂家閔小芬、吳巍、徐鳳霞組成的“名無虛”三重奏樂隊和現代皮影藝術家王玉光分別通過民樂和皮影進行表演。 舞臺整體採用三面環繞投影的形式, VJ團隊將皮影景象投射到大舞臺上, 聲音畫面縱橫交錯, 無限延展了觀眾們的想像空間。

除了光影交錯帶來的巨大震撼, 藝術家徐鳳霞的人聲表演也讓人為之一驚。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吟唱的聲音雄厚綿長, 仿佛一種魔力, 帶人穿越到《山海經》故事之中。

即興不是亂來, 是有章法的

即興的音樂錄製是什麼樣的呢?是亂來嗎?音樂家吳巍表示,

並不這樣的。

即興音樂的歷史很悠久。 最早的古琴演奏, 樂譜只會記載指法, 並不會記載音高和節奏, 讓演奏者有不少的演奏空間。 這也正是即興音樂的精華所在。

雖然看似隨意, 但即興音樂也有自己的章法, 對於表演者們的經驗有很高的要求, “很多時候聽到第一個音就知道後面大概是什麼樣子的了。 ”吳巍說。

當然, 錄製過程中著實還有許多挑戰, 但是藝術的魅力也在於此。 吳巍打了個比方, “就像你在駕駛一艘船, 根據現場情況決定你接下來要走的方向”。

民族音樂的新生命

“新樂府”作為世界音樂廠牌, 他們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中國元素屬性。 近幾年, 他們通過即興、跨界、實驗的方式

努力將“世界音樂”形式與中國傳統民樂內核結合起來。

“新樂府”發起人、十三月文化CEO盧中強表示“就是想讓大家知道中國樂器即興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

經過精心鑽研與打磨, “新樂府”相繼推出《新樂府|昆曲•幽遊》、《新樂府|評彈•腔調》、《新樂府|國粹remix•調戲》、《新樂府|英水帝江•須彌》、《新樂府|杭州•春遇》等優秀作品, 成功地踐行了“把戲曲觀眾年齡拉低20歲”的初衷。

如今, 重拾傳統文化是整個社會的一個大命題, “新樂府”則一直在這個命題下做著他們力所能及的嘗試。 “新樂府”製作總監陳偉倫談到這個話題時表示, “一方面, 我們要放眼世界, 不能封閉。 另一方面, 要踏實認真對待傳統, 以負責任的態度學習瞭解,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