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杉杉來了|從“不要太瀟灑”到“全球第一”,他是怎麼做到的?

杉杉牌西服, 不要太瀟灑。

這是央視歷史上第一句服裝廣告

頗具年代感

可能會讓很多父輩倍感親切

從中國西裝第一品牌到鋰電材料全球第一

杉杉集團是怎麼做到的?

來聽聽它的掌門人怎麼說——

6月

27日

下午

市委中心組舉行學習報告會, 邀請上海新滬商聯合會會長、中國杉杉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作《從杉杉發展看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專題報告。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出席並會見鄭永剛一行, 為鄭永剛頒發西安市政府經濟顧問聘書。 市長上官吉慶主持報告會。

|王永康會見鄭永剛|

|王永康向鄭永剛頒發聘書|

永康書記指出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細胞”, 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西安要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畫”,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為西安創造更強大的發展動能, 加速追趕超越步伐。 大西安需要更多優秀民營企業家前來助力,

需要民營經濟的大發展。

西安正處在眾多機遇疊加的黃金髮展期, 具備多種資源優勢。 希望杉杉集團這樣的民營企業“領頭羊”多到大西安傳經送寶, 開闢新天地、佔據新高地。 市委、市政府和各級各部門將全力支援各類民營企業發展, 讓大項目、好項目更快更好落地, 實現共贏。

|上官吉慶講話|

吉慶市長說

要更新觀念、搶抓機遇, 學習先進、拓展思路, 在轉型升級中求發展。 要強化創新、做優品牌, 發揮主體作用, 強化人才培養, 努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知名品牌的民營經濟骨幹企業。 要健全機制、夯實保障, 深入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畫”, 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更寬領域參與西安發展建設。

報告會上, 鄭永剛講述了自己帶領杉杉集團發展壯大中三次關鍵轉型升級的經歷, 分享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艱苦奮鬥歷程。 其中的精彩故事, 讓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鄭永剛講述企業轉型升級歷程|

1借款三萬 去中央電視臺打廣告

1989年5月, 鄭永剛接手杉杉的前身——寧波甬港服裝總廠。 這是一個資不抵債、三年換了三任廠長的困難企業, “當時的廠子裡, 男工人在打撲克, 女工人在織毛衣, 大家都沒活兒幹。 ”

經過調研走訪, 鄭永剛發現, 甬港服裝廠雖然在設備和工藝技術方面, 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但由於產品沒有市場, 所以連續虧損。 “那個年代, 全國的服裝廠廠長都在忙於生產, 在產品上做文章。 而我不懂做衣服, 我開始思考, 有什麼東西是比衣服本身更有價值的?”

“從深圳到廣州的火車上, 我看到對面的年輕人穿著進口的舊西裝。 我就在想, 為什麼這些年輕人不買我們物美價廉的新西裝, 卻穿著進口的舊西裝?”最後, 鄭永剛得出了結論——沒有品牌的產品是無法和消費者產生共鳴的。

經過思維的創新, 鄭永剛決定在“做品牌”上下功夫。 隨後, 他借款三萬元, 不是給工人發工資, 也不是買面料, 而是跑到北京, 去中央電視臺打廣告。 於是, “杉杉西服, 不要太瀟灑”這句幾代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誕生了!

這則廣告的效應很快顯現了——產品上市後, 上海四家鋪貨的服裝店全部排起了長龍,成本不到百元的西裝賣到了五六百元。“企業要發展,創新思路非常重要,思路就是出路。”鄭永剛說。

2從“中國服裝上市第一股”到“新能源鋰電池材料全球第一”

“企業有了品牌後,還需要機制的保障。”1991年,在鄭永剛的帶領下,杉杉開始探索企業改制,先從國有改成集體,隨後再改為股份制。1996年,杉杉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為什麼要上市?是為了提升管理和經營格局。對於企業來講,越是公開透明,越是規範有監管,才越有發展機會,走得也就越長遠。”

上世紀末,在杉杉最輝煌興旺的時候,鄭永剛開始思考轉型的事情。“說實話,作為一個計劃經濟的老企業,我們的服裝做得再好,也很難做成優衣庫、Zara那樣的國際知名度。因為不管是工藝、技術,還是設計,我們都在跟隨時尚,而不是引領時尚。”

