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潘金蓮族人聯合狀告馮小剛: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名字陰影下

一群潘姓族人把馮小剛告上法庭, 他們自稱“潘金蓮”是其先人, 要為她恢復名譽。 今日, 朝陽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外人覺得荒誕, 但對於那群族人來說, 這是他們永遠無法緩解的關於“名”的焦慮。

《我不是潘金蓮》範冰冰飾演上訪者李雪蓮。 圖 / CFP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姚胤米 編輯 / 金赫

“要搞, 就搞個大的”

59歲的潘金蓮沒有出庭。

按照她的家人的說法, 這位廣東省增城市的農村婦女, 已經在病床上躺了七八年。 最近這半年, 癌變讓她幾乎脫了人形, 連話都說不利索, 只能通過看別人在紙上寫的字, 再用點頭和搖頭兩個動作向世界表達態度。

去年9月上旬的一天, 潘金蓮點頭了。

那天, 堂弟潘新發告訴她, 潘氏族人們想找一個“潘金蓮”, 以她的名義起訴導演馮小剛和作家劉震雲“侵犯名譽權”, 問她同不同意。

當時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正準備上映。 這部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

講述了一個叫李雪蓮的女人, 因為被丈夫罵是潘金蓮, 一狀告了十年, 她要對所有人說:“我不是潘金蓮。 ”電影開頭還加了一句:“自宋朝到如今, 人們都把不正經的女人稱為潘金蓮。 ”

這句話引發了潘氏宗族的不滿。

第二天, 家在江西九江的潘勇把當地法院和檢查系統的朋友請到家裡喝茶, 特地問了導演和編劇這麼做有沒有毛病。 朋友說, 確實有點問題。 “幹。 ”他說, 他準備走法律途徑, 告狀。

潘勇先在網上把劉震雲的原著買了, 20塊包郵, 幾天就看完了。 裡面凡是提到“潘金蓮”的地方, 他都畫了出來, 夾好了小紙條。

他還去了圖書館, 找法條:大書架上, 《民法》《商法》依次排列。 他在書架前自拍了一張, “都是證據”。

帶著這些“證據”, 9月初,

“潘氏後裔為蒙冤先人正名座談會”在合肥召開, 50多個全國各省宗親會的核心骨幹出席了會議, 會上大家做了發言。

籌畫會議期間, 宗親本來定的是“先祖”。 潘勇不同意, 說“祖”是男的, 潘金蓮只能用“先人”。

研討會的結論是, 潘氏族人共同發起正名行動, “要搞,

就搞個大的, 馮小剛劉震雲不是有名麼, 就告他們, 要殺一儆百, 讓文藝工作者以後都不敢隨便拿潘家人尋開心”。

按照他們的說法, 起訴立案要想名正言順, 以“潘金蓮後人”的名義告狀, 在法律上行不通。 那就繞一下, 拿現實的“潘金蓮”說事兒, 所以就得先找個“潘金蓮”。

證據

正名行動開始後, 潘家族人, 在湖南做記者的潘利求四處尋找“潘金蓮”。 他想寫一寫她們的故事。 這些叫“潘金蓮”的女人, 多半都生活在偏遠的深山農村, 因為父母文化程度不高, 沒聽說過“潘金蓮”, 所以才取了這個名字。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潘利求說, 她們聽完後覺得這事本來就不光彩, 不跟著摻和。

只有廣東增城的“潘金蓮”同意出面。

潘金蓮的堂弟潘新發說,

潘金蓮身體不好, 無法出庭。 他的兩個兒子聽說後, 同意以她的名義起訴。 而他們都同意了, 潘金蓮也就點頭了。

潘金蓮也是後來才知道, 這個《水滸傳》中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女子, 因為心狠手辣、淫蕩成性, 被別人戳著脊樑骨罵。 而她的兩個兒子早已經長大成人了。 潘新發說, 他們到現在都不好意思說母親的名字, 這聽起來心酸。

2009版《水滸傳》潘金蓮劇照。圖自網路

起訴需要錢,潘勇趕往北京、北戴河,找宗親裡的金主們“化緣”。幾個頗具實力的宗親問他,案子有什麼困難,潘勇說缺錢。北京的一位“宗親大哥”一聽,立馬給了兩萬。

潘勇在潘家園附近的酒店長住了兩三個月,和宗親商量對策,找律師諮詢意見。

他還和一個影視圈人士吃了頓飯,這位人士曾與馮小剛合作過。酒後,對方坐在他旁邊說:“大哥,馮導兒,人不錯啊,非要搞他麼?”潘勇聽了心裡不爽,“什麼叫我搞他啊,是他們搞我們潘家人”。

叼著煙、翹著腿、穿著中式棉麻休閒裝的潘勇回憶起當天的場景,臉上忿忿:“他罵我,我還得先放他一馬?”

