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帝之鞭”阿提拉夢想破滅之戰——沙隆戰役

上一期回顧:拜占庭帝國衰亡的開始——曼齊克特戰役, 從此之後穆斯林逐漸佔領小亞細亞

西元91年大將軍竇憲再次派兵出擊北匈奴, 大軍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單于主力, 北匈奴被迫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西逃的北匈奴又遭到了漢朝西域都護府的一連串打擊之後, 開始向西遷移再也沒有回到漠北草原故地。

在其後的兩百多年間, 這支匈奴人一支向西遷移。 西元374年, 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 擊敗哥特人之後繼續向西進攻, 將哥特人驅趕到羅馬人的地盤。 哥特人不得不渡過多瑙河,

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 而匈奴人則佔據了水草豐美的南俄羅斯大草原, 在此迅速發展壯大, 並不斷向周圍地區擴張。

匈奴騎兵

而進入羅馬帝國地盤的哥特人由於受到羅馬帝國的殘酷壓榨, 被逼起兵反抗。 西元378年, 羅馬皇帝瓦倫斯率領6萬大軍鎮壓哥特人,

8月9日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 羅馬軍慘敗, 4萬羅馬士兵戰死, 皇帝本人也戰死沙場。 此役以後羅馬帝國再也無法阻擋如潮水般湧入的蠻族, 哥特人和其它蠻族逐漸在羅馬帝國的北方站穩腳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匈奴人的實力迅速擴張, 佔有了西到萊茵河, 東到東歐平原, 北到波羅的海, 南到阿爾卑斯山的廣大領土。 西元434年, 匈奴王盧阿去世, 他的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共同繼位, 不久之後富有心計阿提拉殺死布萊達獨掌大權。

匈奴王阿提拉劇照

從440年開始, 阿提拉對東羅馬帝國(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入侵, 東羅馬帝國接連遭到慘敗, 損失慘重, 富庶之地被破壞殆盡。 加上一系列的天災, 東羅馬帝國國力嚴重削弱無力再戰, 只得與匈奴帝國簽訂和平條約。 割讓多瑙河南岸的大片領土, 並每年向匈奴帝國進貢2100磅黃金, 以換取匈帝國不再入侵東羅馬帝國的保證。 阿提拉接受了這一條約, 然後開始把進攻的矛頭指向了西羅馬帝國。

當時西羅馬帝國的皇帝是瓦倫提尼三世, 皇帝年幼, 實權掌握在貴族菲拉維烏斯·埃提烏斯和皇帝母親的手中。 埃提烏斯在幼年的時候在匈奴做過人質, 結識了包括當時的匈奴王盧阿和阿提拉在內的很多匈貴族, 並頗受他們的賞識, 尤其和阿提拉交情深厚。

“最後的羅馬人”埃提烏斯

歸國之後, 埃提烏斯在羅馬政壇迅速崛起, 其中也得益于匈奴王盧阿的大力支持。 埃提烏斯能當上高盧總督, 匈奴人的支持是關鍵。 盧阿死後, 埃提烏斯向阿提拉提出了羅馬帝國和匈奴帝國和平共處的建議, 並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阿提拉身邊學習騎射(實為人質)。

在匈奴人的助力之下, 埃提烏斯不斷升遷, 阿提拉上臺的時候, 他已經成為了西羅馬帝國的“攝政”, 也是事實上的統治者。 埃提烏斯對匈奴朋友也投桃報李, 不但為阿提拉的宮廷引進羅馬精英, 還將一個行省割讓給匈奴人, 在阿提拉進攻東羅馬帝國的時候也是冷眼旁觀。 埃提烏斯的這些行為引起了很多羅馬人的不滿, 不過他依舊我行我素同匈奴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阿提拉與埃提烏斯

在敵人權力中心有這樣的好朋友,讓阿提拉對征服西羅馬帝國充滿了信心。但是他沒有意識到,這種密切的關係是建立在兩國和平相處的條件之下的,阿提拉的錯誤判斷將使他的計畫遭受巨大的挫折。