在鄭永剛看來,既然改變不了在服裝領域的被動局面,那就需要改變企業的戰略決策。1999年,鄭永剛將杉杉總部移師上海,開始尋找新的轉型機會,實施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上海有資訊,有人才,這是企業發展的核心。”

1999年5月,杉杉與鞍山熱能研究院簽署合作協定,共同投資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雙方投資的國家863項目——“中間相碳微球”正式投產,終結了日本企業對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壟斷。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的杉杉,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材料生產商。

3走產融結合之路 歷數成功轉型“法寶”

2011年起,杉杉開始了第三次戰略轉型,進入了產融結合的發展期。一手培育旅遊文化、醫療健康、新能源等未來產業;一手緊抓保險、證券、投行、基金等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是很有必要的。它們是企業的兩個輪子,雙輪驅動,企業才能發展。”

談起杉杉三次轉型的經驗,鄭永剛分享了這樣幾個“法寶”:企業發展要有超前的意識和佈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流的企業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才;制度保障是根本;開放包容是創新之母,沒有開放包容的胸懷就沒有企業創新發展之路;大企業發展需要文化的支撐,杉杉的企業文化“正直,負責,創新,奉獻”是企業的精神指引。

談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人才,鄭永剛說:“我要給科研人員提供居住條件,要幫他們的太太找工作,還要幫他們的孩子解決上學問題。對於科研人員而言,除了讓他們有股權,有尊嚴,還要讓他們安居,樂業,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要素,很多要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事情的結果,缺一不可。”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鄭永剛細數了杉杉集團的三次關鍵的轉型升級,分享了杉杉集團發展中大膽開拓創新、精准市場預判等寶貴經驗,對西安理清發展思路、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學習借鑒意義。

會上

十多位與會人員

結合實際積極提問

鄭永剛逐一解答

現場氣氛熱烈

市政府副市長 強曉安

Q

西安地區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中,如何解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難題?

鄭永剛:企業的發展,人才是根本保證。人才從哪兒來?有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兩條路可以走。對於人才而言,好的平臺環境和機制保障非常重要,要和人才進行資本和資源的共用。

市政協副主席

市工商聯主席 王歡暢

Q

西安的民營企業,如何利用西安眾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促進全市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鄭永剛:對企業來說,沒有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對科研院所而言,技術要經過產業化才更有價值。在此基礎上,民營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一定要靠共贏的機制來進行保障。

灞橋區區委書記 貟笑冬

Q

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需要當地政府做什麼?

鄭永剛:政府對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推動性上,比如通過中心組學習這種方式,為企業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等;其次,政府的相關政策要到位,要讓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楊林控股(杭州天和高科技產業園)副總裁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朱冬生

Q

您前面三次轉型升級都很成功,從第一次轉型做服裝行業,到第二次轉型做新能源,到如今轉型做國際化和產融結合。請問您還會有第四次轉型升級嗎?

鄭永剛:對於杉杉集團來說,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只要當好新能源領導者,做好產融結合這兩件事就行了。對我個人而言,我準備在70歲以後轉型做慈善。

雁塔區區長 趙小林

Q

西安正在積極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畫”。民營企業要轉型升級,我們政府要如何去助力?結合您的經驗,我們應該首先做好哪些工作?

鄭永剛:政府首先要營造好環境,因為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一個公平的環境很重要;其次是政策,各項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要到位;最後,要為企業疏通各種資源,讓它們能夠充分利用。

市工信委副主任 陳大為

Q

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過程中,如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鄭永剛:融資難、融資貴其實是個偽命題。要解決融資難,核心問題是要建立風險機制,例如由政府和社會共同發起,成立引導基金,交由專業的投資機構來運營,這樣既符合市場規則,也具有可行性。

市工商聯副主席

榮民控股集團副總裁 史曆榮

Q

民營企業如何建立授權體系以及合夥人機制和激勵機制,以推進企業快速發展?

鄭永剛:機制保證人才。我從來不干涉合夥人的具體事務,只給他們提供平臺,和他們共用經濟。合夥人不是我的下屬,而是我的合作夥伴,我們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利益分享,這就是我認為的合夥人機制。

新城區區長 仵江

Q

近年來,受電商衝擊等因素影響,新城區的傳統商貿——批發市場逐漸失去往日繁榮。請問,在促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鄭永剛:電商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時代潮流,要學會順應和淘汰。可結合西安市、新城區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好的轉型發展模式。

市貿促會副會長 張庚元

Q

民營企業如何利用商會的平臺發展自己?

