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修正藥業修淶貴:40歲創業 把負債400萬的小藥廠做到年營收500億

修淶貴說過,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白走, 都是對生命的積澱。 《聖經》上說‘萬事互相效力’, 這話我是信的。 ”

2016年的胡潤百富榜, 修淶貴夫婦以175億身家入選,

繼續蟬聯吉林首富。 放眼全球亦或全國的範圍, 家身超過修淶貴的不在少數, 但修淶貴的成績, 是在民營經濟極不發達的吉林老工業基地這片土地上取得的。

修淶貴和修正藥業, 已成功成為吉林省中醫藥工業的名片。 斯達舒、唯達寧這些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常見藥, 都是出自他之手。

作為吉林省財富代表的領軍人物, 修淶貴堅持“做藥就是做良心, 做企業就是做人心, 做市場就是做民心”這一理念, 帶領修正藥業從當初一個負債400萬元的小藥廠, 實現了1876%的增長速度, 脫胎換骨成長為吉林省最大的民營醫藥企業。 2016年, 修正藥業集團以575.24億元的年營業收入, 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第53位。

而這位傳奇企業家, 在接手小藥廠之前,

曾經在吉林做了20多年的員警, 本和醫藥領域毫不相干。 但體會過“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後, 出於對父母至深的孝心和愧疚, 修淶貴開始對醫藥產生興趣, 並“誤打誤撞”的進入了這個行業, 締造了修正藥業。

接手藥廠之前的人生

1954年出生的修淶貴是土生土長的通化人, 祖籍在山東高密。 當年, 修淶貴的爺爺帶著一家人闖關東, 在清源縣的山腳下開荒種地, 安了家。

修淶貴的父親想去體驗外面的世界, 在他24歲時, 帶著淘金夢來到了遼寧撫順, 因為聽說這個地方的名字是“千金寨”。

到了之後, 修淶貴的父親才知道撫順真正的名字是“千家寨”, 而非以訛傳訛的“千金寨”。 這裡沒有黃金, 只有遍地的饑民乞丐, 但山東人的樸素和倔強讓他留了下來。

修淶貴的母親是中醫世家出身, 婚後也在當地做了一名中醫。 然而當修淶貴的父親中風病倒時, 母親也束手無策。 當時按照醫生的吩咐, 修淶貴的父親服下了安宮丸, 但事實上安宮丸性涼, 中風後應該吃能夠起到疏通血管作用的性熱藥。 這樣一來, 修淶貴父親的病情反倒惡化了。 一家人靠著到處求來的方子, 硬是又延續了父親9年的生命。

父親去世後, 修淶貴的母親被診斷為肝病, 醫生說要增加肝糖原, 也就是要多吃糖。 那時候買東西要憑票, 修淶貴托了不少關係才多買到一些白糖, 連米飯裡都要給母親加上。 後來卻發現, 母親疼的地方不是肝, 而是胰臟, 是糖尿病引起的胰腺疼。

父母親遭遇誤診的經歷,

讓修淶貴第一次體會到藥品知識和安全對於老百姓有多重要。

恢復高考後, 他並沒有直接選擇就讀醫科, 而是考取了吉林大學的法律專業。 畢業後, 因為人高馬大的形象, 加上對口的專業, 修淶貴進入到公安局工作。

從環城公社派出所到交警隊, 再到基建隊隊長, 修淶貴就這樣在警局呆了20多年。 在提到這段經歷時, 修淶貴表示,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白走, 都是對生命的積澱。 《聖經》上說‘萬事互相效力’, 這話我是信的。 ”而他日後的經歷, 也印證了這一點。

1990年, 創業和下海熱潮席捲全國。 修淶貴思來想去, 還是想在醫藥行業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但當時製藥行業是受國家嚴格控制的。

1995年, 通化市進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

製藥企業打破了國家控制的單一模式, 可以承包給個人。 修淶貴知道自己苦等的機會來了。

在當基建隊隊長時, 修淶貴曾因項目完成的傑出被領導注意到, 而長期對於醫藥領域的興趣, 也為他做好了鋪墊。 1995年, 通化市醫藥局的領導找到了他, 提出通化醫藥研究所製藥廠要對外承包, 問他願不願意接手。

雖然這個負債累累的小藥廠在當時是個燙手的山芋, 但修淶貴一咬牙答應下來, “沒准這廠子就是我人生的轉捩點。 ”

40歲的冒險家

1995年5月9日, 還穿著警服的修淶貴躊躇著走進了通化醫藥研究所製藥廠的大門。

這一片廠房是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 剛過人高的院牆, 低矮的平房, 兩扇破爛的大門, 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沖刷, 已是一派斑駁。院子內雜草叢生,牆角的旮旯裡堆滿了陳年的垃圾,挨著牆邊堆放著層層的紙箱,破氈布的下面全是積壓的產品。

