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砥礪奮進 荊楚跨越|知音漢陽讓文化“火”起來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夕陽下的月湖與琴台中央文化藝術區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名鈺通訊員董國棟劉晶晶黃璜曾建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枕濤

昨日早晨, 在漢陽區琴斷口街百靈社區, 67歲的詹婆婆與李婆婆在社區健身點健身, 鍛煉了大約40分鐘後相約去菜場買菜, 回到社區又在健身休閒點閒聊了一會兒, 才依依不捨分別回家準備午飯。 “自從社區增設了健身器材後, 我們這些老人基本每天都要下來活動活動, 這裡不僅可以鍛煉身體, 也讓我們多了一個說話的地方。 ”詹婆婆說。

下午, 放暑假的筱筱來到洲頭街圖書室, 準備借閱幾本書。 洲頭街圖書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圖書室已正式接入武漢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平臺, 凡在該館辦理了讀者證的市民, 持證即可在全市各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 同時持全市其他公共圖書館讀者證的讀者也可以在該館借還圖書。

晚上, 琴台大劇院燈火輝煌, 熱愛藝術演出的三鎮居民彙集到了這裡。 來自武昌的周小姐告訴記者, 她和家人基本每月都會來看一次演出, 享受一場視聽盛宴。

漢陽是一座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區, 大禹治水開創“江漢朝宗”, 伯牙子期相遇結為知音, “漢陽造”加快中國近代化進程, 歷代名人題詠漢陽辭章璀璨, 山水民俗典故傳說人傑地靈……這裡的居民也享受著文化的薰陶, 暢遊在漢陽文化之城。 據瞭解, 漢陽將堅持需求引領、特色引領、科技引領、融合引領, 以文化事業帶動文化產業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

需求引領 讓生活更文藝

近年來, 漢陽區不斷加強區、街道、社區的三級文化網路設施建設,

以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區博物館、街道文體活動中心、社區文體功能室等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日趨完善, 在武漢市各區級文化陣地建設進度中排名前列。

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先後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和“國家一級圖書館”。 區圖書館建立特色資來源資料庫及電子閱讀平臺, 可以和區內4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以及市、區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

漢陽充分利用琴台大劇院、琴台音樂廳等高端文化陣地, 積極協調開展彙集中外著名藝術家的文藝匯演。 同時, 依託群眾文化陣地, 圍繞傳統節日、重大節慶, 廣泛開展“知音大舞臺”“歸元廟會”“琴台知音讀書會”等貫穿四季的品牌活動, 弘揚漢陽文化, 講好漢陽故事,

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據瞭解, 全區每年開展各類演出、健身活動200餘場次。

漢陽區每個街道單獨建有文體活動中心, 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文體功能室實現全覆蓋, 健身路徑實現全覆蓋, 全區現有體育健身路徑280余套, 全民健身點450多個。 此外, 還有10個社區青少年體育活動中心和6個市級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

特色引領 讓產業更高端

紅牆綠葉青磚瓦。 “漢陽造”不僅是高顏值創意產業園的代名詞, 也是夢想的搖籃。 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是在對工業遺產保護性開發和利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是對城市再生進行的一次創新探索。 遵循“整舊如舊”原則, 將原工業老廠房進行重新規劃定義、設計, 改造成一座集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

經過7年的運營發展, 園區引進近百家文創企業, 吸納就業達4000人, 形成了以廣告創意、影視製作、藝術設計、新媒體等為特色的產業集群。 2016年, 園區產值15億元, 年納稅額8000萬元, 獲評湖北省目前唯一一家國家廣告產業示範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版權示範園區等諸多榮譽。

漢陽區秉承“只有一流的政策才叫政策”的理念, 組織人員赴北京、上海、溫州、金華(橫店)等地進行調研學習, 制定完成了《漢陽區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含《關於促進影視演藝業發展的實施辦法》等四個實施辦法, 俗稱“1+4”政策), 明確鞏固提升會展服務、廣告創意等優勢產業, 加快發展路橋設計、非物質遺產等重點產業, 大力發展影視、演藝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

同時,漢陽以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為核心,培育會展產業集群,打造武漢國際會展商務區及文化會展產業聚集地。

