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消費產業將迎來顛覆性的大機會!深度解讀 IDG資本“新消費時代峰會”傳遞的重要資訊

縱觀過去一年, 中國消費市場可謂風起雲湧, 而許多明星企業崛起的背後都能看到IDG資本的身影, 在上交所掛牌的時尚女鞋領先多品牌運營商“天創鞋業”, 在時尚圈掀起不小波瀾的Farfetch與京東的戰略投資合作, 以及近來火爆的茶飲品牌“喜茶”和韓國時尚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等等, IDG資本都是其主要投資方。 在IDG資本看來, 消費產業大有可為, 將迎來顛覆性的大機會。

2017年6月28日, 由IDG資本主辦的“新消費時代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峰會聚焦“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務、新媒體”四大主題, 邀請到27位元行業重磅嘉賓, 共同探討消費行業最新發展趨勢。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在開幕致辭中表示, 他相信在消費領域, 中國那麼大的市場, 中國人那麼聰明, 又有那麼多的移動互聯網用戶, 所以一定有希望在未來能夠出現像ZARA這樣的世界級品牌。

上圖:IDG 資本全球董事長 熊曉鴿

接下來, 《華麗志》將為您解讀峰會中的精彩觀點。

上圖:IDG 資本合夥人 閆怡勝

消費升級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認為, 從政治、經濟、人群結構和技術四個方面分析,

在這個時間節點發生的“消費升級”不是偽命題:

第一點是政治的驅動, 在十二五擴大消費需求戰略的拉動下, 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016年消費占到了中國經濟增長的64.6%;

第二點是經濟方面的驅動力, 中國的城鎮化在逐年的提升, 到去年為止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7.4%, 同時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快速上升, 而且以高於GDP增長的速度上升;

第三點是人口結構的變化, 包括三方面, 中高收入人群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 未來會占消費更大的比例, 預計未來中產階級和新型中產給消費增長所帶來的貢獻到2020年將占到整個消費的55%;80、90、00後新生代已經成為消費主力,

這群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 具有國際性視野, 品牌意識更強;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 因為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漸升高, 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生回流, 很多生產製造企業往三四線城市走, 這部分人的回流拉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 未來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崛起也是經濟的一個很大的拉動力

最後是科技的驅動, 移動端的普及導致流量的碎片化, 需求的小眾化和個性化, 管道的去中心化, 這些變化對整個的產品需求邏輯發生變化, 對消費企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擴大與人口結構的變遷, 這場中國消費市場的變革將是前所未有、摧枯拉朽的。

對於在消費行業的前瞻性佈局, 閆怡勝回顧了IDG資本在大消費行業的投資歷程:

IDG資本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大消費領域深耕十餘年,積累下很多經驗與教訓。如今IDG資本已佈局近百家優秀消費企業,其中成功上市十餘家,投出獨角獸企業超過二十家,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小米、美圖、搜房、物美、周黑鴨、Moncler、千百度女鞋、天創時尚鞋業、時代手袋sitoy、科沃斯、我買網、Farfetch、Wish、寺庫、雷蛇Razer、蘑菇街(現“美麗聯合集團”)、達令、貝貝網、拼多多等。

上圖:IDG 資本執行總監 孫含宇

新零售 -零售裡的人、貨、場,擁有了線上技術的賦能

移動互聯的紅利去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的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經過過去幾年的飄搖去年全面復蘇,IDG資本認為未來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線上有的是數位化,對客戶精准的資料分析和流覽路徑的跟蹤,一個精准的消費者畫像;線上沒有的是線下的服務,體驗和售後社交的場景。如果能夠把線下線上打通,幫助線下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商戶的效率,就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

與傳統的線下零售相比,在現在的環境下,零售裡面的人貨場這三個主要的因素,擁有了線上技術的賦能,所以這些因素產生了很大的升級,變成了更精准的消費者、更豐富的產品、更多元化的體驗場景,整個零售效率都能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在追求零售效率的時候有兩個方向可以做:一個是追求供應鏈效率,比如像折扣店或者7-11這樣的店,零售業態與製造業態結合在一起,產業鏈向上延伸;還有一個是追求消費者效率,比如像盒馬鮮生這類,通過一個比較複雜的線下門店的運營,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很強的差異化的體現。這兩個方向都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很多新技術也伴隨著新零售一起發展起來,成為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零售來講,最主要有三個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獲客成本。

