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藝斷|郭沫若的“三板斧”

郭沫若(1892一1978年)

郭沫若是中國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 他以歷史研究與文學創作出名,

但他的影響早已超出了這兩方面的影響,

儼然成為游走於政治、社會活動與學術的多面手。

這位出生於四川樂山, 留學於日本的亦古亦新的中國文人, 在中國二十世紀的主要社會變動中,

都站在風口浪尖, 變換著不同身份, 與這個社會的抗爭與和解中, 獨善著其身。


晚年郭沫若

郭沫若擔任過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也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第一位校長。

郭沫若還寫過《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研究過甲骨文,

與王國維、羅振玉、董作賓並稱“甲骨四堂”。

郭沫若還寫了數不清的詩歌、劇本。

這種學術、社會身份上的複雜性、混雜型, 很難清晰地看懂一個人。

今天, 藝連君但就郭沫若的書法, 談點感覺。

郭沫若題寫的“故宮博物院”

故宮題匾

郭沫若以行草書見長, 他研究過鐘鼎、碑石,

又對宋代尚意書風深有體會。

從郭氏現有的書作看, 此君的書法非碑非帖, 細看又似碑似帖, 獨創性極高。

“故宮博物院”是郭沫若1971年, 應當時的院長吳仲超所題。

據說限於條件, 這五個字還是題寫在打印紙的背面。

這個字, 有顏真卿的影子, 又跨越宋以下的寫意書風, 雄強、寬厚而又恣肆、開張。

此五個字足以代表郭氏晚年的最高成就, 寫畢後7年, 郭氏病逝。

今天, 在藝連君看來, 僅就“故宮博物院”這五個字而言,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中國現代書法史應該給予郭氏應有的位置。

除了這五個字的匾額, 郭沫若還題過許多牌匾,

如“中國書店”“黃帝陵”“吉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商務印書館”等等, 現在恐怕也難以統計完全。

中國書店

黃帝陵

吉林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中國銀行


商務印書館

中國科學院

不管哪種行業、哪種單位, 郭氏在各個時期的題匾, 都保持著極高的水準。

用筆圓厚、提按刺激, 收筆自信而果敢, 識別度極高。

郭氏曾經總結過自己對書法的認識:“回鋒轉向, 逆入平出”。

這八個字, 道盡了中國書法轉折、行筆的精神。

郭氏是一位絕頂聰明的才子, 他對中國書法的方法論理解精深。

然而, 郭氏的大篇幅作品, 卻是另一種面貌。

康有為曾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說過“吾眼有神,吾腕有鬼”。

這句話用來形容郭氏的多字創作,亦十分妥當。

郭沫若在長篇創作中,雖然用筆還保持著自己一貫的風格,

但卻完全看不到匾額那種激蕩人心的攝魄感。

單字來看,仍然頗有水準,通篇而言,節奏一致,變化不多,稍顯散漫。

這讓人很難想像是撰寫“故宮博物院”的作者。

借用康有為的話,則是“匾額有神,長篇有鬼”。

藝連君斷:

郭沫若的人品、操守,擱置不論。

郭氏絕對是有才氣過人之處的。

想他社會活動眾多,學術眼光多樣,定不會有太多精力放在書法上。

郭沫若的書法是天縱之體。

他的書法最重要的特徵是膽魄二字。

下筆大膽,很少猶豫,行筆、轉折明確,方法論一以貫之。

他的字常常在書家不經意的地方,一反常態,任由才氣驅使。

這種結果的好處是個性得以抒發,辨識度極高。

壞處是,一旦大篇幅書寫,就容易單調。

他的書法起筆便是大江大海,最後收筆依舊是大海大江。

猶如程咬金的“三板斧”。

不過用於匾額,還是很有氣魄的。

康有為曾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說過“吾眼有神,吾腕有鬼”。

這句話用來形容郭氏的多字創作,亦十分妥當。

郭沫若在長篇創作中,雖然用筆還保持著自己一貫的風格,

但卻完全看不到匾額那種激蕩人心的攝魄感。

單字來看,仍然頗有水準,通篇而言,節奏一致,變化不多,稍顯散漫。

這讓人很難想像是撰寫“故宮博物院”的作者。

借用康有為的話,則是“匾額有神,長篇有鬼”。

藝連君斷:

郭沫若的人品、操守,擱置不論。

郭氏絕對是有才氣過人之處的。

想他社會活動眾多,學術眼光多樣,定不會有太多精力放在書法上。

郭沫若的書法是天縱之體。

他的書法最重要的特徵是膽魄二字。

下筆大膽,很少猶豫,行筆、轉折明確,方法論一以貫之。

他的字常常在書家不經意的地方,一反常態,任由才氣驅使。

這種結果的好處是個性得以抒發,辨識度極高。

壞處是,一旦大篇幅書寫,就容易單調。

他的書法起筆便是大江大海,最後收筆依舊是大海大江。

猶如程咬金的“三板斧”。

不過用於匾額,還是很有氣魄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