修淶貴只看了幾眼就心裡發涼,“不敢相信這裡曾經是個藥廠,如果說是廢品收購站我會信的。”

這個工廠當時總共有五六十人,幹部卻又將近四十個。大家都是持著觀望的態度,想看看一個員警來到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能有怎樣的回天之術。

憑著“身先士卒,有諾必踐”的精神,修淶貴帶著廠子裡的人修屋頂、鏟垃圾,廠裡機器的轉動聲再次響了起來。

修淶貴剛到廠裡的時候,工人們已經7個月沒有拿到過工資,整天就在廠房門口打麻將度日。為了能儘快將廠子運轉起來,修淶貴通過銀行申請了30萬貸款,想先給工人們發點工資來鼓舞士氣。但到了取錢的時候,銀行突然變了卦,認為修淶貴不懂藥,肯定沒有能力償還。

修淶貴說,這次信任危機,是他有生之年受到的最大的一次打擊。全廠的工人們剛剛提起一點幹勁,如果發現新領導連開一次工資的承諾都兌現不了,還談什麼復興工廠呢?

他不甘心,回家拿了5萬元積蓄交給會計給大家發工資。這次危機就這樣被這個“傻老闆”化解了,人心安定後,廠子全面運轉起來。

生產恢復了,就要想辦法掙錢。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開發新品種的週期很長,又需要很多資金。因此修淶貴決定選擇一種造價低、工藝簡單,銷量大的“短平快”產品。當時製藥廠一共可以製作6個品種的普藥,經過研究後,只有天麻丸符合重新啟動生產的標準。

那時市場上的天麻有三種價位,分別是每公斤70元、80元和110元,如果用80元一公斤的天麻,每盒也至少得賣到2.5元才能不賠錢。但市面上天麻丸的價格卻只有1.7到1.8元,拿到廠子裡化驗後,修淶貴發現大多數都是偷工減料用低價或者甚至不添加天麻做出來的。

修淶貴明白,經銷商看重的是價錢,而老百姓需要的卻是療效。他果斷進了每公斤110元的天麻,並以低於市場5分錢的價格供貨,很快,藥廠的大門被訂貨、等貨的經銷商堵得水泄不通。

在成功佔領市場後,天麻丸的價格也一路攀升,最終定在了2.8元每盒。1995年年底,藥廠400多萬的外債已全部還清,除去納稅,最後的利潤還有100多萬元。

修淶貴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竟然帶領著工人把奄奄一息的藥廠救活了。

天時、地利與人和

1996年初,修淶貴聽說北京有一位專門鑽研肝藥的資深專家,手中有一劑治肝病的良方。修淶貴希望能夠和老中醫一起合作,共同研發新藥。

於是,他登門拜訪,希望老專家能夠與藥廠合作,共同開發這種新藥。第一次見面後,老專家微笑著把修淶貴送出了門。但修淶貴堅持了一個多月,每天去拜訪,與老專家談醫論藥。最終,憑藉著這股韌勁和誠意,拿下了 “太和聖肝”的藥方。

“太和聖肝”膠囊一推出,當年就實現產值3700萬元。1997年,銷售額突破了1億元。

在肝藥大放異彩後,修淶貴趁熱打鐵啟動了胃藥的研發。他從北京的一家中醫研究所聘請了6位教授和藥學博士,前前後後折騰了兩年多,開發出了後來大家都熟知的“斯達舒”膠囊。

修正藥業用了一年時間,在央視播出的廣告中反復強調“四大叔”三個字,終於讓人們記住了斯達舒這個產品,並從當時熱銷的進口藥嗎丁啉嘴邊虎口奪食。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00到2003年期間,修正藥業每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1876%。到了2010年,僅僅斯達舒單品銷售額已經超過33億。

此後,修淶貴用18年時間彙聚了500多位專家及科研人才,重點投入了新藥的研發工作,形成了“一大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八大製劑基地、五大原料基地、十大銷售平臺”的發展格局。

在談到成功時,修淶貴認為成大事,要靠天時、地利、人和。而修淶貴接手藥廠,就恰巧碰到了“天時”。

當時通化的製藥企業,都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積極影響。從中央到省、市,都把最優惠的政策給了企業,從土地使用到銀行貸款,從繳納稅收到法律法規,無一不寬鬆靈活。