對於提高人效,我們現在看到有各類的無人販售機在很廣泛的推廣,比如賣瓶裝飲料、咖啡、果汁,因為有移動支付,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挺高;在賣場出現自動收銀,還有無人門店等。

在提高平效方面,我們看到很多門店在做O2O上門送貨,包括有些人嘗試做前置倉方式,這些嘗試的核心就在於希望能夠提高單位平米的銷售產出。

對於提高消費者黏性這塊,因為有了移動端的發展,它使得商家和消費者能夠產生更緊密的聯繫,通過大資料分析充分挖掘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能夠讓整個會員體系變成活的,發揮更大的作用。

IDG認為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例如阿裡入股了聯華,去年推出了盒馬鮮生,以及京東對便利店的一系列佈局。

新品牌 – 未來大部分現有的品牌被新興的品牌取代

快速回顧一下中國品牌市場經歷的五個大的發展階段,

第一是供給缺乏階段,90年代前,基本上能做出產品就能賣

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到2000年之間,管道驅動,你能把貨鋪到管道裡就能賣

第三個是品牌發展的第一個階段,2000年到2010年,基本的打法就是大品牌、大通路、大媒體

第四個階段是2010年到2015年,性價比階段,這個階段裡出現很多淘品牌、快時尚品牌

第五個階段是從2015年到現在我們認為進入品牌發展第二個階段,全面升級和系統顛覆

基於此,IDG提出一個觀點和三個預測,一個觀點是品牌未來要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使用者為中心,基於事物的商業模式要轉變為基於關係的商業模式,這個就要重構產品設計流程、供應鏈流程、行銷方式等等。 三點預測:

第一點,隨著消費升級和新生代成為消費主體,未來會導致大部分現有的品牌被新興的品牌取代,未來十年現有管道裡50%以上的品牌都會被取代掉

第二點,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小眾化、流量碎片化,整個消費的決策邏輯改變了,頭部的大品牌會被眾多的能夠滿足小眾需求的中小品牌取代

第三點,新生代會是未來二十年主流的創業人群,他們會推動整個中國品牌的升級,也會在未來二十年打造一批真正的世界級的偉大的中國品牌

上圖:IDG 資本合夥人 崔廣福

新服務-市場大,錢多,獨角獸出沒

如果說品牌是步步升級的話,服務的需求則是從無到有,IDG投資的領域包括健身連鎖、醫療、美容連鎖、白領公寓、聯合辦公等等。其中很多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沒有或很少的,都是在過去幾年迅速的需求上漲中產生的,服務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主要動力,去年占到整個消費增長比例超過50%,消費者越來越從購買產品到享受服務,所以IDG資本的判斷是中國未來也會出現一批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消費驅動的服務公司。

服務市場的特點是,市場大,錢多,獨角獸出沒。2016年中國服務業GDP產值是38萬億,占整個中國GDP產值的52%,發達國家這個比例已經到了70%-80%,中國整個服務業的提升空間仍然是非常大的。第二是增速,2016年服務業同比增速7.8%,第一產業是3.3%,第二產業是6.1%,如果以7.5%這樣的年增長速度去增長,未來的幾年裡到2020年,整個服務業的盤子將是50萬億的市場。

新服務非常有可能會一點點,甚至很迅速地去滲透到傳統的服務業,把傳統服務業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甚至全部變成新服務,這就是新服務的機會。

新服務有三個特點:

第一,移動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摩拜,他們用移動端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外賣也是通過移動端的解決方案改變了中國人飲食習慣。歐瑞諮詢認為在2020年會有2萬億的健康服務市場將會是完全移動化的,有2萬億的餐飲市場將會被完全移動化,有2萬億的旅行服務將會完全被移動化

第二,瞄準中產和白領的需求。服務1.0階段的口號是“得屌絲者得天下”。那時候的商業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我做什麼服務,我不通過這個服務賺錢,而是通過另外一個,廣告或者其他來收費。但在新服務裡面,羊毛出在羊身上,誰得到羊毛誰付錢。你的目標使用者就是白領和中產。 華住在剛過去的2016年,中高端酒店的房間數達到了6萬間,比2015年增長了 50%,中產白領的消費在從低端的酒店開始過渡到中高端。另一個例子,烏鎮和古北水鎮在2016年接到的人次達到了近1200萬人次,收入21億人民幣,利潤近8億。2016年是內容付費元年,幾個數字,123知識狂歡節這一天喜馬拉雅平臺銷售了5000萬視聽的內容產品,QQ音樂付費會員在過去的一年裡付費會員數達到了1000萬,愛奇藝付費會員達到3000萬。內容付費實際上是中產消費的一個特點