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天賜良機。高盧東北部的羅馬附庸,法蘭克部落因權力鬥爭分裂成兩派,分別向匈奴和羅馬請求援助,於是阿提拉打算借這個機會入侵高盧。征服法蘭克人只是阿提拉計畫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將聲稱幫助西羅馬帝國消滅割據高盧西南的西哥特王國,從而佔據整個高盧地區。阿提拉認為憑藉和埃提烏斯的密切關係,羅馬人應該不會防範。當高盧和西班牙地區都落入自己的手中之後,征服義大利便易如反掌了,阿提拉為自己的天才計畫興奮不已。

匈奴帝國巔峰時候的領土

不料此時發生的一個意外事件,打亂了阿提拉的計畫,讓接下來的形勢朝向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就在阿提拉策劃自己的入侵計畫的時候,突然收到一個自稱是西羅馬帝國霍諾莉婭公主送來的求救信。

事情是這樣的,西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惟一的姐姐霍諾莉婭公主十六歲時和侍從有了私情,懷上了孩子。太后一怒之下,把公主關進了修道院,這一關就是十多年。風流浪漫的公主渴望逃出牢籠,但誰敢違抗羅馬皇帝的命令救她?全世界除了天下無敵的阿提拉,應該沒誰有這樣的本事。於是大約是在西元450年的時候,公主悄悄派人送了一枚戒指給阿提拉,求阿提拉救她出來,自己甘願以身相許。

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和姐姐霍諾莉婭公主以及母親

阿提拉意外收到公主的信物,如獲至寶。如果能娶霍諾利婭公主,那麼自己也將獲得羅馬帝國的皇位繼承權,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獲得至少半個西羅馬帝國,甚至還有可能成為西羅馬帝國皇帝。這麼大的誘惑換誰也頂不住,阿提拉於是派出了一支規模宏大的迎親使團前去羅馬迎娶公主,並索取半個帝國作為嫁妝。

想想都知道羅馬方面肯定不會答應,於是瓦倫提尼安皇帝一面敷衍匈奴使者,一面快刀斬亂麻,找了個掛名的丈夫將公主“嫁”了,其實是換個地方幽禁起來,公主從此不知所蹤。

羅馬帝國拒婚早在阿提拉的預料之中,至於公主許婚是否真有其事已經不重要了。但是阿提拉獲得了索取西羅馬帝國領土的口實,阿提拉率領一支由匈奴帝國統治下的各個民族組成的龐大軍隊,聲稱要去拯救他的未婚妻。阿提拉派人到拉文納向羅馬下達最後通牒,要他們立即交出公主。

如此一來,阿提拉就徹底破壞了和羅馬人之間若即若離的盟友關係,和西羅馬帝國正是決裂,這促使西羅馬帝國不得不聯合西哥特和法蘭克等蠻族來共同抵抗自己。在羅馬皇位的巨大誘惑下,一生精明的阿提拉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哥特騎兵

本來羅馬方面以為阿提拉的目標只是西哥特王國,自己可以坐山觀虎鬥,此時才明白阿提拉的真實意圖,慌忙在高盧地區組織防禦。埃提烏斯臨危受命,前往高盧指揮軍隊抵禦匈奴的入侵。雖然是好友,但是一旦在戰場上相見,便是生死相搏的死敵。作為羅馬帝國實際掌權人,埃提烏斯自然會以國家利益為重。

阿提拉和埃提烏斯這對好基友,馬上將會在戰場上一決高下。

在匈奴陣營混跡多年,埃提烏斯深知匈奴軍隊的強大,單憑西羅馬自己的力量與之抗衡必敗無疑。目前惟一的希望,就是同西哥特人等蠻族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匈奴人方有一線勝利的機會。也就是說,埃提烏斯必須同自己的敵人捐棄前嫌,一同對抗自己一生的老友。

羅馬騎兵

西哥特王提奧多裡克率領自己的部族,同埃提烏斯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對羅馬人充滿仇恨和戒備,面對埃提烏斯的結盟請求不置可否。同時,阿提拉也派來使者,聲稱自己的目標只是羅馬人,勸說提奧多裡克和匈奴聯盟,共同對付羅馬人。提奧多裡克並不瞭解雙方的真實意圖,只得按兵不動。

如果阿提拉多一些耐心或者更多的利用策略而不是武力,或許接下來的局勢會大不相同。但阿提拉的意圖很明顯,他想搶在羅馬人之前迅速擊敗高盧地區的蠻族,使羅馬人陷入孤立,然後在聯合蠻族大軍一舉擊敗羅馬人。