鄭永剛:企業家需要新思想的頭腦風暴,需要碰撞火花,而商會正是這樣一個提供經驗交流和學習分享的平臺;不管大企業、小企業,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商會也是一個抱團取暖的平臺。此外,做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也是商會的價值所在。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黨委書記

管委會主任 康軍

Q

西安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大都是單打獨鬥,既缺少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協作機會,也難以得到高校、科研院所、社會資本的橫向幫扶。結合杉杉發展經驗,您對破解這一難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有什麼好建議?

鄭永剛:中小微企業要把握好時代趨勢,敞開合作胸懷,從合作中尋求機會。這種合作應該是相互尊重的、保障雙方利益的。合作的胸懷和理念,決定你是否可以成為佼佼者。

市工商聯副主席

中興通訊總裁助理 魏博

Q

杉杉集團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怎樣才能讓人才源源不斷供給?

鄭永剛:留住人才要靠企業自身的發展。企業要有願景,要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要讓他們體現出價值。此外,留住人才,還需要靠激勵機制來保障。

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 黃瑜暉

Q

從開發區角度來說,想扶持企業發展,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鄭永剛:開發區除了要給企業提供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服務外,還要營造企業所需要的環境和氛圍,比如進行產業集聚等。此外,開發區還要打通產品上下游各個環節,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整場報告會氣氛熱烈

互動頻頻

來聽聽大家的感受吧!

1

“這場報告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拓展了思路。”西安市政府副市長強曉安說,我將把這些寶貴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為人才搭建平臺、創新機制上下功夫,真正從企業角度出發,為民營企業做好服務,促進西安民營經濟發展。

2

楊林控股(杭州天和高科技產業園)副總裁、浙江大學客座教授朱冬生說,鄭永剛分享的杉杉集團的發展歷程,讓我體會到了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感受頗深。我將結合實際、認真思考,學習借鑒這些寶貴經驗,促進所在企業發展得更快更好。

3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政策不能光寫在紙上,要落在實處。”這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黃瑜暉聽完報告後,印象最深刻、受啟發最大的兩句話。“下一步工作中,我們會在制定優惠政策的同時,更加注重政策的落實、落地,讓好政策真正助力企業發展。”

4

西安市工商聯副主席、中興通訊總裁助理魏博告訴小布,這場報告讓他獲益匪淺。“作為西安的民營企業,我們中興通訊也感受到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我們會全力為大西安大發展貢獻力量。”

5

聽完報告,西安市工信委副主任陳大為最大的感受是“非常實在”。他認為,報告通過大量案例和杉杉集團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問題,說明了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對於民營企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西安的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

6

雁塔區區長趙小林非常欽佩鄭永剛的魄力和膽識,以及搶抓機遇的眼光。“這讓我看到了民族企業的精神和民營企業家的情懷。”他說,雁塔區的經濟總量雖然全省第一,但客觀來講,非公經濟小、散、缺拳頭、缺龍頭等問題依然存在。“要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我們就得用‘五星級’的服務和‘店小二’的精神,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政務環境,真正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7

聽了鄭永剛的報告後,西安市貿促會副會長張庚元發現了市貿促會與新滬商聯合會兩者間的共同之處——都是聯繫政府和民營企業家的重要樞紐和平臺。他說,新滬商聯合會的很多經驗和具體做法為市貿促會提供了重要借鑒,“我們今後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為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做好服務工作,架起政府和民營企業家之間的‘連心橋’。”

報告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各區縣、西鹹新區、各開發區設分會場。市級領導,各級各部門負責同志和新滬商聯合會代表團、杭州市工商聯新生代企業家代表團的66位嘉賓以及100名西安民營企業家代表在主會場參會。

上海四家鋪貨的服裝店全部排起了長龍,成本不到百元的西裝賣到了五六百元。“企業要發展,創新思路非常重要,思路就是出路。”鄭永剛說。

2從“中國服裝上市第一股”到“新能源鋰電池材料全球第一”

“企業有了品牌後,還需要機制的保障。”1991年,在鄭永剛的帶領下,杉杉開始探索企業改制,先從國有改成集體,隨後再改為股份制。1996年,杉杉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為什麼要上市?是為了提升管理和經營格局。對於企業來講,越是公開透明,越是規範有監管,才越有發展機會,走得也就越長遠。”

