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秦朔:致敬王石,你讓企業家的企業笑到了最後|大視野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378篇原創首發文章

“王石是萬科的創始人, 也是新時期中國現代企業制度和商業文明的重要開拓者。 他離開萬科的姿態和他創立萬科時矢志追求陽光下的利潤的姿態一樣令人尊敬。 萬科走到今天, 經歷了王石時代(1984-2001)、王石-鬱亮時代(2001-2017), 兩個17年就這麼過去了, 接下來是鬱亮時代, 他有足夠的時間讓萬科這面商業文明的旗幟飄得更高。 祝福萬科的未來!”

昨天,

6月30日, 在萬科股東大會上, 王石正式告別董事會, 鬱亮接棒。 王石最後說, 我給萬科選擇了一個行業, 房地產;確定了一個制度, 就是規範, 就是透明, 就是團隊;建立規範的團隊, 一個品牌, 一個制度, 一直往下走。 從辭去總經理的職務, 我就在等著這一天, 確定的時候, 我是愉悅的。 我說過我成功的時候就是萬科不再需要王石的時候, 萬科沒我在的話會發展得更好, 我很欣慰, 我看到了。 萬科真正穩定的黃金髮展期才開始。

我相信這是王石的真心話。 從1984年創辦萬科、決定走現代企業之路起, 王石就在努力踐行透明、規範、以人為本的現代價值觀, 慎終如始, 兌現諾言。 世間無完人, 王石亦然, 但是他始終在追求光明的正道, 宣導進步的觀念,

他在公司內說的和公司外說的一個樣, 在小範圍說的和大庭廣眾下說的一個樣, 對朋友說的和對對手說的一個樣。

此心光明, 亦複何言!

王石昨天說的話, 在1999年辭去萬科總經理時基本都說過。 那一年, 他48歲。 今年, 他66歲。

1999年2月, 王石辭去萬科總經理, 姚牧民接任。 郁亮接姚牧民、代理總經理, 是2000年, 正式就任總經理是2001年。 那時王石公開說, 一個人無論有怎樣神通廣大的能力和用之不竭的精力, 總有一天要離開, 萬科不能是王石在的時候紅紅火火, 王石不在的時候就走下坡路, 如果這樣企業是不成熟的。 “我不希望等到我做不下去了、眼睛看不到了才離開。 越早放手, 對我和萬科都有利。 只有當我不在, 公司仍然運轉得很好,

才更能顯示出我的成功。 ”

1999年, 王石在談到他給萬科留下了什麼時, 這樣說:“我選定了一個行業, 建設了一套制度, 培養了一個團隊, 樹立了一個品牌。 萬科的努力方向是團隊、制度建設, 而不單單是培養一兩個接班人。 一把手當然重要, 但如果有制度保障, 即便實踐證明接班人不勝任, 糾錯換馬還可以行之有效。 所以, 文化制度建設比培養接班人更穩妥。 企業如此, 國家也是如此。 ”

有斯人也, 有斯言也, 18年後如出一轍!此心光明, 亦複何言!

48歲主動退居二線那陣子, 王石也有過不適應和失落。 再去上班, 冷冷清清, 問秘書人都跑哪兒去了, 秘書回答, “去開總經理辦公會了。 ”王石在辦公室裡踱來踱去, 抓耳撓腮, 特別想沖過去看看, 就當是旁聽也行。

但最終, 他克制住了, 他決定堅決不搞“垂簾聽政”, 要真交權。 即使經營班子犯了錯誤, 只要不是根本性、顛覆性的, 就裝傻, 裝不知道, 否則退與不退就沒有什麼區別, 新的接班人也不會得到成長。

王石選擇郁亮擔任總經理時, 曾有個說法, 他關心不確定的事, 鬱亮關心確定的事。事實上,很多不確定的事,比如這次股權之爭,鬱亮和管理層團隊也在關心,他們也是中流砥柱,但是,王石能自覺讓渡出空間給鬱亮,這種胸懷非常人所能及。鬱亮哽咽接棒,萬般真情,盡在不言中!

