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潤、百威和朝日在東歐“混戰”,將決定中國消費者喝什麼啤酒?

文 | 雲酒團隊

3月20日, 聯合•創造價值——2017進口啤酒新盈利模式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主辦, 雲酒傳媒承辦,

幾大啤酒巨頭企業的近期動作成為與會者們關注的焦點, 華潤啤酒、百威英博和朝日啤酒此前在東歐展開一場混戰, 爭奪五家當地啤酒廠的歸屬權, 而這或將影響中國啤酒市場走向, 甚至決定中國消費者未來的產品選擇。

看大勢, 巨頭東歐之爭, 竟源起中國市場?

不久前, 華潤啤酒與朝日啤酒之間“爆發”了一場競購戰, 競購對象是東歐國家的5個啤酒品牌, 而它們之前屬於百威英博。 其中有一個品牌佔據捷克市場份額的40%, 而捷克是全世界飲用啤酒最多的國家, 還有一個品牌來自波蘭, 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啤酒品牌之一, 歷史可以追溯到1629年, 這五個品牌中有四個都佔據本國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 還有一個的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二。

為了拿下這組目標, 華潤啤酒出價超過50億歐元, 但還是在最終競標中輸給了朝日啤酒, 朝日啤酒的最終出價為73億歐元。

這場遠在東歐的巨頭混戰, 與中國市場有何關聯呢?

華潤啤酒方面, 在多年把持國內市場份額老大之後, 其似乎把發展眼光投向了國外, 嘗試在全球範圍進行並購佈局。 儘管首戰失利, 但如果下一次並購成功, 華潤啤酒除了得到當地市場的優勢地位, 也有很大可能將國外啤酒品牌引入國內市場, 來支撐自己的高端化發展, 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完整、更具層次的品牌體系。

早些時候, 華潤啤酒首席執行官侯孝海對媒體坦言, 中國啤酒企業多是通過並購發展起來, 並且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產品結構,

“但現在消費者需要更有特色、口味更豐富的啤酒產品, 這使得很多靠並購得來的工廠變成了劣勢。 ”侯孝海的這番表態, 似乎進一步印證了華潤啤酒引入進口啤酒產品的戰略意圖。

其實在國產葡萄酒行業早有這種做法, 張裕在全球收購優質酒莊, 形成自己的全球化品牌體系, 然後將旗下進口葡萄酒引入國內市場, 這對其克服困境、調整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而百威英博出售東歐啤酒廠後, 中國市場卻可能成為其下一個業績增長點。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表示, 目前華潤啤酒在國內市場份額約為25%, 青島啤酒占到18%, 而百威英博已達到17%左右, 非常接近青島啤酒。 “儘管百威英博已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進口啤酒, 但其市場定位和品牌策略還是更偏重於進口啤酒路線, 在高端市場表現更加突出, 產品差異性很強, ”秦書堯認為, 隨著產品優勢凸顯, 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將持續走高, 並使進口啤酒進一步升溫, 甚至不排除百威英博加大進口產品比重和力度的可能性。

在這次東歐爭奪戰中戰勝華潤啤酒的朝日啤酒, 卻似乎逐漸將市場重點由中國移向歐洲。 包括近期業內傳言, 朝日啤酒要撤出在青島啤酒的19.99%股份,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朝日啤酒的未來方向。 從以往來看, 朝日啤酒在中國市場的主要策略就是生產規模化和品牌統一化, 但面對現階段及今後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啤酒市場消費需求, 這種策略將逐漸失去主動權, 這很可能是朝日啤酒轉移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論壇演講的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指出:雖然三大巨頭企業的動向迥異, 但出發點卻非常相似, 即中國市場啤酒消費趨勢的轉變, 這表面上是國產啤酒與進口啤酒之爭,本質卻是規模化、同質化的啤酒產品,逐漸被個性化、多元化的精品啤酒所替代,即便是國產啤酒,也勢必要實施產品轉型。

第一次,啤酒論壇出現眾多“洋面孔”,他們為何而來?

每年糖酒會,我們習慣在葡萄酒活動上看到世界各國的“莊主”亮相,而在此次中糧名莊薈主辦的啤酒論壇上,也出現了眾多“洋面孔”,這一現象耐人尋味。

當天來到活動現場的外國嘉賓包括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施恪、德國王世皇冠總經理亞歷山大、德國大奔執行總裁湯瑪斯、TCB集團董事長烏爾曼、丹麥BV集團總裁保羅馬克、奧地利奧皇執行總裁漢德爾、Wine Bridge出口總監福貝利等人,他們帶來了各自的“王牌”產品。如此強大的國際化陣容,堪稱首開啤酒行業活動之先河。究竟是什麼吸引他們來到中國,來到全國糖酒會呢?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認為,隨著國內酒類消費的升級,進口啤酒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進口啤酒市場正在從“量”的增長延伸為“質”的提升。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則表示,進口啤酒市場快速發展,消費群體不斷擴大,而隨著行銷模式、盈利模式的完善成熟,進口啤酒將進入一個更高品質的增長階段。

如果說前幾年是進口啤酒的“風口期”和“野蠻增長期”,而當前則進入“盤整期”,經銷商和消費者從追捧概念的“懵懂”狀態,轉為更加關注產品本身,以及進口啤酒的核心價值。這樣一個兼有成長性和理智性的市場,對國際啤酒生產商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力。