第三,B2C的共用經濟模式。以前的共用經濟都是國外創造的,像Airbnb和Uber,2016年中國創造出非常好的方式,共用單車,以及生活服務領域裡面例如租衣平臺衣二三, 消費者不再是購買產品,而是購買服務,在輕資產這一類的服務裡都有機會共用,共用的模式多種多樣。

上圖:IDG 資本董事 樓軍

新媒體 -內容變成核心中的核心

品牌創造潮流,而媒體是發現潮流的眼睛。現在我們迎來了自媒體的紅利,新媒體將成為未來主要行銷推廣的管道。

自媒體誕生,有幾個前提條件:以前無論是零售還是在媒體行業,管道壟斷的作用非常大,以前報紙、雜誌、廣播、電視,PC主流網站,基本上把大部分流量壟斷了,這個就是管道壟斷,意味著只有大品牌才付得起廣告費。今天發生的幾個事情,把整個媒體的生態業態進行了改造,第一,移動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的時長在增長,當大家都在看手機上這塊屏的時候,其所處的展示場景就發生了變化;第二,移動端的生態系統,管道非常碎片化和去中心化,這就造就了自媒體和新媒體的誕生;第三,生產內容的成本在下降,以前生產內容需要一套體系才能出一個媒體的產品,到今天基本上一個人也能出一個媒體。

這時候會發生商業模式多樣化的結果,比如現在我們看到新媒體的創造模式有幾個,第一是圖文,第二是視頻,第三是直播,第四是類平臺的方式;從產品來看,有網紅,KOL,品牌和IP;商業模式來看以前基本上是廣告,移動支付打通之後,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內容變現,電商,娛樂等等。過去推一個品牌要靠行銷、管道,但今天內容變成核心中的核心,內容品質,內容到達的人群,人群運營,全部是圍繞內容。做品牌的公司、做消費的公司,接下來必須跟新的媒體形態結合起來,適應新的玩法。

上圖:IDG 資本駐歐洲的合夥人 Alexandre Quirici

IDG的跨境投資

峰會中,常駐倫敦和巴賽隆納的IDG資本駐歐洲的合夥人Alexandre Quirici通過視頻進行了分享,著重介紹了IDG的跨境投資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IDG資本在歐美建立了涵蓋企業家、行業專家、當地PE基金、財務顧問、以及家族企業在內的強大網路。這使得IDG成為專注於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中的第一批投資海外的投資機構,同時,也是第一家兩次進行海外投資並成功退出的投資機構,這兩家企業就是Moncler和傳奇影業。最近奢侈品電商Farfetch剛剛對外公佈的一筆來自京東的重要戰略投資,也是IDG促成的。IDG將在歐洲舉辦下一屆IDG資本消費峰會,邀請來自中國、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家和行業專家,促進多方合作,攜手共同成長。

上圖:Gentle Monster創始人 Hankook Kim

Gentle Monster –消費者消費的其實不是產品,而是新鮮感

IDG剛剛投資的韓國時尚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的創始人Hankook Kim上臺進行了分享。 他認為,消費者消費的其實不是產品,而是新鮮感,這個新鮮感不是基於生產者的角度看的新的東西,而是基於消費者的角度。問題是品牌怎麼能持續創造新鮮感呢?這非常不容易,他列出了自己的公式,品牌創造出來的東西和消費者期望之間的差值,代表了能夠給消費者創造的新鮮度和吸引力。品牌要做的就是維持或者擴大這個差值。

Gentle Monster對於空間和美學的認知是奇特的美學,它提出了“快空間”的概念,通過不斷更換空間的表現形態來滿足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訴求。但是Kim先生擔心把消費者的期望值拉得太高了,會把自己放在特別危險的境地。他對於如何維持消費者的新鮮感並沒有答案,但他會持續努力給大家展示新的東西。

*《華麗志》作為IDG資本的長期合作夥伴,對其在時尚消費領域的投資策略有過一系列的深度報導,參見往期文章:

【華麗盛典】IDG資本閆怡勝:品牌需要積澱,更青睞大品類和管道型品牌

(原文連結http://luxe.co/post/50611)

【華麗投資談】聽女神級投資人細說時尚投資門道,“華麗集”專訪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

(原文連結:http://luxe.co/post/39123)

【關於IDG資本】 IDG資本於1992年開始在中國進行風險投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機構。IDG資本重點關注互聯網與高科技、新型消費與服務、醫療健康、工業技術等領域,全面覆蓋初創期(VC)、成長期(Growth)、並購期(MA)等階段,並深度佈局產業平臺。迄今為止,IDG資本已在中國扶植超過500家優秀企業,並已有超過120家所投公司通過上市或並購管道成功退出。在大消費領域,IDG投資的項目包括Moncler、Evisu、韓都衣舍、科沃斯、三隻松鼠、周黑鴨、江小白、Roseonly、音米、寺庫、蘑菇街、貝貝網、我買網、5miles、達令、河狸家、搜房等項目。IDG資本目前在全球設有15個辦公室/辦事處,包括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美國矽谷、紐約、波士頓、三藩市等。

|責任編輯:LeZhi

閆怡勝回顧了IDG資本在大消費行業的投資歷程:

IDG資本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大消費領域深耕十餘年,積累下很多經驗與教訓。如今IDG資本已佈局近百家優秀消費企業,其中成功上市十餘家,投出獨角獸企業超過二十家,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小米、美圖、搜房、物美、周黑鴨、Moncler、千百度女鞋、天創時尚鞋業、時代手袋sitoy、科沃斯、我買網、Farfetch、Wish、寺庫、雷蛇Razer、蘑菇街(現“美麗聯合集團”)、達令、貝貝網、拼多多等。

上圖:IDG 資本執行總監 孫含宇

新零售 -零售裡的人、貨、場,擁有了線上技術的賦能

移動互聯的紅利去年開始逐漸消失,電商的增速開始放緩,實體經濟經過過去幾年的飄搖去年全面復蘇,IDG資本認為未來往前看,一定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線上有的是數位化,對客戶精准的資料分析和流覽路徑的跟蹤,一個精准的消費者畫像;線上沒有的是線下的服務,體驗和售後社交的場景。如果能夠把線下線上打通,幫助線下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商戶的效率,就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

與傳統的線下零售相比,在現在的環境下,零售裡面的人貨場這三個主要的因素,擁有了線上技術的賦能,所以這些因素產生了很大的升級,變成了更精准的消費者、更豐富的產品、更多元化的體驗場景,整個零售效率都能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在追求零售效率的時候有兩個方向可以做:一個是追求供應鏈效率,比如像折扣店或者7-11這樣的店,零售業態與製造業態結合在一起,產業鏈向上延伸;還有一個是追求消費者效率,比如像盒馬鮮生這類,通過一個比較複雜的線下門店的運營,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很強的差異化的體現。這兩個方向都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很多新技術也伴隨著新零售一起發展起來,成為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零售來講,最主要有三個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獲客成本。

對於提高人效,我們現在看到有各類的無人販售機在很廣泛的推廣,比如賣瓶裝飲料、咖啡、果汁,因為有移動支付,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挺高;在賣場出現自動收銀,還有無人門店等。

在提高平效方面,我們看到很多門店在做O2O上門送貨,包括有些人嘗試做前置倉方式,這些嘗試的核心就在於希望能夠提高單位平米的銷售產出。

對於提高消費者黏性這塊,因為有了移動端的發展,它使得商家和消費者能夠產生更緊密的聯繫,通過大資料分析充分挖掘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能夠讓整個會員體系變成活的,發揮更大的作用。

IDG認為下一波新零售將由巨頭驅動,例如阿裡入股了聯華,去年推出了盒馬鮮生,以及京東對便利店的一系列佈局。

新品牌 – 未來大部分現有的品牌被新興的品牌取代

快速回顧一下中國品牌市場經歷的五個大的發展階段,

第一是供給缺乏階段,90年代前,基本上能做出產品就能賣

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到2000年之間,管道驅動,你能把貨鋪到管道裡就能賣

第三個是品牌發展的第一個階段,2000年到2010年,基本的打法就是大品牌、大通路、大媒體

第四個階段是2010年到2015年,性價比階段,這個階段裡出現很多淘品牌、快時尚品牌

第五個階段是從2015年到現在我們認為進入品牌發展第二個階段,全面升級和系統顛覆

基於此,IDG提出一個觀點和三個預測,一個觀點是品牌未來要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使用者為中心,基於事物的商業模式要轉變為基於關係的商業模式,這個就要重構產品設計流程、供應鏈流程、行銷方式等等。 三點預測:

第一點,隨著消費升級和新生代成為消費主體,未來會導致大部分現有的品牌被新興的品牌取代,未來十年現有管道裡50%以上的品牌都會被取代掉

第二點,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小眾化、流量碎片化,整個消費的決策邏輯改變了,頭部的大品牌會被眾多的能夠滿足小眾需求的中小品牌取代

第三點,新生代會是未來二十年主流的創業人群,他們會推動整個中國品牌的升級,也會在未來二十年打造一批真正的世界級的偉大的中國品牌

上圖:IDG 資本合夥人 崔廣福

新服務-市場大,錢多,獨角獸出沒

如果說品牌是步步升級的話,服務的需求則是從無到有,IDG投資的領域包括健身連鎖、醫療、美容連鎖、白領公寓、聯合辦公等等。其中很多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沒有或很少的,都是在過去幾年迅速的需求上漲中產生的,服務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主要動力,去年占到整個消費增長比例超過50%,消費者越來越從購買產品到享受服務,所以IDG資本的判斷是中國未來也會出現一批過百億美金市值的消費驅動的服務公司。

服務市場的特點是,市場大,錢多,獨角獸出沒。2016年中國服務業GDP產值是38萬億,占整個中國GDP產值的52%,發達國家這個比例已經到了70%-80%,中國整個服務業的提升空間仍然是非常大的。第二是增速,2016年服務業同比增速7.8%,第一產業是3.3%,第二產業是6.1%,如果以7.5%這樣的年增長速度去增長,未來的幾年裡到2020年,整個服務業的盤子將是50萬億的市場。

新服務非常有可能會一點點,甚至很迅速地去滲透到傳統的服務業,把傳統服務業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甚至全部變成新服務,這就是新服務的機會。

新服務有三個特點:

第一,移動化,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摩拜,他們用移動端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外賣也是通過移動端的解決方案改變了中國人飲食習慣。歐瑞諮詢認為在2020年會有2萬億的健康服務市場將會是完全移動化的,有2萬億的餐飲市場將會被完全移動化,有2萬億的旅行服務將會完全被移動化

第二,瞄準中產和白領的需求。服務1.0階段的口號是“得屌絲者得天下”。那時候的商業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我做什麼服務,我不通過這個服務賺錢,而是通過另外一個,廣告或者其他來收費。但在新服務裡面,羊毛出在羊身上,誰得到羊毛誰付錢。你的目標使用者就是白領和中產。 華住在剛過去的2016年,中高端酒店的房間數達到了6萬間,比2015年增長了 50%,中產白領的消費在從低端的酒店開始過渡到中高端。另一個例子,烏鎮和古北水鎮在2016年接到的人次達到了近1200萬人次,收入21億人民幣,利潤近8億。2016年是內容付費元年,幾個數字,123知識狂歡節這一天喜馬拉雅平臺銷售了5000萬視聽的內容產品,QQ音樂付費會員在過去的一年裡付費會員數達到了1000萬,愛奇藝付費會員達到3000萬。內容付費實際上是中產消費的一個特點

第三,B2C的共用經濟模式。以前的共用經濟都是國外創造的,像Airbnb和Uber,2016年中國創造出非常好的方式,共用單車,以及生活服務領域裡面例如租衣平臺衣二三, 消費者不再是購買產品,而是購買服務,在輕資產這一類的服務裡都有機會共用,共用的模式多種多樣。

上圖:IDG 資本董事 樓軍

新媒體 -內容變成核心中的核心

品牌創造潮流,而媒體是發現潮流的眼睛。現在我們迎來了自媒體的紅利,新媒體將成為未來主要行銷推廣的管道。

自媒體誕生,有幾個前提條件:以前無論是零售還是在媒體行業,管道壟斷的作用非常大,以前報紙、雜誌、廣播、電視,PC主流網站,基本上把大部分流量壟斷了,這個就是管道壟斷,意味著只有大品牌才付得起廣告費。今天發生的幾個事情,把整個媒體的生態業態進行了改造,第一,移動手機的普及,使用手機的時長在增長,當大家都在看手機上這塊屏的時候,其所處的展示場景就發生了變化;第二,移動端的生態系統,管道非常碎片化和去中心化,這就造就了自媒體和新媒體的誕生;第三,生產內容的成本在下降,以前生產內容需要一套體系才能出一個媒體的產品,到今天基本上一個人也能出一個媒體。

