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經臆讀九:那時候,她送的一棵草,也當是寶

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 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 (一章)

靜女其孌, 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 說懌女美。 (二章)

自牧歸荑, 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 美人之貽。 (三章)

王國維先生論詩詞, 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之分。 其雲:

有有我之境, 有無我之境。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裡斜陽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鳥悠悠下。 ”無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 以我觀物, 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 以物觀物, 故不知何者為我, 何者為物。

有我之境, 是詩中有人。 “淚眼”是人的狀態。 花何曾可問, 而曰問花。 “可堪”是人的感知。 館何嘗會孤?而曰孤館。 詩句中有人, 人又把情感附著在了物上。

無我之境, 詩中是沒有人的。 “寒波澹澹起, 白鳥悠悠下。 ”是客觀的描寫, 詩句中不見人的蹤跡, 人在詩句之外。 如果是“可堪寒波澹澹起”, 就是有我之境。

“可堪”見出“寒波澹澹起”是在人的感知中, 並造成了情感的反應。 詩句中有了人了。 如果是“坐看寒波澹澹起”, 也是有我之境, 因為“寒波澹澹起”是人所看, 是以我觀物了。

《陳風·東門之楊》, 是無我之境。

東門之楊, 其葉牂牂, 昏以為期, 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 其葉肺肺, 昏以為期, 明星晢晢。

他不僅不寫具體情緒, 詩中連人都沒有。 東門之楊, 明星晢晢。 都是自然的客觀描寫, 沒有人。 故而有清虛淡遠之感。 陳允平“還看數點殘星, 兩行新雁 。 ”周邦彥“但明河影下, 還看稀星數點。 ”詩境與《東門之楊》相似, 但這兩句都是有我之境, 詩中有人“看”, 便籠罩著“我”的色彩。

“看”是自覺的, 有人的自我意識。 “見”則不是自覺, 是無意的。 “悠然見南山 ”南山雖然是人所見, 但人是無意的,

人在此中是個沒有人的意識的物。 故仍是以物觀物, 沒有人的痕跡, 是無我之境。 如果是“悠然看南山”, 便是有我之境了。

《靜女》是有我之境, 詩中句句寫人, 與《東門之楊》不同。

“靜女其姝, 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 搔首踟躕。 ”

“搔首踟躕”, 多簡單的一個詞, 然而多麼準確。

姚際恒說“善摹”, 方玉潤說“摹神”, 陳震說“有寫形寫神之妙”。

詩詞有它的創作技法, 是有規矩、有技巧的。 然而這些工巧, 卻不能讓別人看出。 所有人追求的, 都是“天然去雕飾”, 無斧鑿之痕。 下了大功夫了, 但看上去純乎自然, 好像沒什麼技巧。 其中重要的一點, 就是體察之工, 用字精准。

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舉了杜甫“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的詩句為例。 這兩句看上去平常, 然而裡面有大工夫。

“細雨著水面為漚, 魚常上浮而淰。 若大雨, 則伏而不出矣。 燕體輕弱, 風猛則不勝, 惟微風乃受以為勢, 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句。 ”

顧隨先生也說:“言其羽之美, 非燕子不如此, 別的鳥飛時保持平衡, 斜了不好看。 ”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十個字,

一字不能改, 一字不虛設, 非如此不可。 它清晰, 而且精准, 但看上去卻渾似未用力。 同樣的意思, 體察不細, 用字不准, 而空以技巧, 會怎樣呢?就變成了“魚躍練江拋玉尺, 鶯穿絲柳織金梭。 ”純用比喻, “練”“玉”“絲”“金”純是塗飾。 看看用力用的多笨。 混沌一片, 不見魚, 也不見鶯, 只見其拙劣雕飾。

“搔首踟躕”, 在《靜女》這首詩中, 就是精准而清晰。 這四個字, 不僅寫其動作, 而且見其性格, 穩妥自然, 而看上去卻似平常。 這就是準確的力量。 因準確而看上去自然, 似未用力。 實際上, 非有大工夫而不能為。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這章意思和下一章意思差不多。“ 彤管 ”為何物,歷來聚訟紛紜,然而與下章參看,當為與“ 荑 ”相類之物。荑,是初生的白茅。《衛風·碩人》形容莊薑的美貌,就有“手如柔荑”之句,可見其白嫩。

這白茅,在詩中人看來,是“洵美且異”的。何以如此盛讚呢?因為是“美人之貽”。陳繼揆雲:“管與荑無所謂美,曰有煒,曰且異,所以愛及所不愛也。”當熱戀之時,對方所贈一草一葉,都珍而重之,這自是人之常情。《衛風·木瓜》詩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與“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亦有相似之意。不在物本身,而在物上蘊含的人的情分。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愛”有兩種解釋,就造成了對《靜女》這首詩結構的兩種理解。

“愛”目前比較通行的解釋是通“薆”,隱蔽的意思。是說女孩來赴約了,但故意藏起來。後面“ 貽我彤管 ”“自牧歸荑” 。詩便一片天真爛漫,活潑淳樸。

“愛”的另一種解釋,就是喜愛的意思。這首詩意是說:那女孩沒來,男子等人不至。下面兩章是在等人的過程中,回想以前的光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都是回憶。如此一來,詩意便很是不同了。

“愛”作隱藏意思解,“愛而不見”顯出女子性格,“搔首踟躕”見出男子性格。“愛”作喜愛之意解,便只見男子,女子則變成回憶中的一個符號,不那麼生動了。從這個角度而言,倒是“愛”作隱藏意思解,詩意似乎更好些了。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這章意思和下一章意思差不多。“ 彤管 ”為何物,歷來聚訟紛紜,然而與下章參看,當為與“ 荑 ”相類之物。荑,是初生的白茅。《衛風·碩人》形容莊薑的美貌,就有“手如柔荑”之句,可見其白嫩。

這白茅,在詩中人看來,是“洵美且異”的。何以如此盛讚呢?因為是“美人之貽”。陳繼揆雲:“管與荑無所謂美,曰有煒,曰且異,所以愛及所不愛也。”當熱戀之時,對方所贈一草一葉,都珍而重之,這自是人之常情。《衛風·木瓜》詩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與“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亦有相似之意。不在物本身,而在物上蘊含的人的情分。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愛”有兩種解釋,就造成了對《靜女》這首詩結構的兩種理解。

“愛”目前比較通行的解釋是通“薆”,隱蔽的意思。是說女孩來赴約了,但故意藏起來。後面“ 貽我彤管 ”“自牧歸荑” 。詩便一片天真爛漫,活潑淳樸。

“愛”的另一種解釋,就是喜愛的意思。這首詩意是說:那女孩沒來,男子等人不至。下面兩章是在等人的過程中,回想以前的光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都是回憶。如此一來,詩意便很是不同了。

“愛”作隱藏意思解,“愛而不見”顯出女子性格,“搔首踟躕”見出男子性格。“愛”作喜愛之意解,便只見男子,女子則變成回憶中的一個符號,不那麼生動了。從這個角度而言,倒是“愛”作隱藏意思解,詩意似乎更好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