羅馬步兵

西元451年3月,當提奧多裡克還舉棋不定時,阿提拉的大軍已經渡過萊茵河,勢不可擋之勢向高盧地區殺來。阿提拉的大軍分為三部分,右翼從今天的比利時境內攻入阿拉斯,左翼攻取摩澤爾河上的梅斯,中路則經巴黎向奧爾良前進。一路之上燒殺搶掠,匈奴大軍所過之處皆成廢墟,蘭斯、梅斯、阿拉斯等羅馬城市都悉數被攻陷,盧特提亞(巴黎的前身)因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個小島得以倖免。

高盧北部城市除了軍事重鎮奧爾良外,全部淪陷。奧爾良當時是控制在阿蘭人的手裡,他們本來是許諾支持阿提拉的,但見到匈奴軍隊慘無人道的殺戮後改變了主意。阿提拉大怒,於5月初親率全軍圍攻奧爾良,阿蘭人和一個羅馬軍團拼死抵抗。

奧爾良圍城戰

這時所有的蠻族都被匈奴軍隊殘暴所嚇倒,都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對抗匈奴的。埃提烏斯抓住這個良機,憑藉自己在高盧地區的威望迅速建立起了一個反抗匈奴的聯盟。埃提烏斯不失時機,又派出一位提奧多裡克的老友前去遊說,終於讓提奧多裡克下定了決心與羅馬人聯合,共同對付曾經蹂躪自己民族的匈奴人。在埃提烏斯的努力下,迅速組建了一支由羅馬軍和西哥特軍為主力的聯軍,向正被匈奴人圍攻的奧爾良進發。6月14日,援軍到達奧爾良城下。

阿提拉大軍雖規模龐大,但是由於沒有攜帶攻城器械,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竟然都沒能攻下奧爾良,自己反而傷亡慘重,導致士氣急劇下降。原計劃的突襲戰變成了慘烈的圍城戰,傷亡慘重不說,十幾萬大軍的補給也成了一個大問題,阿提拉的西征計畫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匈奴騎兵裝備

而此時城中守軍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埃提烏斯的大軍出現了。城上守軍看到羅馬鷹旗緩緩的在地平線上出現時,頓時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匈奴大軍頓兵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傷亡慘重,士氣低迷。而此時埃提烏斯率領的士氣高昂,補給充足的新銳之師,而且軍隊數量也在匈奴軍隊之上。阿提拉意識到,戰局對自己極為不利。

羅馬步兵劇照

埃提烏斯的援軍趕到戰場後沒有休息,立即向匈奴聯軍發起攻擊,城中守軍也集中全部遠端武器向敵軍射擊。匈奴軍隊支持不住,趁夜向東撤退。而埃提烏斯率領聯軍緊追不捨。

阿提拉計畫向東撤退到利於匈奴騎兵發揮作戰優勢的開闊平原上,然後轉身展開一場會戰,將尾隨的聯軍一舉殲滅。於是快速向塞納河和奧伯河方向撤退。為了遲滯敵軍,為主力爭取撤退的時間,阿提拉在塞納河西岸,留下了一支約10000格皮特人做後衛。主力軍渡過塞納河之後,在河東的卡太隆尼平原上紮下了營寨。

6月19日晚上,羅馬哥特聯軍展開偷襲,全殲了匈奴後衛軍。聯軍隨即渡河,第二天一早便出乎匈奴人意料的出現在了阿提拉的營寨附近,並且擺開了決戰的陣勢。

阿提拉意識到自己如果繼續撤退的話,自己千辛萬苦集結起來的大軍會陷入瓦解,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於是,阿提拉決定接受會戰。

6月20日,兩軍卡太隆尼平原展開,戰鬥即將爆發。

阿提拉發現在戰場的左前方有一座小山,可以俯瞰整個戰場,於是立馬派出一支騎兵前往佔領。這時埃提烏斯也發現了這以可以左右戰局的要點,便派遣西哥特王子托裡斯蒙德前去爭奪。托裡斯蒙德不負厚望,率領精銳親衛騎兵向山丘上的匈奴軍隊展開猛攻,經過激戰趕走匈奴人奪取了這個制高點,大大的鼓舞了聯軍的士氣。

