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隱秘石油巨鱷浮出,航太科工牽手三桶油,打造石油產業新時代

航太科工, 一家能夠“上天”的企業, 正在通過與“三桶油”合作, 將航太技術應用於石油行業, 佈局石油石化, 成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石油大鱷”。

劉躍珍又一次見證了航太科工與中石油的“天地”握手。

2017年2月28日, 航太科工與中石油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定, 雙方將在“互聯網+”和智慧製造、石油裝備和服務、石油石化產品供應、資訊技術、聯合研發、資本合作、海外拓展、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航太科工在謀求與“三桶油”的合作, 並將其航太技術應用於石油行業, 促進航太軍用技術快速向民用領域推廣並實現產業化。 掌握著互聯網+、智慧製造等關鍵技術的航太科工, 也成為中石油佈局工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依靠。

牽手“三桶油”

2015年2月6日, 北京石油大廈裡, 中石油與航太科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中石油總會計師劉躍珍, 被當之無愧地推舉為簽約儀式主持,

見證了其前東家與新東家的第一次“天地”握手。

2014年1月, 這位原航太科工總會計師被“空降”中石油, 接任中石油總會計師。 由於一直在航空系統並未接觸過石油行業, 而中石油的高管中除了獨立非執行董事外, 幾乎全部是石油系統內部出身, 他被媒體稱作是“外來客”。

這位“外來客”很快迎來了他的前東家。 而這看似陌生的兩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則標誌著雙方友好合作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此前, 二者在技術裝備、資訊技術、節能環保等方面一直保持著廣泛的合作關係。

兩年後, 航太科工與中石油再度“天地”握手的消息傳來。 2017年2月28日, 航太科工與中石油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定, 雙方將在“互聯網+”和智慧製造、石油裝備和服務、石油石化產品供應、資訊技術、聯合研發、資本合作、海外拓展、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事實上, 在中石油之前, 航太科工曾牽手中海油。

2011年2月12日, 航太科工與中海油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彼時, 航太科工總經理許達哲在簽約儀式上表示, 航太科工與中海油作為實力雄厚的中央企業, 在石油特種裝備製造、海外市場開拓、公司資本運作、交叉專業聯合研發等方面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 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的簽署, 標誌著航太高科技產業與油氣能源產業的全面合作即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而彼時的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也稱, 航太科工與中海油將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裝備製造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共同謀求跨越式的發展。

軍用技術民用化

2015年5月, 中海油蓬萊油田海上石油平臺迎來了首位中國籍海底管道“檢測師”。 這台由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三院35所研發的海底管道漏磁內檢測設備, 穿行於渤海中南部海域內8英寸的海底管道, 完成了行程長達1.9公里的“大考”, 宣告我國海底管道“洋體檢”時代即將終結。

這是航太科工軍用技術進軍石油領域的一個典型案例。

石油、天然氣的管道運輸是我國五大運輸產業之一。 然而, 近年來, 因管道損傷導致管道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尤其海底油氣洩漏事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危害。 國內各機構歷經20餘年的跟蹤研究, 都未能取得技術突破, “洋體檢”長期壟斷我國海底管道的檢測市場,

這無形中對國家能源安全也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自2012年起, 在中海油與航太科工戰略框架協議下, 35所以航太技術為支撐著手海管漏磁內檢測設備研發, 以難度較大的8英寸海底管道為目標, 2014年2月拿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檢測設備樣機。 而這位元中國“檢測師”隨後服務於10、12、14英寸等口徑海管, 並為我國海底管道提供檢測解決方案。

另一項打破“洋壟斷”的案例是精確制導技術在石油開採領域的應用。 2015年10月, 航太科工三院33所承研的隨鑽陀螺測斜系統在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順利通過技術驗收。 此舉標誌著我國航太慣性技術首次成功應用於石油鑽井磁干擾環境下確保鑽頭井下姿態的隨鑽測量領域, 打破國外對於該項技術的壟斷和封鎖。

此外,航太科工提出“無人機+”戰略也被應用於石油領域,針對大慶油田、青海油田需求,海鷹無人機提供的油田巡檢系統方案,滿足管線巡查、油井監測、水災評估等多項任務需求。

在國家“軍民融合”戰略下,與“三桶油”合作,將航太技術應用於石油行業,促進航太軍用技術快速向民用領域推廣並實現產業化,無論對於航太科工,還是對於我國的石油行業,都是利好。

工業互聯網

“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要使中國製造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必須依靠互聯網,依靠雲計算,依靠大資料。中石油所需要發展的互聯網+、智慧製造等關鍵技術,恰巧航太科工是這個領域裡面的領頭者。