而長白山這個中藥材的大寶庫,又提供了“地利”的條件。長白山是我國三大野生動植物資源寶庫之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野生名貴藥材有人參、黨參、細辛、木通、貝母、黃芪、五味子、天麻、瑞香、杜香、東北刺人參、草叢蓉等670餘種。豐富的藥材資源讓藥廠得以用較低的價格保證最佳的產品品質,佔據了市場高地。

"修正"康威

1996年初秋,藥廠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改制的藥廠此時需要一個新的名字。

修淶貴有很深的“修正”情節,堅信“在成長中修正,在修正中成長”這一理念。但他本來就姓修,而又給兒子取名為“修正”,如果在企業剛剛有好勢頭的情況下就把企業名字改成“修正”,員工難免會猜忌質疑。

因此,大家最終在"宏運"、"吉祥"、"廣發"等100多個喻義平安發展的名字中,選擇了“康威”,寓意“通過醫藥健康產業,使國人健康威猛。”

康威藥業誕生了。“康威藥業”順利地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但修淶貴當時沒有太注意產品商標,只是簡單註冊了一個可以滿足多數員工願望的名字——紅利牌。這個疏忽,日後給藥廠帶來了巨大的代價。

身為消費者,我們在買東西時,更多注意的是什麼牌子,而非是什麼廠子生產的。而這個牌子就是商標,等修淶貴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康威”早就已經被一家山東的藥廠搶注了。

這場關於產品商標的談判從1997年拖到2000年,價格也從1000萬飆升到5000萬,更要命的是,對方根本沒有出讓商標的打算。

左右權衡之後,修淶貴決定放棄“康威藥業”,更名“修正”。為了能更順利地在廠裡推進工作,修淶貴到派出所把兒子的名字改為了“修遠”,杜絕一切關於藥廠“世襲”的猜疑。

在2000年5月的更名大會上,修淶貴通過一段講話表明了態度:

“我希望大家能夠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的。變,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我們原來的廠名就變過很多次,從通化工業研究所製藥廠,變為通化康威製藥廠,後來改為通化康威製藥有限公司,又改為吉林康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志們都有親身感受,我們每改一次名稱,就是表明我們的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每改一次名稱,我們的企業就經歷一次蛻變……同志們,市場是無情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修正藥業就是要不斷地創新求變,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

從此,在電視廣告和市場中,“修正藥業”出現了。這個名字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此前的康威。由康威變成修正的第一年,修正藥業在全國的醫藥企業中排名第九,名正言順地步入了全國十大製藥廠的行列。

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修淶貴帶領下,修正藥業以神奇的力量和速度,創造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醫藥產業神話。

但修正藥業的發展也經歷過不少挫折。2000年,正值修正藥業涅槃重生,急速上升的一年。這時,藥品監督部門的一份紅頭文件給了修淶貴當頭一棒:藥監局通告宣佈暫停使用和銷售含苯丙醇胺藥品製劑。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修正藥業剛剛推出了新產品“康威雙效”,成分中就含有0.1毫克的苯丙醇胺。修淶貴沒有過多的猶豫,而是直接按照100%的退款比例將康威雙效全部召回,在工廠的操場上燒掉了價值9000多萬的產品,加上間接損失,修正藥業因此折損了上億元。

但這個意外事件也給修淶貴上了一課。暫停令下發幾個月後,遭到封殺的“康泰克”搖身一變,成了“新康泰克”,原來中美史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行了新產品的研製,借著暫停令的機會,推出了含有偽麻黃堿成分的新產品,代替了藥品中的苯丙醇胺。修淶貴看到了國際藥業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

2011年,修正藥業再起風波。一家地方電視臺播廣告的時候把修正藥業的廣告文號打錯了。國家藥監部門一查,發現沒有這個批號,便認定這是“假藥”。隨後,央視一套的《新聞30分》播出了“修正藥業斯達舒廣告被吊銷廣審文號”的新聞。

這意味著,修正藥業在很長時間之內,都不能到國家藥監局申請廣告文本。這對於產品或者企業來說,都無異於是遭到封殺。

雖然後來誤會查清楚了,但修淶貴沒有讓事情就這樣算了。他深知這件事對於企業的隱患,提出必須從被動變成主動,徹底根除病根。

修淶貴借機找來新聞媒體,拿出國家更正的檔,反復重申“斯達舒”的療效是經過國家認證的。這樣不僅澄清了報導的錯誤,還免費為修正藥業和斯達舒做了一輪廣告。

修正藥業的年收入從2010年的171億元,一路飛漲到2016年的575億元,並以絲毫不減弱的勢頭急速前進著。

修淶貴曾表示,希望2030年修正藥業能成為世界百強製藥企業,修遠能否帶領修正藥業突破重圍,我們拭目以待。

已是一派斑駁。院子內雜草叢生,牆角的旮旯裡堆滿了陳年的垃圾,挨著牆邊堆放著層層的紙箱,破氈布的下面全是積壓的產品。

修淶貴只看了幾眼就心裡發涼,“不敢相信這裡曾經是個藥廠,如果說是廢品收購站我會信的。”

