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十四年前舊事未了 長虹股東顧有訓一段離奇故事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1950年出生的顧有訓, 持有四川長虹的股票已達22年。

作為小股東, 顧有訓最終沒有見上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管,

深入洽談合作事宜。

合作進展十分順利, 雙方在2006年8月7日正式簽約, 興建長虹壓縮機生產基地。 專案由長虹東元承接。

時間到了2007年。 一切都已塵埃落定, 只是四川長虹和綿陽政府都已經把顧有訓遺忘, 顧有訓堅持認為按照當時四川長虹與綿陽政府的招商獎勵政策, 他在長虹東元的項目引資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理應獲得獎勵。

沒有人理會顧有訓, 儘管他一直是長虹的股東。

追討

“這人就像訪民一樣, 年年都來”。 長虹國際酒店一樓自助餐廳, 一位負責接待顧有訓的男性長虹工作人員向經濟觀察網說道。

從得知四川長虹與臺灣東元達成合作開始, 顧有訓不斷的給長虹董事長趙勇寫信, 希望長虹能夠兌現當初的口頭獎勵,

或者落實當時綿陽政府的招商引資獎勵政策。

為此, 顧有訓羅列了很多“證據”:東元集團董事孫燕美的信、倪潤峰的信、他與倪潤峰的合影、與趙勇的合影、長虹寄到他上海家裡的感謝信……

由於長虹一直沒有理會顧有訓, 最近一次股東會上, 試圖接近董事長趙勇並反映情況的顧有訓被保安架走。

顧有訓的同行者——周海行, 曾經上海航天局804研究所的職員, 最近數年來一直跟著顧有訓往返長虹, 為的就是找長虹要個說法。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 由於時間太久上海, 東元集團在長虹東元的25%股權, 已經於2013年被上海日立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海立股份收購。

2013年底的四川長虹公告顯示:長虹東元成立於2006年12月4日,

註冊地址為綿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綿興東路35號, 經營範圍包括設計、組裝、銷售空調用壓縮機相關產品, 註冊資本11,400萬元。 被收購前, 臺灣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新加坡GMT協定退出, 其股權結構為:綿陽巨集發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綿陽宏發”)持股80%, 四川長虹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長虹”)持股20%, 具有120萬台/年空調壓縮機的鈑金、裝配、機加工生產能力, 以及300萬台/年的總成生產設備。

因產品技術和品質不能達到要求, 長虹東元經營虧損, 並於2013年7月停產。

本次股權轉讓採用協定轉讓的方式, 經資產評估和盡職調查, 上海日立和、綿陽宏發、四川長虹將協商簽訂《股權轉讓合同》, 同時實施生產線改造恢復生產。 在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式後,

長虹東元將更名為“綿陽海立電器有限公司”(以工商登記機關實際註冊登記為准), 註冊資本不變, 海立股份持股51%、綿陽宏發持股29%、四川長虹持股20%。

至此, 顧有訓引以為豪的長虹東元專案已經不復存在。

但是, 這位67歲的老股東仍然堅持, 四川長虹和綿陽政府, 應當向其兌現2003年期間招商引資的獎金, 因為他是四川長虹與臺灣東元之間的穿線人。

一直沒有改變的是:風華歲月歷經22載, 顧有訓這個難纏的上海老者, 一直是四川長虹的股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