撼山易,撼萬科難

萬科股權之爭捲進了多股力量,華潤是央企,深鐵是地方平臺性的支柱企業,寶能、安邦、恒大是民企,但實力和背景都非比尋常。而今天的大結局,基本是按照王石、鬱亮的預想實現的。無論是寶能、安邦、恒大的表態,還是深鐵的力挺,都顯示了萬科管理團隊的堅強力量。可以說,撼山易,撼萬科難。

眾所周知,萬科之爭之所以峰迴路轉,是高層領導對一段時期的資本市場亂象有明確的態度,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倡言“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在這一大背景下,萬科之爭方向立判,一錘定音。

這裡的關鍵是,為什麼高層領導肯為萬科、格力這樣的企業表態?而不為那些在金融市場上一度風頭強勁、興風作浪的企業表態?這就是光明正派的力量,一切都可以放在桌面上,放到陽光下,這樣才敢講話,也才好講話。

三種市場

中國市場是全世界最有活力和增長性的大市場,也是新興加轉軌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這個市場很容易產生大企業、大富翁,但企業和企業家要始終堅持原則和理想,並不容易。

我把中國市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清水市場,看得清的市場:這樣的市場不僅市場化程度高,而且法治化程度也高。在充分競爭的互聯網、中國製造、消費、高科技等市場上,中國有一大批具有企業家精神、成長歷程清晰的現代公司,不少已經具備世界級的競爭力。同時,中國有相當多行業存在著進入壁壘,以國企為主導,這些企業的效率有待提高,但從“看得清”這一點上說,也是比較規範的,不少兢兢業業的國企領導人也堪稱優秀企業家,是管理企業的專家,把中國的軍工、航太、高鐵等帶到了世界水準。

混水市場,看不明的市場:這樣的市場規模很大,但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場的手”和“權力的手”都在攪動,創造了很多獨具特色並長期存在的機會。這是繁榮並畸形的市場,典型代表是房地產、礦產能源、影子金融、基建工程領域,以及“經營”牌照、許可證、特惠政策(如退稅、補貼、容積率和紅線)等等的領域。這一市場的鮮明特徵是,有一大批敢闖、敢拼、敢賭,是錢就想掙,能“臺上”也能“台底”的富豪,他們有獨特的競爭力,但也往往會遭遇“機會”背後的陷阱。

污水市場,看不慣的市場:這樣的市場充滿了權力尋租,盜竊和搶奪,弄虛作假,不擇手段的為富。

如果你閉上眼睛想一下,萬科和王石在哪裡,我估計絕大多數人會說,萬科在房地產這一渾水領域做成了清水企業。萬科不是富豪的企業,是企業家的企業。

我無意說,房地產富豪都是渾水摸魚之人,因為他們也是畸形市場下的蛋。不少房地產企業也在不斷追求規範化。但我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萬科和王石,與絕大多數的他們,氣質不一樣,追求不一樣,從企業創辦之初就不一樣。

王石最愛讀的書裡有一本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他多次提到過這本書。馬克斯•韋伯強調的道路是這樣的——“這種經濟是以嚴格的核算為基礎而理性化的,以富有遠見和小心謹慎來追求所欲達的經濟成功,這與農民追求勉強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與行會師傅以及冒險家式的資本主義的那種享受特權的傳統主義也是截然相反的,因為這種傳統主義趨向于利用各種政治機會和非理性的投機活動來追求經濟成功”。我相信王石創辦萬科的思想源泉中,就有這樣的影子。怎麼辦企業?怎麼成功?走什麼路?不走什麼路?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想好了。而且他永遠活在理想主義的80年代。

萬科等一大批中國優秀的市場化公司的成長與發展道路啟示我們,在機會多、規模大、法治與人治並存、市場與政策同在的中國市場上,求仁得仁,清者自清,既抓住市場機會證明商業上的成功,又恪守原則走正道,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三種才能

從王石看中國的商人和企業家階層,又會有哪些啟示呢?

商人並不天然就有一顆關心社會的心,誠實守信的心。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Veblen)在1904年提出,企業家是以機敏的和創造性的方法增加自己財富、權力和聲望的人,然而卻不能期望他們都會關心實現這些目標的某項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對社會是有利的,甚至這項活動對生產有害他們也不在乎。

1990年,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鮑莫爾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提出,企業家才能可以區分為生產性才能、非生產性才能和破壞性才能三種。生產性活動一般指企業家創業、生產、創新、研發等增加社會產出的活動,由於創新擴大了真實產出,所以說是一種“正和活動”;非生產性活動一般指企業家為獲得壟斷特權、特殊政策而進行的遊說等尋租活動,以及著眼于資源再分配的交易活動。這類活動只是產品和財富的轉移,並不增加社會總產出,因此是一種“零和活動”;破壞性活動比非生產性活動“更壞”,他們不是把資本投入生產性企業,而是設計方法竊取他人資產,不僅不能提高社會總產出,還會減少社會總產出,是一種“負和活動”。

上述三種類型的活動都可以獲利,成為富豪,但對社會總產出和真實價值的創造來說,其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我並不否認套利和投機也是一種才能,在某種意義上也有價格發現和消除資訊不對稱的積極作用,但我堅持認為,通過價值創新,實現產品與服務的真實產出的擴大,才是生產力發展的源泉。

為什麼在整個萬科之爭中,我始終堅持站在萬科管理層一邊,因為王石和他的團隊從1984年創立萬科起,一步一步證明了,他們是生產性、創新性的經濟活動的推動者,是陽光下的體制的建設者,是中國商業文明和社會資本的貢獻者。

王石讓企業家的企業笑到了最後,儘管他自己選擇了離開!