為了搜集證據,潘勇一個人坐上綠皮車,從九江專門跑到“歷史上的潘金蓮”的老家清河縣,見了《清河縣誌》的主編,拿走了縣誌記載的“歷史證據”。按照潘勇等人的說法,歷史上真存在一個潘金蓮,這個潘金蓮賢良溫淑,乃是大家閨秀。

武植祠 圖自網路

他還去了“武植祠”,拍下了據說是施耐庵後人施勝辰為武、潘兩家人作的“道歉詩”。在祠堂門口,他和“武植”的後人們合了影。潘勇說,“歷史上的武植”相貌不俗,身材高大,不像小說寫的那樣。

最叫他糾結的是電影上映後,潘勇在去不去看電影之間糾結了很久:不去,不能取證,去,反倒給馮小剛貢獻了票房,這錢花得不甘心。斟酌再三,他還是和另外三個宗親去電影院看了電影。

“馮小剛這麼大導演,這次算是栽了。”潘勇說,他們當時坐最後一排,一邊看,一邊討論。

官司

案子由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由於被告太多,去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未能如期開庭。當時起訴書上9個被告中有2個沒來,其中就有導演馮小剛。

圖自網路

3月21日上午,案件終於開庭了。8點半一過,六個全國各地趕來的潘姓人向法院走去。

這次開庭前兩天,華誼公司的法務人員向每日人物稱,“自己及同事均沒有聽過這個訴訟”。到了法庭,潘姓人還是沒能見到馮小剛和劉震雲本人。馮小剛與華誼兄弟委託了一家律所,劉震雲和出版社委託了另一律所。

臨沂來的潘姓宗親看起來心情不錯,第一次他就想來,因為“實在不同意群裡別的宗親的意見,這案子怎麼能輸呢?”他覺得,《清河縣誌》明明寫得那麼清楚了,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打馬虎眼。

當天看庭的審判廳面積很小,被告代理人來了五個人,旁聽席只剩三個。這意味著很多潘家人只能站在庭外的走廊裡。隨著庭審的進展,一門之隔,潘家幾個宗親激烈討論起來,恨不得直接站在法官面前表達意見。

潘家的訴訟目的很明確:一、刪除電影中兩處提到潘金蓮的旁白與臺詞;二、被告做公開道歉並賠償名譽損失費1000元。

潘勇補充說:“我們不為了錢,就為了一口氣,為了名譽。”他說得義憤填膺,但被法官以“發言與訴訟目的無直接關聯”為由打斷了。

馮小剛的受雇律師反駁稱:導演受雇于投資方,是依法、依約拍攝電影。且作品中提到的“武松”“西門慶”是基於施耐庵的《水滸傳》,作品中的潘金蓮指的是“那裡面”的潘金蓮。

劉震雲的律師就一句話,“原告的訴訟請求均指向電影,與書籍作者和出版方無直接關聯。

庭審幾乎從一開始就變成了潘家人和馮小剛的單獨對峙。潘家人拿出了《清河縣誌》原件,新的,足有十幾釐米厚,這是他們最有力的證據。被告律師拿過來翻了翻,陳述理由:《清河縣誌》發行數量只有幾千冊,與《水滸傳》幾百年來廣為流傳相比,其知名度遠遠不及,不能成為原告舉證被告忽視史實的直接理由。

《清河縣誌》稱,據民間傳說,歷史上真有潘金蓮其人。圖自網路

《清河縣誌》是原告方的關鍵證據,被告律師在縣誌中涉及“潘金蓮”的部分,找到了五個字“在清河傳說”,由此推導潘家人認為縣誌就是史實的理由不充分。

“縣誌是民間傳說,《水滸傳》也是杜撰,為什麼偏偏用了《水滸傳》裡的潘金蓮?”潘家的律師這樣反駁。

委屈

案件沒有當庭宣判。雖說增城潘金蓮的精神受損物理性證據很難取證。不過,潘家人說,現實生活中,的確有20多歲的姓潘名金蓮的女性找工作期間,受到歧視,紛紛到派出所改名。

“男的嘛,就罵你是潘仁美的後代,女的嘛,就說你是潘金蓮的後人,反正沒一個好人。”湖南的潘利求說,他從小到大不知道受到多少同學和同事的“變相歧視”。

從江蘇泰州坐了一夜臥鋪車的潘氏後人潘定亞,小時候因為這個和人動過手。回了家後,他問父親:“潘仁美真的是壞人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親說:“好人壞人,我也說不清。”

按照他們的說法,“潘仁美”和“潘金蓮”兩個名字,籠罩了好幾代潘姓人的童年生活,為這兩個名字正名成為一些人的夙願。

“金蓮、金蓮,多好的字啊,女孩兒叫起來多好聽。”潘勇說,就因為當初《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故事,我們潘家的女孩都不敢取這個名字,憑什麼?

