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民謠歌手“借鑒”詩歌成風 詩意有沒有出場費?

我中學那年, 一支叫“輪回”的樂隊唱響了《烽火揚州路》, 吳彤扯著嗓子高唱辛棄疾的名作, 豪放派果然不凡。 後來吳彤跟著馬友友巡演, 我總是感覺吹笙的他比唱搖滾的他虛弱了不少。 我大學的時候, 萬曉利開始崛起, 第一次聽《墓床》我簡直蹦了起來, 顧城的詩歌被民謠歌手唱出來,

如此韻味不凡。 隨著民謠走紅, 詩歌與民謠之間一度以旋轉門的形式結合, 改頭換面出來也不掩詩意。 我以為民謠歌手是讀著詩歌長大了, 後來有幸接觸了不少民謠歌手, 發現其實想錯了, 這些歌手的文化水準有限, 情趣通俗。 張瑋瑋、程璧確實是讀過書的, 大部分人只是把貧困的想像跟貧困的詩歌結合, 誕生了風格獨特的詩性民謠。 在現代生活面前, 詩歌雖然在場卻是失語的媒介, 大眾選擇性避談詩歌, 這時候民謠的出現, 讓詩歌帶著旋律走到了歌迷耳邊。 儘管大家仍然記不住詩人的名字, 然而通過一首歌記住當代頂級詩人的作品, 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梳理近年來的華語樂壇,

我大致整理了詩歌與樂壇之間的互動模式。 很多時候, 詩歌與民謠之間並不是真的被理解、被轉譯, 更像是一場搶婚遊戲。 不過對於詩意缺乏的歌迷來說, 這種詩的消費總比不消費要好。 確實, 詩意沒有出場費, 不過如果歌手真的喜歡, 那麼就當是給詩歌一次免費宣傳好了——這世間, 好詩可以埋沒, 但詩意不會被埋沒的。 遲早大家還要挖開古人的墳墓, 剖開今人的詩選, 把那些失傳已久的詩歌當做時代的饋贈打撈出來, 在凡有井水處傳唱。

蹭一身文藝範

範例:《當你老了》原作:葉芝改編:趙照演唱:趙照、李健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 回憶青春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葉芝這首詩, 是作為一個備胎寫給女神毛特·崗的, 然而女神還是無情地拒絕了他——這位女革命家摯愛的是愛爾蘭民族獨立事業。 這首詩實在太美, 中國詩人穆旦用“移魂”的手法重寫了一遍, 題為 《贈別》:多少人的青春在這裡迷醉, 然後走上熙攘的路程, 朦朧的是你的怠倦、雲光和水, 他們的自己失去了隨著就遺忘。 篇幅所限, 只有看原文才能領略葉芝的淺顯是多麼精絕, 而穆旦的詞藻雖然華美卻在對比之下顯得不夠凝練。 穆旦所在的九葉派讓讀大學的林夕崇拜不已, 這是後話了。

葉芝到穆旦, 詩意薄了一層, 像是英倫范到九葉派的距離。 葉芝到聊城籍歌手趙照, 詩意簡直是從英倫到山東那麼遠。 儘管如此,歌迷還是能從這首歌裡蹭一身的文藝範出來。趙照開了一個好頭:歐美詩歌確實有極大的闡釋空間,如果版權沒有糾紛的話,還可以把更多唯美的詩歌變成民謠的倉庫。像是鐘立風就翻唱了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界線》,不過這首歌沒有流行開來,這責任不知道該讓詩人還是讓歌手來背。

懂得然後翻唱

範例:《鏡中》原作:張棗改編:鐘立風、周雲蓬演唱:鐘立風、周雲蓬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坦白來說,歌手對詩歌的理解很難達到讓詩人滿意的程度。尤其歌手們瞄準的大多是詩人的代表作,甚至連張棗的《鏡中》都被翻唱,而且是被鐘立風、周雲蓬相繼翻唱。對照兩個撞車的版本,可以聽出來,鐘立風的更加輕快,完全顛覆了原作的勻速和氣感。周雲蓬的《鏡中》比較緩慢、幽怨,不僅不沾煙火氣,連詩意也不沾。周雲蓬把原作大幅度刪改,變成了直白的中年心事。 《鏡中》最有名的開頭是“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聽兩位歌者唱這首詩,後悔變成了雙胞胎。