很多人都設想過萬科結局的N種選擇,我很欣慰,那些設想都沒有發生。從萬科大結局,我看到的是天道自行、正道自在的有希望的商業中國。

相信王石,相信未來

2013年,王石作為中國企業家論壇的輪值主席,在亞布力論壇上講到企業家的自我更新問題。他提出未來就在我們身上,企業家不要去抱怨,不要用移民的辦法應對社會的不確定,企業家精神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冒險精神,如果我們都移民出去,企業家的作用也就消失了。滔滔江水是一股一股溪流彙集而成的,中國的未來應該是民主、公平、正義、光明的,我們就像涓涓流水那樣,要從自己、從自己的企業做起,如果自己不這樣做,總是指望上面去改,那是沒有希望的。

2013年秋天我訪問王石的時候,他談到了中國的改革。他說,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每一次管理轉變、公司重組、戰略方向轉移,都要耗盡心力、脫胎換骨,相比企業來說,政府是一個大得多的機構,改革的難度幾何級數增長,所以企業家不能只期待政府解決問題,更應該行動、更應該改善。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的事情,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需要全社會的一起努力。

王石未來向何處去?我深信他已經想好了,明確了,就像陽光一樣溫暖和明亮。這個飽經滄桑的勇者,會為中國的進步貢獻新的力量。

致敬王石,相信鬱亮,新的未來在你們的手中!

作品連結:

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善與大意的代價

鬱亮關心確定的事。事實上,很多不確定的事,比如這次股權之爭,鬱亮和管理層團隊也在關心,他們也是中流砥柱,但是,王石能自覺讓渡出空間給鬱亮,這種胸懷非常人所能及。鬱亮哽咽接棒,萬般真情,盡在不言中!

撼山易,撼萬科難

萬科股權之爭捲進了多股力量,華潤是央企,深鐵是地方平臺性的支柱企業,寶能、安邦、恒大是民企,但實力和背景都非比尋常。而今天的大結局,基本是按照王石、鬱亮的預想實現的。無論是寶能、安邦、恒大的表態,還是深鐵的力挺,都顯示了萬科管理團隊的堅強力量。可以說,撼山易,撼萬科難。

眾所周知,萬科之爭之所以峰迴路轉,是高層領導對一段時期的資本市場亂象有明確的態度,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倡言“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在這一大背景下,萬科之爭方向立判,一錘定音。

這裡的關鍵是,為什麼高層領導肯為萬科、格力這樣的企業表態?而不為那些在金融市場上一度風頭強勁、興風作浪的企業表態?這就是光明正派的力量,一切都可以放在桌面上,放到陽光下,這樣才敢講話,也才好講話。

三種市場

中國市場是全世界最有活力和增長性的大市場,也是新興加轉軌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這個市場很容易產生大企業、大富翁,但企業和企業家要始終堅持原則和理想,並不容易。

我把中國市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清水市場,看得清的市場:這樣的市場不僅市場化程度高,而且法治化程度也高。在充分競爭的互聯網、中國製造、消費、高科技等市場上,中國有一大批具有企業家精神、成長歷程清晰的現代公司,不少已經具備世界級的競爭力。同時,中國有相當多行業存在著進入壁壘,以國企為主導,這些企業的效率有待提高,但從“看得清”這一點上說,也是比較規範的,不少兢兢業業的國企領導人也堪稱優秀企業家,是管理企業的專家,把中國的軍工、航太、高鐵等帶到了世界水準。

混水市場,看不明的市場:這樣的市場規模很大,但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場的手”和“權力的手”都在攪動,創造了很多獨具特色並長期存在的機會。這是繁榮並畸形的市場,典型代表是房地產、礦產能源、影子金融、基建工程領域,以及“經營”牌照、許可證、特惠政策(如退稅、補貼、容積率和紅線)等等的領域。這一市場的鮮明特徵是,有一大批敢闖、敢拼、敢賭,是錢就想掙,能“臺上”也能“台底”的富豪,他們有獨特的競爭力,但也往往會遭遇“機會”背後的陷阱。

