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互聯網+”智慧能源將優先惠及哪些產業?

可惜!

這幾位能源研究學者沒有去當編劇, 真是影視行業的損失。

可喜!

他們沒有做編劇, 而是編制了《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並為能源界附贈了系列解讀,

這真是能源行業的幸事。

能源往往是一個“被沉重”的話題, 能源人往往被塑造成“鐵肩擔重任”的形象, 一般來講, 讀能源研究學者的文章, 更是能透過文字看到他們嚴肅的臉。

有幸!職業之便, 編輯能第一時間閱讀到《“互聯網+”智慧能源將優先惠及哪些產業》這篇文章。 讀完心中一喜。

“互聯網+”智慧能源究竟是何等嬌娘, 引無數能源英雄競折腰?互聯網與能源之間有何前世糾纏?互聯網與能源如何譜寫今生夙願?二者又誕下了怎樣的愛情結晶?作者用輕鬆的話語來講述“互聯網+”智慧能源這一新鮮且專業的話題。

講述能源故事、預判行業前景, 這是大多數能源研究者的必修課。 可貴的是, 本文作者用鮮活跳躍的語句來闡釋複雜沉重的能源話題。

文丨 陳錚 徐東傑 趙春陽 徐英新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能源發展中心

數說能源互聯網

56

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範項目評選結果公示示範專案56個。

27

位於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示範專案為27個, 約占示範項目總數的一半。

530億元

初步估算, 2020年末我國電錶需求約為6.65億台, 其中智慧電錶市場需求約6億台, 2017-2020年智慧電錶增量空間約為2.3億台, 市場總額約530億元。

7500億元

根據電動汽車增量測算, 至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銷售總額將達到約7500億元。

370億元

估算2020年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市場約為370億元。

2000億元

預計2020年儲能規模將超過5000萬千瓦, 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31

電力相關企業申請了31個示範專案,

約占項目總數55%, 扮演了核心角色。

3月6日, 國家能源局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範項目評選結果完成公示, 示範項目共56個, 分佈在23個省區市。 當晚, 筆者的朋友圈被“互聯網+”智慧能源刷屏。 其實在2016年“互聯網+”智慧能源就是能源行業的最熱門詞彙。 “無互聯, 不能源”, 作為能源從業人士, 朋友見面、行業座談的時候不說說“互聯網+”智慧能源都無法得到有效關注。

縱觀2016年, “互聯網+”智慧能源讓人心激動, 無論是業內還是業外, 都對“互聯網+”智慧能源期待有加, 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更有部分心急者生恐錯過時機, 扔掉了體制的飯碗, 頭也不回地去擁抱“互聯網+”智慧能源了。

那麼“互聯網+”智慧能源究竟是何等嬌娘,

引無數能源英雄競折腰, 就連《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也把積極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作為重點任務之一。 它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前景及投資機遇如何, 又將影響和帶動哪些行業發展?借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項目評選結果公示之際, 筆者嘗試解讀一二。

互聯網與能源的前世糾纏

互聯網誕生至今也就短短數十年, 在最近十幾年內, 互聯網快速發展, 從1.0的門戶時代越過以互動為主的2.0社交時代, 進入到了更加個性化的3.0時代, 並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成為了絕對的“全民女神”。

傳統能源行業雖然總被視為老古董、老傳統甚至老頑固, 但是能源行業一直在努力追求“全民女神”。

從企業網站到管控平臺, 從生產即時監控到流程再造, 互聯網技術在能源行業如魚得水, 與能源行業的“戀愛”談得如膠似漆。 在那場戀愛中, 主動表白的是能源, 被表白的是互聯網, 那場戀愛有個風花雪月的名字叫“能源資訊化”, 如果用今天的取名法就該叫“能源+互聯網”。

同樣在最近十幾年內, 我國能源發展碩果累累, 生產量和消費量屢創新高, 很好地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需要。 但由於發力過猛, 當前能源發展方式較粗放、利用效率不高。 2015年後, 經濟新常態下, 發力過猛的後遺症顯現, 能源可持續發展問題愈發凸顯。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以及“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 以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提高能源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培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2016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以及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在推動互聯網理念、先進資訊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形成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的新業態。這一次,主角雖然還是互聯網和能源,但是戲碼有顛覆性改變,劇情改為互聯網倒追能源,目的是要讓能源這個角色變得不邋遢(更清潔)、不浪費(更高效)、不呆板(更智慧),互聯網演的是拯救者,能源演的是被拯救者,主角是互聯網,戲名是“互聯網+”智慧能源。