中午時分,匈奴大軍開始走出由大車圍成的營地,在平原上擺開陣勢。匈奴大軍的左翼是由瓦拉米爾指揮的東哥特人及斯拉夫人,右翼是阿爾達裡克指揮的各日爾曼部落聯軍,陣線的中部主力則是由阿提拉親自指揮的匈奴人和阿蘭人。羅馬聯軍這一邊,左翼是由埃提烏斯親自指揮的羅馬步兵和法蘭克人,右翼是提奧多裡克率領的西哥特人,而阿蘭人、法蘭克人和其他蠻族則被放在中央。看看兩軍的陣型,很多相同的種族分別屬於兩個對立的陣營,並且會在戰鬥中直接碰面。匈奴聯軍總數估計在8萬人左右,羅馬聯軍應該稍多於此數。至於史書上所的百萬大軍的混戰,那全是胡扯。

騎兵向羅馬軍發動進攻

阿提拉的計畫是集中優勢騎兵從中間突破敵軍陣線,將羅馬哥特軍左右切斷,然後再分割消滅;埃提烏斯早有準備,他的對策是加強兩翼的力量,待匈奴軍從中間突破後從左右夾擊。雙方共有所長,就要看臨場發揮了。

大概下午兩點鐘左右,戰役終於打響。阿提拉首先發動進攻,匈奴精銳騎兵排成楔形突擊陣型向羅馬聯軍陣型撲去。咆哮的匈奴騎兵風馳電掣,沖向聯軍陣線的中央,遮天蔽日的箭雨加鐵騎的衝擊,很快就撕裂了聯軍的中央陣線,本來就士氣低落的的阿蘭人紛紛潰退四處逃散。匈奴騎兵如同一把利刃,深深插入了聯軍陣線。

騎兵發動進攻

在匈奴騎兵迅猛攻擊的同時,匈奴聯軍左右兩翼也開始衝鋒。左翼的東哥特人沖向他們的同胞西哥特人,兩軍的騎兵廝殺在一處,西哥特人被釘死在原地而不能及時向左方去夾擊匈奴中軍。匈奴騎兵的攻擊更加猛烈,在擊潰敵人中軍之後,匈奴騎兵開始向左旋轉,從背後包圍西哥特軍隊,與東哥特騎兵一起夾擊西哥特陣線。

一旦成功消滅西哥特的精銳騎兵,那麼此戰基本上大局已定。為了逼退敵人,年過六十的提奧多裡克親自率領重騎兵向匈奴發起反衝鋒,結果在激戰時中箭落馬,被緊隨其後的重騎兵活活踩死,失去領袖的西哥特軍開始出現混亂。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在高地上的王子托裡斯蒙德眼見西哥特軍形勢危急,於是率領高地上的匈奴騎兵沖下高地,向匈奴騎兵側後發起了淩厲的反擊,阻擋了敵軍攻勢穩住了陣線。

羅馬步兵列陣攻擊

這時埃提烏斯率領的左翼羅馬軍團取得了勝利,他們排成密集隊形,沖散了阿提拉由蠻族組成的右翼,將其擊潰。在擊潰敵軍右翼後,埃提烏斯指揮羅馬軍團迅速向右旋轉,對匈奴軍發起攻擊。羅馬軍隊以步兵為主,他們用盾牌攔住匈奴軍的猛烈衝擊,同時向敵軍投出密集的標槍。阿提拉身陷敵陣左右受敵,在匈奴軍後,托裡斯蒙德的騎兵部隊也與匈奴騎兵展開了血戰,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局勢逐漸向不利於匈奴軍的方向發展。

羅馬步兵攻擊

這時穩住陣腳的西哥特軍,擊退了東哥特人的進攻,開始向中間的匈奴人進行夾擊。這樣一來,埃提烏斯的計畫實現了,羅馬哥特聯軍從兩側對匈奴軍展開包圍,阿提拉親率的匈奴中軍陷入了苦戰,大量騎兵在羅馬士兵標槍的攢射之下紛紛倒下。由於兩翼的潰敗,孤軍深入的匈奴軍主力陷入了重圍,戰役進行到這裡基本上勝負已分。

