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1991年,山西新絳縣文管所為一座公園開研討會,遍請國內文物界專家,結論令人費解

【亦文亦物尋覓山西國寶古跡 第311期】

文/韓靜

國家文物局長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文章, 掀起一股園林保護浪

一 、國家文物局局長親臨現場

怎麼回事?上個世紀60年代,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的一段事。

王冶秋

當時, 聽說山西晉南一帶留存有隋代園林的遺跡, 但是山西本土的專家還不太敢下結論, 於是邀請了國家局局長親自考察;當時的官員辦事作風確實務實, 堂堂的國家高級幹部為了勘查文物親自跑地方。

王冶秋實地勘踏了新絳的絳守居園池之後, 認定這是一處國家級的文物, 但是此園當時破破爛爛, 面貌很不好;於是他回北京後, 就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名叫《撥開澀霧看園池》, 發表在了當年的《人民日報》上。

開篇的地方, 王局長就留下了一首通俗易懂的“打油詩”來講述晉南文化之深厚以及帶給他的震撼:

晉南好戲不尋常, 史跡綿延萬古長。

猿人更有猿人早, 那論唐虞與漢唐。

原來, 他們一行人本來是到這裡尋訪唐朝的書法名碑《碧落碑》的, 卻意外的聽說了這座古老的花園遺址;當時看了現場之後也不大敢斷代, 於是借閱了《絳州志》, 才最終確定。

碧落碑

唐朝的絳州刺史樊宗師寫了一篇《絳守居園池記》來記述它;可是呢,

這位刺史是個怪脾氣, 不肯好好寫, 非要賣弄學問, 一篇只有700多字的記述文愣是成了一千多年的文學公案, 成了文字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誰也無法注解, 文學史上把這篇晦澀難懂遊記稱為“澀”文, 不斷有學者解讀它, 大家樂此不疲, 反而留下了關於這座園林最早的文字記載。

鑒於這座園林在中國古代園林發展史上的重要位置, 山西考古研究所在1992年對它曾經進行了一次考古發掘, 而促成這次發掘的, 得益於之前的一場會議。

也正是這場會議, 才使絳守居園池有了今天的樣貌;此次會議不能不提, 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山西人保護文物的思路。

隋代花園

園內導覽圖

二、扒一扒背後的冷知識:

1991年11月, 新絳縣文管局為了保護這座罕見的隋代園林, 特地召開了一場《修復絳守居園池論證會議》, 請了一眾專家出席。

首先說新絳這個名字, 其實明顯是始於近代, 它在全國的知名度遠遠不如已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絳州;在古代的史書、典籍中, 但凡提到這裡一律是絳州, 建議考慮到其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身份, 予以恢復, 變膚淺的新絳為古韻盎然的絳州。

絳守居園池作為一座千年園林, 始建于隋代開皇年間, 原是州府花園, 是高官遊賞的地方, 它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共1400多年, 地形地貌保存基本完整, 是我國目前園林建築史上唯一的隋代花園(州府)遺址。

現存明代的嘉禾樓、碑刻、明代重修洄蓮亭、半亭、東南方向斛律光墓,都是珍貴的文物,他們本身也是這座園林歷史的組成部分。

古碑

中亭

那麼,修復這座園林又有什麼問題呢?還真有。

最主要是沒有先例可做參考,現在的大多數園林主要集中在南方,多屬明清,可以說風格迥異;因此,要修復這所千年園林,還真的狠下點功夫,當時會議形成了幾點意見:

第一:借鑒山西永濟普救寺(即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生地)的工程經驗,進行考古發掘,儘量取得靠譜的歷史資料,提供史實史實依據

第二:廣泛收集典籍材料,如明代《絳州志》、光緒《絳州志》、《絳守居園池碑記》,展子虔的《遊春圖》、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及各家注本。

第三:加強史料研究的進度,對於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要重點解讀,畢竟它才是這座園林最直接的記述,真正弄懂裡面所寫的歷史原貌,才能為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

作為歷史名園,它曾經吸引過很多文人墨客,比如唐宋時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梅堯臣、范仲淹,都曾經在這裡留下了吟花詠柳的詩詞。

當然,修復後的園林除了要體現歷史感外,也要有時代美的反映;

古亭

它修復的年代是90年代,在原材料、工程設計上也要展現出90年代的特點,除了有藝術感外更應該聚集遊覽功能。正是因為有了這次會議,現在的絳守居園池才在後期修整中保留了簡單、素雅、淡然、風趣的園林風格,同時兼具古樸、蒼勁的氣魄和山林野趣的意旨,但凡是有爭論的地方,一律採取了保留的態度,這樣的謹慎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正確的。

下一講告訴大家它曾經在歷史上一段崢嶸歲月,敬請訂閱。

是我國目前園林建築史上唯一的隋代花園(州府)遺址。

現存明代的嘉禾樓、碑刻、明代重修洄蓮亭、半亭、東南方向斛律光墓,都是珍貴的文物,他們本身也是這座園林歷史的組成部分。

古碑

中亭

那麼,修復這座園林又有什麼問題呢?還真有。

最主要是沒有先例可做參考,現在的大多數園林主要集中在南方,多屬明清,可以說風格迥異;因此,要修復這所千年園林,還真的狠下點功夫,當時會議形成了幾點意見:

第一:借鑒山西永濟普救寺(即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生地)的工程經驗,進行考古發掘,儘量取得靠譜的歷史資料,提供史實史實依據

第二:廣泛收集典籍材料,如明代《絳州志》、光緒《絳州志》、《絳守居園池碑記》,展子虔的《遊春圖》、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及各家注本。

第三:加強史料研究的進度,對於樊宗師的《絳守居園池記》要重點解讀,畢竟它才是這座園林最直接的記述,真正弄懂裡面所寫的歷史原貌,才能為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

作為歷史名園,它曾經吸引過很多文人墨客,比如唐宋時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梅堯臣、范仲淹,都曾經在這裡留下了吟花詠柳的詩詞。

當然,修復後的園林除了要體現歷史感外,也要有時代美的反映;

古亭

它修復的年代是90年代,在原材料、工程設計上也要展現出90年代的特點,除了有藝術感外更應該聚集遊覽功能。正是因為有了這次會議,現在的絳守居園池才在後期修整中保留了簡單、素雅、淡然、風趣的園林風格,同時兼具古樸、蒼勁的氣魄和山林野趣的意旨,但凡是有爭論的地方,一律採取了保留的態度,這樣的謹慎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正確的。

下一講告訴大家它曾經在歷史上一段崢嶸歲月,敬請訂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