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未來20年的香港,會比過去和現在都好?

20年前, 香港回歸, 嘲諷聲和質疑聲也從四面八方襲來, 甚至出現“香港已死”的惡毒預言。 但這些年來香港經濟的發展讓那些流言不攻自破。

正如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所說:“我們常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 但20年前香港只是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 今天, 它已真正進入到國際金融中心的行列。 ”

但香港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997年香港GDP相當於內地的18%以上, 而現在只相當於3%左右。 去年深圳GDP直追香港, 更有預測說, 2018年, 深圳、廣州的GDP將趕超香港。

20年間, 香港的經濟經歷了哪些變化?未來20年的路又在何方?來聽聽大頭的觀點。

秦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香港應該有危機意識

格局決定它未來的出路”

回歸以來, 香港高度自治, 一直保持著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 也享有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榮譽, 過去兩年香港還是全球IPO集資量最高的市場。

開放的市場、獨立的司法、清廉的政府、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素質, 使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 並沒有出現回歸之初被外媒認為會出現的經濟衰退。

但是, 香港還是要有危機意識。 回歸時, 香港GDP相當於內地的18%, 但目前已掉到3%。 有統計顯示, 再過30年左右, 這個資料將不到1%。

1997年—2016年, 香港GDP從1.37萬億港幣增加到2.49萬億港幣, 20年時間, 連100%的增長都達不到。 反觀深圳, 2001年深圳GDP不到香港的18%, 2011年時已達香港的62%, 2015年達到了香港的92%。 如果不是因為人民幣匯率的貶值, 深圳GDP已經超過香港了。

這些都說明, 香港當前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

①香港產業結構過於金融化。

除了金融行業二三十萬從業者之外, 其他行業年輕人找工作難, 企業也面臨著租金貴等問題。

②在奮鬥拼搏方面, 正如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所說:香港既沒有美國的自由和創新的環境, 也沒有內地經濟奮勇向前的場景。

那麼, 香港的出路在哪裡?這就要求香港能將自己放在整個中國的大背景下。 特別是現在正在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 擁有以香港為代表的服務業、以深圳為代表的高科技軟體業、以珠三角為代表的製造業和配套設施, 地理環境也非常適合貿易。 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級的增長中心。

但關鍵在於香港是否能自覺地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 格局決定出路, 眼界決定出路。

香港不能僅把自己當成一個孤立的自由港, 而要將自己視為國家的樞紐和引擎之一, 用制度優勢從一國的大未來中汲取力量, 創造機會, 如此才能打破當下的局限。

王世渝

企投會首席學術委員

富國富民資本董事長

“未來的香港

比過去和現在的都要好”

回歸前,香港是英國統治下的是遠東金融中心,也是遠東金融貿易、物流航空的樞紐,經濟十分繁榮。回歸後20年來,香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①港人治港。

1997年回歸同時,就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做空香港等重大事件。如果沒有內地幫助,香港將遭受慘重的損失。

不過這個階段,英資漸漸撤離,以李嘉誠等四大家族、大財團等主要力量主導香港經濟推動發展。同時,香港投資者大舉進入內地,從加工業、製造業、房地產到貿易等各方面,帶來資本、經驗理念。內地企業也紛紛赴港上市,活躍了當地市場。

②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香港地位下降。

香港憑藉自由的環境、稅收天堂等優勢,扮演著中國連接世界的橋樑角色。但近十年,尤其在2008年後,受金融危機影響,原有產業結構受挑戰,外資減少,幾個大家族的老一輩年齡偏大,而二代三代並不具備能跟父輩媲美的商業能力,香港經濟出現衰退。

③內地資本大規模進入香港,保持香港經濟繁榮。

內地經濟不斷發展,與香港的差距縮小,同時擁有了與全球對話交流的機會,香港的仲介地位下降。一方面,內地資本力量進入香港,引領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內地通過香港加強了與全球的聯繫。