羅馬步兵向敵人騎兵發射標槍

殘酷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阿提拉知道大勢已去,於是率領精銳衛隊沖出重圍,狼狽的逃回了大營。但是戰鬥還沒結束,戰場上廝殺仍然在繼續。托裡斯蒙德率部追擊時誤入匈奴人的營地,幸好衛隊拼死保護才得以突圍出來,埃提烏斯也在混戰中和部隊失散。直到次日淩晨,戰鬥才逐漸平息,整個卡太隆尼平原上屍橫遍野。

埃提烏斯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失敗者阿提拉,躲在車陣裡負隅頑抗。羅馬聯軍將匈奴營地團團圍住,聯軍試圖對匈奴軍營寨發起攻擊,托裡斯蒙德率西哥特騎兵發起的幾次衝鋒都被亂箭射了回來,損失慘重的羅馬聯軍也無力再戰。

騎兵衝鋒

不久之後,由於聯軍的分歧,托裡斯蒙德急著趕回國繼承王位率領西哥特軍先行撤退了,埃提烏斯也只得撤退,阿提拉這才得以逃出重圍。

沙隆戰役的失敗讓阿提拉征服整個高盧的計畫成為泡影,但是阿提拉的實力損失不大,一年之後便捲土重來,這次他率兵翻越阿爾卑斯山直接進攻義大利,這次沒了西哥特人的援助,羅馬軍隊節節敗退。埃提烏斯不得不請教皇李奧一世出面勸說阿提拉退兵。出乎意料得是,阿提拉居然被說服而退兵了,這使得羅馬天主教廷的威信大增。

“上帝之鞭”阿提拉 劇照

阿提拉率兵回國的一年後,竟然在新婚之夜離奇暴死,強大的匈奴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阿提拉死後不久,埃提烏斯也與於454年被心胸狹窄的皇帝瓦倫提尼安殺死。二十多年之後,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奧古斯圖盧斯被蠻族雇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滅亡。

更多軍事歷史故事請關注:虎說霸道

不過他依舊我行我素同匈奴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阿提拉與埃提烏斯

在敵人權力中心有這樣的好朋友,讓阿提拉對征服西羅馬帝國充滿了信心。但是他沒有意識到,這種密切的關係是建立在兩國和平相處的條件之下的,阿提拉的錯誤判斷將使他的計畫遭受巨大的挫折。

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天賜良機。高盧東北部的羅馬附庸,法蘭克部落因權力鬥爭分裂成兩派,分別向匈奴和羅馬請求援助,於是阿提拉打算借這個機會入侵高盧。征服法蘭克人只是阿提拉計畫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將聲稱幫助西羅馬帝國消滅割據高盧西南的西哥特王國,從而佔據整個高盧地區。阿提拉認為憑藉和埃提烏斯的密切關係,羅馬人應該不會防範。當高盧和西班牙地區都落入自己的手中之後,征服義大利便易如反掌了,阿提拉為自己的天才計畫興奮不已。

匈奴帝國巔峰時候的領土

不料此時發生的一個意外事件,打亂了阿提拉的計畫,讓接下來的形勢朝向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就在阿提拉策劃自己的入侵計畫的時候,突然收到一個自稱是西羅馬帝國霍諾莉婭公主送來的求救信。

事情是這樣的,西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惟一的姐姐霍諾莉婭公主十六歲時和侍從有了私情,懷上了孩子。太后一怒之下,把公主關進了修道院,這一關就是十多年。風流浪漫的公主渴望逃出牢籠,但誰敢違抗羅馬皇帝的命令救她?全世界除了天下無敵的阿提拉,應該沒誰有這樣的本事。於是大約是在西元450年的時候,公主悄悄派人送了一枚戒指給阿提拉,求阿提拉救她出來,自己甘願以身相許。

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和姐姐霍諾莉婭公主以及母親

阿提拉意外收到公主的信物,如獲至寶。如果能娶霍諾利婭公主,那麼自己也將獲得羅馬帝國的皇位繼承權,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獲得至少半個西羅馬帝國,甚至還有可能成為西羅馬帝國皇帝。這麼大的誘惑換誰也頂不住,阿提拉於是派出了一支規模宏大的迎親使團前去羅馬迎娶公主,並索取半個帝國作為嫁妝。