如果舉一個正面的例子,應該聽聽程璧的《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原作張定浩是一位新生代詩人,從意境上說跟張棗平齊——華語詩歌已經在瓶頸時代困了將近二十年了。程璧的翻唱冷、脆,旋律讓位於聲音本身,比起唱歌,更像是斷句。這種詩歌與民謠之間的溝通顯然更加專業,也跟程璧文科專業訓練分不開。現代新詩的理解很大一部分靠意會,程璧的好處跟張定浩的妙處處在同一平面,這讓歌迷和讀者同樣心生歡喜。

不抄襲的致敬

範例:《迷失表參道》原作:李清照改編:林夕

不見得醉倒 怎會不小心跌倒找要住的東武 何以竟可迷路為何認錯路 商店都關得太早找掛念的西武 曾經於此擁抱找不到歸途

林夕讀的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以“九葉派”為題,一度大學執教,端的是科班出身。在方文山“中國風”最熱門的時候,林夕表示,自己寫的《迷失表參道》一首很“中國風”的歌曲。 “這首歌寫的是什麼呢?講的是一個人要找一家很懷念的百貨公司,但在找尋的過程中,自己迷路了。後來發現迷路的地方卻是個好地方,那就停下來好好欣賞吧。你看,我這裡是借用中國古代文學最上乘的表現手法:在中國古人看來,人即使迷路了也不要緊,只要你所身在的地方是好地方,我們就停駐下來慢慢賞味。 ”對照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林夕的好處,是脫胎於詩詞又少見痕跡,配合港味唱腔,很容易跟《再見二丁目》混淆,渾然猜不透《迷失表參道》跟李清照的契合。

化用詩詞的手法,也是方文山的強項。他給周傑倫寫的《娘子》拿到了金曲獎最佳填詞,“娘子,娘子卻依舊每日折一枝楊柳,在小村外的溪邊河口默默等著我;一壺好酒再來一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我說店小二,三兩銀夠不夠?景色入秋,漫天黃沙掠過,塞北的客棧人多,牧草有沒有?我馬兒有些瘦。 ”乍一看,這首歌詞裡從《天淨沙》、《涼州詞》裡借了不少意境,然而定睛又很難找出整段抄襲的痕跡,方文山填詞水準在這首歌裡並不是發揮得最好,卻是暴露得最完整。

如何重現詩意

範例:《墓床》原作:顧城改編/演唱:萬曉利

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松林中安放著我的願望下邊有海,遠看像水池一點點跟我的是下午的陽光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當休息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在由詩歌轉制的民謠裡,萬曉利這首《墓床》最讓我傾心。其實這首歌很陰暗,配上呼麥的運用,變得煞氣十足;而顧城的詩意原本是明亮和釋然的。我初聽時正值滿腹少年閒愁的時候,覺得萬曉利《女兒情》誨淫誨盜,這首《墓床》正經是一首張力十足的好歌。在還原詩意的過程裡,萬曉利把顧城的人生悲劇融入音樂,所以我們聽到的不是顧城呈現的,而是獻給顧城的。

詩意這件事,原本就是超脫了生存必需品的層面。張懸《我不和你談論》改編自臺灣詩人吳晟的詩,晴翠而明白,迅速切入內心,戲劇感讓位於形而上,張懸帶著小兒女的心態中和了詩歌的意蘊,讓歌迷感受到了莫名的美好。在多大程度上還原詩意,要看歌手本人的魅力與詩歌契合程度,張懸和萬曉利給出了極好的示範:別看詩的名氣,請找到合適你氣場的詩,然後再談如何翻唱。 米荊玉

[編輯: 焦琳]

儘管如此,歌迷還是能從這首歌裡蹭一身的文藝範出來。趙照開了一個好頭:歐美詩歌確實有極大的闡釋空間,如果版權沒有糾紛的話,還可以把更多唯美的詩歌變成民謠的倉庫。像是鐘立風就翻唱了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界線》,不過這首歌沒有流行開來,這責任不知道該讓詩人還是讓歌手來背。