也就是說,過去香港扮演著“引進來”的角色,如今則扮演著“走出去”的角色,這是歷史性的變化。

但未來的香港,將比過去和現在更加好。隨著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全球化發展,香港具有太多優勢,以香港的國際化程度、人才優勢及各方面的資源,香港的歷史地位將上升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

楊文斌

企投會導師

奧瑋金融策略諮詢資深顧問

“中國需要兩個金融中心

一個是上海,一個是香港”

1992年,我到香港工作,一直到1997年,香港經濟基本以外資為主導。形象點說,就連走在路上,都是以洋人為主。

內地資本從1997年前開始在香港佈局,回歸後更加速。無論是製造業、金融業,都在香港建立根據地。

香港的股票市場,開始以外資上市公司、香港本地的金融業和地產業為主,後來紅籌、國企股逐步增加,當前香港港交所的成分股基本上以中資為主。

如果把香港證券市場當做一個縮影的話,可以看出香港的經濟變化,從1992年亞洲的金融中心,轉變為現在作為內地資本到海外資本市場與經濟活動的一個視窗。

關於未來,以中國體制及資本市場的發展,很明顯需要兩個金融中心,一個作為國內的金融中心,一個作為中國企業到海外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的金融中心。這麼來說,前者是上海,後者則是香港。

從當前看,香港的房地產、物價水準、工資水準都較高,能夠支撐如此高水準的也只有金融業以及金融相關的行業,這也是香港的前途所在。

在未來,香港要扮演好中國對外經濟金融交流的視窗,除了人才,更重要的是法律環境。建立法制社會,將成為未來香港的一個競爭力。

賈澤亮

香港AFP財務策劃師

香港上市公司聯席董事

“香港將成為內地企業、

老百姓投資全世界的管道和平臺”

很多人對香港的印象很好,覺得香港是時尚之都,喜歡這裡的文化、電影、電視劇。但很多人來過之後才發現,這裡城市破舊、樓房陳舊、街道狹窄,跟想像中的國際大都市區別太大,甚至有人懷疑是不是去了一個假的香港。

其實,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城市。一方面,香港是各個世界城市排名的榜上常客,如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第一、高檔住宅樓價全球第二(29萬人民幣/平米)、鋪位租金全球第一。租金高、房價高、創業維艱。

另一方面,香港又是富人喜歡生活的地方,有一種說法是,香港每平方米的地上大概就有五個百萬富翁。這就是香港的矛盾所在,其實一個城市的魅力正是體現它的矛盾性上。

過去20年,內地和香港是共發展共贏的模式,香港為內地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扮演著這三個角色:

轉口貿易:許多內地企業、商人從中掘得第一桶金;

直接投資:外企通過香港投資中國,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融資市場: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在香港發行債券,將世界的資金通過香港融入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中。

未來20年,香港的角色將產生重大變化。主要是因為內地已經逐步完成資本的初始積累,未來不會有更多的資金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反而是內地的資金要加大在全球範圍的配置。比如企業的海外投資,個人到境外購買保險和資產,乃至移居國外等。

所以,香港將從單純的為內地輸送資本的角色,轉變為與內地資本互聯互通的角色。通俗點說,香港將扮演內地企業、老百姓投資全世界的管道和平臺。

此外,香港在“一帶一路”中將扮演重要角色,香港正在努力取得亞洲時段的國際重要資產的定價權,特別是人民幣定價權。在中國企業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中,香港也為它們的海外投資提供專業有效的風險管理服務。

回歸前,香港是英國統治下的是遠東金融中心,也是遠東金融貿易、物流航空的樞紐,經濟十分繁榮。回歸後20年來,香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①港人治港。

1997年回歸同時,就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做空香港等重大事件。如果沒有內地幫助,香港將遭受慘重的損失。

不過這個階段,英資漸漸撤離,以李嘉誠等四大家族、大財團等主要力量主導香港經濟推動發展。同時,香港投資者大舉進入內地,從加工業、製造業、房地產到貿易等各方面,帶來資本、經驗理念。內地企業也紛紛赴港上市,活躍了當地市場。

