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陝西、貴州、湖北,那些“北漂”衛視們的發展故事

傳媒內參導讀:在北漂過程中, 通過與優秀製作團隊合作, 思索如何在巨頭戰爭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細分市場, 走差異化的道路, 固定受眾和平臺調性, 以此為基礎進而挖掘和爭取更多的商業回報才是更可持續的選擇。

(ID:cesuozazhi)文/hardcindy

已獲授權

據瞭解, 自2015年以來, 上星頻道一線與二三線平臺的距離逐漸拉大, 一線衛視一檔季播節目的收入超過三線衛視全年的廣告收入已經不再是個別的現象。 “二八定律”在上星頻道的發展中已經成為現實, 20%的衛視佔據80%的收入。

縱觀全國市場, 非一線衛視的節目從數量、題材、嘉賓、團隊、行銷等情況看, 都與一線衛視差距甚遠。 非一線衛視大多地處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 同時也因為一些歷史原因, 內部缺少經驗豐富的節目製作團隊, 有意思的是, 去北京成了這些電視臺共同的選擇 , 目的或許相同 但是效果卻不一而足。

陝西衛視兩次北上, 終有所獲

生存問題驅使著這些二三線衛視離開本土當起北漂一族, 來北京尋求與全國頂尖的製作團隊合作。 而陝西衛視就是較早北上的電視臺之一, 並且在經歷兩次北漂後, 終於有所收穫。

據瞭解, 2006年陝西衛視第一次北漂, 到北京做過一檔名為《週六樂翻天》的綜藝節目, 主持人是臺灣名嘴吳宗憲。 但節目開播不到兩個月, 吳宗憲就因為廣電總局對臺灣藝人的限制政策而被撤換, 《週六樂翻天》成為存活不到半年的短命節目。

第一次北漂的結果是半途而廢, 據悉此後, 它基本上停止了自辦節目, 衛視內部人員也只需操心如何用電視劇和地面頻道節目來填滿24小時播出時段, 第一次北漂就這樣無疾而終。

但市場總是無情殘忍的, 在陝西衛視固步自封之際, 原本處於同一起跑線出發的衛視, 卻在內容製作上發力, 並取得了當時的天價廣告收入。 陝西衛視副總監楊文萌說:“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出發的, 2001年各家衛視都只有兩億廣告, 現在一個《非誠勿擾》就有18億收入,

可我們還在兩億。 ”

於是陝西衛視不得不再次北上, 在北京成立了華夏五洲文化傳媒, 並且由於北京嘉賓資源豐富, 高效率讓衛視自辦節目的空間變得更大。 陝西衛視北京製作中心承擔其衛視台80%的自辦節目內容。

而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 2015其推出了《唐詩風雲會》、《超級老師》、《一智千金》、《開壇青春季》等節目, 讓陝西衛視以人文綜藝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收效, 2015年10月23日全新改版, 兩個月來, 進入全國衛視晚間黃金檔收視前15的節目超過了此前7年的總和。

對於陝西衛視的未來發展, 陝西衛視總監鄭毅表示, 仍然會堅持制播分離, 借助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事文化產品創造。 同時“改革一定是常態,

我們不可能再縮回過去的惡性循環裡, 我們要改變, 要重回內容主戰場, 靠活兒說話。 ”

貴州衛視靠一檔相親節目

擺脫吊車尾困境

由於經濟水準落後和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貴州衛視一直在衛視競爭中苦苦掙扎, 在陝西衛視北上獲得成功後, 貴州廣電集團也宣佈將在北京創建兩萬平方米的影視基地, 將大部分節目製作搬到北京。

該節目使得貴州衛視進入了大眾視線,此後,除了品牌節目《非常完美》《非常歡樂》《論道》內容升級外,貴州衛視強化了季播欄目,繼續推出了文化益智類節目《最愛是中華》第二季(2016年開年已推出第三季),還有益智類節目《爸爸請回答》第二季等。

還打造了多檔新節目,包括生活服務類節目《最強大夫》、專題類節目《故事中國》、戶外真人秀《浪漫滿屋》等,進一步豐富了晚間節目類型,穩定了頻道收視,拓寬了收視群體。資料顯示,貴州衛視用戶覆蓋持續高速增長,2015已超10億,觀眾忠誠度也沖進前十。

同時,廣告方面,2014年,在貴州衛視投放刊例千萬元以上的品牌同比增加52個,2014年在貴州衛視投放超過1億元的品牌達到27家。同時,客戶粘性強,貴州衛視保有品牌收入占總收入的69%, 新增品牌收入比重為31%。

與2013年同期相比,貴州衛視刊例花費TOP10品牌絕大部分持續增加了廣告投放。看來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廣告收入,貴州衛視的北上之路,都收穫滿滿。

湖北衛視北上成績亮眼

湖北衛視一直是北漂電視臺中的先鋒者,也是取得成績最顯著的地方衛視。“近年來不少衛視開始在北京設點,一開始是記者站、辦事處,後來還有的成立了製作中心,但像湖北廣電這樣實行武漢、北京雙總部運營的廣電系統可能還是第一家。”北京長江傳媒總裁周泳介紹說。

湖北衛視明白,目前崛起的一線衛視大都在體制上各有所長,在引進項目和激勵機制上都有為人稱道的地方:湖南衛視以製作人為重心,鼓勵團隊競爭;江蘇衛視廣告經營和節目購銷獨立,頻道收支自己說了算。像湖北衛視這樣收視率剛剛挺進前10名的電視臺,想要後來居上,在體制上必須改革得更加徹底。

於是其紮根北京,以長江傳媒為載體進行市場化運作。正式成立僅一個月,長江傳媒就遊說北京知名的情感類訪談主持人王芳和王為念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推出情感類訪談節目《大王小王》,該節目亮相湖北衛視不到一年,就7次拿到全國同時段第一的收視率。