互聯網與能源的今生夙願

從與傳統產業結合的那天起,互聯網就一直以天馬行空青年姿態,挑戰權威,顛覆傳統。互聯網對傳統產業採取的侵入方式,先是蠶食、後是衝擊、最後是顛覆,側面試探演變為正面競爭,正面競爭演變為全面洗劫。從零售到批發,從居家到出行,從交流到交易,從羽量級的到重量級的,一個個傳統產業,一步步地被互聯網更換了組織基因、重構了商業模式。

這一次,互聯網主動找上能源談戀愛,其核心也是要升級能源行業的組織基因,重構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以實現能源擁抱互聯網的轉型和升級。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畫中,“互聯網+”實際上是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後行業發展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推動下的行業演進新形態,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規劃》在政策取向中也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能源系統優化,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

此次,國家能源局公佈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項目,位於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示範專案為27個,約占示範項目總數的一半;電力公司、上市公司和工業園區是專案建設的主要力量,其中電力相關企業申請了31個示範項目,約占項目總數55%,扮演了核心角色,發展模式主要圍繞電網展開;從示範專案工程性質看,“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專案主要發展方向為:

一是對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進行智慧化改造,提升設施智慧化運行水準;

二是加快智慧電網發展速度,尤其是推廣以智慧電錶為代表的智慧計量設施應用,提升“源-網-荷”的交互回應能力;

三是推進能源與其他領域深度融合,建設能源互聯網運行體系。

互聯網與能源的愛情結晶

“互聯網+”智慧能源要的不但是互聯網技術,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在能源行業的應用,以達到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等目標,重塑能源行業商業模式,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和能源的結合最有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開花結果:

打破界限籓籬

“互聯網+”智慧能源打破了以往能源系統資訊不對稱的格局,將小、微型能源設備有機結合起來,就像人們在互聯網上任意創造、吸收資訊一樣,任何一個能源設備可以同時生產、消費主網上的能源,形成資訊透明、“源-網-荷”主動互動、節能高效的能源網路,有望消除各能源品種之間的隔離,打破相對封閉的行業格局,促進能提供多品種、多層次能源綜合服務商的到來。

“互聯網+”智慧能源體系涵蓋傳統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等多個能源品種,甚至包括冷熱電氣的能源輸配管網,如此龐大的能源體系,其設計複雜程度遠超已有的單品種能源體系,更不要說具體的實施和運行經驗。可以說,“互聯網+”智慧能源從頂層設計開始就要打破現有體系佈局,促使現有能源類公司轉型來搶佔市場高地,改變已有市場格局。另外,“互聯網+”智慧能源正在模糊能源、交通、資訊等不同工業領域的界限,這為能源企業、交通企業、資訊企業跨界開拓業務提供了機遇,隨之而來的商業潛力也是無限巨大。目前已有多家互聯網企業積極籌備進入能源領域,成為傳統能源企業門口的“野蠻人”。

推進清潔發展

“互聯網+”智慧能源通過充分融合能源和資訊技術,在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利用、交易全鏈條中充分融入智慧化元素,要實現能源系統的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發展。從當前示範項目的應用領域來看,也主要體現在以日常生產生活中冷、熱、電等主要二次能源使用為核心,整合地熱能、太陽能、空氣能、水能、天然氣、城市自來水、污水、工業廢水廢熱等多種能源利用形式,運用新技術對各種能量流進行智慧平衡控制,達到能源一體化供應和循環往復利用。從這個角度看,除較為成熟的風能和太陽能外,其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然,“互聯網+”智慧能源不僅指能源開發和利用技術,還包括能源生產和消費制度。建設基於互聯網的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平臺,促進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生產商與用戶之間進行點對點直接交易,建立基於互聯網平臺的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即時補貼結算機制,提高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建設積極性,等等。“三分技術、七分改革”,基於互聯網手段的智慧能源制度建設,將在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迎來新機會。

基礎設施是重點

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推進先進資訊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重點。所以,《規劃》提出要實施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慧化改造,推進能源監測、能量計量、調度運行和管理智慧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智慧變電站、智慧調度系統建設,擴大智慧電錶等智慧計量設施、智慧資訊系統、智慧用能設施應用範圍等建設要求。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互聯網+”智慧能源將首先惠及如下產業:

能源資訊化產業

資料是互聯網的大腦,隨著“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邊界不斷擴大,電、煤、油、氣等能源領域及氣象、經濟、交通等其他領域的資料未來將全部包含在能源大資料的應用範圍內,涉及到的資料獲取、儲存、計算及分析工作屬於藍海領域,面向能源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能源大資料應用與增值服務將是未來主要增長點之一,與能源相關的監測與控制設備製造業在“十三五”期間得到長足發展。

