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春秋戰國時宋國人被黑的原因

揠苗助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 故事出自于《孟子·公孫醜上》。 原文如下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芒芒然歸, 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 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 揠苗者也;非徒無益, 而又害之。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 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 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 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裡去看苗(的情況), 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

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 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 就像這個揠苗助長的人, 不但沒有好處, 反而害了它。

揠苗助長

還有守株待兔, 出自《韓非子·無蠹》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觸株, 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 冀複得兔。 兔不可複得, 而身為宋國笑。

第三個是《列子·楊朱》裡頭的“野人獻曝”:

自曝於日, 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 綿纊狐貉。

第四個是《莊子·逍遙遊》裡頭的“宋人賠本”:

宋人次章甫而適越, 越人斷髮文身, 無所用之。

第五個是《列子·說符》裡頭的“趾高氣昂”:

宋國有個農民, 在路上撿了別人掉的借據, 就自以為發了大財, 成了大財主, 因此走起路來趾高氣昂。

第六個是《列子·天瑞篇》裡頭的“盜取天地”:

宋國有個農民, 羡慕齊國富翁, 認為那個富翁是利用天地產物, 比方說作物、蓖麻之類的賺錢, 所以他就認為他也可以利用天地產物來賺錢。 既然大家都是天地的產物, 那麼鄰居家的錢也是, 於是跑到鄰居家偷東西, 結果被抓住。

於是, 看到這裡, 大家甚至以為這可能是宋國農民形象不大好, 可能只是階級攻擊。 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第七個是《韓非子·說難》裡頭的“智子疑鄰”, 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宋國有個富人, 因下大雨, 牆坍塌下來。 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 一定會有盜賊進來。 ”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 (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 )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他家人很讚賞兒子聰明, 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幹的。

好吧, 富人也難免被黑, 總之, 就是先秦人都覺得宋國人二逼, 不分種族, 不分階級, 不分成分。

於是有分析認為, 宋國人之所以如此大規模被黑, 乃是由於政治攻擊, 或者是先秦“地主階級”對於相對落後地區的無情鄙夷。

在我看來,

有點兒扯淡。 先不說憑什麼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攻擊宋國人, 單論落後, 宋國也不落後, 春秋時期的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而戰國時期的宋康王也讓宋國成為列強。 是的, 所謂列強, 就是“各個強國”的意思。 因此, 我個人覺得宋國人被黑, 完全不是因為經濟落伍或者是其他國家合夥攻擊。

除了宋國人被普遍被黑, 第二個被黑出翔來的就是鄭國人。 “鄭人買履”就是文明千古的典故: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 先測量好自己腳的尺碼, 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前往集市, 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 已經拿到鞋子, 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碼。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 集市已經散了, 最後鄭國人沒能買到鞋子。

除了鄭國, 還有衛國。

衛國的典故跟鄭國捆綁在一起, 就是有名的“靡靡之音”, 也叫“鄭衛之音”, 《樂記》裡是這樣說的:“鄭衛之音, 亂世之音也。 ”好吧, 說鄭國人笨也就罷了, 連音樂都成亂世之音了, 可見地域攻擊之猛烈, 已非吾等所能改變。 於是我試著思考這些典故的創作, 會不會是因為其他原因, 如果是, 那麼原因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三個國家在戰國時期地圖的位置:

宋、鄭、衛三國位置

我們大概知道,宋國佔據了當今河南大片地區,而鄭國所在地是鄭州附近,而衛國則是河南北部。

那麼,是否因為先秦時期,河南人就一直被其他地區的人厭惡,從而屢屢被黑出翔呢?帶著發現問題的驚喜,我又重新審視了一下河南的人生。河南人被黑已絕非一日,但在古代,河南並不是真的被黑出翔來那麼簡單。因為河南是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尤其是在隋唐盛世以及宋明兩朝,河南都有相當驕人的歷史。所以,先秦時期的記載,可能與河南人本身並沒有太大關係。

那麼,問題出在了哪裡?

我又對比了一下記載知名笨人典故最多的書籍:

《列子》

《莊子》

《韓非子》

其中,以《列子》和《韓非子》為最,他們不餘遺力地把宋國人黑出翔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我又找出這些圖書的作者:

《列子》,作者,列子。

《莊子》,作者,莊子。

《韓非子》,作者,韓非子。

評:我就是脫了褲子放屁。

好了,我們不妨繼續深究。那先看看作者的履歷?

不,大道從簡,從簡介開始!

列子,漢族,本名列禦寇(“列子”是世人對他的尊稱),中國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影響深遠。著有《列子》。

莊子,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一說安徽蒙城)人。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形成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又稱韓非子,韓國(今河南省新鄭)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原來他們都是河南人!