此外,據報導,長江傳媒以市場主體身份活躍在北京,與體制外的專業製作公司合作,充分發揮了北京大本營的管道優勢。除了將節目製作基地搬到北京,湖北廣電還將廣告經營的重心轉移到北京,引進社會廣告公司與原有的衛視廣告部門合併,共同分配資源。2013年湖北衛視的廣告目標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兩到三億,增量相當於一個三線衛視全年的廣告收入。

同時,2012年11月,長江傳媒策劃了一期大型魔術節目,讓湖北衛視的收視率一度前所未有地沖進全國前三。湖北衛視第一次製作跨年晚會,收視率排名全國第六,且實現了廣告盈利。湖北衛視在北上大軍中的表現無疑是最出彩的。

在廣告資源高度集中到強台的馬太效應面前,排名靠後的尾線電視臺,幾乎要被逼到絕境,北上尋求與優秀團隊合作是生存之策,從目前幾家衛視取得的成績來看,北漂之旅確實收益良多。

只不過,北京已經是電視節目製作產業最密集的地方,全國有90%以上的地方衛視都在北京錄製節目,其中不乏江蘇衛視等一線平臺。這種利用北京的優質資源打造節目內容的做法,還有多少盈利空間值得思考。此外,在一線衛視高成本、大製作面前,尾線衛視依靠北上團隊打造全民通吃的大眾內容,無非也是以卵擊石。

在北漂過程中,通過與優秀製作團隊合作,思索如何在巨頭戰爭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細分市場,走差異化的道路,固定受眾和平臺調性,以此為基礎進而挖掘和爭取更多的商業回報才是更可持續的選擇。畢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如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給出的建議,不必跟風,應該抓住自己的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最後就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該節目使得貴州衛視進入了大眾視線,此後,除了品牌節目《非常完美》《非常歡樂》《論道》內容升級外,貴州衛視強化了季播欄目,繼續推出了文化益智類節目《最愛是中華》第二季(2016年開年已推出第三季),還有益智類節目《爸爸請回答》第二季等。

還打造了多檔新節目,包括生活服務類節目《最強大夫》、專題類節目《故事中國》、戶外真人秀《浪漫滿屋》等,進一步豐富了晚間節目類型,穩定了頻道收視,拓寬了收視群體。資料顯示,貴州衛視用戶覆蓋持續高速增長,2015已超10億,觀眾忠誠度也沖進前十。

同時,廣告方面,2014年,在貴州衛視投放刊例千萬元以上的品牌同比增加52個,2014年在貴州衛視投放超過1億元的品牌達到27家。同時,客戶粘性強,貴州衛視保有品牌收入占總收入的69%, 新增品牌收入比重為31%。

與2013年同期相比,貴州衛視刊例花費TOP10品牌絕大部分持續增加了廣告投放。看來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廣告收入,貴州衛視的北上之路,都收穫滿滿。

湖北衛視北上成績亮眼

湖北衛視一直是北漂電視臺中的先鋒者,也是取得成績最顯著的地方衛視。“近年來不少衛視開始在北京設點,一開始是記者站、辦事處,後來還有的成立了製作中心,但像湖北廣電這樣實行武漢、北京雙總部運營的廣電系統可能還是第一家。”北京長江傳媒總裁周泳介紹說。

湖北衛視明白,目前崛起的一線衛視大都在體制上各有所長,在引進項目和激勵機制上都有為人稱道的地方:湖南衛視以製作人為重心,鼓勵團隊競爭;江蘇衛視廣告經營和節目購銷獨立,頻道收支自己說了算。像湖北衛視這樣收視率剛剛挺進前10名的電視臺,想要後來居上,在體制上必須改革得更加徹底。

於是其紮根北京,以長江傳媒為載體進行市場化運作。正式成立僅一個月,長江傳媒就遊說北京知名的情感類訪談主持人王芳和王為念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推出情感類訪談節目《大王小王》,該節目亮相湖北衛視不到一年,就7次拿到全國同時段第一的收視率。

此外,據報導,長江傳媒以市場主體身份活躍在北京,與體制外的專業製作公司合作,充分發揮了北京大本營的管道優勢。除了將節目製作基地搬到北京,湖北廣電還將廣告經營的重心轉移到北京,引進社會廣告公司與原有的衛視廣告部門合併,共同分配資源。2013年湖北衛視的廣告目標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兩到三億,增量相當於一個三線衛視全年的廣告收入。

同時,2012年11月,長江傳媒策劃了一期大型魔術節目,讓湖北衛視的收視率一度前所未有地沖進全國前三。湖北衛視第一次製作跨年晚會,收視率排名全國第六,且實現了廣告盈利。湖北衛視在北上大軍中的表現無疑是最出彩的。

在廣告資源高度集中到強台的馬太效應面前,排名靠後的尾線電視臺,幾乎要被逼到絕境,北上尋求與優秀團隊合作是生存之策,從目前幾家衛視取得的成績來看,北漂之旅確實收益良多。

只不過,北京已經是電視節目製作產業最密集的地方,全國有90%以上的地方衛視都在北京錄製節目,其中不乏江蘇衛視等一線平臺。這種利用北京的優質資源打造節目內容的做法,還有多少盈利空間值得思考。此外,在一線衛視高成本、大製作面前,尾線衛視依靠北上團隊打造全民通吃的大眾內容,無非也是以卵擊石。

在北漂過程中,通過與優秀製作團隊合作,思索如何在巨頭戰爭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細分市場,走差異化的道路,固定受眾和平臺調性,以此為基礎進而挖掘和爭取更多的商業回報才是更可持續的選擇。畢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如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給出的建議,不必跟風,應該抓住自己的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最後就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