在潘家人看來,“潘”字本來是百家姓裡最好的姓:有水、有米、有田。宗親會的成立,集結了各省市的潘姓人,遍佈政法商娛,要人脈有人脈,要資源有資源,要財富有財富,這給正名行動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別人罵我們腦殘,你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腦殘?”潘定亞抱著胳膊,指著幾位正名行動的主要參與人說,笑容裡透著十足的底氣。

但事實上,正名行動在潘式宗親內部,也是有爭議的。質疑最多的行動的意義:做這個能有啥用?有錢還不如幫助宗親裡的弱勢群體。

在正名行動的核心成員看來,幫扶弱勢群體是一回事,給祖先正名也不能忽視。“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因此抬不起頭”,山東淄博的潘明生說,自己快四十的年紀了,每當別人說“你是潘金蓮的潘”時,他臉上心裡還是覺得臊得慌。

除了打官司之外,潘家人說,已經有宗親投資出品了一部電視劇,名字就叫《我是潘金蓮》,主演是曾經在《恨鎖金瓶》中扮演“潘金蓮”的香港女星溫碧霞。

可在搜尋引擎中同時鍵入“我是潘金蓮”和“溫碧霞”關鍵字時,最新的消息顯示,並沒有潘家人口中“一部長達幾十集的電視劇”。倒是有一部網路大電影,作品的名字是《我不是西門慶》。

不過這些資訊對於潘姓人來說,似乎並不關鍵。他們篤信的是,那部作品裡的“潘金蓮”和“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一樣,不是個壞女人。

他們覺得,官司是輸是贏都不要緊,“至少我們一起做了努力”。潘新發倒是有點隱隱擔心,“萬一馮小剛反過頭來又說我們誹謗,我們家也賠不起。”這個風險他沒敢和堂姐的兩個兒子說。

每人互動

你同情潘金蓮嗎?

2009版《水滸傳》潘金蓮劇照。圖自網路

起訴需要錢,潘勇趕往北京、北戴河,找宗親裡的金主們“化緣”。幾個頗具實力的宗親問他,案子有什麼困難,潘勇說缺錢。北京的一位“宗親大哥”一聽,立馬給了兩萬。

潘勇在潘家園附近的酒店長住了兩三個月,和宗親商量對策,找律師諮詢意見。

他還和一個影視圈人士吃了頓飯,這位人士曾與馮小剛合作過。酒後,對方坐在他旁邊說:“大哥,馮導兒,人不錯啊,非要搞他麼?”潘勇聽了心裡不爽,“什麼叫我搞他啊,是他們搞我們潘家人”。

叼著煙、翹著腿、穿著中式棉麻休閒裝的潘勇回憶起當天的場景,臉上忿忿:“他罵我,我還得先放他一馬?”

為了搜集證據,潘勇一個人坐上綠皮車,從九江專門跑到“歷史上的潘金蓮”的老家清河縣,見了《清河縣誌》的主編,拿走了縣誌記載的“歷史證據”。按照潘勇等人的說法,歷史上真存在一個潘金蓮,這個潘金蓮賢良溫淑,乃是大家閨秀。

武植祠 圖自網路

他還去了“武植祠”,拍下了據說是施耐庵後人施勝辰為武、潘兩家人作的“道歉詩”。在祠堂門口,他和“武植”的後人們合了影。潘勇說,“歷史上的武植”相貌不俗,身材高大,不像小說寫的那樣。

最叫他糾結的是電影上映後,潘勇在去不去看電影之間糾結了很久:不去,不能取證,去,反倒給馮小剛貢獻了票房,這錢花得不甘心。斟酌再三,他還是和另外三個宗親去電影院看了電影。

“馮小剛這麼大導演,這次算是栽了。”潘勇說,他們當時坐最後一排,一邊看,一邊討論。

官司

案子由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由於被告太多,去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未能如期開庭。當時起訴書上9個被告中有2個沒來,其中就有導演馮小剛。

圖自網路

3月21日上午,案件終於開庭了。8點半一過,六個全國各地趕來的潘姓人向法院走去。

這次開庭前兩天,華誼公司的法務人員向每日人物稱,“自己及同事均沒有聽過這個訴訟”。到了法庭,潘姓人還是沒能見到馮小剛和劉震雲本人。馮小剛與華誼兄弟委託了一家律所,劉震雲和出版社委託了另一律所。

臨沂來的潘姓宗親看起來心情不錯,第一次他就想來,因為“實在不同意群裡別的宗親的意見,這案子怎麼能輸呢?”他覺得,《清河縣誌》明明寫得那麼清楚了,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打馬虎眼。