駕馭“風口”,中糧名莊薈為經銷商打造四大盈利模式

一方面是進口啤酒市場的成熟升級,一方面是傳統巨頭企業的滲透佈局,在這種形勢下,作為目前中國進口啤酒市場的首席運營商和主導者,中糧名莊薈選擇向“新盈利模式”發力。

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禕表示,在上游產品優勢的基礎上,中糧名莊薈為經銷商提供了四大盈利模式,分別是品牌啤酒區域合夥盈利模式、暢銷品牌快速流通盈利模式、國際品牌獨家經營盈利模式和自有品牌專屬定制盈利模式。在這四種模式中,中糧名莊薈分別為經銷商設計了相應的品牌和爆品,並配備了系統的市場支援服務措施。經銷商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與資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在具體的合作落地上,我們還有名莊薈連鎖、優商工程、名牌啤酒、品牌合夥人和全網行銷五大商業模式,”李士禕說,在每一種合作方式和商業模式之下,經銷商都可以完全發揮自身特長,利用既有管道優勢,快速實現銷售和創富。”

中糧名莊薈此舉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極強。進口啤酒之前發展雖然風聲水起,但實際上並未出現絕對的專業化、實力型大商,這對於廣大經銷商意味著巨大的潛在機會,有可能借助進口啤酒發展趨勢,實現自身實力和市場地位的跨越式提升,而關鍵是以較小的“風險成本”,儘快實現以盈利為核心的健康成長。

因此,中糧名莊薈所推出的“新盈利模式”,實則是為經銷商提供了一個“用大勢,成大事”的成長機會。抓住經銷商的需求“痛點”,這不僅有助於強化中糧名莊薈在進口啤酒方面的領先優勢,更可能為其贏得國內啤酒市場大格局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這表面上是國產啤酒與進口啤酒之爭,本質卻是規模化、同質化的啤酒產品,逐漸被個性化、多元化的精品啤酒所替代,即便是國產啤酒,也勢必要實施產品轉型。

第一次,啤酒論壇出現眾多“洋面孔”,他們為何而來?

每年糖酒會,我們習慣在葡萄酒活動上看到世界各國的“莊主”亮相,而在此次中糧名莊薈主辦的啤酒論壇上,也出現了眾多“洋面孔”,這一現象耐人尋味。

當天來到活動現場的外國嘉賓包括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施恪、德國王世皇冠總經理亞歷山大、德國大奔執行總裁湯瑪斯、TCB集團董事長烏爾曼、丹麥BV集團總裁保羅馬克、奧地利奧皇執行總裁漢德爾、Wine Bridge出口總監福貝利等人,他們帶來了各自的“王牌”產品。如此強大的國際化陣容,堪稱首開啤酒行業活動之先河。究竟是什麼吸引他們來到中國,來到全國糖酒會呢?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認為,隨著國內酒類消費的升級,進口啤酒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進口啤酒市場正在從“量”的增長延伸為“質”的提升。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則表示,進口啤酒市場快速發展,消費群體不斷擴大,而隨著行銷模式、盈利模式的完善成熟,進口啤酒將進入一個更高品質的增長階段。

如果說前幾年是進口啤酒的“風口期”和“野蠻增長期”,而當前則進入“盤整期”,經銷商和消費者從追捧概念的“懵懂”狀態,轉為更加關注產品本身,以及進口啤酒的核心價值。這樣一個兼有成長性和理智性的市場,對國際啤酒生產商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力。

駕馭“風口”,中糧名莊薈為經銷商打造四大盈利模式

一方面是進口啤酒市場的成熟升級,一方面是傳統巨頭企業的滲透佈局,在這種形勢下,作為目前中國進口啤酒市場的首席運營商和主導者,中糧名莊薈選擇向“新盈利模式”發力。

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禕表示,在上游產品優勢的基礎上,中糧名莊薈為經銷商提供了四大盈利模式,分別是品牌啤酒區域合夥盈利模式、暢銷品牌快速流通盈利模式、國際品牌獨家經營盈利模式和自有品牌專屬定制盈利模式。在這四種模式中,中糧名莊薈分別為經銷商設計了相應的品牌和爆品,並配備了系統的市場支援服務措施。經銷商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與資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在具體的合作落地上,我們還有名莊薈連鎖、優商工程、名牌啤酒、品牌合夥人和全網行銷五大商業模式,”李士禕說,在每一種合作方式和商業模式之下,經銷商都可以完全發揮自身特長,利用既有管道優勢,快速實現銷售和創富。”

中糧名莊薈此舉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極強。進口啤酒之前發展雖然風聲水起,但實際上並未出現絕對的專業化、實力型大商,這對於廣大經銷商意味著巨大的潛在機會,有可能借助進口啤酒發展趨勢,實現自身實力和市場地位的跨越式提升,而關鍵是以較小的“風險成本”,儘快實現以盈利為核心的健康成長。

因此,中糧名莊薈所推出的“新盈利模式”,實則是為經銷商提供了一個“用大勢,成大事”的成長機會。抓住經銷商的需求“痛點”,這不僅有助於強化中糧名莊薈在進口啤酒方面的領先優勢,更可能為其贏得國內啤酒市場大格局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