這個工廠當時總共有五六十人,幹部卻又將近四十個。大家都是持著觀望的態度,想看看一個員警來到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能有怎樣的回天之術。

憑著“身先士卒,有諾必踐”的精神,修淶貴帶著廠子裡的人修屋頂、鏟垃圾,廠裡機器的轉動聲再次響了起來。

修淶貴剛到廠裡的時候,工人們已經7個月沒有拿到過工資,整天就在廠房門口打麻將度日。為了能儘快將廠子運轉起來,修淶貴通過銀行申請了30萬貸款,想先給工人們發點工資來鼓舞士氣。但到了取錢的時候,銀行突然變了卦,認為修淶貴不懂藥,肯定沒有能力償還。

修淶貴說,這次信任危機,是他有生之年受到的最大的一次打擊。全廠的工人們剛剛提起一點幹勁,如果發現新領導連開一次工資的承諾都兌現不了,還談什麼復興工廠呢?

他不甘心,回家拿了5萬元積蓄交給會計給大家發工資。這次危機就這樣被這個“傻老闆”化解了,人心安定後,廠子全面運轉起來。

生產恢復了,就要想辦法掙錢。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開發新品種的週期很長,又需要很多資金。因此修淶貴決定選擇一種造價低、工藝簡單,銷量大的“短平快”產品。當時製藥廠一共可以製作6個品種的普藥,經過研究後,只有天麻丸符合重新啟動生產的標準。

那時市場上的天麻有三種價位,分別是每公斤70元、80元和110元,如果用80元一公斤的天麻,每盒也至少得賣到2.5元才能不賠錢。但市面上天麻丸的價格卻只有1.7到1.8元,拿到廠子裡化驗後,修淶貴發現大多數都是偷工減料用低價或者甚至不添加天麻做出來的。

修淶貴明白,經銷商看重的是價錢,而老百姓需要的卻是療效。他果斷進了每公斤110元的天麻,並以低於市場5分錢的價格供貨,很快,藥廠的大門被訂貨、等貨的經銷商堵得水泄不通。

在成功佔領市場後,天麻丸的價格也一路攀升,最終定在了2.8元每盒。1995年年底,藥廠400多萬的外債已全部還清,除去納稅,最後的利潤還有100多萬元。

修淶貴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竟然帶領著工人把奄奄一息的藥廠救活了。

天時、地利與人和

1996年初,修淶貴聽說北京有一位專門鑽研肝藥的資深專家,手中有一劑治肝病的良方。修淶貴希望能夠和老中醫一起合作,共同研發新藥。

於是,他登門拜訪,希望老專家能夠與藥廠合作,共同開發這種新藥。第一次見面後,老專家微笑著把修淶貴送出了門。但修淶貴堅持了一個多月,每天去拜訪,與老專家談醫論藥。最終,憑藉著這股韌勁和誠意,拿下了 “太和聖肝”的藥方。

“太和聖肝”膠囊一推出,當年就實現產值3700萬元。1997年,銷售額突破了1億元。

在肝藥大放異彩後,修淶貴趁熱打鐵啟動了胃藥的研發。他從北京的一家中醫研究所聘請了6位教授和藥學博士,前前後後折騰了兩年多,開發出了後來大家都熟知的“斯達舒”膠囊。

修正藥業用了一年時間,在央視播出的廣告中反復強調“四大叔”三個字,終於讓人們記住了斯達舒這個產品,並從當時熱銷的進口藥嗎丁啉嘴邊虎口奪食。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00到2003年期間,修正藥業每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1876%。到了2010年,僅僅斯達舒單品銷售額已經超過33億。

此後,修淶貴用18年時間彙聚了500多位專家及科研人才,重點投入了新藥的研發工作,形成了“一大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八大製劑基地、五大原料基地、十大銷售平臺”的發展格局。

在談到成功時,修淶貴認為成大事,要靠天時、地利、人和。而修淶貴接手藥廠,就恰巧碰到了“天時”。

當時通化的製藥企業,都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積極影響。從中央到省、市,都把最優惠的政策給了企業,從土地使用到銀行貸款,從繳納稅收到法律法規,無一不寬鬆靈活。

