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推行“共用單車”,宜疏不宜堵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市政市容委瞭解到, 西城區將控制全區共用單車數量, 特別是在靈境胡同和西安門大街沿線、西黃城根南街、南北長街、府右街共10條大街禁止停放共用單車。 相關負責人介紹, 掃碼騎走、手機付費的共用單車, 為市民們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 但也隨之出現了亂停亂放、擠佔公共空間、影響行人出行等不文明現象, 帶來了不少安全隱患。 (3月20日 新京報網)

面對大力推行共用單車過程中出現的亂停亂放、擠佔公共空間等不文明現象, 無論是盲目“控制數量”, 還是“禁停”, 都是要不得的,

對於相關管理部門來說, 做好推行共用單車過程中的“配套服務”, 才是得民心之舉。 近些年來, 我們欣慰地看到, 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行共用單車, 這不僅僅從根本上為民眾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 而且, 對於節能減排、生態優化等, 都有著極大益處, 而且, 當更多公眾放下私家車而選擇共用單車時, 也有助於讓大家擁有更好的身體與良好精神面貌。

當然, 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 共用單車在推行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多問題, 這其中, 既與少數群眾公德意識欠缺, 刻意損毀、破壞共用單車, 也有的公眾不能將共用單車停放於指定區域等, 成為了引發交通擁堵的新問題。 另外, 也有很多問題與城市規劃欠長達、管理欠人性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比如, 有很多城市有規劃設計以及建設過程中, 更多地考慮機動車需求, 卻忽略了自行車, 以致於供自行車出行的道路過於狹窄, 供自行車停放的區域少之又少, 甚至鳳毛麟角。

面對推行共用單車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管理部門宜疏不宜堵, 盲目控制數量或者禁停, 只能暴露出管理方的懶政與不作為, 該公眾自身改善的公德等問題, 公眾應當自覺, 需要政府彌補的管理“短板”以及服務“軟肋”, 政府也需要主動作為。 共用單車是民眾歡迎、社會需要的一項民生工程, 做好此類民生工程, 既不能“虎頭蛇尾”, 更不能消極應對。 (余時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