②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香港地位下降。

香港憑藉自由的環境、稅收天堂等優勢,扮演著中國連接世界的橋樑角色。但近十年,尤其在2008年後,受金融危機影響,原有產業結構受挑戰,外資減少,幾個大家族的老一輩年齡偏大,而二代三代並不具備能跟父輩媲美的商業能力,香港經濟出現衰退。

③內地資本大規模進入香港,保持香港經濟繁榮。

內地經濟不斷發展,與香港的差距縮小,同時擁有了與全球對話交流的機會,香港的仲介地位下降。一方面,內地資本力量進入香港,引領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內地通過香港加強了與全球的聯繫。

也就是說,過去香港扮演著“引進來”的角色,如今則扮演著“走出去”的角色,這是歷史性的變化。

但未來的香港,將比過去和現在更加好。隨著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全球化發展,香港具有太多優勢,以香港的國際化程度、人才優勢及各方面的資源,香港的歷史地位將上升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

楊文斌

企投會導師

奧瑋金融策略諮詢資深顧問

“中國需要兩個金融中心

一個是上海,一個是香港”

1992年,我到香港工作,一直到1997年,香港經濟基本以外資為主導。形象點說,就連走在路上,都是以洋人為主。

內地資本從1997年前開始在香港佈局,回歸後更加速。無論是製造業、金融業,都在香港建立根據地。

香港的股票市場,開始以外資上市公司、香港本地的金融業和地產業為主,後來紅籌、國企股逐步增加,當前香港港交所的成分股基本上以中資為主。

如果把香港證券市場當做一個縮影的話,可以看出香港的經濟變化,從1992年亞洲的金融中心,轉變為現在作為內地資本到海外資本市場與經濟活動的一個視窗。

關於未來,以中國體制及資本市場的發展,很明顯需要兩個金融中心,一個作為國內的金融中心,一個作為中國企業到海外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的金融中心。這麼來說,前者是上海,後者則是香港。

從當前看,香港的房地產、物價水準、工資水準都較高,能夠支撐如此高水準的也只有金融業以及金融相關的行業,這也是香港的前途所在。

在未來,香港要扮演好中國對外經濟金融交流的視窗,除了人才,更重要的是法律環境。建立法制社會,將成為未來香港的一個競爭力。

賈澤亮

香港AFP財務策劃師

香港上市公司聯席董事

“香港將成為內地企業、

老百姓投資全世界的管道和平臺”

很多人對香港的印象很好,覺得香港是時尚之都,喜歡這裡的文化、電影、電視劇。但很多人來過之後才發現,這裡城市破舊、樓房陳舊、街道狹窄,跟想像中的國際大都市區別太大,甚至有人懷疑是不是去了一個假的香港。

其實,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城市。一方面,香港是各個世界城市排名的榜上常客,如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第一、高檔住宅樓價全球第二(29萬人民幣/平米)、鋪位租金全球第一。租金高、房價高、創業維艱。

另一方面,香港又是富人喜歡生活的地方,有一種說法是,香港每平方米的地上大概就有五個百萬富翁。這就是香港的矛盾所在,其實一個城市的魅力正是體現它的矛盾性上。

過去20年,內地和香港是共發展共贏的模式,香港為內地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扮演著這三個角色:

轉口貿易:許多內地企業、商人從中掘得第一桶金;

直接投資:外企通過香港投資中國,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融資市場: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在香港發行債券,將世界的資金通過香港融入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中。

未來20年,香港的角色將產生重大變化。主要是因為內地已經逐步完成資本的初始積累,未來不會有更多的資金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反而是內地的資金要加大在全球範圍的配置。比如企業的海外投資,個人到境外購買保險和資產,乃至移居國外等。

所以,香港將從單純的為內地輸送資本的角色,轉變為與內地資本互聯互通的角色。通俗點說,香港將扮演內地企業、老百姓投資全世界的管道和平臺。

此外,香港在“一帶一路”中將扮演重要角色,香港正在努力取得亞洲時段的國際重要資產的定價權,特別是人民幣定價權。在中國企業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中,香港也為它們的海外投資提供專業有效的風險管理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