上世紀末,在杉杉最輝煌興旺的時候,鄭永剛開始思考轉型的事情。“說實話,作為一個計劃經濟的老企業,我們的服裝做得再好,也很難做成優衣庫、Zara那樣的國際知名度。因為不管是工藝、技術,還是設計,我們都在跟隨時尚,而不是引領時尚。”

在鄭永剛看來,既然改變不了在服裝領域的被動局面,那就需要改變企業的戰略決策。1999年,鄭永剛將杉杉總部移師上海,開始尋找新的轉型機會,實施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上海有資訊,有人才,這是企業發展的核心。”

1999年5月,杉杉與鞍山熱能研究院簽署合作協定,共同投資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雙方投資的國家863項目——“中間相碳微球”正式投產,終結了日本企業對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壟斷。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的杉杉,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材料生產商。

3走產融結合之路 歷數成功轉型“法寶”

2011年起,杉杉開始了第三次戰略轉型,進入了產融結合的發展期。一手培育旅遊文化、醫療健康、新能源等未來產業;一手緊抓保險、證券、投行、基金等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是很有必要的。它們是企業的兩個輪子,雙輪驅動,企業才能發展。”

談起杉杉三次轉型的經驗,鄭永剛分享了這樣幾個“法寶”:企業發展要有超前的意識和佈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流的企業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才;制度保障是根本;開放包容是創新之母,沒有開放包容的胸懷就沒有企業創新發展之路;大企業發展需要文化的支撐,杉杉的企業文化“正直,負責,創新,奉獻”是企業的精神指引。

談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人才,鄭永剛說:“我要給科研人員提供居住條件,要幫他們的太太找工作,還要幫他們的孩子解決上學問題。對於科研人員而言,除了讓他們有股權,有尊嚴,還要讓他們安居,樂業,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要素,很多要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事情的結果,缺一不可。”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鄭永剛細數了杉杉集團的三次關鍵的轉型升級,分享了杉杉集團發展中大膽開拓創新、精准市場預判等寶貴經驗,對西安理清發展思路、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學習借鑒意義。

會上

十多位與會人員

結合實際積極提問

鄭永剛逐一解答

現場氣氛熱烈

市政府副市長 強曉安

Q

西安地區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中,如何解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難題?

鄭永剛:企業的發展,人才是根本保證。人才從哪兒來?有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兩條路可以走。對於人才而言,好的平臺環境和機制保障非常重要,要和人才進行資本和資源的共用。

市政協副主席

市工商聯主席 王歡暢

Q

西安的民營企業,如何利用西安眾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促進全市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鄭永剛:對企業來說,沒有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對科研院所而言,技術要經過產業化才更有價值。在此基礎上,民營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一定要靠共贏的機制來進行保障。

灞橋區區委書記 貟笑冬

Q

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需要當地政府做什麼?

鄭永剛:政府對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推動性上,比如通過中心組學習這種方式,為企業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等;其次,政府的相關政策要到位,要讓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楊林控股(杭州天和高科技產業園)副總裁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朱冬生

Q

您前面三次轉型升級都很成功,從第一次轉型做服裝行業,到第二次轉型做新能源,到如今轉型做國際化和產融結合。請問您還會有第四次轉型升級嗎?

鄭永剛:對於杉杉集團來說,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只要當好新能源領導者,做好產融結合這兩件事就行了。對我個人而言,我準備在70歲以後轉型做慈善。

雁塔區區長 趙小林

Q

西安正在積極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畫”。民營企業要轉型升級,我們政府要如何去助力?結合您的經驗,我們應該首先做好哪些工作?

鄭永剛:政府首先要營造好環境,因為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一個公平的環境很重要;其次是政策,各項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要到位;最後,要為企業疏通各種資源,讓它們能夠充分利用。

市工信委副主任 陳大為

Q

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過程中,如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鄭永剛:融資難、融資貴其實是個偽命題。要解決融資難,核心問題是要建立風險機制,例如由政府和社會共同發起,成立引導基金,交由專業的投資機構來運營,這樣既符合市場規則,也具有可行性。

市工商聯副主席

榮民控股集團副總裁 史曆榮

Q

民營企業如何建立授權體系以及合夥人機制和激勵機制,以推進企業快速發展?