想想都知道羅馬方面肯定不會答應,於是瓦倫提尼安皇帝一面敷衍匈奴使者,一面快刀斬亂麻,找了個掛名的丈夫將公主“嫁”了,其實是換個地方幽禁起來,公主從此不知所蹤。

羅馬帝國拒婚早在阿提拉的預料之中,至於公主許婚是否真有其事已經不重要了。但是阿提拉獲得了索取西羅馬帝國領土的口實,阿提拉率領一支由匈奴帝國統治下的各個民族組成的龐大軍隊,聲稱要去拯救他的未婚妻。阿提拉派人到拉文納向羅馬下達最後通牒,要他們立即交出公主。

如此一來,阿提拉就徹底破壞了和羅馬人之間若即若離的盟友關係,和西羅馬帝國正是決裂,這促使西羅馬帝國不得不聯合西哥特和法蘭克等蠻族來共同抵抗自己。在羅馬皇位的巨大誘惑下,一生精明的阿提拉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哥特騎兵

本來羅馬方面以為阿提拉的目標只是西哥特王國,自己可以坐山觀虎鬥,此時才明白阿提拉的真實意圖,慌忙在高盧地區組織防禦。埃提烏斯臨危受命,前往高盧指揮軍隊抵禦匈奴的入侵。雖然是好友,但是一旦在戰場上相見,便是生死相搏的死敵。作為羅馬帝國實際掌權人,埃提烏斯自然會以國家利益為重。

阿提拉和埃提烏斯這對好基友,馬上將會在戰場上一決高下。

在匈奴陣營混跡多年,埃提烏斯深知匈奴軍隊的強大,單憑西羅馬自己的力量與之抗衡必敗無疑。目前惟一的希望,就是同西哥特人等蠻族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匈奴人方有一線勝利的機會。也就是說,埃提烏斯必須同自己的敵人捐棄前嫌,一同對抗自己一生的老友。

羅馬騎兵

西哥特王提奧多裡克率領自己的部族,同埃提烏斯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對羅馬人充滿仇恨和戒備,面對埃提烏斯的結盟請求不置可否。同時,阿提拉也派來使者,聲稱自己的目標只是羅馬人,勸說提奧多裡克和匈奴聯盟,共同對付羅馬人。提奧多裡克並不瞭解雙方的真實意圖,只得按兵不動。

如果阿提拉多一些耐心或者更多的利用策略而不是武力,或許接下來的局勢會大不相同。但阿提拉的意圖很明顯,他想搶在羅馬人之前迅速擊敗高盧地區的蠻族,使羅馬人陷入孤立,然後在聯合蠻族大軍一舉擊敗羅馬人。

羅馬步兵

西元451年3月,當提奧多裡克還舉棋不定時,阿提拉的大軍已經渡過萊茵河,勢不可擋之勢向高盧地區殺來。阿提拉的大軍分為三部分,右翼從今天的比利時境內攻入阿拉斯,左翼攻取摩澤爾河上的梅斯,中路則經巴黎向奧爾良前進。一路之上燒殺搶掠,匈奴大軍所過之處皆成廢墟,蘭斯、梅斯、阿拉斯等羅馬城市都悉數被攻陷,盧特提亞(巴黎的前身)因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個小島得以倖免。

高盧北部城市除了軍事重鎮奧爾良外,全部淪陷。奧爾良當時是控制在阿蘭人的手裡,他們本來是許諾支持阿提拉的,但見到匈奴軍隊慘無人道的殺戮後改變了主意。阿提拉大怒,於5月初親率全軍圍攻奧爾良,阿蘭人和一個羅馬軍團拼死抵抗。

奧爾良圍城戰

這時所有的蠻族都被匈奴軍隊殘暴所嚇倒,都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對抗匈奴的。埃提烏斯抓住這個良機,憑藉自己在高盧地區的威望迅速建立起了一個反抗匈奴的聯盟。埃提烏斯不失時機,又派出一位提奧多裡克的老友前去遊說,終於讓提奧多裡克下定了決心與羅馬人聯合,共同對付曾經蹂躪自己民族的匈奴人。在埃提烏斯的努力下,迅速組建了一支由羅馬軍和西哥特軍為主力的聯軍,向正被匈奴人圍攻的奧爾良進發。6月14日,援軍到達奧爾良城下。