智慧計量設備

智慧電錶是能源智慧終端機和資料入口,其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即時控制、智慧交互能力是實現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交易平臺等重要基石。2015年能源局印發《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畫(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智慧電錶覆蓋率達到90%”。初步估算,2020年末我國電錶需求約為6.65億台,其中智慧電錶市場需求約6億台,2017-2020年智慧電錶增量空間約為2.3億台,市場總額約530億元。智慧電錶發展前進步伐較快,如果計及其他能源智慧計量設備,這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電動汽車及儲能設備

“互聯網+”智慧能源重要特徵是使用者思維,電動汽車和儲能設備是潛力巨大可應用互聯網思維的能源消費單元。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約75萬輛,充電樁約17萬個,與“十三五”規劃目標之間存在廣闊市場空間。根據電動汽車增量測算,至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銷售總額將達到約7500億元。充電樁市場方面,估算2020年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市場約為370億元。對於儲能設備,預計2020年儲能規模將超過5000萬千瓦,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合同能源管理服務

我國中小工商業用戶電價是居民電價1-1.5倍左右,是企業運營成本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若有公司為工商業用戶提供配電管理、運維等一系列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有效優化工業商業用戶用能成本,是創造能源銷售新商業模式的絕佳機會。“互聯網+”智慧能源所擁有的及時性和精准性已經為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鋪平道路。以一個年用電量500萬千瓦時的商業用戶為例,若只考慮售電服務,利潤約為17萬元/年;若同時提供售電和15%的節能服務,收益可達到36萬元/年。

能源互聯網雖然是新鮮事物,但從誕生之初就廣受各界關注,發展潛力不可小視,業內均認為其必將顛覆現有的能源體系格局,形成一次重大的產業革命,隨著而來就是市場洗牌之時。面對萬億市場的規模、種類繁多的發展機會,各路資本早已按捺不住,就像百米跑道上正在加速的競賽選手,全力衝刺領跑市場。機會面前,時不待人,你準備好了嗎?(《 中國能源報》陳錚 、徐東傑、 趙春陽、 徐英新)

以提高能源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培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2016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以及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下發《關於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在推動互聯網理念、先進資訊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形成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的新業態。這一次,主角雖然還是互聯網和能源,但是戲碼有顛覆性改變,劇情改為互聯網倒追能源,目的是要讓能源這個角色變得不邋遢(更清潔)、不浪費(更高效)、不呆板(更智慧),互聯網演的是拯救者,能源演的是被拯救者,主角是互聯網,戲名是“互聯網+”智慧能源。

互聯網與能源的今生夙願

從與傳統產業結合的那天起,互聯網就一直以天馬行空青年姿態,挑戰權威,顛覆傳統。互聯網對傳統產業採取的侵入方式,先是蠶食、後是衝擊、最後是顛覆,側面試探演變為正面競爭,正面競爭演變為全面洗劫。從零售到批發,從居家到出行,從交流到交易,從羽量級的到重量級的,一個個傳統產業,一步步地被互聯網更換了組織基因、重構了商業模式。

這一次,互聯網主動找上能源談戀愛,其核心也是要升級能源行業的組織基因,重構能源行業的商業模式,以實現能源擁抱互聯網的轉型和升級。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畫中,“互聯網+”實際上是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後行業發展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推動下的行業演進新形態,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規劃》在政策取向中也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能源系統優化,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

此次,國家能源局公佈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項目,位於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示範專案為27個,約占示範項目總數的一半;電力公司、上市公司和工業園區是專案建設的主要力量,其中電力相關企業申請了31個示範項目,約占項目總數55%,扮演了核心角色,發展模式主要圍繞電網展開;從示範專案工程性質看,“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專案主要發展方向為:

一是對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進行智慧化改造,提升設施智慧化運行水準;

二是加快智慧電網發展速度,尤其是推廣以智慧電錶為代表的智慧計量設施應用,提升“源-網-荷”的交互回應能力;

三是推進能源與其他領域深度融合,建設能源互聯網運行體系。

互聯網與能源的愛情結晶

“互聯網+”智慧能源要的不但是互聯網技術,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在能源行業的應用,以達到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等目標,重塑能源行業商業模式,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和能源的結合最有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開花結果:

打破界限籓籬

“互聯網+”智慧能源打破了以往能源系統資訊不對稱的格局,將小、微型能源設備有機結合起來,就像人們在互聯網上任意創造、吸收資訊一樣,任何一個能源設備可以同時生產、消費主網上的能源,形成資訊透明、“源-網-荷”主動互動、節能高效的能源網路,有望消除各能源品種之間的隔離,打破相對封閉的行業格局,促進能提供多品種、多層次能源綜合服務商的到來。