污水市場,看不慣的市場:這樣的市場充滿了權力尋租,盜竊和搶奪,弄虛作假,不擇手段的為富。

如果你閉上眼睛想一下,萬科和王石在哪裡,我估計絕大多數人會說,萬科在房地產這一渾水領域做成了清水企業。萬科不是富豪的企業,是企業家的企業。

我無意說,房地產富豪都是渾水摸魚之人,因為他們也是畸形市場下的蛋。不少房地產企業也在不斷追求規範化。但我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萬科和王石,與絕大多數的他們,氣質不一樣,追求不一樣,從企業創辦之初就不一樣。

王石最愛讀的書裡有一本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他多次提到過這本書。馬克斯•韋伯強調的道路是這樣的——“這種經濟是以嚴格的核算為基礎而理性化的,以富有遠見和小心謹慎來追求所欲達的經濟成功,這與農民追求勉強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與行會師傅以及冒險家式的資本主義的那種享受特權的傳統主義也是截然相反的,因為這種傳統主義趨向于利用各種政治機會和非理性的投機活動來追求經濟成功”。我相信王石創辦萬科的思想源泉中,就有這樣的影子。怎麼辦企業?怎麼成功?走什麼路?不走什麼路?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想好了。而且他永遠活在理想主義的80年代。

萬科等一大批中國優秀的市場化公司的成長與發展道路啟示我們,在機會多、規模大、法治與人治並存、市場與政策同在的中國市場上,求仁得仁,清者自清,既抓住市場機會證明商業上的成功,又恪守原則走正道,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三種才能

從王石看中國的商人和企業家階層,又會有哪些啟示呢?

商人並不天然就有一顆關心社會的心,誠實守信的心。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Veblen)在1904年提出,企業家是以機敏的和創造性的方法增加自己財富、權力和聲望的人,然而卻不能期望他們都會關心實現這些目標的某項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對社會是有利的,甚至這項活動對生產有害他們也不在乎。

1990年,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鮑莫爾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提出,企業家才能可以區分為生產性才能、非生產性才能和破壞性才能三種。生產性活動一般指企業家創業、生產、創新、研發等增加社會產出的活動,由於創新擴大了真實產出,所以說是一種“正和活動”;非生產性活動一般指企業家為獲得壟斷特權、特殊政策而進行的遊說等尋租活動,以及著眼于資源再分配的交易活動。這類活動只是產品和財富的轉移,並不增加社會總產出,因此是一種“零和活動”;破壞性活動比非生產性活動“更壞”,他們不是把資本投入生產性企業,而是設計方法竊取他人資產,不僅不能提高社會總產出,還會減少社會總產出,是一種“負和活動”。

上述三種類型的活動都可以獲利,成為富豪,但對社會總產出和真實價值的創造來說,其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我並不否認套利和投機也是一種才能,在某種意義上也有價格發現和消除資訊不對稱的積極作用,但我堅持認為,通過價值創新,實現產品與服務的真實產出的擴大,才是生產力發展的源泉。

為什麼在整個萬科之爭中,我始終堅持站在萬科管理層一邊,因為王石和他的團隊從1984年創立萬科起,一步一步證明了,他們是生產性、創新性的經濟活動的推動者,是陽光下的體制的建設者,是中國商業文明和社會資本的貢獻者。

王石讓企業家的企業笑到了最後,儘管他自己選擇了離開!

很多人都設想過萬科結局的N種選擇,我很欣慰,那些設想都沒有發生。從萬科大結局,我看到的是天道自行、正道自在的有希望的商業中國。

相信王石,相信未來

2013年,王石作為中國企業家論壇的輪值主席,在亞布力論壇上講到企業家的自我更新問題。他提出未來就在我們身上,企業家不要去抱怨,不要用移民的辦法應對社會的不確定,企業家精神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冒險精神,如果我們都移民出去,企業家的作用也就消失了。滔滔江水是一股一股溪流彙集而成的,中國的未來應該是民主、公平、正義、光明的,我們就像涓涓流水那樣,要從自己、從自己的企業做起,如果自己不這樣做,總是指望上面去改,那是沒有希望的。

2013年秋天我訪問王石的時候,他談到了中國的改革。他說,企業做到一定規模,每一次管理轉變、公司重組、戰略方向轉移,都要耗盡心力、脫胎換骨,相比企業來說,政府是一個大得多的機構,改革的難度幾何級數增長,所以企業家不能只期待政府解決問題,更應該行動、更應該改善。改革從來就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的事情,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需要全社會的一起努力。

王石未來向何處去?我深信他已經想好了,明確了,就像陽光一樣溫暖和明亮。這個飽經滄桑的勇者,會為中國的進步貢獻新的力量。

致敬王石,相信鬱亮,新的未來在你們的手中!

作品連結:

我的朋友王石,以及善與大意的代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