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最莫名其妙的“文字獄”,雍正判完乾隆再判

看到“文字獄”這三個字, 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這祖孫三代大清王朝的帝王親手製造了一百多起案件, 波及的人非常多。 千古一帝康熙期間多達二十多起, 以殘暴著稱的雍正就更不必說了, 而乾隆皇帝在位期間的“文字獄”案件也是比雍正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乾隆在位期間的“文字獄”案件以腥風血雨出名, 但是今天我們要來說不是這些案件, 而是“屈大均”案。

首先請大家來跟我認識一下這個冤大頭, 屈大均。 屈大均是大清王朝初期的文學家, 原先的本名叫做紹隆, 字介子, 號翁山, 後來才改名為屈大均, 是廣東番禺人, 明朝的餘黨。 在大清的士兵佔領廣州前後參加過抵抗清朝的組織, 結果顯然是失敗的, 然後就剃度皈依佛門, 不問世俗, 他為他的住所之地提名為“死庵”, 還用了明朝的永曆銅錢, 系上黃色的絲帶, 掛在腰間,

以此來表明心裡住著明朝的決心。

有才華有抱負的人, 怎麼可能甘心遁入空門呢?於是當了不久的和尚就還了俗。 接連五個月寄讀在祁氏的寓山園裡面。 出了祁氏的寓山園之後就各種遊歷, 並且和當時的顧炎武、李因篤等有意反清複明之士密謀“反清”的事情,

在1659年也就是順治十六年, 以失敗告終。 於是又選擇避世, 隱居在桐廬。

在康熙二十年, 鄭成功的後代鄭克爽正式向清朝投降, 屈大均因此覺得反清複明已經沒有了希望, 於是帶著一家老小回到番禺, 以寫詩度日, 直到死都沒有出山。

在回到番禺的這段時間裡,

屈大均用他的寫詩才華, 以五言詩表明對大清王朝的不滿, 寫出很多清兵的殘暴和控訴, 當然也對戰爭下普通老百姓的疾苦生活表示同情。 也因此和陳恭尹、梁佩蘭二人齊名曰“嶺南三大家”。

1730年也就是“文字獄”盛行的雍正八年, 屈大均的著作《翁山文外》、《翁山詩外》等等作品被大肆焚燒, 屈大均的二子屈明洪知道後也就主動到廣州投案自首。 因是自首, 所以最後被輕判, 屈明洪及其子被發配戍邊。

接下來更奇葩的是四十多年後, 這屈大均案件又有新的進展。

原來是乾隆皇帝在派人在編著《四庫全書》時, 來到廣東查獲屈大均後人收藏的《翁山詩外》。 在帝王看來這實在是大逆不道之事, 這《翁山詩外》可是禁書系列, 當時的督撫相當果敢, 依著大清律例對屈大均的後人屈稔禎、屈昭泗進行處罰, 罪及斬立決。

不過還好這屈大均的後代屈稔禎、屈昭泗只是略微識丁,乾隆又為了“取信於民”便饒了這兩個無關痛癢的人。

兩人雖沒有事情,但據載乾隆皇帝以編制《四庫全書》之名燒毀了七十多萬的名著,對我國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不過還好這屈大均的後代屈稔禎、屈昭泗只是略微識丁,乾隆又為了“取信於民”便饒了這兩個無關痛癢的人。

兩人雖沒有事情,但據載乾隆皇帝以編制《四庫全書》之名燒毀了七十多萬的名著,對我國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