鄭永剛:機制保證人才。我從來不干涉合夥人的具體事務,只給他們提供平臺,和他們共用經濟。合夥人不是我的下屬,而是我的合作夥伴,我們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利益分享,這就是我認為的合夥人機制。

新城區區長 仵江

Q

近年來,受電商衝擊等因素影響,新城區的傳統商貿——批發市場逐漸失去往日繁榮。請問,在促進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鄭永剛:電商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時代潮流,要學會順應和淘汰。可結合西安市、新城區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好的轉型發展模式。

市貿促會副會長 張庚元

Q

民營企業如何利用商會的平臺發展自己?

鄭永剛:企業家需要新思想的頭腦風暴,需要碰撞火花,而商會正是這樣一個提供經驗交流和學習分享的平臺;不管大企業、小企業,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商會也是一個抱團取暖的平臺。此外,做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也是商會的價值所在。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黨委書記

管委會主任 康軍

Q

西安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大都是單打獨鬥,既缺少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協作機會,也難以得到高校、科研院所、社會資本的橫向幫扶。結合杉杉發展經驗,您對破解這一難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有什麼好建議?

鄭永剛:中小微企業要把握好時代趨勢,敞開合作胸懷,從合作中尋求機會。這種合作應該是相互尊重的、保障雙方利益的。合作的胸懷和理念,決定你是否可以成為佼佼者。

市工商聯副主席

中興通訊總裁助理 魏博

Q

杉杉集團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怎樣才能讓人才源源不斷供給?

鄭永剛:留住人才要靠企業自身的發展。企業要有願景,要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要讓他們體現出價值。此外,留住人才,還需要靠激勵機制來保障。

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 黃瑜暉

Q

從開發區角度來說,想扶持企業發展,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鄭永剛:開發區除了要給企業提供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服務外,還要營造企業所需要的環境和氛圍,比如進行產業集聚等。此外,開發區還要打通產品上下游各個環節,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整場報告會氣氛熱烈

互動頻頻

來聽聽大家的感受吧!

1

“這場報告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拓展了思路。”西安市政府副市長強曉安說,我將把這些寶貴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為人才搭建平臺、創新機制上下功夫,真正從企業角度出發,為民營企業做好服務,促進西安民營經濟發展。

2

楊林控股(杭州天和高科技產業園)副總裁、浙江大學客座教授朱冬生說,鄭永剛分享的杉杉集團的發展歷程,讓我體會到了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感受頗深。我將結合實際、認真思考,學習借鑒這些寶貴經驗,促進所在企業發展得更快更好。

3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政策不能光寫在紙上,要落在實處。”這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黃瑜暉聽完報告後,印象最深刻、受啟發最大的兩句話。“下一步工作中,我們會在制定優惠政策的同時,更加注重政策的落實、落地,讓好政策真正助力企業發展。”

4

西安市工商聯副主席、中興通訊總裁助理魏博告訴小布,這場報告讓他獲益匪淺。“作為西安的民營企業,我們中興通訊也感受到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我們會全力為大西安大發展貢獻力量。”

5

聽完報告,西安市工信委副主任陳大為最大的感受是“非常實在”。他認為,報告通過大量案例和杉杉集團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問題,說明了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對於民營企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西安的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非常好的借鑒意義。

6

雁塔區區長趙小林非常欽佩鄭永剛的魄力和膽識,以及搶抓機遇的眼光。“這讓我看到了民族企業的精神和民營企業家的情懷。”他說,雁塔區的經濟總量雖然全省第一,但客觀來講,非公經濟小、散、缺拳頭、缺龍頭等問題依然存在。“要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我們就得用‘五星級’的服務和‘店小二’的精神,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政務環境,真正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7

聽了鄭永剛的報告後,西安市貿促會副會長張庚元發現了市貿促會與新滬商聯合會兩者間的共同之處——都是聯繫政府和民營企業家的重要樞紐和平臺。他說,新滬商聯合會的很多經驗和具體做法為市貿促會提供了重要借鑒,“我們今後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為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做好服務工作,架起政府和民營企業家之間的‘連心橋’。”

報告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各區縣、西鹹新區、各開發區設分會場。市級領導,各級各部門負責同志和新滬商聯合會代表團、杭州市工商聯新生代企業家代表團的66位嘉賓以及100名西安民營企業家代表在主會場參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