而長白山這個中藥材的大寶庫,又提供了“地利”的條件。長白山是我國三大野生動植物資源寶庫之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野生名貴藥材有人參、黨參、細辛、木通、貝母、黃芪、五味子、天麻、瑞香、杜香、東北刺人參、草叢蓉等670餘種。豐富的藥材資源讓藥廠得以用較低的價格保證最佳的產品品質,佔據了市場高地。

"修正"康威

1996年初秋,藥廠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更名改制的藥廠此時需要一個新的名字。

修淶貴有很深的“修正”情節,堅信“在成長中修正,在修正中成長”這一理念。但他本來就姓修,而又給兒子取名為“修正”,如果在企業剛剛有好勢頭的情況下就把企業名字改成“修正”,員工難免會猜忌質疑。

因此,大家最終在"宏運"、"吉祥"、"廣發"等100多個喻義平安發展的名字中,選擇了“康威”,寓意“通過醫藥健康產業,使國人健康威猛。”

康威藥業誕生了。“康威藥業”順利地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但修淶貴當時沒有太注意產品商標,只是簡單註冊了一個可以滿足多數員工願望的名字——紅利牌。這個疏忽,日後給藥廠帶來了巨大的代價。

身為消費者,我們在買東西時,更多注意的是什麼牌子,而非是什麼廠子生產的。而這個牌子就是商標,等修淶貴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康威”早就已經被一家山東的藥廠搶注了。

這場關於產品商標的談判從1997年拖到2000年,價格也從1000萬飆升到5000萬,更要命的是,對方根本沒有出讓商標的打算。

左右權衡之後,修淶貴決定放棄“康威藥業”,更名“修正”。為了能更順利地在廠裡推進工作,修淶貴到派出所把兒子的名字改為了“修遠”,杜絕一切關於藥廠“世襲”的猜疑。

在2000年5月的更名大會上,修淶貴通過一段講話表明了態度:

“我希望大家能夠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的。變,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我們原來的廠名就變過很多次,從通化工業研究所製藥廠,變為通化康威製藥廠,後來改為通化康威製藥有限公司,又改為吉林康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志們都有親身感受,我們每改一次名稱,就是表明我們的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每改一次名稱,我們的企業就經歷一次蛻變……同志們,市場是無情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修正藥業就是要不斷地創新求變,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

從此,在電視廣告和市場中,“修正藥業”出現了。這個名字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此前的康威。由康威變成修正的第一年,修正藥業在全國的醫藥企業中排名第九,名正言順地步入了全國十大製藥廠的行列。

路漫漫其修遠兮

在修淶貴帶領下,修正藥業以神奇的力量和速度,創造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醫藥產業神話。

但修正藥業的發展也經歷過不少挫折。2000年,正值修正藥業涅槃重生,急速上升的一年。這時,藥品監督部門的一份紅頭文件給了修淶貴當頭一棒:藥監局通告宣佈暫停使用和銷售含苯丙醇胺藥品製劑。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修正藥業剛剛推出了新產品“康威雙效”,成分中就含有0.1毫克的苯丙醇胺。修淶貴沒有過多的猶豫,而是直接按照100%的退款比例將康威雙效全部召回,在工廠的操場上燒掉了價值9000多萬的產品,加上間接損失,修正藥業因此折損了上億元。

但這個意外事件也給修淶貴上了一課。暫停令下發幾個月後,遭到封殺的“康泰克”搖身一變,成了“新康泰克”,原來中美史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行了新產品的研製,借著暫停令的機會,推出了含有偽麻黃堿成分的新產品,代替了藥品中的苯丙醇胺。修淶貴看到了國際藥業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

2011年,修正藥業再起風波。一家地方電視臺播廣告的時候把修正藥業的廣告文號打錯了。國家藥監部門一查,發現沒有這個批號,便認定這是“假藥”。隨後,央視一套的《新聞30分》播出了“修正藥業斯達舒廣告被吊銷廣審文號”的新聞。

這意味著,修正藥業在很長時間之內,都不能到國家藥監局申請廣告文本。這對於產品或者企業來說,都無異於是遭到封殺。

雖然後來誤會查清楚了,但修淶貴沒有讓事情就這樣算了。他深知這件事對於企業的隱患,提出必須從被動變成主動,徹底根除病根。

修淶貴借機找來新聞媒體,拿出國家更正的檔,反復重申“斯達舒”的療效是經過國家認證的。這樣不僅澄清了報導的錯誤,還免費為修正藥業和斯達舒做了一輪廣告。

修正藥業的年收入從2010年的171億元,一路飛漲到2016年的575億元,並以絲毫不減弱的勢頭急速前進著。

修淶貴曾表示,希望2030年修正藥業能成為世界百強製藥企業,修遠能否帶領修正藥業突破重圍,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