當天看庭的審判廳面積很小,被告代理人來了五個人,旁聽席只剩三個。這意味著很多潘家人只能站在庭外的走廊裡。隨著庭審的進展,一門之隔,潘家幾個宗親激烈討論起來,恨不得直接站在法官面前表達意見。

潘家的訴訟目的很明確:一、刪除電影中兩處提到潘金蓮的旁白與臺詞;二、被告做公開道歉並賠償名譽損失費1000元。

潘勇補充說:“我們不為了錢,就為了一口氣,為了名譽。”他說得義憤填膺,但被法官以“發言與訴訟目的無直接關聯”為由打斷了。

馮小剛的受雇律師反駁稱:導演受雇于投資方,是依法、依約拍攝電影。且作品中提到的“武松”“西門慶”是基於施耐庵的《水滸傳》,作品中的潘金蓮指的是“那裡面”的潘金蓮。

劉震雲的律師就一句話,“原告的訴訟請求均指向電影,與書籍作者和出版方無直接關聯。

庭審幾乎從一開始就變成了潘家人和馮小剛的單獨對峙。潘家人拿出了《清河縣誌》原件,新的,足有十幾釐米厚,這是他們最有力的證據。被告律師拿過來翻了翻,陳述理由:《清河縣誌》發行數量只有幾千冊,與《水滸傳》幾百年來廣為流傳相比,其知名度遠遠不及,不能成為原告舉證被告忽視史實的直接理由。

《清河縣誌》稱,據民間傳說,歷史上真有潘金蓮其人。圖自網路

《清河縣誌》是原告方的關鍵證據,被告律師在縣誌中涉及“潘金蓮”的部分,找到了五個字“在清河傳說”,由此推導潘家人認為縣誌就是史實的理由不充分。

“縣誌是民間傳說,《水滸傳》也是杜撰,為什麼偏偏用了《水滸傳》裡的潘金蓮?”潘家的律師這樣反駁。

委屈

案件沒有當庭宣判。雖說增城潘金蓮的精神受損物理性證據很難取證。不過,潘家人說,現實生活中,的確有20多歲的姓潘名金蓮的女性找工作期間,受到歧視,紛紛到派出所改名。

“男的嘛,就罵你是潘仁美的後代,女的嘛,就說你是潘金蓮的後人,反正沒一個好人。”湖南的潘利求說,他從小到大不知道受到多少同學和同事的“變相歧視”。

從江蘇泰州坐了一夜臥鋪車的潘氏後人潘定亞,小時候因為這個和人動過手。回了家後,他問父親:“潘仁美真的是壞人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親說:“好人壞人,我也說不清。”

按照他們的說法,“潘仁美”和“潘金蓮”兩個名字,籠罩了好幾代潘姓人的童年生活,為這兩個名字正名成為一些人的夙願。

“金蓮、金蓮,多好的字啊,女孩兒叫起來多好聽。”潘勇說,就因為當初《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故事,我們潘家的女孩都不敢取這個名字,憑什麼?

在潘家人看來,“潘”字本來是百家姓裡最好的姓:有水、有米、有田。宗親會的成立,集結了各省市的潘姓人,遍佈政法商娛,要人脈有人脈,要資源有資源,要財富有財富,這給正名行動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別人罵我們腦殘,你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腦殘?”潘定亞抱著胳膊,指著幾位正名行動的主要參與人說,笑容裡透著十足的底氣。

但事實上,正名行動在潘式宗親內部,也是有爭議的。質疑最多的行動的意義:做這個能有啥用?有錢還不如幫助宗親裡的弱勢群體。

在正名行動的核心成員看來,幫扶弱勢群體是一回事,給祖先正名也不能忽視。“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因此抬不起頭”,山東淄博的潘明生說,自己快四十的年紀了,每當別人說“你是潘金蓮的潘”時,他臉上心裡還是覺得臊得慌。

除了打官司之外,潘家人說,已經有宗親投資出品了一部電視劇,名字就叫《我是潘金蓮》,主演是曾經在《恨鎖金瓶》中扮演“潘金蓮”的香港女星溫碧霞。

可在搜尋引擎中同時鍵入“我是潘金蓮”和“溫碧霞”關鍵字時,最新的消息顯示,並沒有潘家人口中“一部長達幾十集的電視劇”。倒是有一部網路大電影,作品的名字是《我不是西門慶》。

不過這些資訊對於潘姓人來說,似乎並不關鍵。他們篤信的是,那部作品裡的“潘金蓮”和“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一樣,不是個壞女人。

他們覺得,官司是輸是贏都不要緊,“至少我們一起做了努力”。潘新發倒是有點隱隱擔心,“萬一馮小剛反過頭來又說我們誹謗,我們家也賠不起。”這個風險他沒敢和堂姐的兩個兒子說。

每人互動

你同情潘金蓮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