這時候會發生商業模式多樣化的結果,比如現在我們看到新媒體的創造模式有幾個,第一是圖文,第二是視頻,第三是直播,第四是類平臺的方式;從產品來看,有網紅,KOL,品牌和IP;商業模式來看以前基本上是廣告,移動支付打通之後,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內容變現,電商,娛樂等等。過去推一個品牌要靠行銷、管道,但今天內容變成核心中的核心,內容品質,內容到達的人群,人群運營,全部是圍繞內容。做品牌的公司、做消費的公司,接下來必須跟新的媒體形態結合起來,適應新的玩法。

上圖:IDG 資本駐歐洲的合夥人 Alexandre Quirici

IDG的跨境投資

峰會中,常駐倫敦和巴賽隆納的IDG資本駐歐洲的合夥人Alexandre Quirici通過視頻進行了分享,著重介紹了IDG的跨境投資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IDG資本在歐美建立了涵蓋企業家、行業專家、當地PE基金、財務顧問、以及家族企業在內的強大網路。這使得IDG成為專注於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構中的第一批投資海外的投資機構,同時,也是第一家兩次進行海外投資並成功退出的投資機構,這兩家企業就是Moncler和傳奇影業。最近奢侈品電商Farfetch剛剛對外公佈的一筆來自京東的重要戰略投資,也是IDG促成的。IDG將在歐洲舉辦下一屆IDG資本消費峰會,邀請來自中國、美國和歐洲的企業家和行業專家,促進多方合作,攜手共同成長。

上圖:Gentle Monster創始人 Hankook Kim

Gentle Monster –消費者消費的其實不是產品,而是新鮮感

IDG剛剛投資的韓國時尚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的創始人Hankook Kim上臺進行了分享。 他認為,消費者消費的其實不是產品,而是新鮮感,這個新鮮感不是基於生產者的角度看的新的東西,而是基於消費者的角度。問題是品牌怎麼能持續創造新鮮感呢?這非常不容易,他列出了自己的公式,品牌創造出來的東西和消費者期望之間的差值,代表了能夠給消費者創造的新鮮度和吸引力。品牌要做的就是維持或者擴大這個差值。

Gentle Monster對於空間和美學的認知是奇特的美學,它提出了“快空間”的概念,通過不斷更換空間的表現形態來滿足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訴求。但是Kim先生擔心把消費者的期望值拉得太高了,會把自己放在特別危險的境地。他對於如何維持消費者的新鮮感並沒有答案,但他會持續努力給大家展示新的東西。

*《華麗志》作為IDG資本的長期合作夥伴,對其在時尚消費領域的投資策略有過一系列的深度報導,參見往期文章:

【華麗盛典】IDG資本閆怡勝:品牌需要積澱,更青睞大品類和管道型品牌

(原文連結http://luxe.co/post/50611)

【華麗投資談】聽女神級投資人細說時尚投資門道,“華麗集”專訪IDG資本合夥人閆怡勝

(原文連結:http://luxe.co/post/39123)

【關於IDG資本】 IDG資本於1992年開始在中國進行風險投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機構。IDG資本重點關注互聯網與高科技、新型消費與服務、醫療健康、工業技術等領域,全面覆蓋初創期(VC)、成長期(Growth)、並購期(MA)等階段,並深度佈局產業平臺。迄今為止,IDG資本已在中國扶植超過500家優秀企業,並已有超過120家所投公司通過上市或並購管道成功退出。在大消費領域,IDG投資的項目包括Moncler、Evisu、韓都衣舍、科沃斯、三隻松鼠、周黑鴨、江小白、Roseonly、音米、寺庫、蘑菇街、貝貝網、我買網、5miles、達令、河狸家、搜房等項目。IDG資本目前在全球設有15個辦公室/辦事處,包括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美國矽谷、紐約、波士頓、三藩市等。

|責任編輯:Le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