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楊絳和幹校六記

至今天, 楊季康先生去世一年了, 她的作品還在, 唐吉訶德中譯本, 我們仨, 幹校六記, 讀過的人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和令人憐惜的先父母而去的圓圓一樣, 這些作品也是她的孩子, 這些孩子會頑強地活在這世界上, 感染著不止一代文藝愛好者, 影響著許許多多和生活計較的年輕人。

高曉松說, 在顧城去世十年以後, 他曾給顧城的媽媽打過一次電話, 告訴那個偉大的女性:阿姨, 你的兒子, 被世人稱為童話詩人的那個青年, 他的詩歌豐富了我的青春, 讓我走近了詩, 看到了遠方的田野。 高曉松的青春,

離不開八十年代的朦朧詩人, 失之年華暗淡。 而我的青春, 我的生活, 我的思考方式, 都或多或少受到楊絳的影響, 說多吧, 那一代獨坐書齋的民國保守學人, 是同時進入我視野的, 他們用恬淡的文字, 清新的文筆, 向我訴說著他們旅世一趟所有單純的想法。 我不能很好地做出區分, 說親日的周作人就不如旅美的林語堂, 也不可以講歷經百年滄桑撣去一身塵土的楊季康勝過前面二者。 說少吧, 也不能夠, 楊絳是書齋裡的學者, 可她非常能幹, 被婆婆稱作最賢的妻。 說她是生活中一個接受婚姻的女子, 她卻有著比老僧更平和的心態, 妙玉潔淨如璧, 卻面裡面外使人覺得冰冷且虛假, 弘一法師是名僧又如何, 讀其文遠沒有楊季康的波瀾不驚。

關於追憶文革的文字, 我自認讀的不少, 巴金的隨想錄, 季羨林的牛棚雜憶, 我斷斷續續看了不少篇目, 前者盡是淚點, 使人看著壓抑, 這一本大部頭作品, 得到了大多數親歷者的認同與稱讚, 是中國一代知識份子血與淚的產物, 其缺點是沒有特質, 換句話說, 這樣的作品, 不僅巴金老人能寫, 任何一位先生只要受過普通文字訓練就能洋洋灑灑留下千萬言。 後者, 雖嬉笑怒駡, 卻也只直白地將知識份子的悲慘遭遇和紅小兵的蠻橫呈現出來, 你往下讀, 會有一個深刻感識, 媽的, 姚文元太壞了!

這些回想文革往事的文字, 多是揭開自己衣衫下的傷口, 將之暴露於眾人眼前, 人家看到後馬上加入情緒了, 這是簡單的工作。

而楊季康不同, 她像個面對暴風雨的小姑娘, 尖叫聲後馬上抓起路邊泥土堆塑小人兒了, 開開心心的。 處污泥灘不受其染, 身困境裡自尋其樂, 這是她偉大之處, 天生自然平和的心態, 註定了她可以當作家, 可以與眾不同, 寬容世界。

河南羅山, 是我想去的地方, 那裡是幹校的所在, 在那裡, 楊絳與默存先生菜園相會, 大家揣著小板凳夜晚去看電影, 俞平伯與默存先生在一個小隊, 楊絳用白麵饃喂小狗被老大爺訓斥。 這個貧瘠的地方, 那個不合時宜的時間, 發生了太多有趣的事, 那些最高學府的大師們與村民野人碰撞出的火花, 擦亮了迷霧濛濛的羅山上空。

洋洋萬言, 使人首觀則悲的地方只有一處, 就是寫到女婿得一含恨自殺的時候,

這是觸痛了六十歲老人心臟的, 但消沉並不停留心底, 它像烏雲一樣很快就被自我調節的風吹散了。

在幹校期間, 老夫婦最痛苦的是沒有書看, 這是一個時代人的共情, 什麼物質享受的丟失都可接受, 精神食糧的缺乏卻讓人難以生活。 幸運的是, 後來錢瑗為他們寄來了不少書籍和外文報紙。 空閒時可以閱讀, 到黃昏兩位老人偷偷摸摸聚到一起在殘霞裡散步。

比起很多事後發牢騷的教授, 楊絳的態度不偏不倚, 極為懇切, 人家男士都說當地農人怎麼粗暴虐待他們, 而楊先生講:弱者總佔便宜, 幹活時我只做些力所能及的閒事, 工友們說, 閑坐著可比煉鋼難受多了, 很照顧我。

大家鑿井的時候,

把腳踏進泥水地裡, 楊先生看著想:好髒啊, 不到一秒便把腳伸進水裡, 心理獨白:好舒服, 暖融融的。 很多大人最終都忘記了自己曾是小孩子, 而楊季康一生也沒有失去童心, 她一生都不以為自己是無趣的成年人。

文章的最後, 祝願楊季康女士在天國找到了錢先生和阿瑗, 他們都滿臉笑意, 像三個沒長大的小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