阿提拉大軍雖規模龐大,但是由於沒有攜帶攻城器械,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竟然都沒能攻下奧爾良,自己反而傷亡慘重,導致士氣急劇下降。原計劃的突襲戰變成了慘烈的圍城戰,傷亡慘重不說,十幾萬大軍的補給也成了一個大問題,阿提拉的西征計畫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匈奴騎兵裝備

而此時城中守軍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埃提烏斯的大軍出現了。城上守軍看到羅馬鷹旗緩緩的在地平線上出現時,頓時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匈奴大軍頓兵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傷亡慘重,士氣低迷。而此時埃提烏斯率領的士氣高昂,補給充足的新銳之師,而且軍隊數量也在匈奴軍隊之上。阿提拉意識到,戰局對自己極為不利。

羅馬步兵劇照

埃提烏斯的援軍趕到戰場後沒有休息,立即向匈奴聯軍發起攻擊,城中守軍也集中全部遠端武器向敵軍射擊。匈奴軍隊支持不住,趁夜向東撤退。而埃提烏斯率領聯軍緊追不捨。

阿提拉計畫向東撤退到利於匈奴騎兵發揮作戰優勢的開闊平原上,然後轉身展開一場會戰,將尾隨的聯軍一舉殲滅。於是快速向塞納河和奧伯河方向撤退。為了遲滯敵軍,為主力爭取撤退的時間,阿提拉在塞納河西岸,留下了一支約10000格皮特人做後衛。主力軍渡過塞納河之後,在河東的卡太隆尼平原上紮下了營寨。

6月19日晚上,羅馬哥特聯軍展開偷襲,全殲了匈奴後衛軍。聯軍隨即渡河,第二天一早便出乎匈奴人意料的出現在了阿提拉的營寨附近,並且擺開了決戰的陣勢。

阿提拉意識到自己如果繼續撤退的話,自己千辛萬苦集結起來的大軍會陷入瓦解,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於是,阿提拉決定接受會戰。

6月20日,兩軍卡太隆尼平原展開,戰鬥即將爆發。

阿提拉發現在戰場的左前方有一座小山,可以俯瞰整個戰場,於是立馬派出一支騎兵前往佔領。這時埃提烏斯也發現了這以可以左右戰局的要點,便派遣西哥特王子托裡斯蒙德前去爭奪。托裡斯蒙德不負厚望,率領精銳親衛騎兵向山丘上的匈奴軍隊展開猛攻,經過激戰趕走匈奴人奪取了這個制高點,大大的鼓舞了聯軍的士氣。

中午時分,匈奴大軍開始走出由大車圍成的營地,在平原上擺開陣勢。匈奴大軍的左翼是由瓦拉米爾指揮的東哥特人及斯拉夫人,右翼是阿爾達裡克指揮的各日爾曼部落聯軍,陣線的中部主力則是由阿提拉親自指揮的匈奴人和阿蘭人。羅馬聯軍這一邊,左翼是由埃提烏斯親自指揮的羅馬步兵和法蘭克人,右翼是提奧多裡克率領的西哥特人,而阿蘭人、法蘭克人和其他蠻族則被放在中央。看看兩軍的陣型,很多相同的種族分別屬於兩個對立的陣營,並且會在戰鬥中直接碰面。匈奴聯軍總數估計在8萬人左右,羅馬聯軍應該稍多於此數。至於史書上所的百萬大軍的混戰,那全是胡扯。

騎兵向羅馬軍發動進攻

阿提拉的計畫是集中優勢騎兵從中間突破敵軍陣線,將羅馬哥特軍左右切斷,然後再分割消滅;埃提烏斯早有準備,他的對策是加強兩翼的力量,待匈奴軍從中間突破後從左右夾擊。雙方共有所長,就要看臨場發揮了。

大概下午兩點鐘左右,戰役終於打響。阿提拉首先發動進攻,匈奴精銳騎兵排成楔形突擊陣型向羅馬聯軍陣型撲去。咆哮的匈奴騎兵風馳電掣,沖向聯軍陣線的中央,遮天蔽日的箭雨加鐵騎的衝擊,很快就撕裂了聯軍的中央陣線,本來就士氣低落的的阿蘭人紛紛潰退四處逃散。匈奴騎兵如同一把利刃,深深插入了聯軍陣線。