科技引領 讓創意更集聚

在月影公園水上舞臺,漢陽區積極舉辦湖北省高校首屆“尋找長江新星”活動,並借鑒“印象·劉三姐”“宋城千古情”“文成公主”等大型實景文化表演的成功經驗,邀請國內專業文化旅遊演藝策劃團隊,打造高品位、高品質,反映漢陽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演藝專案,讓月湖地區的夜色亮起來,美起來,熱鬧起來。

據瞭解,近年來,漢陽區大力實施“文化+”與“互聯網+”的“雙+”行動,充分利用新技術發展數位公共文化服務,使群眾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增強文化獲得感。“文化+”工程,充分利用新技術發展數位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數位化建設,使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增強文化獲得感;“互聯網+非遺”,實現非遺網上展覽、網上傳播、網上旅遊、網上銷售,打造“實體+互聯網+物聯網+特色園區”的全維度非遺文化產業航母。

漢陽區還積極回應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畫”,打造全市低成本創新創業中心。在已有“得意創”眾創空間的基礎上,新建江欣苑非遺設計產業孵化器、引入上海cocospace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孵化器等。

融合引領 讓發展更優化

龜山風景旅遊區、月湖知音文化旅遊區、歸元宗教文化旅遊商貿區、武漢動物園觀賞休閒旅遊區,目前漢陽區已初步形成四大風景旅遊區。同時,推進“知音之旅”精品旅遊線路組合,先後開發了“知音休閒之旅”“知音體驗之旅”“悅旅漢陽”等一日遊線路。發揮漢陽區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以資本為紐帶,整合龜山、月湖、琴台片區的山水資源,加快旅遊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融合,注重旅遊新產品開發和模式創新,推動全域旅遊發展。以蘊含漢陽元素的影視劇播出為契機,做好漢陽城市形象行銷,實現影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同時,舉辦銀企對接會,邀請區內文化企業和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參加,拓展文化金融合作管道,優化文化金融合作環境,促進文化產業和金融業全面對接。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發揮區級戰略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的撬動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創意類企業的早期風險投資。

大力發展影視、演藝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

同時,漢陽以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為核心,培育會展產業集群,打造武漢國際會展商務區及文化會展產業聚集地。

科技引領 讓創意更集聚

在月影公園水上舞臺,漢陽區積極舉辦湖北省高校首屆“尋找長江新星”活動,並借鑒“印象·劉三姐”“宋城千古情”“文成公主”等大型實景文化表演的成功經驗,邀請國內專業文化旅遊演藝策劃團隊,打造高品位、高品質,反映漢陽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演藝專案,讓月湖地區的夜色亮起來,美起來,熱鬧起來。

據瞭解,近年來,漢陽區大力實施“文化+”與“互聯網+”的“雙+”行動,充分利用新技術發展數位公共文化服務,使群眾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增強文化獲得感。“文化+”工程,充分利用新技術發展數位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數位化建設,使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增強文化獲得感;“互聯網+非遺”,實現非遺網上展覽、網上傳播、網上旅遊、網上銷售,打造“實體+互聯網+物聯網+特色園區”的全維度非遺文化產業航母。

漢陽區還積極回應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畫”,打造全市低成本創新創業中心。在已有“得意創”眾創空間的基礎上,新建江欣苑非遺設計產業孵化器、引入上海cocospace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孵化器等。

融合引領 讓發展更優化

龜山風景旅遊區、月湖知音文化旅遊區、歸元宗教文化旅遊商貿區、武漢動物園觀賞休閒旅遊區,目前漢陽區已初步形成四大風景旅遊區。同時,推進“知音之旅”精品旅遊線路組合,先後開發了“知音休閒之旅”“知音體驗之旅”“悅旅漢陽”等一日遊線路。發揮漢陽區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以資本為紐帶,整合龜山、月湖、琴台片區的山水資源,加快旅遊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融合,注重旅遊新產品開發和模式創新,推動全域旅遊發展。以蘊含漢陽元素的影視劇播出為契機,做好漢陽城市形象行銷,實現影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同時,舉辦銀企對接會,邀請區內文化企業和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參加,拓展文化金融合作管道,優化文化金融合作環境,促進文化產業和金融業全面對接。設立文化產業基金,發揮區級戰略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的撬動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創意類企業的早期風險投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