2016年,航太科工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位列榜單第381名。也正是在這一年,航太科工獲批國家首批28個雙創示範基地之一。

航太科工副總經理、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魏毅寅在2017年兩會期間接受人民網採訪時稱,近年來,航太科工集團按照國家的戰略佈局,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回應國家“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傾力打造世界第一批、中國第一個“互聯網+智慧製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互聯網平臺的名字叫航太雲網,英文的名字CASICloud。

通過這樣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實踐,推動航太科工的航太工業製造向我們國家的製造轉型升級方面推廣應用,把航太的製造能力推廣起來。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把航太的科研生產資源和社會的工業製造資源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生態環境,然後產生互相帶動、互相提高的作用。通過這樣一個實踐,能夠提供一個方便、高效、開放、好用、管用、夠用的線上、線下可以互動的發展環境,為國家的製造能力水準的提高出一份力。

眾所知周,中石油不僅是一個石油勘探煉化企業,同時也是一個裝備製造石油公司。GE預測,到2020年,連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器將達到500億台;根據麥肯錫的調研報告顯示,工業互聯網有可能會在2025之前每年產生高達11.1萬億美元的資金,埃森哲也預計工業互聯網到2030年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14.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有望達到6000億元。2017年,大資料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期”,預計2017年我國大資料產業規模有望達到4190億元,未來3年內的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將保持在34.5%左右。Ericcson預計,物聯網將在2018年取代行動電話成為連接最多的設備;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目前達到7500億元,預計未來15年將為中國創造1960億美元的GDP,其中製造業是物聯網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

對於中石油來說,這不僅僅意味著財富。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的效率提升,即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240億美元的成本空間。具體分行業來看,如果效率提高1%,運輸業可節約20億美元的燃料成本,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可節約7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航太科工與中石油的牽手,或許能引領中國石油產業走進一個新的時代。

文 | 米小夏

打破國外對於該項技術的壟斷和封鎖。

此外,航太科工提出“無人機+”戰略也被應用於石油領域,針對大慶油田、青海油田需求,海鷹無人機提供的油田巡檢系統方案,滿足管線巡查、油井監測、水災評估等多項任務需求。

在國家“軍民融合”戰略下,與“三桶油”合作,將航太技術應用於石油行業,促進航太軍用技術快速向民用領域推廣並實現產業化,無論對於航太科工,還是對於我國的石油行業,都是利好。

工業互聯網

“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要使中國製造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必須依靠互聯網,依靠雲計算,依靠大資料。中石油所需要發展的互聯網+、智慧製造等關鍵技術,恰巧航太科工是這個領域裡面的領頭者。

2016年,航太科工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位列榜單第381名。也正是在這一年,航太科工獲批國家首批28個雙創示範基地之一。

航太科工副總經理、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魏毅寅在2017年兩會期間接受人民網採訪時稱,近年來,航太科工集團按照國家的戰略佈局,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回應國家“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傾力打造世界第一批、中國第一個“互聯網+智慧製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互聯網平臺的名字叫航太雲網,英文的名字CASICloud。

通過這樣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實踐,推動航太科工的航太工業製造向我們國家的製造轉型升級方面推廣應用,把航太的製造能力推廣起來。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把航太的科研生產資源和社會的工業製造資源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生態環境,然後產生互相帶動、互相提高的作用。通過這樣一個實踐,能夠提供一個方便、高效、開放、好用、管用、夠用的線上、線下可以互動的發展環境,為國家的製造能力水準的提高出一份力。

眾所知周,中石油不僅是一個石油勘探煉化企業,同時也是一個裝備製造石油公司。GE預測,到2020年,連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器將達到500億台;根據麥肯錫的調研報告顯示,工業互聯網有可能會在2025之前每年產生高達11.1萬億美元的資金,埃森哲也預計工業互聯網到2030年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14.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有望達到6000億元。2017年,大資料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期”,預計2017年我國大資料產業規模有望達到4190億元,未來3年內的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將保持在34.5%左右。Ericcson預計,物聯網將在2018年取代行動電話成為連接最多的設備;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目前達到7500億元,預計未來15年將為中國創造1960億美元的GDP,其中製造業是物聯網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

對於中石油來說,這不僅僅意味著財富。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的效率提升,即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240億美元的成本空間。具體分行業來看,如果效率提高1%,運輸業可節約20億美元的燃料成本,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可節約7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航太科工與中石油的牽手,或許能引領中國石油產業走進一個新的時代。

文 | 米小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