騎兵發動進攻

在匈奴騎兵迅猛攻擊的同時,匈奴聯軍左右兩翼也開始衝鋒。左翼的東哥特人沖向他們的同胞西哥特人,兩軍的騎兵廝殺在一處,西哥特人被釘死在原地而不能及時向左方去夾擊匈奴中軍。匈奴騎兵的攻擊更加猛烈,在擊潰敵人中軍之後,匈奴騎兵開始向左旋轉,從背後包圍西哥特軍隊,與東哥特騎兵一起夾擊西哥特陣線。

一旦成功消滅西哥特的精銳騎兵,那麼此戰基本上大局已定。為了逼退敵人,年過六十的提奧多裡克親自率領重騎兵向匈奴發起反衝鋒,結果在激戰時中箭落馬,被緊隨其後的重騎兵活活踩死,失去領袖的西哥特軍開始出現混亂。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在高地上的王子托裡斯蒙德眼見西哥特軍形勢危急,於是率領高地上的匈奴騎兵沖下高地,向匈奴騎兵側後發起了淩厲的反擊,阻擋了敵軍攻勢穩住了陣線。

羅馬步兵列陣攻擊

這時埃提烏斯率領的左翼羅馬軍團取得了勝利,他們排成密集隊形,沖散了阿提拉由蠻族組成的右翼,將其擊潰。在擊潰敵軍右翼後,埃提烏斯指揮羅馬軍團迅速向右旋轉,對匈奴軍發起攻擊。羅馬軍隊以步兵為主,他們用盾牌攔住匈奴軍的猛烈衝擊,同時向敵軍投出密集的標槍。阿提拉身陷敵陣左右受敵,在匈奴軍後,托裡斯蒙德的騎兵部隊也與匈奴騎兵展開了血戰,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局勢逐漸向不利於匈奴軍的方向發展。

羅馬步兵攻擊

這時穩住陣腳的西哥特軍,擊退了東哥特人的進攻,開始向中間的匈奴人進行夾擊。這樣一來,埃提烏斯的計畫實現了,羅馬哥特聯軍從兩側對匈奴軍展開包圍,阿提拉親率的匈奴中軍陷入了苦戰,大量騎兵在羅馬士兵標槍的攢射之下紛紛倒下。由於兩翼的潰敗,孤軍深入的匈奴軍主力陷入了重圍,戰役進行到這裡基本上勝負已分。

羅馬步兵向敵人騎兵發射標槍

殘酷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阿提拉知道大勢已去,於是率領精銳衛隊沖出重圍,狼狽的逃回了大營。但是戰鬥還沒結束,戰場上廝殺仍然在繼續。托裡斯蒙德率部追擊時誤入匈奴人的營地,幸好衛隊拼死保護才得以突圍出來,埃提烏斯也在混戰中和部隊失散。直到次日淩晨,戰鬥才逐漸平息,整個卡太隆尼平原上屍橫遍野。

埃提烏斯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失敗者阿提拉,躲在車陣裡負隅頑抗。羅馬聯軍將匈奴營地團團圍住,聯軍試圖對匈奴軍營寨發起攻擊,托裡斯蒙德率西哥特騎兵發起的幾次衝鋒都被亂箭射了回來,損失慘重的羅馬聯軍也無力再戰。

騎兵衝鋒

不久之後,由於聯軍的分歧,托裡斯蒙德急著趕回國繼承王位率領西哥特軍先行撤退了,埃提烏斯也只得撤退,阿提拉這才得以逃出重圍。

沙隆戰役的失敗讓阿提拉征服整個高盧的計畫成為泡影,但是阿提拉的實力損失不大,一年之後便捲土重來,這次他率兵翻越阿爾卑斯山直接進攻義大利,這次沒了西哥特人的援助,羅馬軍隊節節敗退。埃提烏斯不得不請教皇李奧一世出面勸說阿提拉退兵。出乎意料得是,阿提拉居然被說服而退兵了,這使得羅馬天主教廷的威信大增。

“上帝之鞭”阿提拉 劇照

阿提拉率兵回國的一年後,竟然在新婚之夜離奇暴死,強大的匈奴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阿提拉死後不久,埃提烏斯也與於454年被心胸狹窄的皇帝瓦倫提尼安殺死。二十多年之後,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奧古斯圖盧斯被蠻族雇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滅亡。

更多軍事歷史故事請關注:虎說霸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