“互聯網+”智慧能源體系涵蓋傳統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等多個能源品種,甚至包括冷熱電氣的能源輸配管網,如此龐大的能源體系,其設計複雜程度遠超已有的單品種能源體系,更不要說具體的實施和運行經驗。可以說,“互聯網+”智慧能源從頂層設計開始就要打破現有體系佈局,促使現有能源類公司轉型來搶佔市場高地,改變已有市場格局。另外,“互聯網+”智慧能源正在模糊能源、交通、資訊等不同工業領域的界限,這為能源企業、交通企業、資訊企業跨界開拓業務提供了機遇,隨之而來的商業潛力也是無限巨大。目前已有多家互聯網企業積極籌備進入能源領域,成為傳統能源企業門口的“野蠻人”。

推進清潔發展

“互聯網+”智慧能源通過充分融合能源和資訊技術,在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利用、交易全鏈條中充分融入智慧化元素,要實現能源系統的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發展。從當前示範項目的應用領域來看,也主要體現在以日常生產生活中冷、熱、電等主要二次能源使用為核心,整合地熱能、太陽能、空氣能、水能、天然氣、城市自來水、污水、工業廢水廢熱等多種能源利用形式,運用新技術對各種能量流進行智慧平衡控制,達到能源一體化供應和循環往復利用。從這個角度看,除較為成熟的風能和太陽能外,其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然,“互聯網+”智慧能源不僅指能源開發和利用技術,還包括能源生產和消費制度。建設基於互聯網的綠色能源靈活交易平臺,促進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生產商與用戶之間進行點對點直接交易,建立基於互聯網平臺的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即時補貼結算機制,提高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建設積極性,等等。“三分技術、七分改革”,基於互聯網手段的智慧能源制度建設,將在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迎來新機會。

基礎設施是重點

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推進先進資訊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重點。所以,《規劃》提出要實施能源生產和利用設施智慧化改造,推進能源監測、能量計量、調度運行和管理智慧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智慧變電站、智慧調度系統建設,擴大智慧電錶等智慧計量設施、智慧資訊系統、智慧用能設施應用範圍等建設要求。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互聯網+”智慧能源將首先惠及如下產業:

能源資訊化產業

資料是互聯網的大腦,隨著“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邊界不斷擴大,電、煤、油、氣等能源領域及氣象、經濟、交通等其他領域的資料未來將全部包含在能源大資料的應用範圍內,涉及到的資料獲取、儲存、計算及分析工作屬於藍海領域,面向能源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能源大資料應用與增值服務將是未來主要增長點之一,與能源相關的監測與控制設備製造業在“十三五”期間得到長足發展。

智慧計量設備

智慧電錶是能源智慧終端機和資料入口,其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即時控制、智慧交互能力是實現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交易平臺等重要基石。2015年能源局印發《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畫(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智慧電錶覆蓋率達到90%”。初步估算,2020年末我國電錶需求約為6.65億台,其中智慧電錶市場需求約6億台,2017-2020年智慧電錶增量空間約為2.3億台,市場總額約530億元。智慧電錶發展前進步伐較快,如果計及其他能源智慧計量設備,這也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電動汽車及儲能設備

“互聯網+”智慧能源重要特徵是使用者思維,電動汽車和儲能設備是潛力巨大可應用互聯網思維的能源消費單元。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約75萬輛,充電樁約17萬個,與“十三五”規劃目標之間存在廣闊市場空間。根據電動汽車增量測算,至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銷售總額將達到約7500億元。充電樁市場方面,估算2020年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市場約為370億元。對於儲能設備,預計2020年儲能規模將超過5000萬千瓦,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合同能源管理服務

我國中小工商業用戶電價是居民電價1-1.5倍左右,是企業運營成本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若有公司為工商業用戶提供配電管理、運維等一系列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有效優化工業商業用戶用能成本,是創造能源銷售新商業模式的絕佳機會。“互聯網+”智慧能源所擁有的及時性和精准性已經為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鋪平道路。以一個年用電量500萬千瓦時的商業用戶為例,若只考慮售電服務,利潤約為17萬元/年;若同時提供售電和15%的節能服務,收益可達到36萬元/年。

能源互聯網雖然是新鮮事物,但從誕生之初就廣受各界關注,發展潛力不可小視,業內均認為其必將顛覆現有的能源體系格局,形成一次重大的產業革命,隨著而來就是市場洗牌之時。面對萬億市場的規模、種類繁多的發展機會,各路資本早已按捺不住,就像百米跑道上正在加速的競賽選手,全力衝刺領跑市場。機會面前,時不待人,你準備好了嗎?(《 中國能源報》陳錚 、徐東傑、 趙春陽、 徐英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