所以,答案似乎隱約可見了。並非“自古呆子出河南”,而是,之所以在著名古籍中呆子的典故多出自河南,乃是由於作者本身就是河南人。你想,在沒有網路沒有電話的古代,當你寫一段故事,一個你聽說過的真人真事,是你寫身邊事多一些,還是遠方的事多一些呢?列子、莊子、韓非子,都是河南人,作為一名優秀而又嚴謹(莊子除外,這貨說順嘴了就知道瞎編)的作家,他們自然要寫自己聽過的典故。所以,並非古人黑河南,而是古代河南人沒有隱瞞地向外傳輸見聞和知識。

相同的,魯國因為有孔孟,有《論語》和《孟子》,所以被史上記錄下來的事蹟非常多,歷史的記載非常詳細,甚至精確到對話。孔孟周遊列國,多所見聞,因此他們遊歷的國家的歷史也被順便記了下來。也就是說,這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呆子,惟獨跟作家和段子手生活在一起的呆子的呆子被記錄了下來。

至於說什麼夜郎國、西寮國、西夏國等等,因為資料沒有遺存,所以也就“看起來沒什麼人物”,自然也就“看起來沒什麼呆子”。先秦河南人屢屢在故事裡登場,恰恰說明了本地作家多。

而如今對河南人的歧視則不同,河南人本身並不應該受到歧視。只是有諸多生活窘迫或者不窘迫的外出行騙者,他們或聚集在車站等地,或連同工作人員一起作個連環騙,騙局層出不窮,令外地人防不勝防。這就類似於列子天天寫日記記錄“我的朋友是個呆子”一樣,哪怕你一天做十件好事,也抵不過他一天行十次騙的宣傳效果。你做好事需要成本,而他行騙卻可以得利。

穿越三千年的歷史,我們看到了歲月的變遷,但基本的道理都是不會變的。並不是“你是什麼,河南就是什麼”,而是“如果強姦不被法律制裁,印度就是強姦之國”“如果行騙不被繩之以法,河南就是行騙之地”“如果造假完全不用擔責,那麼中國就是造假之國”,劣幣驅逐良幣,不要指望壞人不去作惡,呼籲一切在法律軌道上行駛,要比呼籲一切都靠自覺靠譜得多。

宋、鄭、衛三國位置

我們大概知道,宋國佔據了當今河南大片地區,而鄭國所在地是鄭州附近,而衛國則是河南北部。

那麼,是否因為先秦時期,河南人就一直被其他地區的人厭惡,從而屢屢被黑出翔呢?帶著發現問題的驚喜,我又重新審視了一下河南的人生。河南人被黑已絕非一日,但在古代,河南並不是真的被黑出翔來那麼簡單。因為河南是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尤其是在隋唐盛世以及宋明兩朝,河南都有相當驕人的歷史。所以,先秦時期的記載,可能與河南人本身並沒有太大關係。

那麼,問題出在了哪裡?

我又對比了一下記載知名笨人典故最多的書籍:

《列子》

《莊子》

《韓非子》

其中,以《列子》和《韓非子》為最,他們不餘遺力地把宋國人黑出翔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我又找出這些圖書的作者:

《列子》,作者,列子。

《莊子》,作者,莊子。

《韓非子》,作者,韓非子。

評:我就是脫了褲子放屁。

好了,我們不妨繼續深究。那先看看作者的履歷?

不,大道從簡,從簡介開始!

列子,漢族,本名列禦寇(“列子”是世人對他的尊稱),中國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影響深遠。著有《列子》。

莊子,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一說安徽蒙城)人。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形成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又稱韓非子,韓國(今河南省新鄭)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原來他們都是河南人!

所以,答案似乎隱約可見了。並非“自古呆子出河南”,而是,之所以在著名古籍中呆子的典故多出自河南,乃是由於作者本身就是河南人。你想,在沒有網路沒有電話的古代,當你寫一段故事,一個你聽說過的真人真事,是你寫身邊事多一些,還是遠方的事多一些呢?列子、莊子、韓非子,都是河南人,作為一名優秀而又嚴謹(莊子除外,這貨說順嘴了就知道瞎編)的作家,他們自然要寫自己聽過的典故。所以,並非古人黑河南,而是古代河南人沒有隱瞞地向外傳輸見聞和知識。

相同的,魯國因為有孔孟,有《論語》和《孟子》,所以被史上記錄下來的事蹟非常多,歷史的記載非常詳細,甚至精確到對話。孔孟周遊列國,多所見聞,因此他們遊歷的國家的歷史也被順便記了下來。也就是說,這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呆子,惟獨跟作家和段子手生活在一起的呆子的呆子被記錄了下來。

至於說什麼夜郎國、西寮國、西夏國等等,因為資料沒有遺存,所以也就“看起來沒什麼人物”,自然也就“看起來沒什麼呆子”。先秦河南人屢屢在故事裡登場,恰恰說明了本地作家多。

而如今對河南人的歧視則不同,河南人本身並不應該受到歧視。只是有諸多生活窘迫或者不窘迫的外出行騙者,他們或聚集在車站等地,或連同工作人員一起作個連環騙,騙局層出不窮,令外地人防不勝防。這就類似於列子天天寫日記記錄“我的朋友是個呆子”一樣,哪怕你一天做十件好事,也抵不過他一天行十次騙的宣傳效果。你做好事需要成本,而他行騙卻可以得利。

穿越三千年的歷史,我們看到了歲月的變遷,但基本的道理都是不會變的。並不是“你是什麼,河南就是什麼”,而是“如果強姦不被法律制裁,印度就是強姦之國”“如果行騙不被繩之以法,河南就是行騙之地”“如果造假完全不用擔責,那麼中國就是造假之國”,劣幣驅逐良幣,不要指望壞人不去作惡,呼籲一切在法律軌道上行駛,要比呼籲一切都靠自覺靠譜得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