懂得然後翻唱

範例:《鏡中》原作:張棗改編:鐘立風、周雲蓬演唱:鐘立風、周雲蓬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坦白來說,歌手對詩歌的理解很難達到讓詩人滿意的程度。尤其歌手們瞄準的大多是詩人的代表作,甚至連張棗的《鏡中》都被翻唱,而且是被鐘立風、周雲蓬相繼翻唱。對照兩個撞車的版本,可以聽出來,鐘立風的更加輕快,完全顛覆了原作的勻速和氣感。周雲蓬的《鏡中》比較緩慢、幽怨,不僅不沾煙火氣,連詩意也不沾。周雲蓬把原作大幅度刪改,變成了直白的中年心事。 《鏡中》最有名的開頭是“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聽兩位歌者唱這首詩,後悔變成了雙胞胎。

如果舉一個正面的例子,應該聽聽程璧的《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原作張定浩是一位新生代詩人,從意境上說跟張棗平齊——華語詩歌已經在瓶頸時代困了將近二十年了。程璧的翻唱冷、脆,旋律讓位於聲音本身,比起唱歌,更像是斷句。這種詩歌與民謠之間的溝通顯然更加專業,也跟程璧文科專業訓練分不開。現代新詩的理解很大一部分靠意會,程璧的好處跟張定浩的妙處處在同一平面,這讓歌迷和讀者同樣心生歡喜。

不抄襲的致敬

範例:《迷失表參道》原作:李清照改編:林夕

不見得醉倒 怎會不小心跌倒找要住的東武 何以竟可迷路為何認錯路 商店都關得太早找掛念的西武 曾經於此擁抱找不到歸途

林夕讀的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以“九葉派”為題,一度大學執教,端的是科班出身。在方文山“中國風”最熱門的時候,林夕表示,自己寫的《迷失表參道》一首很“中國風”的歌曲。 “這首歌寫的是什麼呢?講的是一個人要找一家很懷念的百貨公司,但在找尋的過程中,自己迷路了。後來發現迷路的地方卻是個好地方,那就停下來好好欣賞吧。你看,我這裡是借用中國古代文學最上乘的表現手法:在中國古人看來,人即使迷路了也不要緊,只要你所身在的地方是好地方,我們就停駐下來慢慢賞味。 ”對照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林夕的好處,是脫胎於詩詞又少見痕跡,配合港味唱腔,很容易跟《再見二丁目》混淆,渾然猜不透《迷失表參道》跟李清照的契合。

化用詩詞的手法,也是方文山的強項。他給周傑倫寫的《娘子》拿到了金曲獎最佳填詞,“娘子,娘子卻依舊每日折一枝楊柳,在小村外的溪邊河口默默等著我;一壺好酒再來一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我說店小二,三兩銀夠不夠?景色入秋,漫天黃沙掠過,塞北的客棧人多,牧草有沒有?我馬兒有些瘦。 ”乍一看,這首歌詞裡從《天淨沙》、《涼州詞》裡借了不少意境,然而定睛又很難找出整段抄襲的痕跡,方文山填詞水準在這首歌裡並不是發揮得最好,卻是暴露得最完整。

如何重現詩意

範例:《墓床》原作:顧城改編/演唱:萬曉利

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松林中安放著我的願望下邊有海,遠看像水池一點點跟我的是下午的陽光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當休息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在由詩歌轉制的民謠裡,萬曉利這首《墓床》最讓我傾心。其實這首歌很陰暗,配上呼麥的運用,變得煞氣十足;而顧城的詩意原本是明亮和釋然的。我初聽時正值滿腹少年閒愁的時候,覺得萬曉利《女兒情》誨淫誨盜,這首《墓床》正經是一首張力十足的好歌。在還原詩意的過程裡,萬曉利把顧城的人生悲劇融入音樂,所以我們聽到的不是顧城呈現的,而是獻給顧城的。

詩意這件事,原本就是超脫了生存必需品的層面。張懸《我不和你談論》改編自臺灣詩人吳晟的詩,晴翠而明白,迅速切入內心,戲劇感讓位於形而上,張懸帶著小兒女的心態中和了詩歌的意蘊,讓歌迷感受到了莫名的美好。在多大程度上還原詩意,要看歌手本人的魅力與詩歌契合程度,張懸和萬曉利給出了極好的示範:別看詩的名氣,請找到合適你氣場的詩,然後再談如何翻唱。 米荊玉

[編輯: 焦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